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31 毫秒
1.
研究了3种饵料模式对中间球海胆整个生长周期的生长速度及商品规格性腺产量和品质的影响。选取6月龄中间球海胆,以3种饵料模式海带(E1)、海带+贻贝(E2)、玉米+贻贝(E3)养殖至商品规格,期间每隔2个月对海胆的壳径和体质量进行测量,实验结束时,对海胆的性腺湿重、性腺水分和性腺颜色等进行测量和分析。结果显示:在海胆的各生长阶段,饵料模式对其壳径和体质量均具有极显著影响,3种模式下海胆的壳径和体质量均为E2>E1>E3。饵料模式对海胆大部分生长阶段壳径和体质量的特定生长率具有极显著影响,3种模式下海胆壳径和体质量的特定生长率均为E2≥E1>E3。饵料模式对商品规格海胆性腺产量和性腺品质具有显著或极显著影响,对于性腺湿重,E2模式[雌性:(7.58±1.21)g,雄性:(7.74±1.95)g]表现最优,其次是E1模式[雌性:(4.50±1.20)g,雄性:(4.87±1.02)g],最后为E3模式[雌性:(2.66±1.02)g,雄性:(2.32±0.75)g];对于性腺指数,E2模式(雌性:15.07%±1.84%,雄性:15.83%±3.01%)表现最优,其次为E1模式(雌性:10.49%±2.71%,雄性:11.27%±2.45%)和E3模式(雌性:12.48%±4.33%,雄性:12.78%±3.73%);对于性腺水分和性腺颜色,E2和E1模式表现最优,E3模式表现较差。饵料模式对不同性别海胆的影响差别较小。实验结果表明,单一投喂海带,中间球海胆即可获得较好的壳生长,而添加动物性蛋白可以明显的提高其体质量和性腺产量,海带+贻贝这一模式可应用于提高海胆养殖效率,而玉米对促进海胆的体生长和性腺产量和品质均无有益效果,即使添加动物性蛋白,玉米+贻贝这一模式也很难替代海带有效地养殖中间球海胆。  相似文献   

2.
为开发适合于中间球海胆稚胆的饲料,以9种饲料原料干粉和1种鲍用配合饲料饲喂中间球海胆稚胆,研究了蛋白饲料、能量饲料、青绿饲料、配合饲料等4种类型的饲料对中间球海胆稚胆生长及性腺发育的影响。结果表明:壳径11 mm时中间球海胆开始明显发育,壳径特定生长率开始降低;蛋白饲料可以促进海胆性腺发育,饲料中的蛋白含量对稚胆性腺蛋白含量影响不显著。根据试验结果,提出了海胆类发育分期的划分依据,总结了中间球海胆稚胆、幼胆、成胆的特点,并提出了稚、幼胆期的饲料策略。  相似文献   

3.
以黑蝶贝野生群体人工繁育苗种为研究材料,探索了大、小两种规格和不同吊养深度对黑蝶贝苗海区中间培育的影响。将壳长、体质量分别为(4.12±0.019)mm、(0.07±0.008)g,(2.02±0.012)mm、(0.03±0.005)g两种规格黑蝶贝吊养于2m、4m、5m区,每组黑蝶贝500枚,养殖水温23.09~29.77℃,养殖海区水深8~10m。每隔30d随机抽取50枚贝苗测量壳高、壳长、壳宽、体质量。经180d中间培育,壳长(4.12±0.019)mm的黑蝶贝生长速度明显大于壳长(2.02±0.012)mm的黑蝶贝,表明壳长(4.12±0.019)mm的黑蝶贝出池移入海区养殖较理想。同一规格贝苗在2m、4m、5m养殖水层的成活率差异不显著(P0.05),而3个不同养殖水层中不同规格贝苗养殖成活率差异显著(P0.05)。该研究结果为进一步开展黑蝶贝苗种人工繁育提供了重要参考。  相似文献   

