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63 毫秒
1.
不同饲料对越冬一龄蟹种蜕壳生长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2005年3~4月投喂不同种类的饲料对越冬一龄蟹种生长脱壳的影响效果明显不同.室内实验表明:在相同密度、相同养殖条件下,投喂新鲜动物性饲料的成活率高达90%以上,投喂植物性饵料的成活率仅为65%;湖泊网围养殖生产表明:在相同面积、不同密度的强化暂养网围区中,投喂动物性饲料小杂鱼、螺蛳的幼蟹脱壳延迟期仅为4 d,而投喂植物性饲料小麦的幼蟹脱壳延迟期为7 d,其脱壳死亡率明显高于前者.  相似文献   

2.
历年来成蟹养殖户习惯于春节后购苗直接投放,而且大部分集中在3月份购苗,这里所讲的早冬蟹种暂养是指成蟹养殖户在11月份利用蟹种已停止脱壳生长,气温下降,提前购苗进行小池暂养,及早适应当地水质环境,提高成活率。适宜安徽、湖北中西部地区河蟹养殖户。具体优点如下:  相似文献   

3.
笔者在近年来的幼蟹培育中发现,有相当数量的个体,当年即达性成熟,而且几乎所有的养殖者,都出现类似问题。成熟个体雌性腹部变圆,并且周围密生绒毛,雄性腹部交接器已经骨质化,坚硬成管状,掌节绒毛稠密。这样的性成熟个体,一般规格较未成熟的大,约在70~100只/kg,若作商品蟹出售则显太小,若继续留养,第二年四、五月份将难以脱壳而大量死亡,直接影响经济效益,有的养殖户甚至因此而亏损。一龄蟹种出现早熟的原因,根据笔者近年来的养殖实践分析认为:是人工养殖条件下,环境优越,饵料充足,以及蟹苗质量等多方面综合因素的结…  相似文献   

4.
应用底层管道充气增氧新技术培育扣蟹试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前,常规扣蟹培育过程中由于放养密度高,并移植水草,投放较多水花生作为河蟹栖息、脱壳的隐蔽场所,池塘水体的交换能力差,水质易变,溶氧较低,易造成缺氧事故,严重影响蟹种中后期的生长脱壳和产量。为了提高溶氧,改善水质,充分发挥扣蟹培育池的增产潜能,我们在2007年5~11月进行了应用管道充气  相似文献   

5.
本文报道了稻田生态条件下中华绒蟹蟹幼蟹生长与性腺发育情况。研究结果表明:在人工调控饲养条件下,幼蟹生长和性腺发育速度明显下降,幼蟹个体生长存在着显著的差异。水温、营养与密度对幼蟹的性腺发育有直接影响。稻田的主要理化因子基本符合养蟹要求。  相似文献   

6.
刘本凤 《水产养殖》2010,31(3):11-11
<正>蟹塘使用生石灰,可改善水质、增加溶氧,提高水体pH值、增加水体钙离子浓度,利于蟹脱壳生长,但使用不当会造成不必要的损失。楚州区南闸镇水产科技示范户王元枫蟹塘养殖面积50×667m2、水深1m,在病害防治方面以定期施用生石灰为主,河蟹生长良好。但2009年7月高温季节,继续按15kg/  相似文献   

7.
占家智  羊茜 《齐鲁渔业》2002,19(6):26-26
蟹种又叫扣蟹,是经过1冬龄养殖的1龄蟹种,具有成蟹规格大、市场竞争力强的优点,成为蟹农的抢手货。但目前市场混乱,常有以假乱真,以次充好,  相似文献   

8.
繁殖数足、质优的蟹苗种是发展河蟹增、养殖的基本条件。Z_5溞幼蜕皮后.经3~5天淡化,个体重6~7毫克/只(14~16万只/公斤).能适应淡水生活的大眼幼体.称为蟹苗。从蟹苗至成蟹的中间阶段的小蟹称幼蟹,生产上又称蟹种。我们把蟹种的培育分为三个阶段,即仔蟹(蟹苗经一个月左右的培育,蜕  相似文献   

9.
对长江水系中华绒螯蟹亲蟹选择的性状进行了分析,建议选用种质特征明显的亲蟹,如选用在长江中自然生长的或在草型湖泊人工饲养的大规格亲蟹,也可引进“侨居”海外的中华绒螯蟹作亲蟹,以提高亲蟹的种质质量。  相似文献   

10.
为了缩短河蟹养殖周期,提高经济效益,探索中华绒螯蟹长江种群人工繁殖早苗经塑料大棚培育至Ⅴ—Ⅵ期幼蟹后在池塘中当年直接养成商品蟹技术,我们于1996年在苏北滨海县正红乡红岗村选择12口池塘进行试验,结果报道如下。1试验条件11试验塘选用水源充沛,水质...  相似文献   

