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圆斑星鲽(Verasper variegatus)作为中国鲽形目(Pleuronectiformes)养殖鱼类的重要代表种类,具有生长速度快,可食用部分多,肉质细嫩等特点。为了探究圆斑星鲽形态性状与体重的关系,本研究分别测定11月龄、14月龄和17月龄3个不同生长期圆斑星鲽的体重及全长(FL)、体长(BL)、体高(BH)、头长(HL)、头高(HH)、尾柄长(CL)、尾柄高(CH)、吻长(SL)共计8个形态性状,分别进行相关分析和通径分析,剖析形态性状对于体重的直接作用和间接作用;利用回归分析的方法,建立各个时期以形态指标为自变量,体重为因变量的最优线性回归方程。结果显示,1)不同生长阶段,影响体重的重点形态指标存在差异,影响11月龄圆斑星鲽体重的主要形态性状为体高和体长,14月龄阶段为全长、体高和头长,17月龄阶段为全长和体高;2)11月龄、14月龄和17月龄形态性状对体重(Y)的多元回归方程分别为:Y=-186.412+17.381XBH+10.517XBL,Y=-362.484+13.145XFL+20.172XBH+21.199XHL,Y=-816.147+24.121XFL+40.575XBH;3)除本研究所包括的形态指标外,体厚可能为另外一个影响圆斑星鲽体重的重要指标。本研究阐明了体重与形态指标间的相关关系,为圆斑星鲽的良种选育提供了生物学依据。  相似文献   

2.
长吻(鱼危)形态性状对体质量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探究长吻(鱼危)(Leiocassis longirostris)形态性状对体质量的影响,随机选取115尾14月龄的长吻(鱼危),测定其体质量(Y)、全长(X_1)、体长(X_2)、体高(X_3)、体宽(X_4)、头长(X_5)、头高(X_6)、头宽(X_7)、吻长(X_8)、尾柄长(X_9)、尾柄高(X_(10))和躯干长(X_(11))共12个性状,进行相关分析、通径分析和多元回归分析。结果显示,11个形态性状与体质量的相关性均达到极显著水平(P(27)0.01);全长、头宽、体长、吻长和尾柄高5个性状的通径系数达到显著水平(P(27)0.05),其中,全长对体质量的直接作用最大;决定系数分析结果与通径分析结果一致,全长、头宽、尾柄高、体长和吻长的共同决定系数总和为0.911,说明这5个性状是影响长吻(鱼危)体质量的主要因素;运用多元回归分析建立以体质量(Y)为因变量,全长(X_1)、体长(X_2)、头宽(X_7)、吻长(X_8)和尾柄高(X_(10))为自变量的线性回归方程:Y=–301.368+5.888X_1+5.988X_2+21.482X_7+16.408X_8+34.878X_(10)。本研究可为长吻(鱼危)生长相关性状选育提供理论依据,在长吻(鱼危)优良个体选育中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3.
为探究大口黑鲈(Micropterussalmoides)形态性状与体重和出肉率的相关关系,便于通过形态性状分析筛选高体重和高出肉率的大口黑鲈群体,本研究选择国内广泛养殖或选育的4个大口黑鲈品种(美国原种、优鲈1号、优鲈3号、台湾群体)为实验对象,测定了体重(Y)、出肉率(YF)、全长(X1)、体长(X2)、体高(X3)、体厚(X4)、头长(X5)、眼间距(X6)、眼径(X7)、吻长(X8)、尾柄长(X9)、尾柄高(X10),使用相关分析、通径分析、决定系数分析和多元线性回归分析,筛选影响体重和出肉率的主要形态性状,并构建了多元回归方程。结果显示,对4个大口黑鲈群体体重影响最大的性状均为全长(X1)或体高(X3),而对4个大口黑鲈群体出肉率影响最大的性状分别为尾柄高(X10)、尾柄长(X9)、体长/尾柄长(X2/X9)、体重(Y)。美国原种形态性状与体重(Y)、出肉率(YF)的回归方程为:Y=–622.778+21.21X1+45.305X3+16.633X8+17.431X10,YF=12.394+3.683X10+24.152X1/X2;优鲈1号形态性状与体重...  相似文献   

