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4 毫秒
1.
祖国各地     
南方多种对虾工厂化高产育苗研究通过鉴定由南海水产研究所深圳试验基地承担的“南方多种对虾工厂化高产育苗”项目,最近在深圳市科委主持下通过了技术鉴定。科研人员根据南方的对虾资源和气候特点,在1980至1985年,对南方主要经济对虾进行了较系统的工厂化育苗技术及亲虾培育技术研究,先后成功地培育了近缘新对虾、布氏新对虾,短沟对虾、宽沟对虾、墨吉对虾、长毛对虾、中国对虾、斑节对虾等8种;其中,近缘新对虾,布氏新对虾、短沟对虾,宽沟对虾育苗,属我国首次获得成功。另外,近缘新对虾,墨吉对  相似文献   

2.
南海大型对虾种群资源修复与保护的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由于环境污染,过度捕捞等原因,使南海海区原来盛产的墨吉明对虾、长毛明对虾、日本囊对虾、斑节对虾和中国明对虾等五种大型优势对虾资源显著减少。为了拯救和修复这些优质虾类资源,应加强增殖放流力度,规范科学的对虾增殖放流技术,逐渐到修复南海大型对虾资源,促进对虾产业的健康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3.
我国对虾主要养殖种类的耐盐性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近年来,我国对虾养殖业得到了蓬勃发展。养殖面积每年以50%递增,养殖产量1990年已达15万吨,养殖种类也越来越多。我国对虾的主要养殖种类有中国对虾、墨吉对虾、长毛对虾、日本对虾、斑节对虾和刀额新对虾。1991年全国对虾养殖产量中,中国对虾约占70%,墨吉对虾约占15%,长毛对  相似文献   

4.
一、前言对虾是我国传统的重要出口水产品。近年来,海洋中自然生长的对虾(以下简称海捕对虾)资源受多方面因素影响,波动明显。沿海各地纷纷发展人工养殖对虾业,其产量逐年大幅度增长,已成为我国出口对虾的主要原料来源。人工养殖对虾(以下称养殖对虾)与海捕对虾在生物学分类上是同一种,即对虾  相似文献   

5.
目前,我国养殖的对虾有10多种:凡纳滨对虾^*Litopenaeus vannamei(凡纳对虾、南美白对虾、万氏对虾),中国明对虾^*Fenneropenaeus chinensis(中国对虾)。斑节对虾^*Penaeus monodon(草虾、虎虾),日本囊对虾^*Marsupenaeus japonicus(日本对虾、竹节虾、车虾)。墨吉明对虾^*F.merguiensis(墨吉对虾),长毛明对虾^*F.penicillatus(长毛对虾),细角滨对虾^*L.stylirostris(蓝对虾),  相似文献   

6.
新对虾属Metapenaeus的种类作为对虾科Penaeidae一个重要组成部分,随着对虾养殖业的迅速发展而逐渐引起人们的注意和重视。据Holthuis,L.B.(1980)报道,世界目前拥有新对虾二十余种(见表1),多分布于印度——西太平洋地区。新对虾为中型虾类,所列新对虾中,体长(全长)100毫米以上者约占56.5%,它们是渔业捕捞的对象,有的也是人工养殖品种。我国新对虾资源丰富,常见的有中型新对虾M.intermedius、近缘新对虾M.affinis、刀额新对虾M.ensis、周氏新对虾M.joyneri及莫氏新对虾M.moyebi,前三种是新对虾属中个体较大的种类,此外,我国  相似文献   

7.
关金藏 《海洋渔业》1983,5(5):226-227
<正> 人工苗种放流是增殖水产资源的有效途径之一。1981年底为了探讨内湾对虾活动规律和增殖途径,我们进行了东吾洋内湾的对虾(东方对虾和长毛对虾增殖的研究。并于1982年9月11~12日和12月18~19日先后2次在东吾洋内湾开展东方对虾和长毛对虾的标志放流实验,共计放流标志对虾6,199尾,其中东方对虾4,661尾,长毛对虾1,538尾,第一  相似文献   

8.
对虾的营养价值是众所周知的,新鲜对虾具有独特的色、香、味,更是深受广大消费者的喜爱。反之,质次对虾和变质对虾不受人们欢迎,影响销售和收益,影响出口创汇。如何提高对虾产品质量,是值得生产者重视的问题,目前,对虾收获期在即,现就我多年从事对虾的加工和检验工作的经验,对如何提高对虾产品质量谈谈以下几点,供生产者参考。  相似文献   

9.
周氏新对虾(Metapenaeus joyneri Miers),隶属对虾科、新对虾属,俗称羊毛虾、黄虾、沙虾、站虾、麻虾和黄新对虾等。由于周氏新对虾自然资源量急剧下降,养殖苗种十分缺乏,而关于周氏新对虾育苗技术至今未见报道。本文详细介绍了周氏新对虾苗种培育技术,以期促进周氏新对虾养殖业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10.
对虾在我国众多的出口水产品中名列前茅,每年为国家创汇十几亿美元。为此,分析影响对虾出口的关键因素,抓好对虾出口贸易,对支持对虾养殖、捕捞生产,对水产业的发展都具有重大意义。本文试图通过浅论对虾出口三要素,来说明对虾的收购、加工和出口贸易三者密切相关的联系。以促进对虾出口贸易工作。  相似文献   