4.
选取大连塔河湾海域马粪海胆260枚,鉴定性别后测量了壳高(L2)、壳径(L1)和体质量(m)等经济性状,采用相关分析和通径分析方法,定量地分析了不同性别马粪海胆壳形态性状与体质量的相关关系。结果表明,塔河湾海域马粪海胆雌雄比例为1∶1,在壳性状、体质量等经济性状和高径比等生物学性状上雌雄差异不显著(P0.05)。雌雄海胆经济性状间的相关系数均较高,其中壳径与体质量的相关系数均为最大(雌雄分别为0.960和0.956)。通径分析表明,雌雄马粪海胆壳径对体质量的直接影响(雌雄分别为0.723和0.645)均大于壳高(雌雄分别为0.280和0.362),雌雄马粪海胆壳形态性状对体质量有较为一致的影响效果。雄性马粪海胆体质量预测模型为m=1.78L1+1.32L2-75.78(r2=0.948),雌性马粪海胆体质量预测模型为m=2.17L1+1.13L2-89.05(r2=0.944),不分性别马粪海胆体质量预测模型为m=1.96L1+1.22L2-81.72(r2=0.944)。  相似文献   

5.
<正>海胆属棘皮动物门、游在亚门、海胆纲,是近年新兴的养殖种类,2012年我国海胆养殖年产量已超过6000吨,其中90%以上出口日本。在日本,优质海胆的价格长期维持在高位,其中尤以中间球海胆(又名虾夷马粪海胆)最受欢迎。中间球海胆由大连水产学院于1989年引入我国,现已成为主要的海胆养殖种类。养殖中,获得体形硕大、性腺肥美的海胆是养殖目标。然而,传统的海上筏式养殖法管理粗放、受  相似文献   

6.
底播增殖是一种提高中间球海胆(Strongylocentrotus intermedius)产量的有效方法.底播增殖受到多种内在和外在因素的影响,其中温度发挥着十分重要的作用,因此确定中间球海胆适宜增殖温度范围至关重要.本实验将大(23.29±0.27)mm、小(18.78±0.19)mm两种规格的中间球海胆放置在3个...  相似文献   

7.
为了掌握紫海胆(Anthocidaris crassispina)苗种增殖放流后的生长和存活情况,本研究设计试验装置,于2013年9月-2014年5月,在大亚湾海域进行增殖试验。试验装置的表面积均为0.473 m2,紫海胆苗初始苗种壳径范围为3-9 mm,初始苗种数量密度梯度范围为3-25 ind/装置(6-52 ind/m2),初始苗种重量密度梯度范围为1.48-13.32 g/m2。设3种苗种规格、各5个数量密度梯度、各3个平行试样的试验组,共45组,进行了240 d的海上试验。试验结果显示,增殖放流规格和数量密度对紫海胆苗种的存活率具有显著影响,高数量密度、低规格组死亡率高。在试验初期,壳径5-7 mm和7-9 mm两种规格紫海胆苗种的壳径特定增长率(SGR)、壳径增长率(GSD)以及壳径净增长率(NY)与增殖数量密度呈显著负相关。增殖重量密度对紫海胆的产量也有显著影响,其中,10 g/m2为紫海胆产量的临界最佳增殖重量密度。紫海胆苗种在11月到翌年3月生长速度缓慢,壳径特定增长率(SGR)较小。  相似文献   

8.
为了掌握紫海胆(Anthocidaris crassispina)苗种增殖放流后的生长和存活情况,本研究设计试验装置,于2013年9月-2014年5月,在大亚湾海域进行增殖试验。试验装置的表面积均为0.473 m2,紫海胆苗初始苗种壳径范围为3-9 mm,初始苗种数量密度梯度范围为3-25 ind/装置(6-52 ind/m2),初始苗种重量密度梯度范围为1.48-13.32 g/m2。设3种苗种规格、各5个数量密度梯度、各3个平行试样的试验组,共45组,进行了240 d的海上试验。试验结果显示,增殖放流规格和数量密度对紫海胆苗种的存活率具有显著影响,高数量密度、低规格组死亡率高。在试验初期,壳径5-7 mm和7-9 mm两种规格紫海胆苗种的壳径特定增长率(SGR)、壳径增长率(GSD)以及壳径净增长率(NY)与增殖数量密度呈显著负相关。增殖重量密度对紫海胆的产量也有显著影响,其中,10 g/m2为紫海胆产量的临界最佳增殖重量密度。紫海胆苗种在11月到翌年3月生长速度缓慢,壳径特定增长率(SGR)较小。  相似文献   