4.
4月龄泥鳅形态性状对体重的影响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随机选取305尾不同家系的4月龄泥鳅(Misgurnus anguillicaudatus),测量其体重、全长、体长、头长、体高、尾柄高、尾柄长和体厚共8个性状指标。采用相关分析和通径分析方法,分别计算泥鳅各形态性状对体重的相关系数、通径系数和决定系数,揭示影响4月龄泥鳅体重的主要形态性状。结果表明,各形态性状与体重的相关系数均达到极显著水平(P<0.01)。全长、体高、头长是直接影响体重的重要指标;其中,全长对体重的直接影响最大(0.548),对体重的决定程度最高(0.3003),其他性状对体重的直接作用较小,主要通过全长间接地影响体重。通过逐步多元回归分析,经偏回归系数显著性检验,以全长(X1)、头长(X2)、体高(X3)、尾柄高(X4)和尾柄长(X5)建立最优多元回归方程为Y=-4.515+0.255X1+1.744X2+1.966X3+1.422X4+0.511X5。在泥鳅选育实际操作中,可以通过该方程对泥鳅体重进行预测和控制,主要用泥鳅全长指标进行选择,以达到间接选育体重、优化其生长性能的目的。  相似文献   

5.
随机选取室内养殖的5月龄花鲈Lateolabrax maculatus幼鱼120尾,测定了全长(X_1)、体长(X_2)、体高(X_3)、头长(X_4)、眼后头长(X_5)、吻长(X_6)、眼径(X_7)、尾柄长(X_8)、尾柄高(X_9)、躯干长(X_(10))、体宽(X_(11))、眼间距(X_(12))和体质量(Y),通过相关分析和通径分析探寻影响体质量的主要形态性状,结合逐步回归分析建立了形态性状对体质量回归方程,为花鲈优良形态性状的选育提供参考。结果显示:5月龄花鲈各形态性状相关系数达到显著水平(除眼间距、眼后头长分别与眼径不显著外);体质量受体高直接影响作用最大(0.3966),其次为全长、体宽、眼径。这4个性状对体质量的共同决定系数总和为0.8822,表明体质量主要受这4个性状的影响。经多元回归分析,建立5月龄花鲈多元回归方程:Y=-3.434+0.033X_1+0.138X_3-0.064X_7+0.295X_(11)(R~2=0.882)。在对花鲈以体质量为主进行亲本选育时,应以体高(X_3)为主要选择性状,全长(X_1)、体宽(X_7)、眼径(X_1)为辅进行选育。  相似文献   

6.
3月龄卵形鲳鲹形态性状对体质量的影响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为了探明卵形鲳鲹(Trachinotus ovatus)幼鱼形态性状对体质量的影响程度,分别测定其全长(TL)、体长(SL)、头长(HL)等11个形态学指标和体质量(BW)。分别计算形态性状测量值和体质量数值之间的通径系数和决定系数,分析各形态性状对体质量性状的关联程度。分析结果显示,卵形鲳鲹被测量形态性状对体重的相关系数皆达极显著水平(P0.01);在通径分析中,3月龄卵形鲳鲹仅全长、体宽、体高和尾柄高的形态性状测量值对幼鱼体质量数据的通径系数达到极显著水平(P0.01),可将其确定为影响体质量的主要性状,其中全长对体质量的直接影响最大(P_2=0.493 6);决定系数分析显示,全长对体质量的决定系数最大,达到24.39%。卵形鲳鲹的4个形态性状与体质量性状的相关指数大小为R~2=0.888 1,说明该被选性状是与体质量关联的主要性状。设全长(X_2)、体高(X_3)、体宽(X_4)和尾柄高(X_(10))为自变量,设体质量(Y)为因变量,建立多元回归方程:Y=-32.217 8+0.252 4X_2+0.378 2X_3+0.440 8X_4+0.634 1X_(10),回归预测的估计值与实际值间差异不显著(P0.05),故该方程可被用于卵形鲳鲹的实际生产。本研究可为卵形鲳鲹选育工作提供理论依据和测量指标。  相似文献   

