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东海高营养层次鱼类功能群及其主要种类   总被引:6,自引:5,他引:6       下载免费PDF全文
在2000年秋季和2001年春季东海120°~126.75°N、25.75°~31°E范围内的两次大面积调查基础上,以占渔获量90%的鱼类为研究对象,分析东海春、秋两季2个鱼类群落的功能群。结果表明,东海高营养层次鱼类群落包括7个功能群,即鱼食性鱼类、虾/鱼食性鱼类、虾食性鱼类、虾蟹食性鱼类、底栖动物食性鱼类、浮游动物食性鱼类和广食性鱼类。其中东海近海春季鱼类种群由浮游动物食性鱼类、底栖动物食性鱼类、鱼食性鱼类和虾食性鱼类4个功能群组成,秋季鱼类种群由虾/鱼食性鱼类、虾食性鱼类、广食性鱼类、虾蟹食性鱼类、鱼食性鱼类和浮游动物食性鱼类6个功能群组成;东海外海春季鱼类种群由鱼食性鱼类、底栖动物食性鱼类、浮游动物食性鱼类和虾食性鱼类4个功能群组成,秋季鱼类种群由浮游动物食性鱼类、虾/鱼食性鱼类、鱼食性鱼类、虾食性鱼类和底栖动物食性鱼类5个功能群组成。从生物量组成上分析,在各鱼类群落中发挥主要作用的功能群不同,春季东海鱼类群落以浮游动物食性鱼类功能群为主,而秋季以鱼食性鱼类功能群为主。其中带鱼、白姑鱼、六丝矛尾■虎鱼、多棘腔吻鳕、龙头鱼、小黄鱼、细条天竺鱼、发光鲷、、花斑蛇鲻、短鳍红娘鱼、竹荚鱼、条尾绯鲤、黄鳍马面、黄条等15种鱼为各功能群的主要种类。群落种类组成的差异,同种类体长分布的差异,以及饵料基础的时空变化是导致东海各鱼类群落功能群组成差异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2.
鱼类和所有动物一样,维持生命的能源和建造自身的原料,均取自食物。在鱼类幼小时期,其消化器官尚未特化,一般是吞食水中细微动植物;当鱼体长大,则形成各种各样的食性。鱼类的食性,是长期以来,“种”的形成过程中,对环境的适应而产生的一种特性。不同的食性,与其生活习性、消化系统的构造密切相关。按照摄取食物的性质不同,可以将鱼类食性划分为四个营养类型: 一、草食性:摄取植物性食物。即以高等水生维管束植物(水草)或低等的藻类为食的鱼类。如草鱼、长春鳊等鱼类,除摄食水草外,还喜食许多陆生旱草及瓜、菜叶片  相似文献   

3.
南沙岛礁周围水域主要鱼类食物网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在南沙岛礁周围水域收集了43种主要鱼类,共940个胃含物,根据对它们的食性分析,并依其食料生物的生态类群以及消化器官特点,一般可划分为浮游生物食性、底栖动物食性、游泳动物食性、浮游生物兼底栖动物食性、底栖动物兼游泳动物食性等5种食性类型。根据食物网中各营养级的相互关系,初步划分为4个营养级,即初级生产者(海洋植物)、草食性动物和杂食性动物、低级肉食性动物和中级肉食性动物、高级肉食性动物。并根据这些营养级的划分,南沙岛礁周围水域43种主要鱼类可分低级肉食性鱼类,中级肉性鱼类和高级肉食性鱼类,它们的比为28105。灰裸顶鲷是南沙岛礁周围水域三重剌网举足轻重的捕捞对象,从食物网的观点出发,应加强灰裸顶鲷幼鱼期敌害鱼和其竞食者的捕捞,为低级肉食性经济鱼类除害,灰裸顶鲷就有可能增加资源量。  相似文献   

