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997年7月10日,我县特种水产繁育场淡水白鲳乌仔培育池发现死鱼。经检查并邀请本市水产专家现场会诊,根据发病情况及病鱼症状,认为是细菌性败血症。淡水白鲳在乌仔培育期发生该病,并引起大量死亡,实属罕见。现将发病情况、病因分析及治疗情况介绍如下,供参考。一、发病情  相似文献   

2.
1986、87两年,我场利用丰年虫幼体进行了较大规模地高密度培育鲤鱼乌仔的生产,取得了良好的效果。两年共培育出鲤鱼乌仔6,715万尾,培育密度由1986年每立方米水体生产乌仔10万尾,提高到1987年的25万尾,为工厂化养鱼生产创造出一条新路。丰年虫幼体培育乌仔,具有培育密度大,成活率高,鱼苗生产快,培育时间短,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显著等特点,是一项容易掌握和推广的新技术。  相似文献   

3.
<正> 现在的鱼病呈低龄化,以前只有成鱼或鱼种才得的病,现在夏花、乌仔甚至水花也得了。以前在培育水花、乌仔和夏花的过程中,从来未用过药,也未发生过大面积死鱼,而现在就不行了,要注意做好这个阶段的防病治病工作。 2003年6月中旬,在培育草鱼乌仔的过程中,在池中偶尔发现几尾死鱼,以为是发育过程中畸形而死亡,拉网锻炼中也未发现异常,所以未引起重视。间隔几天,就在出售草鱼乌仔时,在从网  相似文献   

4.
郭财增 《科学养鱼》2003,(11):13-13
北方地区的春季仍然比较寒冷,鲤鱼及四大家鱼必须提前转入温棚进行人工培育、催产、孵化,培育乌仔。用不同的繁育方法培育鲤鱼乌仔,其结果相差很大。 第一种方法:直接将棕榈皮扎成束作鱼巢培育鲤鱼乌仔。宁夏地区一般在4月中旬  相似文献   

5.
多年来,我省精养鲤鱼种所需的鱼苗,绝大部分是从南方购进的乌仔。乌仔到秋片的培育,一直采用发塘,即高密度暂养至夏花后,再分塘饲养的方法。这种方法,由于发塘密度较大,一般为每亩放养5—8万尾,有的甚至更多,所以,尽管泼洒豆浆,饵料仍满足不了乌仔快速生长的需要,致使乌仔培育到夏花的时间要长达20  相似文献   

6.
用肠虫清治疗鲤蠢绦虫病疗效好赖积力白淑清(黑龙江省宁安市水产局,157400)一、疾病的发生和症状发病池塘面积093ha,平均水深13m,水源为牡丹江水。该地放入鲤鱼乌仔45万尾,鲢鳙乌仔2万尾,于6月20日开始投入颗粒饵料进行驯化培育。7月初...  相似文献   

7.
建鲤较普通鲤具有明显的生长优势,同时,它易捕捞,疾病少,对暴发性传染病也具有抵抗力。我县1992年从河北省引进6.5万尾建鲤乌子头进行培育,在养殖过程中我们发现建鲤易感头槽绦虫病、小三毛金藻病、烂鳍病、气泡病及水霉病等。本文是笔者对建鲤头槽绦虫病的观察和治疗结果。  相似文献   

8.
《渔业经济研究》1988,(3):46-47
牡丹江温流水鱼苗场与黑龙江水产研究所密切配合,利用丰年虫培育乌仔的新技术进行集约化养鱼获得成功。这项技术具有培养密度大(每立方米水体培育乌仔20~25万尾),鱼苗成活率高(成活率在97%以上),生长速度快(水花经8天培育达7~8分),节省人力、物力的特点。1987年该场用此项技术培育乌仔4950万尾。这项新技术试验获得成功,不仅大大减少南苗北运的数量,而且为我省培育大规格鱼种争取了时间,创造了条件。  相似文献   

9.
黄爱军  崔红兵 《水产养殖》2014,35(11):18-19
<正>随着渔业科技进步,暗纹东方鲀的人工繁殖及育苗技术取得了重大进展,从而解决了暗纹东方鲀规模化、产业化发展的技术瓶颈,而暗纹东方鲀的乌仔培育就成了提高人工养殖成活率的重要一环,笔者2013年在姜堰区特种水产养殖场进行了暗纹东方鲀的乌仔培育试验,取得了较高的成活率,现将养殖技术总结如下。1池塘条件试验池塘为姜堰区特种水产养殖场原亲鳖塘一口,面积为12.5×667 m2,塘深2.5 m,水源为无污  相似文献   

10.
我场具有一座利用电厂余热年产4000~5000万尾乌仔的现代工厂化养鱼车间。并配有水处理设备(每小时能处理500吨电厂余热水车间和生物滤池),共有96个乌仔培育池(每个培育池长3.0m、宽1.5m、高1.0m)。几年来,利用丰年虫幼体培育鲤、草、鲢、鳙、革胡子鲶、团头鲂等乌仔,都取得了良好的效果,水花至乌仔培育阶段的成活率均达85%以上。针对丰年虫幼  相似文献   