7.
褐点石斑鱼不同月龄形态性状的主成分及通径分析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为研究褐点石斑鱼不同月龄形态性状的生长规律特征及形态性状对体质量的影响,采用主成分分析和通径分析方法对3月龄、8月龄和13月龄褐点石斑鱼个体全长(X_1)、体长(X_2)、头长(X_3)、体宽(X_4)、体高(X_5)、尾柄高(X_6)、眼径(X_7)、眼后头长(X_8)和体质量(Y)9个性状进行分析。结果显示,(1)不同月龄褐点石斑鱼各形态性状对体质量的相关系数均达到极显著水平,不同月龄相同形态性状与体质量的相关性存在差异。(2)各月龄第一主成分均指向褐点石斑鱼的生长发育情况;第二主成分均指向眼睛发育情况;但3月龄、8月龄和13月龄第三主成分分别指向尾部发育、体宽发育及体高发育。(3)3月龄阶段,全长、体高、体宽及尾柄高对体质量的直接通径系数达到显著水平;8月龄阶段,全长、体宽、尾柄高及眼后头长对体质量的直接通径系数达到显著水平;13月龄阶段,全长、体高、体宽及体长对体质量的直接通径系数达到极显著水平,并建立了3个月龄组的不同形态性状对体质量最优回归方程。(4)褐点石斑鱼3~13月龄阶段的体长(L)与体质量(W)的关系为W=0.0378L2.873(R~2=0.9596),说明该阶段生长属于等速生长。研究表明,在褐点石斑鱼的不同生长阶段,各形态性状对体质量的影响有所不同,建议以全长(3~13月龄)作为育种工作的目标性状,为褐点石斑鱼早期生长发育阶段的选择育种工作和测量指标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8.
该研究以黄海水域捕捞的131尾绿鳍马面鲀(Thamnaconus septentrionalis)为样本,在活鲜状态下,观察其外部形态特征并绘图;统计各鳍条数量,对可量比性状进行回归分析;采用热滴片法,制备染色体标本。结果发现:1)鱼体头部和背部在活体状态下呈深青灰色,腹部呈浅青绿色,趋于白色。死亡后,体色加深,转为墨绿色,鳍条保持蓝绿色为其外部形态的明显特征。2)体长为体高的1.5~3.3倍;体长为头长的3.1~4.9倍;头长为吻长的1.1~1.6倍。3)全长(T_l)/体长(S_l)相关性显著(R~2=0.96),雌雄无显著差异;尾柄长/尾柄高、体长/尾柄长、头长/眼径、头长/眼间距相关性不显著,雌雄差异大。4)鳍式为背鳍Ⅱ,36~39;臀鳍34~37;胸鳍14~15;尾鳍1+10+1;腹鳍退化为一个腹鳍棘。5)鳞片绒状鳞,由基板和骨质凸起组成;具有体侧线和框下线。6)绿鳍马面鲀二倍体染色体数目为2n=40,染色体核型为2n=40t,臂数NF=40,均为端着丝粒染色体,且无异型染色体。  相似文献   

9.
为研究出现在中国南海美济礁的黄鳍金枪鱼(Thunnus albacares)幼鱼的形态特征及其各性状特性与体重的关系,对其附近海域捕捞的52尾野生黄鳍金枪鱼幼鱼的外部形态特征进行观察分析,并对其全长、体长、头长、体高、头高、眼径、眼间距、口裂、吻长、尾柄长、尾柄高和体重12个可量性状进行测量.通过相关分析、通径分析和决定分析方法,分析各形态性状对体重的影响程度,运用多元线性回归分析法建立主要性状对体重的多元回归方程.结果显示,鱼体呈纺锤形,粗壮而圆,向后逐渐细尖,尾柄细长,背部较暗,呈深蓝色,腹部银白色,体表具有浅银灰色间隔的纵向条纹,并有明亮的光泽,尾鳍末端呈黄褐色;体长、体高和尾柄高与体重的相关性达到极显著水平(P<0.01),是影响体重的主要性状.体长对体重的通径系数最大(0.479)、决定系数最高(0.229),体长、体高主要通过直接作用对体重产生影响,而尾柄高主要通过体高、体长对体重起间接作用;以体重为因变量(y),体高(x1)、体长(x2)、尾柄高(x3)为自变量,得到估算体重的最优多元回归方程为y=30.482 x1+18.328 x2+ 199.490 x3-500.785.  相似文献   