4.
渤海鱼类的食物关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本研究通过对2010~2011年渤海大面调查所获得的渔获物进行胃含物分析,了解当前渤海鱼类的食物关系及其变化。结果显示,渤海生态系统的27种鱼类有12种低营养级鱼类、12种中营养级鱼类和3种高营养级鱼类,包括了杂食性鱼类、浮游动物食性鱼类、底栖动物食性鱼类、混合动物食性鱼类和鱼食性鱼类,各鱼种营养级较20世纪90年代变化不大。3种高营养级鱼类均为鱼食性鱼类,饵料生境宽度值均很低,属于狭食性鱼类;矛尾虾虎鱼(Chaeturichthys stigmatias)和小黄鱼(Pseudosciaena polyactis)是渤海饵料生境宽度最大的2种鱼,同时也是当前渤海生态系统食物网中最重要的饵料种类,其广食性有利于食物网各营养层次的物质、能量流动。当前渤海食物网中浮游食物链削弱,主要食物链转变为“植物、有机碎屑→鼓虾→鱼类”和“底栖动物→虾虎鱼、小黄鱼→大型经济鱼类”。  相似文献   

5.
渤海鱼类的食物关系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下载免费PDF全文
本研究通过对2010~2011年渤海大面调查所获得的渔获物进行胃含物分析,了解当前渤海鱼类的食物关系及其变化。结果显示,渤海生态系统的27种鱼类有12种低营养级鱼类、12种中营养级鱼类和3种高营养级鱼类,包括了杂食性鱼类、浮游动物食性鱼类、底栖动物食性鱼类、混合动物食性鱼类和鱼食性鱼类,各鱼种营养级较20世纪90年代变化不大。3种高营养级鱼类均为鱼食性鱼类,饵料生境宽度值均很低,属于狭食性鱼类;矛尾虾虎鱼(Chaeturichthys stigmatias)和小黄鱼(Pseudosciaena polyactis)是渤海饵料生境宽度最大的2种鱼,同时也是当前渤海生态系统食物网中最重要的饵料种类,其广食性有利于食物网各营养层次的物质、能量流动。当前渤海食物网中浮游食物链削弱,主要食物链转变为"植物、有机碎屑→鼓虾→鱼类"和"底栖动物→虾虎鱼、小黄鱼→大型经济鱼类"。  相似文献   

6.
广东南岭森林溪流淡水鱼类资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南岭森林溪流淡水鱼类有28种,隶属于3目7科23属,其中以鲤科鱼类最多,占60.7%。该地区鱼类组成可划分为4个区系复合体,多分布在400~800m的高度,植物食性占28.57%,动物食性占17.8%,杂食性占25%,碎屑食性占28.57%。有67.86%的种处于濒危状态。  相似文献   

7.
石首鱼科鱼类小黄鱼()是吕泗渔场重要的经济鱼种,为了解两者营养价值、摄食习性及食性转变,测定2018年秋季在吕泗渔场采集的46尾小黄鱼和36尾棘头梅童鱼脂肪酸组成,基于脂肪酸标记法进行食性分析。结果显示,小黄鱼和棘头梅童鱼PUFA/SFA比值、n-3/n-6比值在常见水产鱼类中较高,小黄鱼n-3/n-6比值与体长呈显著正相关(<0.01)。小黄鱼体长<70 mm时植物食性贡献较高(P<0.05),体长≥100 mm时植物食性显著减少(<0.05),小黄鱼(2.6~5.9)和棘头梅童鱼(2.6~3.3) DHA/EPA部分重合。研究表明,小黄鱼和棘头梅童鱼营养价值较高,大个体小黄鱼鱼油营养价值更高,小个体棘头梅童鱼则更有利于心血管健康。两者营养级部分重合,食性相似,都是随着体长增加植物食性减少,肉食食性增加且食性转变时的体长相近,因此,两者可能存在一定的食物竞争和生态位重合。  相似文献   

8.
鱼类的食性分草食性、动物食性、杂食性、碎屑食性。动物食性的鱼类包括以鱼类为食的种类,如鳜鱼;以底栖动物为食的种类,如青鱼;以浮游动物为食的种类,如鳙等。随着市场的开放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养殖质优价高的鱼类(其中不少是肉食性鱼类,如鳜鱼、大口黑鲈等),满足市场的需要,提高养殖者的经济效益已成为广大农民、水产业者的共同追求。因此,研究肉食性鱼类的驯化技术有一定现实意义,现就其驯化技术问题谈谈几点认识。  相似文献   

9.
在以饲养滤食性鱼类为主的近郊肥水池中,投饲配合颗粒饲料,可以较大的提高吃食性鱼类的生长速度,使其增重倍数大大超过滤食性鱼类;食料系数为2.16,每公斤吃食性鱼类的饲料成本为1.94元,表明在肥水池中使用配合饲料鱼具有良好的前景。  相似文献   

