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畜禽业》2014,(5)
<正>猪链球菌病(1)药物控制:新泰定+达倍宁,连用57 d;(2)药物治疗:严重的肌肉注射赛氟欣;(3)饲养管理:隔离病猪,用戊迪-25全圈舍消毒,加强通风,保证舍内空气质量,减少应激。猪附红细胞体病(1)药物防治:强力美+附康宁,连用57 d;(2)药物治疗:严重的肌肉注射赛氟欣;(3)饲养管理:隔离病猪,用戊迪-25全圈舍消毒,加强通风,保证舍内空气质量,减少应激。猪附红细胞体病(1)药物防治:强力美+附康宁,连用57 d;(2)药物控制:肌肉注射赛氟欣或爱乐强,连用3 d;(3)饲养管理:加强饲养管理,保持猪舍、饲养用具卫生,减少不良应激等是防止本病发生的关键。夏秋季节要经常喷洒杀虫药物,防止昆虫叮咬猪群,切断传染源。弓形体病(1)生物安全:加强饲养管理,严格消毒、灭鼠等卫生工作,严禁养猫,并阻断猫类及其排泄物对饲料、饮水的污染;  相似文献   

2.
《畜禽业》2014,(3)
<正>春季是猪病多发季节,养猪关键是提高猪的抵抗力。1喂干料,饮清洁温水。如喂湿料,要用清洁温热水拌料,以保持一定的料温,并于每次食后清理饲槽。防止饲料霉变,注意加入脱霉剂。2定时打开气窗换气,排除有毒有害气体。3猪舍要勤消毒,消毒剂可选用碘制剂、氯制剂及其他高效消毒剂,也可用20%的生灰乳或2%的烧碱热水进行泼洒消毒(用烧碱不准带畜消毒)。圈舍用常规消毒药每周消毒一次。饲槽用具洗涤消毒每3 d 1次。  相似文献   

3.
为观察不同投喂频率和投喂水平对长吻鮠(Leiocassis longirostris)幼鱼生长和免疫的影响,将平均体质量1. 15 g的长吻鮠饲养在水泥池(2 m×1 m×1 m)中,投喂频率分别为2次/d和3次/d,各投喂频率下投喂水平分别为鱼体质量的2%、4%、6%、8%和10%,每个处理组放鱼60尾,饲养为期42 d。结果显示:投喂频率为2次/d和3次/d时,试验鱼的末体质量、特定生长率与投喂水平之间存在二次相关性,两条曲线几乎重合,表明投喂频率、投喂水平对试验鱼的末体质量和特定生长率的影响是一致的;血清中丙二醛(MDA)含量在投喂频率为2次/d、投喂水平为4%和6%时较低;血清总超氧化物歧化酶(T-SOD)含量在投喂频率为2次/d、投喂水平为4%和6%时较高;血清溶菌酶(LYS)含量在投喂水平为6%、投喂频率2次/d和3次/d时显著高于其他各组(P <0. 05)。综合生长和免疫指标,在本试验条件下,投喂频率为2次/d、投喂水平为6%的投喂模式更利于长吻鮠幼鱼的生长。  相似文献   

4.
《畜禽业》2012,(7):33
<正>猪附红细胞体病:(1)药物防治:强力美+阿散酸,连用5d;(2)药物控制:肌肉注射爱乐强,连用3d;(3)饲养管理:加强饲养管理,保持猪舍、饲养用具卫生,减少不良应激等是防止本病发生的关键。夏秋季节要经常喷洒杀虫药物,防止昆虫叮咬猪群,切断传染源。猪链球菌病(1)免疫预防:免疫链球菌灭活疫苗有一定效果。小猪4~5周免疫1头份,母猪产前4~5周天免疫一次1头份,种公猪每半年免疫1头份;(2)药物控制:新迪安或达倍宁精品+加强泰灭定或恩博来,连用5d;(3)药物治疗:严重的肌肉注射赛氟欣或利迈先;(4)饲养管理:隔离病猪,全圈舍消毒,加强舍内通风,保证舍内空气质量,减少应激因素。弓形体病(1)生物安全:加强饲养管理,严格消毒、灭鼠等卫生工作,严禁养猫,并阻断猫类及其排  相似文献   

5.
邹胜龙 《畜禽业》2002,(6):24-25
1 育雏期饲养管理技术 1.1 育雏前的准备工作育雏室需先清洗和打扫干净,再用消毒液喷雾消毒1~2次,最后再用甲醛进行熏蒸消毒.在熏蒸前把所有的用具,包括工作服、饮水器、料桶等洗净、消毒后放入鸡舍中.熏蒸时要使鸡舍温度达到25℃以上,同时增加湿度.在进雏鸡2~3d前鸡舍开始生火预热.  相似文献   