11.
对同池饲养的南非斑节对虾和中国明对虾肌肉的营养成分进行了分析比较,结果显示,南非斑节对虾肌肉中的粗脂肪含量显著低于中国明对虾(P0.05);水分、粗蛋白质、粗灰分、氨基酸含量二者没有显著差异。南非斑节对虾与中国明对虾肌肉的脂肪酸组成有较大差异,南非斑节对虾肌肉中的饱和脂肪酸含量显著低于中国明对虾(P0.05),单不饱和脂肪酸含量显著高于中国明对虾(P0.05),多不饱和脂肪酸含量二者无显著差异。南非斑节对虾的n-3族多不饱和脂肪酸含量显著高于中国明对虾的(P0.05),而n-6族多不饱和脂肪酸含量显著低于中国明对虾(P0.01),表明南非斑节对虾合成n-6多不饱和脂肪酸的能力较差。  相似文献   

12.
对虾【品种来源】我国对虾养殖的品种有南美白对虾、中国对虾、斑节对虾和日本对虾等。1992年流行性虾病爆发前,以养殖中国对虾为主,目前以养殖南美白对虾为主。2006年,南美白对虾养殖产量占对虾养殖总产量的82%。1988年4月和1991年4月,  相似文献   

13.
广东2014年对虾产量占全国的36.46%,位居全国第一,成为全国最大的对虾出口省份。广东对虾价格的波动对我国对虾价格的影响是巨大的,把握对虾价格在纵向市场上的传导机制,对稳定对虾价格有着战略性的意义。在对虾纵向市场中,由于交易费用的存在,养殖户-分销商-消费者之间信息不对称,对虾中间品价格于纵向上下游主体传导明显失衡,不能反映对虾价格实际波动。为此,广东对虾产业的发展要建立价格干预预警机制、价格联动调控机制和优化水产品交易市场之路径,防止对虾价格传导失衡。  相似文献   

14.
由薛清刚、王文兴著的《对虾疾病的病理与诊治》一书已由青岛海洋大学出版社1992年7月公开出版。本书内容十分翔实,共七章,详细内容包括概论、对虾病毒性疾病、对虾细菌性疾病、对虾的真菌性疾病、对虾的原虫性疾病、对虾营养性疾病以及对虾综合病症等,本书的出版,特别是对  相似文献   

15.
自1993年我省发生中国对虾病毒暴发性流行病以后,对虾养殖业者为维持我省对虾养殖业的持续发展采取了许多应对措施,其中开展多品种对虾养殖就是一项较成功的方法。但多品种对虾的养殖也产生了一些新的不容忽视的问题,由于部分对虾养殖业者不了解区分对虾种类的基本方法,加之苗种市场“鱼龙混杂”及苗种鉴别难度较大,所以购得的虾苗与欲购品种不符的现象时有发生。对虾分类比较复杂,我们根据对虾的外观及分种检索依据,总结了我省几种常见养殖对虾的简要分种方法,供生产单位参考。  相似文献   

16.
刀额新对虾在东海区三门湾人工繁殖的初步试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程家骅 《水产学报》1992,16(1):86-90
近年来,中国对虾的人工放流已在东海区见到显著成效,各种形式的对虾养殖方式也在不断地探索与研究,对虾的养殖种类除中国对虾外,还有长毛对虾、斑节对虾、墨吉对虾、新对虾等。笔者近两年在浙江沿海的三门湾从事潜堤网拦养殖中国对虾试验期间发现,从三门湾湾口的张网渔业及一些河口的扳缯网渔业的渔获物看刀额新对虾(Metapenaeus ensis)在东海有一定数量。但其人工繁殖方面的工作至今仍未开展,只见到纪成林等(1986)对同属的中型新对虾(M.intermedius)作过实验性的人工繁殖试  相似文献   

17.
正凡纳滨对虾(Litopenaeus vannamei)是我国目前主养的对虾品种之一,根据各地的养殖环境,水产科技工作者创立了多种形式的对虾养殖模式[1-5],但是在目前的各种养殖模式中,主要以单养对虾为主。近年来对虾养殖过程中各种疾病频发,这对对虾的养殖业产生了严重的影响,不利于对虾养殖产业的健康发展[6]。养殖对虾疾病频发的原因之一,在于对虾养殖过程中产生的大量废水直接排放到养殖海域,养殖废水的排放量超出了海水的自净能  相似文献   

18.
对虾育苗及养成过程中,易发生由于对虾幼体或成虾患有疾病而造成对虾大量死亡的现象。无论何种对虾疾病,它们的预防和控制都是相当困难的,在育苗和越冬过程中,尚可通过施加抗生素等药物来预防和治疗,但往往效果甚微,但在对虾养成期间通过药物治疗和预防对虾疾病难度更大。难道对虾疾病就是  相似文献   

19.
正目前,河北省对虾养殖品种主要是南美白对虾、中国对虾、日本对虾三种,养殖总面积2万余hm2,主要养殖模式为池塘粗放型养殖,其中日本对虾主要是蟹-虾、鱼-虾混养模式。2013年,各类对虾养殖产量分别为南美白对虾10 813t、中国对虾4 254t、日本对虾3 815t,平均单产南美白对虾为1 204.05kg/hm2、中国对虾666.6kg/hm2、日本对虾1 035.6kg/hm2,近几年由于  相似文献   

20.
78 怎样检查对虾摄食情况? 检查对虾摄食情况,应在投饵后1~1.5h,主要是观察对虾肠胃的饱满度.对虾的胃位于对虾头部,在肝胰脏之前,呈囊状,会随着内含物的多少而变大或缩小.胃后延伸至对虾腹部末端的管子即为肠道.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