11.
目前,中华绒螯蟹已在全国推广养殖,发展速度较快,效益比较显著。但是,也有少数养蟹单位因养殖规格不够理想效益欠佳。特别是幼蟹养殖、幼蟹销售或翌年养成的理想规格是每只5~20克,性未成熟。如果在幼蟹养殖中掌握不好,幼蟹规格偏大或较小,会直接影响养殖单位的经济效益或下一年的养成质量。为了掌握幼蟹每次脱壳后的增长量,使生产者培育出理想规格的蟹种,笔者对幼蟹生长期脱壳前后的增长量进行测量,结果为,体竞26.2mm~36.6mm之间的幼蟹每脱壳一次增重2.2~4.0克,增重率为25.7%~29.3%,详见下表。幼蟹每次脱壳后增长…  相似文献   

12.
幼蟹培育技术随着河蟹养殖业的发展,对幼蟹种需求量越来越大,因此,利用人繁和天然蟹苗大眼幼体培育幼蟹,提供相对稳定种源,已成为当前养蟹户的迫切愿望。为此,1995年我们在高桥镇文昌村陈忠义池塘中采用人繁蟹苗大眼幼体进行培育幼蟹试验,初获成功。现将培育技...  相似文献   

13.
殷秋所 《水产养殖》2009,30(11):24-24
扣蟹池由一级池(又称仔蟹培育池或发塘池)和二级池(又称Ⅰ龄蟹种池或幼蟹池)组合而成。扣蟹池有如下建设要求。  相似文献   

14.
长江、瓯江中华绒螯蟹蟹种培育的比较试验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长江和瓯江的中华绒螯蟹豆蟹培育为扣蟹,长江蟹群体增重22.08倍,回捕率为47.18%;瓯江蟹群体增重6.19倍,回捕率为17.10%。  相似文献   

15.
将中华绒螯蟹长江种群人繁早苗经塑料大棚培育至Ⅴ~Ⅵ期幼餐后放养于池塘,在适当的密度和适宜的生态环境条件下,通过加强饲养管理和投喂一定量的动物性鲜活饵料,当年幼蟹可育成商品蟹,且效益较佳。  相似文献   

16.
黄蟹“和”绿蟹“的鉴别方法及两者的蜕壳死亡率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介绍了中华绒螯蟹蟹种中“黄蟹”和“绿蟹”的鉴别方法,报导了用这两种蟹种进行对照饲养试验的结果。  相似文献   

17.
对河蟹的大眼幼体进行为期5~8个月的饲养,这一过程便是蟹种培育。其中饲养20~30d,蟹苗蜕壳3~5次,规格一般达到每公斤1万~2万只,称为仔蟹,此期的仔蟹似黄豆大小,故也称豆蟹;豆蟹以后,经同塘或分塘饲养到当年年底或翌年3月~4月份,大部分幼蟹长成规格为5~10g,每公斤100~250只时称为一龄蟹种,其甲壳似大衣钮扣大小,故又称扣蟹。  相似文献   

18.
卜云江 《海洋渔业》1997,19(2):65-66
在室内越冬的中华绒螯蟹亲蟹上检出一种嗜腐性纤毛虫,经鉴定为蟹栖拟阿脑虫Paranophrgs carci-ni。在感染初期,多寄生于新蟹残肢等伤口组织处;在感染后期,侵蚀到蟹体,进入血淋巴,甚至可分布全身,致使器官组织受到严重损害,造成亲蟹死亡。对越冬亲蟹危害严重,短期内使亲蟹死亡率达40%左右。用15~30ppm的福尔马林或0.1~0.5ppm的孔雀石绿短期药治无效,改用25ppm的福尔马林或0.3~0.5ppm的孔雀石绿每天药浴8h,连续10~15d,病情基本得到控制。  相似文献   

19.
长江口中华绒螯蟹与其它几种同科蟹的同工酶比较   总被引:22,自引:0,他引:22  
对长江口中华绒螯蟹、天津厚蟹、无齿相手蟹、红螯相手蟹和字纹弓蟹等五种蟹的肌肉、肝进行了6种同工酶的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结果表明,五种蟹的同工酶酶谱存在明显的物种特异性和组织特异性,种间同工酶差异与它们的分类地位一致。  相似文献   

20.
根据2016-2017年长江口中华绒螯蟹(Eriocheir sinensis)的调查数据,分析了感染簇生蟹奴(Polyascus gregaria)对长江口中华绒螯蟹的影响及其时空特征。结果显示,被感染的雄蟹发生寄生性去势,5月和8月被感染中华绒螯蟹的头胸甲长与正常成蟹无显著差异,而11月被感染个体的头胸甲长显著小于正常成蟹;雌蟹和雄蟹的总体寄生率分别为17.31%和6.80%,雌性显著大于雄蟹,其中8月和11月雌蟹的寄生率分别为54.54%、46.40%,显著高于其它月份,而5月和11月雄蟹的寄生率较高,分别为11.72%和13.40%;携带簇生蟹奴外体的中华绒螯蟹主要分布在九段沙东南部,偏好盐度15~20、温度10~15℃的水域。研究表明,簇生蟹奴对中华绒螯蟹的幼蟹和繁殖群体均具有感染力,本研究可为研究中华绒螯蟹资源变动规律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