6.
不同循环饥饿投喂模式对尼罗罗非鱼补偿生长的影响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李建  王琨  陈建春  叶继丹 《水产学报》2014,38(6):869-876
为了探讨尼罗罗非鱼对不同循环饥饿投喂模式的补偿生长效应,本实验分别采用每天投喂(S0)及饥饿1 d+投喂3 d(S1F3)、饥饿1 d+投喂5 d(S1F5)、饥饿1 d+投喂7 d(S1F7)、饥饿2 d+投喂3 d(S2F3)、饥饿2 d+投喂5 d(S2F5)和饥饿2 d+投喂7 d(S2F7)6种不同的循环投喂模式,用含33%蛋白质和8%脂肪的饲料饲养尼罗罗非鱼(均重13.50 g),饲喂期为43 d。结果显示,S0组的增重率(806.74%)最高,与S1F3、S1F5和S1F7组差异不显著,但分别比S2F3、S2F5和S2F7组显著提高40.3%、33.6%和10.4%;S0组的特定生长率最低(5.36%),显著低于其他各组;与对照组相比,采用循环投喂模式没有改善饲料转化率和蛋白质效率,但却能明显提高日摄食率;各实验处理组肝体比、脏体比、肥满度、鱼体灰分含量、肌肉RNA/DNA比值及血清总胆固醇、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和尿素氮含量与对照组差异不显著;S1F3、S1F5和S1F7组鱼体蛋白质和脂肪含量、血清甘油三酯含量及血清谷丙转氨酶和谷草转氨酶活性与S0组差异不显著,但S2F3、S2F5和S2F7组鱼体蛋白质和脂肪含量及血清甘油三酯含量显著低于S0组,血清谷丙转氨酶和谷草转氨酶活性显著高于S0组。研究表明,尼罗罗非鱼在S1F3、S1F5和S1F7模式下获得了完全补偿生长,而在S2F3、S2F5和S2F7模式下仅获得了部分补偿生长,且均是通过提高恢复投喂期间的摄食量来实现补偿生长。在获得完全补偿生长的3组中,S1F3组的实际投喂天数最短,仅为33 d,比每天投喂模式缩短了23.3%,因此在本实验条件下,饥饿1 d+投喂3 d是最佳的循环饥饿投喂模式。  相似文献   

7.
《畜禽业》2015,(8)
<正>肉鸭饲养50~60 d时限制运动。饲料配方:玉米36%,豆饼10%,小麦20%,米糠18%,蚕蛹2%,麦麸10%,贝壳粉4%。另外,每吨饲料中加生长素500g。将饲料加水用手搓成直径1~1.5 cm、长3~4 cm的圆条。每天填喂3次。育肥1~3 d每次填喂3~4根圆条,4~8 d每次填喂4~6根,8 d以后  相似文献   

8.
《畜禽业》2013,(5):27
<正>猪高热病(1)免疫预防:制定并严格执行免疫程序,做好猪场基础免疫,尤其是猪瘟,蓝耳(蓝克清),伪狂犬(清伪灵)。(2)药物预防:在夏季猪群饲料中每吨添加瘟克舒2kg+肝毒宁2kg,连用7d,驱除猪体内湿热。(3)饲养管理:加强管理,定期用戊迪-25彻底消毒。猪乙型脑炎(1)免疫预防:疫苗接种最有效,每年蚊虫出现前1~2月,全群种猪普遍接种乙脑弱毒疫苗。(2)环境卫生:消灭蚊虫,尤其是越冬蚊虫。  相似文献   

9.
饥饿再投喂对团头鲂生长、体组成及肠道消化酶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采用饥饿后再投喂的投喂方式在室外网箱中用含粗蛋白32%、粗脂肪4%的商品饲料饲喂(4.5±0.2)g团头鲂(Megalobrama amblycephala Yih)48 d,试验鱼分5组:对照组(每日投喂)、S1F1组(隔日投喂)、S2F2组(隔2 d投喂2 d)、S4F4组(隔4 d投喂4 d)和S8F8组(隔8 ...  相似文献   

10.
秦海平 《畜禽业》2004,(4):22-24
1猪附红细胞体病猪附红细胞体病是由猪附红细胞体感染引起的一种传染性疾病,主要表现为发烧、溶血性贫血、黄疸、呼吸困难、虚弱、流产,部分病猪末梢发绀等症状。1.1传播方式(1)接触传播:舔食伤口,互相斗殴或接触被血污染的粪尿;(2)媒介传播:体外寄生虫和昆虫如螨、血虱、蚊蝇等,被血污染的器具如剪刀、注射器、保定器械等;(3)垂直传播:胎盘感染。1.2临床症状病猪体温升高,达41~42℃,高热稽留。体温降至39℃以下转危。仔猪呈急性发作,死亡率高达80%。育肥猪呈亚急性,死亡率约3%。患猪食欲下降,病程3~23d。种公猪阴囊肿大、黄染,尿道有时流…  相似文献   