10.
为了探讨食性与鱼类消化酶分泌及肠道组织形态学的关系,通过比较分析滇池高背鲫(Carassius auratus)、草鱼(Ctenopharyngodon idellus)、鳜(Siniperca chuatsi)和昆明裂腹鱼(Shizothorax grahami)4种不同食性鱼类鱼体近似成分、血液生化指标、消化酶活性及肠道组织形态的差异。结果表明,鳜的全鱼水分显著低于其他鱼类,粗蛋白含量显著高于其他鱼类;谷草转氨酶GOT、白蛋白AIB、甘油三酯TG、总胆固醇TCH等部分血液生化指标受食性影响显著;鳜肠道蛋白酶显著高于草鱼,淀粉酶活性显著低于草鱼;鱼类肠道形态(绒毛高度、绒毛宽度和肌层厚度)与食性相关,如鳜肠道微绒毛分支较多,结构复杂。肠道结构的复杂性加大了食糜在肠道中的保留时间,促进了鱼类对营养物质的充分吸收。综上所述,食性与鱼类消化酶活性及肠道组织形态相适应,通过分析消化酶活性和肠道组织形态,有助于界定鱼类食性,改进饲料配方和饲养方法。  相似文献   

11.
为探究三峡水库小江流域常见草食性、浮游生物食性、肉食性和杂食性鱼类肌肉的碳(C)、氮(N)、磷(P)生态化学计量特征,2018年1月(枯水期)和7月(丰水期)在小江流域7个设定断面,采集4种食性的鱼类样品,测定其生长特性指标,分析鱼类肌肉C、N、P生态化学计量特征及相关性。结果表明,鱼类肌肉C、N、P元素含量为34.75%~58.71%、 7.00%~15.45%、0.89%~8.21%,C:N、C:P和N:P为3.62~9.75、16.92~136.95、2.14~35.31,其中磷元素含量变化最大且是导致N:P变化的主要原因。小江流域不同食性鱼类肌肉元素组成差异不明显,其中仅草食性鱼类、浮游生物食性鱼类 的N含量和N:P显著大于肉食性鱼类和杂食性鱼类(P<0.05),其他元素及比例在各食性鱼类之间均无显著性差异(P>0.05);不同采样断面的鱼类肌肉元素含量及比例无显著性差异(P<0.05);相关性分析发现,小江流域鱼类肌肉N和 P含量呈负相关关系(P<0.05),除草食性外,各食性鱼类的N含量均与水体NO-3-N含量呈显著正相关(P<0.05)。研究结果对深入了解大坝干扰下水生态系统食物网营养关系及营养循环格局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2.
熊炎成 《齐鲁渔业》2005,22(1):25-26
1 化肥养鱼的原理与特点,化肥养鱼的原理可以简单地概括为:通过施肥向水体补充营养物质,促进浮游植物大量繁殖,并使水生维管束植物、固着生物、自养性细菌等数量增加。在满足滤食性鱼类摄食的同时,也为吃食性鱼类提供部分食料。化肥养鱼具有肥效快,利用率高,操作简便。投工量少。便于机械化作业,成本低,效益好等特点。很多发达国家采用化肥养鱼,如美国用化肥养罗非鱼和太阳鱼;  相似文献   

13.
根据2011年及2013―2016年春季和秋季在海州湾及邻近海域进行的渔业资源底拖网调查,对该海域鱼类群落营养功能群的组成及其季节和年间变化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海州湾及邻近海域鱼类群落可以划分为5个营养功能群,即虾食性、底栖动物食性、虾/鱼食性、浮游动物食性和鱼食性。整体来说,春季海州湾鱼类群落以底栖动物食性营养功能群为主,其中方氏云鳚(Enedriasfangi)在各年所占比例均较高;而秋季以虾食性营养功能群为主,小眼绿鳍鱼(Chelidonichthys kumu)为主要优势鱼种。从生物量组成角度分析,海州湾鱼类群落各营养功能群所占比例有明显差异,以虾食性和底栖动物食性的功能群为主,其次为虾/鱼食性,而浮游动物食性和鱼食性所占比例较小。方氏云鳚、小眼绿鳍鱼、长蛇鲻(Saurida elongata)、小黄鱼(Larimichthys polyactis)、狮子鱼(Liparis sp.)、玉筋鱼(Ammodytespersonatus)等6种鱼类为各营养功能群的主要优势种类。海州湾及邻近海域鱼类群落的营养功能群和优势种呈现出明显的季节和年间变化,海洋环境变化和鱼类的季节性洄游移动等是主要的影响因素。  相似文献   