9.
以光棘球海胆为母本,中间球海胆为父本进行杂交试验及苗种培育.试验结果表明,通过筛选同时得到自然成熟的父母本精、卵,在比正常海胆自交精子量高40倍以上的精子作用下,杂交受精率为2.5%.在适宜的水温、光照及饵料等的培养条件下,杂交海胆能够生长附着变态,变态时间与母本相近.培育出的杂交海胆外部颜色及棘色、棘长介于两亲本之间.杂交海胆经过6~7个月的中间暂养,出苗量为0.6×10~4个/m~3,个体壳径3~30 mm,平均壳径8.8 mm.  相似文献   

10.
正马粪海胆(Hemicentrotus pulcherrimus),属海胆纲(Echinoidea)、球海胆科(Strongylocentrotidae),为我国及日本沿海的特有品种,在中国主要分布在黄渤海地区,向南可分布到浙江、福建沿岸,是海胆养殖中的重要品种之一。中间球海胆(Strongylocentrotus intemedius)主要分布于俄罗斯和日本的沿海地区,是日本地区的主要经济种类之一,年产量可达到千吨。在我国海胆经济品种中属上乘,市场价格比  相似文献   

11.
为探究不同粒径养殖底砂对方斑东风螺(Babylonia areolata)稚螺养成效果的影响,在微流水养殖系统中采用3种不同粒径养殖底砂(细砂1 mm、中砂2 mm和粗砂3 mm)进行了养殖对比试验,比较其对稚螺生长、消化、抗氧化的影响以及对底质氨氮、亚硝酸盐氮含量的影响。试验稚螺的初始体质量、壳高、壳宽分别为(0.263 3±0.0033)g、(10.67±0.11)mm、(7.06±0.15)mm,试验周期为30 d。结果显示:试验结束时,细砂组稚螺的体质量、壳高、壳宽分别为(0.560 3±0.026 3)g、(12.72±0.06)mm、(8.50±0.16)mm,存活率为(92.67±0.94)%,均显著高于中砂组和粗砂组(P<0.05);随着养殖时间的推移,中砂组和粗砂组稚螺的存活率逐步降低,试验结束时分别降至(58.22±4.57)%、(48.44±1.13)%;中砂组稚螺最终的体质量、壳高、壳宽分别为(0.452 0±0.024 6)g、(12.13±0.17)mm、(7.91±0.13)mm,粗砂组分别为(0.427 5±0.019 6)g、(12.26±0.0...  相似文献   

12.
光棘球海胆(strongylocentrotus nudus)属于棘皮动物门,游在亚门,海胆纲,正形目,球海胆科.全世界现存的海胆种类有850种左右,但可食用的较少,具有较好经济价值的种类不超过30种.光棘球海胆(又称大连紫海胆)是我国北方沿海最主要的经济种类之一,主要分布于辽东半岛和山东半岛的黄渤海海域.  相似文献   

13.
<正>育种单位:大连海洋大学、大连海宝渔业有限公司品种简介:该品种是以2004年收集的大连旅顺、凌水和山东荣成3个中间球海胆养殖群体构建基础群体,以体重、壳径和生殖腺颜色为选育指标,采用群体选育辅以家系选育技术,经连续4代选育而成。  相似文献   

14.
利用cDNA-AFLP技术筛选与海胆数量性状相关显著的分子标记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以光棘球海胆(♀)×中间球海胆(♂)的F1代为材料,利用cDNA-AFLP技术,采用单因素方差分析方法,对与海胆壳径、体质量和生殖腺质量等主要经济性状相关的分子标记进行筛选,并对这些数量性状与分子标记的相关性进行分析.结果表明,10对引物共筛选出与壳径、体质量、生殖腺质量显著相关cDNA-AFLP标记数分别为43、48和42个;极显著相关cDNA-AFLP标记数分别为38、38和23个;与3个数量性状相关显著的分子标记贡献率分别为7.62%~12.48%、8.02%~14.15%和7.94%~13.71%;相关极显著的分子标记贡献率分别为15.36%~34.55%、11.88%~39.88%和13.39%~32.26%.  相似文献   