11.
张武 《畜禽业》2000,(8):34
消毒是采用物理学、化学、生物学手段杀灭和减少生产环境中病原体的一项重要技术措施。其目的在于切断疫病的传播途径,防止传染性疾病的发生与流行,是综合性防疫措施中最常采用的重要措施之一。笔者在近五年的种猪生产与实践中总结了几点,与广大同行共同交流。 1 猪场消毒制度的建立 1.1 进入猪场大门前应设置消毒池,水深10~15cm,配制成2%氢氧化钠溶液。 1.2 猪场消毒室设置紫外线灯管,进场前消毒5~10min。 1.3 工作栋设置小消毒池,配成2%的氢氧化钠溶液。 1.4 工作人员进场前必须更换工作服、鞋,有条件可以洗澡。 1.5 猪群年龄结构不同,饲养工作人员严禁串栋。 1.6 猪舍每天打扫2~3次,料槽水槽干净并无饲料结块。 1.7 栏舍、场内空地应定期消毒。 2 全进全出制生产,空猪舍的常规消毒程序 2.1 首先对空栏应彻底清扫干净。 2.2 用2%的氢氧化钠溶液喷洒,然后刷洗干净,经1~2h后,再用清水冲洗。 2.3 福尔马林薰蒸消毒,37%~42%的甲醛溶液按每立方米空间15~20ml,关闭门窗,用火加热,经1h即可。 3 消毒时注意事项 3.1 大门、小门入口处消毒池应7~15d更换一次消毒液。 3.2 畜舍空栏洗后消毒应在完全干燥后进行。 3.3 消毒剂应广谱,多种类消毒剂交叉使用,稀释浓度应正确。 3.4 消毒时防止药物腐蚀猪皮肤和猪中毒等。 作者电话:0724-7224987 传真:0724-7221942  相似文献   

12.
《畜禽业》2009,(9):21-21
进行预防接种,是预防本病的重要措施,每年定期进行有计划免疫注射。发生本病时,应将病猪隔离、封锁、严密消毒。同栏的猪.用血清或用疫苗紧急预防。对散发病猪应隔离治疗,消毒猪舍。治疗可采用以下药物:(1)青霉素80万-240万IU肌注,同时用10%磺胺嘧啶10-20mL加注射用水5—10mL肌注.  相似文献   

13.
《畜禽业》2015,(1):73
<正>1猪伪狂犬病1.1疫苗免疫:做好伪狂犬的免疫工作,可选择清伪灵进行免疫预防;1.2药物控制:每吨料添加福宁200 250 g+强力美1 600 g+富免康1 000 g,连用7d;1.3饮水保健:每吨水添加艾维舒500 g,连用5~7 d;1.4饲养管理:做好通风和保暖工作,强化消毒用戊迪-25每周消毒2~3次。2猪丹毒2.1如果发病猪为急性型  相似文献   

14.
1发病情况及诊治过程高坪区某养猪场100头4月龄LY后备母猪体重40~50kg。2002年6月30日发现2头猪不吃食,精神萎顿,体温41.3℃,鼻有汗,大便干燥,场内兽医用柴胡注射液2ml×8支,庆大霉素8万IU×8支,每天2次肌注,连用2d无效,又发现3头猪发病。改用氨苄青霉素0.5g×8支,VC柴胡注射液10ml×1支、磺胺嘧啶钠10ml×2支、地塞米松2ml×2支肌注,每天2次。连用2d后,病猪开始吃食,但吃不饱,此时体温39℃,呼吸平稳,大便干燥,小便发黄,眼结膜潮红。再次肌注磺胺组合无效,改用头孢曲松钠,林可霉素等亦未见效。病后7d,病猪增加到10头,患猪腹部正中、大腿…  相似文献   

15.
用6只规格为6m×6m×2m的网箱,饲养黄颡鱼。分为3组,第1组(F1),适时投喂中草药药饵;第2组(F2),定期投喂西药(氟苯尼考)药饵;第3组(F0),整个饲养期不喂任何药物,用于对照。经过120d试验,结果表明:F1的存活率(93.78%),极显著高于F2(72.9%)和F0(58.67%)(p<0.01)。F1的因伤死亡率(4.17%)显著低于F2(8.71%)(p<0.05);极显著低于F0(11.97%)(p<0.01)。试验表明:用中草药防病,不仅存活率高,经济效益好;而且养出的鱼全部达到输韩水产品标准。从而保证了食品安全和出口安全。  相似文献   