10.
为研究不同性别口虾蛄(Oratosquilla oratoria)生物学性状的相互关系,测量了其全长(TL)、体长(BL)、头胸甲长(CL)、尾扇长(FL)、腹部长(AL)、腹部宽(AW)、大螯长(LL)和体重(Y)共8个生物学指标,通过相关分析、通径分析等方法研究其形态性状对体重的影响,利用逐步回归法建立形态性状对体重的回归方程,拟合7个形态性状与体重的曲线模型。结果显示,口虾蛄体重的变异系数大于形态性状,雌性、雄性群体尾扇长、腹部宽、大螯长和体重等数量性状的差异极显著(P<0.01),雌性、雄性和混合群体各数量性状的相关性达到极显著水平(P<0.01)。在形态性状的相互关系中,对雌性、雄性和混合群体而言,全长和体长的相关系数最大,分别为0.984、0.993和0.988;形态性状和体重的关系中,雌性的全长与体重的相关系数最大(0.973),雄性的体长与体重的相关系数最大(0.974),混合群体的腹部宽与体重的相关系数最大(0.969)。雌性和混合群体对体重直接作用最大形态性状均为腹部宽(通径系数分别为0.418和0.508),雄性的体长对体重的直接作用最大(通径系数为0.613)。雌性、混合群体的腹部宽对体重的直接决定系数最大(0.175和0.258),雄性的体长对体重的直接决定系数最大(0.376)。雌性群体选育时主要考虑全长、腹部宽和头胸甲长,雄性群体主要考虑体长和腹部宽,混合群体主要考虑腹部宽和全长。以形态性状为自变量,体重为因变量建立的雌性、雄性群体和混合群体回归方程分别为Y1=–48.499+0.315XTL+1.159XAW+0.186XCL(R2=0.978)、Y2=–55.987+0.453XBL +1.152XAW(R2=0.959)和Y3=–51.651+1.738XAW+0.274XTL(R2=0.960)。研究表明,口虾蛄形态性状与体重之间的最优拟合模型有线性模型、幂函数模型、指数函数模型等,雌性、雄性口虾蛄除全长、腹部长与体重的最优拟合模型类型相同外,其他均不同。  相似文献   

11.
沿海地区海洋产业布局的现状评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文章首先构建了沿海地区海洋产业发展的综合评价指标体系,运用因子分析对沿海地区海洋产业竞争力进行了评估。在此基础上,利用集中度和均衡度分析,从产业和区域两个角度进行测算,分析了全国的海洋产业布局情况,为调整海洋产业结构及优化产业布局提供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2.
运用3种多元统计分析方法,比较研究了我国青蛤5个地理群体(福建、浙江、江苏、天津及辽宁)的形态差异。选择了14个可量性状和6个地区生态特征参数进行主成分分析和聚类分析。结果表明,江苏、天津和辽宁的形态较接近,其中福建群体的趋异差异最大。主成分分析构建了3个主成分。其贡献率:主成分1为28.05%,主成分2为18.6%,主成分3为14.0%,累计贡献率为60.65%。逐步判别选入8个贡献率较大的性状进行判别分析。结果显示,5个群体形态差异显著(P<0.01)。建立了5群体判别函数,其判别准确率P1为35%~90%,P2为73.7%~86%。综合判别率为67.5%。青蛤形态学差异是遗传和环境共同作用的结果,结合分子遗传学研究将更准确地描述青蛤5群体间的遗传特性,为今后种质资源保护及遗传育种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3.
对渔业实际种群分析(VPA)中调谐方法的初步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实际种群分析法(VPA)是渔业资源评估的经典模型之一,也是总允许捕捞配额(TAC)计算的主要模型之一。由于VPA方法本身具有不确定性,单纯的分年龄组产量数据不能计算最末年的捕捞死亡系数(和种群数量),所以它通常需要分年龄组产量数据和附属数据。VPA的调谐方法发源于欧洲,它们简单、易于理解和不需要繁杂的计算,在实际的渔业资源评估中有着广泛的应用。文章研究了最具有典型性的3种VPA调谐方法,JAM(judicious average method)、LS(Laurec and Shepherd method)和Hybrid。应用模拟数据的研究表明,3种方法在捕捞死亡系数稳定时可以较准确地估计补充值。当捕捞死亡系数随时间增加时,LS方法相对于其它2种方法有较优的表现。当捕捞死亡系数随时间减少时,JAM方法有较优的表现。  相似文献   