11.
冯喜 《河南水产》1997,(1):17-17,36
近年来,网箱养殖罗非鱼暴发性鱼病屡有发生,经济损失严重。在养殖过程中,笔者对防治鱼病的方法进行了探索。1 鱼病情况1.1症状表现 概括起来主要为下列三种表现型。①眼球突出型:这种类型的病鱼眼突出而混浊,有的眼球单眼或双眼角膜混浊,有的水晶体及玻璃  相似文献   

12.
<正> 有的地方还将乌仔直接在当年培育成食用鱼,方法是将乌仔套养在主养花、白鲢、草、鲂鱼种的池塘内,亩放彭泽鲫乌仔300~400尾,当年可长到250g。  相似文献   

13.
山东省济宁市任城区水产技术推广站在2007年从湖北省研究所国外名优鱼类基地引进了5-8cm的乌仔,经3年培育达到性成熟,2010年夏季笔者对3龄淡水白鲳成功地进行了催产、人工孵化。亲鱼每年均采用小水泥池搭建塑料大棚进行越冬。  相似文献   

14.
近年来,鲤鱼孢子虫病危害甚大,特别是在大水面网箱养殖中,由于鳃上寄生孢子虫的鲤鱼一般条件下不表现出症状,加上因为养殖者的技术水平,缺乏经验等原因,孢子虫病未得到正确的诊断和及时治疗,常造成大量的经济损失。笔者曾诊疗过多例孢子虫病,对这种病有一些粗浅的认识,现结合两例谈一些认识与体会。   一、发病情况   石家庄元氏八一水库,在 8月上旬,大暴雨过后,养殖户报称网箱发生暴发性烂鳃病,初期每天约死亡 50尾,死亡数逐日上升,三天后死亡数超过 100尾,用过多种消毒剂效果不好。   二、主要症状   到现场发现…  相似文献   

15.
正鱼苗培育是指从水花下塘后培育至夏花的生产过程。受精卵经过孵化,鱼苗破卵而出,生长至卵黄囊消失、腰点明显的仔鱼,称之为水花;经过10~15天饲养,将水花培育为1.5~2.0厘米的稚鱼,称之为乌仔;乌仔经10~15天饲养,成为3.0厘米左右的幼鱼,称之为夏花或寸片。由于鱼苗游动能力和摄食能力低,对外界环境适应性弱,以及对敌害生物抵抗力差,因此,在鱼苗培  相似文献   

16.
周梅梅  王伟洪 《科学养鱼》2012,(3):58-59,93
"牛奶病"是近年来梭子蟹养殖过程中发生的危害较大的一种暴发性流行病,每年7-9月的高水温期均表现为发病流行高峰。随着环境条件的日益变差,此病频繁发生,已成为制约我市梭子蟹养殖快速发展的主要瓶颈。关于"牛奶病"的诱因,国内学者做了相关研究,但众说纷纭。笔者于6-11月期间在  相似文献   

17.
针对造成对虾暴发性流行病的病在景三个要素,提出了病原检测,清淤消毒,虾池纳水,苗种培育,水质调节,饵料投喂的综合防治技术要点。  相似文献   

18.
赵来 《科学养鱼》2012,(10):56-58
2012年6月以来,江苏省新沂市的有些鱼塘发生鱼类暴发性出血病,造成鱼类死亡,淡水鱼类暴发性出血病又称细菌性败血症,是由嗜水气单胞菌及温和气单胞菌引起。通过及时治疗、对症下药,病情得到有效的控制,减少了养殖户的损失。一、暴发性出血病的症状鱼体各器官组织不同程度地出血或充血。外表症状表现为病鱼口腔、头部、眼眶、鳃盖表皮和鳍条基部充血,鱼体两侧肌肉轻度充血,鳃淤血或苍白,随着病情的发展,病鱼体表各部位充血加剧,眼球突  相似文献   

19.
一、近来,我省肇东、肇源等地鱼类暴发性出血病发病严重,许多养鱼户询问该病发病的原因及防治方法。答:暴发性出血病是近年来我省出现的一种对渔业生产危害很大的鱼病。这种鱼病多发生在夏季,主要危害鲤、鲫、草、鲢、鳙鱼等。1.发病原因:暴发性出血病一般认为是由于气单胞菌属病菌感染引起的,属于细菌性鱼病。在正常饲养条件下,水中有这种病菌存在,但不致病。在池塘水质条件差,水体缺氧和氨氮水平高的情况下,可导致这类病菌大量繁殖,加之鱼在这种池塘条件下体质弱,  相似文献   

20.
鲤鱼暴发性出血病是近年来黑龙江省牡丹江市出现的一种对渔业生产危害较大的鱼病,困扰着淡水养殖业的发展。作者根据掌握的生产实践和调查分析,总结出预防与治疗该病的一些方法。一、发病原因:暴发性出血病一般认为是由于气单胞菌属病菌感染引起的,属细菌性鱼病。正常饲养中,水中有这种病菌存在,但不致病;在水质条件差,水体缺氧和氨氮含量过高,可导致这类病菌大量繁殖,加之鱼体体质弱,抗病力降低,极易感染这类病菌而发生暴发性出血病。高产塘淤泥过厚,有机质含量过高,消耗水中大量溶氧,再就是饲养者缺乏预防与治疗知识,发病…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