16.
在闽西北山区池塘进行了淡水白鲳夏花鱼种培育试验。结果表明:每hm2放养300万~375万尾水花,放苗后前10d投喂豆浆或蛋黄,后期投喂鳗鱼粉料制成的团状饲料,经20~25d培育,鱼种规格可达4.0cm以上,该密度范围适合淡水白鲳夏花鱼种的短期培育。采取生石灰消毒池塘,鱼苗培育成活率低于70%,使用漂白粉消毒的成活率可达80%以上;放苗后前期投喂蛋黄的平均成活率可达91.6%,投喂豆浆的只有83.3%。采取漂白粉消毒、清水下塘、前期投喂蛋黄后期投喂鳗鱼饲料的技术措施培育淡水白鲳夏花鱼种是切实可行的。  相似文献   

17.
王水周 《畜禽业》2007,(9):41-41
<正>几年来,笔者诊治多例以皮肤发红、渗出、上皮坏死脱落为主要症状的猪病,在此类病例中,畜主多已使用抗生素治疗2~3d,但病猪不见好转,经改用补锌治疗后病猪症状很快减轻,3d后治愈。  相似文献   

18.
叶秀娟  章红兵  麻延峰 《畜禽业》2002,(4):X046-X047
熏蒸消毒是利用福尔马林(含40%甲醛的溶液)与高锰酸钾发生化学反应,快速地释放出甲醛气体,经过一定时间杀死病原微生物的一种消毒方法,它是一种鸡舍消毒常用而且行之有效的方法.此种方法的最大优点是熏蒸药物能分布到鸡舍的各个角落,消毒较全面,省工省力,克服了泼洒消毒的缺点.  相似文献   

19.
邵闯  秦守旺  朱波  张俊智  戴济鸿  戴振炎  胡毅  陈开健 《水产学报》2023,47(10):109607-109607
为研究投喂策略对牛蛙蝌蚪生长发育的影响,建立科学的投喂标准,实验分别设置了4种投喂频率(1、2、3和4次/d)与4个投喂水平(4%、6%、8%和10%)饲养牛蛙蝌蚪,以探究牛蛙蝌蚪合适的投喂策略。投喂频率实验表明,投喂3次/d或4次/d的牛蛙蝌蚪在实验周期内的变态率显著高于投喂1次/d或2次/d的牛蛙蝌蚪,且投喂3次/d的牛蛙蝌蚪增重率最大。变态率与投喂量的比值(MFR)随投喂频率增加而上升,2、3或4次/d显著高于1次/d。投喂频率对已变态牛蛙蝌蚪的肝脏组织结构及肠道蛋白酶、脂肪酶、淀粉酶活性无显著影响。投喂水产实验结果显示,实验周期内牛蛙蝌蚪变态率随投喂水平增加而上升,且8%与10%组已变态牛蛙蝌蚪的均重显著高于4%与6%组,但已变态牛蛙蝌蚪肠道蛋白酶活性随投喂水平升高而降低。8%与10%组已变态牛蛙蝌蚪肝细胞脂滴含量明显增多,脂肪沉积现象明显。8%投喂水平组有益菌属暖绳菌属(绿弯菌门)与鲸杆菌属(梭杆菌门)相对丰度较高,一定程度改善了肠道微生物结构。研究表明,牛蛙蝌蚪每日投喂3次,综合投喂水平8%左右,蝌蚪的生长发育性能较优,兼顾了牛蛙养殖生产效益与蝌蚪肝肠健康,促进了牛蛙产业健...  相似文献   

20.
《畜禽业》2001,(6):16
为确定保育猪(阶段1)和生长一肥育猪(阶段2)采食马铃薯碎片(PCS)对干物质进食量(DMI)、平均日增重(ADG)和增重、饲料比率(G:F)及肥育者胴体特性的影响,俄亥俄州立大学农业技术学院S.Rahnema和R.Borton作了一个两阶段试验.阶段1(42d),猪根据性别和体重分类(n=138,平均BW6.31±0.12kg),采用完全随机化区组设计(4个区组,3个处理).每个处理由11只或12只猪每圈的4只猪圈组成.处理1(对照组):猪喂满足NRC需要量的玉米、豆粕基础日粮.处理2和3,按现状15%和20%的玉米分别用15%和20%PCS代替.阶段2、阶段1中的保育猪继续各自的处理.在这一阶段,各处理由每圈22~24只猪的2个猪圈组成.试验结果表明,本试验中采用的PCS水平,在保育、生长和肥育猪日粮中能有效地代替玉米. 摘自[美]J. Anim.Sci.2000,78:2021~2025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