14.
三个地理种群鲂的形态差异与判别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集了北江、钱塘江、金沙河水库3个地理种群的鲂(Megalobrama skolkovii)414尾样本,用传统形态学和框架分析法,运用单因素方差分析、聚类分析、主成分分析和判别分析法比较研究了37个形态比例性状。结果表明:3个种群的口裂长/头长、吻长/头长、口宽/头长、上颌厚/头长、全长/体长、体厚/体长、头长/体长、尾柄长/体长、尾柄高/体长、尾柄长/尾柄高、1—2/体长、1—3/体长、2—4/体长、2—5/体长、3—5/体长、4—5/体长、4—6/体长、4—7/体长、5—6/体长、6—8/体长、6—9/体长、7—8/体长,及7—9/体长23个性状差异显著(P〈0.05)(1:吻端;2:头部后缘;3:胸鳍起点;4:背鳍起点;5:腹鳍起点;6:背鳍基部末端;7:臀鳍起点;8:尾鳍背部起点;9:尾鳍腹部起点);聚类结果显示,北江与金沙河水库首先聚为一类,认为北江群体与金沙河水库群体形态最为相似;主成分分析构建了9个主成分,累计贡献率为60.26%;以Bayes逐步判别分析方法选用18个判别效果较好的比例性状建立了3个鲂地理种群的判别函数,判别率为99.03%。结果显示,可以通过形态比例性状来判断鲂的3个地理群体的归属。  相似文献   

15.
不同地理群体菲律宾蛤仔表型性状的相关性与通径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随机选取繁殖时期的南方群体北方养殖菲律宾蛤仔(SN)、北方土著品种(NN)和南方群体南方养殖蛤仔(SS),测量其壳长(SL)、壳高(SH)、壳宽(SW)、活体质量(mL)、软体质量(mM)和烘干后软体部干质量(mF),采用相关与通径分析方法分析不同地理群体的菲律宾蛤仔表型性状对软体质量的作用效果,为菲律宾蛤仔的选择育种提供理论依据和测度指标。试验结果表明,不同地理群体菲律宾蛤仔的形态学指标无显著差异(P>0.05);不同地理群体各数量性状之间的相关关系均达到极显著水平(P<0.01);决定系数分析表明,不同地理群体菲律宾蛤仔影响软体质量的主要表型性状并不相同,南方群体北方养殖蛤仔群体的壳宽直接作用最大,壳宽通过壳高的间接作用是次要因素;北方土著品种群体壳长是主要因素,壳长通过壳高的间接作用是次要因素;南方群体南方养殖蛤仔群体壳高的直接作用是主要因素,壳长通过壳高的间接作用是次要因素。对通径系数检验不显著的自变量进行删除,利用逐步回归的方法,建立不同地理群体菲律宾蛤仔软体质量的最优回归方程:SN群体,mM1=-4.276+0.211SH+0.116SW;NN群体,mM2=-2.806+0.088SL+0.087SH;SS群体,mM3=-3.101+0.290SH。回归方程分析表明回归关系均达到极显著水平(P<0.01)。  相似文献   