14.
施流章 《淡水渔业》1984,(3):43-44,F003
<正> 世界各国在积极发展淡水养殖业中,非常重视从国外引进适于本国养殖的新的养殖鱼类,驯化本国野生鱼类,深入进行杂交选育等遗传改良工作,以发展养殖生产。当前淡水养殖种类有两大类型:一是养殖浮游生物食性、植物食性和杂食性的鱼类。通常采用混养方式,以充分利用水中的天然饵料,养殖成本低,发展中国家普遍养  相似文献   

15.
随着人们对动物蛋白需求量的增大,世界各国在重视畜牧业的同时,愈来愈重视发展水.产养殖业。在我国历来所从事的淡水养殖鱼类,主要是些浮游生物食性、植物食性和杂食性的种类。通常采用混养密放的方式,通过施肥培养饵料生物,充分利用了水体生产力,所以养殖成本较低。近年来,随着淡水养殖业的发展,  相似文献   

16.
卞伟 《科学养鱼》1996,(11):12-13
大鲵的生物学及养殖技术(二)(四)食性从自然界捕捉的大鲵食性分析表明:幼鲵阶段是以浮游动物及小型水生昆虫为主。成绍在不同的环境其食物结构不同,一般主要食物为蟹、鱼类、蛙类、蛇类、水鸟、水老鼠、虾、水蜈蚣等,胃中还有小石块,杂草、植物渣。它具有特殊的反...  相似文献   

17.
鱼类食性和食物网研究评述   总被引:28,自引:2,他引:28  
鱼类食性和食物网的研究对于了解鱼类群落的结构与功能具有重要意义。本文主要结合国内外有关鱼类食性和食物网研究的报道,概括性叙述了在进行鱼类的食物组成、食性比较、摄食的时空变化、摄食的选择性、营养级、摄食量、食物网及其营养动力学研究时所使用的方法,并对我国开展此类研究的前景和存在的问题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18.
2009年6月至2010年5月,对白洋淀8个典型采样点进行了调查,分析了白洋淀鱼类的食性、营养级和食物网特征,绘制了鱼类食物网及能量流动途径。结果显示,白洋淀现有鱼类25种,其食性类型分为草食性、浮游生物食性、底栖生物食性、游泳动物食性、浮游生物+底栖生物、底栖生物和游泳动物食性共6种;白洋淀的鱼类营养级可分为草食性、...  相似文献   

19.
莱州湾鱼类群落的营养结构及其变化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2011年5月~2012年4月期间对莱州湾进行了9次底拖网调查,对采集的20种鱼类4 854个胃含物样品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莱州湾鱼类群落包括浮游动物食性、底栖动物食性、鱼食性、杂食性和广食性5种食性类型,其中底栖动物食性鱼类是莱州湾各月份鱼类群落的重要食性类型,钩虾和双壳类等底栖动物饵料在莱州湾生态系统的食物关系中起着关键的作用。秋末和初春的莱州湾鱼类群落以底栖动物食性鱼类为主,食性类型单一;随着水温升高,鱼类群落的食性类型逐渐变得丰富。分析表明,莱州湾海域鱼类群落的营养结构有利于增殖放流品种后期的生长存活,建议跟踪调查增殖放流点周边海域的食物关系和饵料基础,同时结合多学科调查,选择最佳的增殖放流地点和时间,才能切实有效地保证增殖放流的效果。  相似文献   

20.
基于鱼类食性的白洋淀食物网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2009年6月至2010年5月,对白洋淀8个典型采样点进行了调查,分析了白洋淀鱼类的食性、营养级和食物网特征,绘制了鱼类食物网及能量流动途径。结果显示,白洋淀现有鱼类25种,其食性类型分为草食性、浮游生物食性、底栖生物食性、游泳动物食性、浮游生物+底栖生物、底栖生物和游泳动物食性共6种;白洋淀的鱼类营养级可分为草食性、杂食性、低级肉食性、中级肉食性和高级肉食性共5种。与历史资料相比,白洋淀鱼类食物网趋于简单,中级肉食性鱼类匮乏,能量流动出现越级现象,食物网结构不完整,说明其渔业资源遭受严重破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