15.
中间球海胆与光棘球海胆杂交子一代的生长比较研究   总被引:7,自引:5,他引:7  
通过海胆杂交子一代与两亲本的中间育成、海上筏式养殖的生长对比,表明海胆杂交子一代具有杂交优势,养殖成活率比其母本高10%,且生长快、生殖腺指数高、颜色鲜艳。大连长海县獐子岛杂交海胆达5cm时间比大连凌水养殖的母本中间球海胆提前7个月。  相似文献   

16.
中间球海胆(Strongylocentrotus intermedius)在有些文献中又称虾夷马粪海胆,原产于日本北部海域,是食用海胆中质量最好、市场价格最高的种类之一。1989年由大连水产学院从国外引进,并在辽宁、山东等部分沿海地区进行推广,现已在大连等地发展成为重要出口创汇海产品,其人工育苗  相似文献   

17.
中间球海胆(Strongylocentrotus intermedius)又称虾夷马粪海胆(以下简称海胆),原产于日本东北部及俄罗斯远东地区沿海,具有生殖腺色泽及品质好、出肉率高等优点,是日本海胆类中经济价值最高的品种之一。1989年引入我国,现已完全适应我国北方海域的生存环境,且生长速度大大快于原产地,是非常理想的水产养殖种类。目前,  相似文献   

18.
南北养殖仿刺参营养成分的比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测定了北方养殖仿刺参(2009年12月取自大连棒棰岛海产有限公司,体质量300~400g)与南移在宁波沿海养殖仿刺参(2010年3月取自宁波象山黄皮岙,体质量300~400g)的营养成分。结果显示,南方养殖仿刺参水分和粗脂肪含量显著高于北方养殖仿刺参,而灰分和粗脂肪含量显著低于北方养殖刺参。南方养殖刺参氨基酸平均含量为(67.00±0.12)g/100g(干质量),高于北方刺参的(52.58±0.11)g/100g,必需氨基酸含量分别为(19.90±0.04)g/100g,(14.38±0.21)g/100g,差异显著;南北刺参的脂肪酸含量分别为1.39%和3.33%,其中不饱和脂肪酸比例分别为(82.74±1.14)%、(78.53±0.67)%。  相似文献   

19.
近年来,中间球海胆(Strongylocentrotus intermedius)作为国内以及国际市场上非常受欢迎的海产品,其需求量在大幅提升且不断增加。在我国辽宁大连和山东半岛等北方沿海地区,中间球海胆被广泛养殖。如果能掌握温度给海胆带来的影响规律,就能极大地提升养殖水平,为此本文总结了在不同温度条件的情况下,不同规格中间球海胆的存活率、摄食率以及生长情况受到的影响。  相似文献   

20.
水温13.8~20.0℃下,在容积50 L的塑料水槽中,放养体质量为(1.4±0.6)g的虾夷马粪海胆(Strongylocentrotus intermedius)11个,过量投喂海带(Laminaria japonica),再分别混养体质量为(3.4±0.6)g的仿刺参(Apostichopusjaponicus)0(A组)、3(B组)、5(C组)和10个(D组),体质量为(12.4±1.7)g的菲律宾蛤仔(Ruditapes philippim2rum)6个,排出水培养底栖硅藻和石纯(Ulva lactuca),用底栖硅藻饲喂仿刺参.77 d的饲养表明,仿刺参和海胆的成活率差异不显著(P>0.05),但混养组海胆的特定生长率(SGR)显著高于单养组(P<0.05),B、C和D组海胆的SGR分别比单养高9.12%、7.24%和10.06%,各混养组间差异不显著(P>0.05);混养海胆的饲料系数(7.28~7.70)分别显著低于单养(9.12)(P<0.05)组20.2%、15.5%和18.0%.将刺参的产量计算在内,B、C和D组海胆的饲料系数分别比对照组降低31.5%、26.8%和16.0%,但混养组间差异不显著(P>0.05).海胆和仿刺参的适宜混养比例为11:3.蛤仔和石纯生长慢,死亡率高.养殖排水培养的底栖硅藻以菱形藻(Nitzschia sp.)和卵形藻(Cocameissp.)为主,少量舟形藻(Navicula sp.).混养海胆性腺中亚麻酸、EPA DHA含量和n-3/n-6比值显著大于单养组(P<0.05),混养池水中氨氮含量低而稳,溶氧量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