16.
三疣梭子蟹形态性状对体重影响的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通过对鸭绿江口、莱州湾、海州湾和舟山4个采样地点的三疣梭子蟹Portunus tritubercula-tus12项形态性状的测量,采用相关分析和通径分析方法,计算了以形态性状为自变量对体重作依变量的相关系数、通径系数、决定系数及相关指数,定量分析了形态性状对体重的影响效果。结果表明,三疣梭子蟹12个形态性状均与体重的相关系数达到极显著水平(P<0.01);通径分析揭示了多元分析中多个自变量与依变量的真实关系。全甲宽、甲长、体高、第1侧齿间距、第2侧齿间距、大螯不动指长对体重的通径系数达到显著水平。所选形态性状与体重的复相关指数为R2=0.8826,说明影响体重的主要自变量指标已经找到;多元回归分析建立了全甲宽(X1)、甲长(X2)、体高(X4)、第一侧齿间距(X5)、大螯不动指长(X7)对体重(Y)的回归方程,为三疣梭子蟹育种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7.
以龙凤鲤、龙凤鲤杂交(第一组)和龙凤鲤、锦鲤杂交(第二组)的93尾子代为实验材料,对所有个体的全长、体高和尾鳍长等10个体型性状指标进行测量,并对结果进行均数差异显著性分析、相关分析和聚类分析。结果表明:两组龙凤鲤的体厚均值存在极显著差异(P<0.01);相关分析表明,两组子代的尾鳍长都与体长有极显著的负相关,第二组子代的尾鳍长与体高、头长、尾柄高有极显著的正相关(P<0.01),相关程度最大的是体高(r=0.536),其它体尺间的相关关系因亲本不同而不同。聚类分析得到,第一组子代的体型指标可以聚为三类,第二组子代的体型指标可以聚为五类。两组龙凤鲤在体型性状上有一定区别。  相似文献   

18.
脊尾白虾形态性状对体质量影响的通径分析   总被引:10,自引:3,他引:7  
为确定适于脊尾白虾人工选育的理想测度指标,实验以4月龄的池塘养殖脊尾白虾为研究对象,随机选取177尾测定体长、全长、头胸甲长、头胸甲宽、头胸甲高、第一腹节高、第一腹节宽、腹部长、额剑上齿数目、额剑下齿数目和体质量共11个指标,采用相关分析和通径分析方法,计算以形态性状为自变量对体质量作依变量的通径系数及决定系数,并定量分析了形态性状对体质量的影响效应.通径分析显示,脊尾白虾体长、头胸甲宽、头胸甲高、第一腹节宽对体质量的通径系数达到极显著水平,是直接影响体质量的主要指标,其中以体长对体质量的直接影响最大,而其余指标对体质量的直接影响均较小,是影响体质量的次要因素,经逐步回归分析后均被剔除;逐步回归分析建立了体长、头胸甲宽、头胸甲高和第一腹节宽对体质量的回归方程,其回归截距及相应的回归系数分别为-3.277、0.470、0.980、0.528和1.942.研究表明,体长、头胸甲宽、头胸甲高和第一腹节宽与体质量的复相关系数(R2)为0.976,为影响体质量的主要自变量.  相似文献   

19.
傅里叶分析在江鳕矢耳石形态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验证傅里叶矢耳石分析在江鳕群体鉴别中的有效性,对3个江鳕群体矢耳石傅里叶描述子分别进行判别分析、主成分分析和聚类分析。判别分析数据显示,3个群体的判别成功率为96%,判别函数散点图显示,3个群体分离较清晰,仅有少量重叠;主成分分析中,特征值大于1的15个主成分的累计贡献率为94.354%,其中第一个主成分的贡献率为20.718%;聚类分析中,多布库尔河群体和松叶湖群体关系较近,聚为一支。本研究的试验结果证实了傅里叶矢耳石分析进行江鳕群体鉴别的有效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