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本文阐述了养鳟业的经济意义和价值,并从养鳟用水和生产方式、苗种生产、食用鱼养成、养鳟饲料、海水养鳟,疾病防治等方面总结了养鳟基本技术,同时对我国养鳟历史作了回顾,提出了我国养鳟业的发展前景。  相似文献   

2.
目前,养殖鲍鱼的主要方式有四种:工厂化养鲍、坑道养鲍、筏式养鲍、及浅海增殖养鲍。坑道养鲍及浅海增殖养鲍,投资小、风险少、见效快,是一种较简单的方法。因此坑道的开发利用及浅海区域的增殖,已成为热点。现就其优劣势做简要分析:  相似文献   

3.
张起信  王淑华 《海洋渔业》1994,16(6):269-270,268
<正> 所谓工厂化养鲍是指在傍海处建起的水、气、暖配套的养鲍车间,将鲍苗在室内的养鲍槽中,直接养至成鲍的一种高密度养鲍形式。 工厂化养鲍较筏式养鲍,投资大、成本高、技术含量高,存在的问题较多。其优点是可人为地控制鲍的生态环境,有效地防除敌害,鲍生长快、成活率和回捕率高。所以,只要认真地研究和解决现在尚存在的问题,工厂化养鲍同样可以取得比较理想的生产效益。  相似文献   

4.
第四讲无沙生态养鳖的分养与管理经过2~3个月的集中密养,鳖苗已长到60克左右,此时就开始分养并进人无沙养殖的管理阶段。一、分养1.制定分养密度根据设计的平均总密度为每平方米25只,经过密养会出现规格差异。所以分养密度应重新制定,这样管理方便,也便于以后规格?..  相似文献   

5.
养鳖模式与鳖鱼品质的关系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浙江是全国养鳖大省,亦是国内开展工厂化温室养鳖最早的省份之一,在经历十几年的快速发展后,目前养鳖模式已从单纯的工厂化温室养殖向外塘养殖和无公害仿生态常温养殖方向发展,从单纯的产量效益向质量效益迈进。本文就当前浙江省主要养鳖模式和鳖品质的关系作一简介和探讨,供广大养鳖者和消费者参考。1养鳖模式当前我省养鳖生产主要有3种模式:一是工厂化温室养鳖模式,包括标准温室养鳖模式和简易温室养鳖模式;二是外塘养鳖模式,包括温室养殖与池塘主养结合型和温室养殖与池塘套养结合型;三是仿生态常温养鳖模式,包括2年制养鳖、3年制养鳖和5…  相似文献   

6.
<正> 在对虾诸多养殖方式中,我们侧重探讨其精养、半精养、粗养的类比。而精养、半精养和粗养的科学定义,则尚未见国内外水产学术界作出规范化,即标准化的规定,因此,我们只能结合唐海县的养虾实践经验,以“密度”和“投入”为基本条件,作出特定环境下的理解: 精养:在单位面积内,虾苗投放密度大(每亩放苗2.3万尾,)并进行集约化人工饲养(投饵和管理): 粗养:在单位面积内,虾苗投放密度小(每亩放苗0.5万尾),进行粗放经营;  相似文献   

7.
养虾方式,不仅关系到经济效益,而且涉及到养虾业的发展前途。作者从国内外养虾方式的发展沿革得出:半集约化生态系养虾方式是原始生态系养虾(粗养)方式的上升和发展,是适于我国条件,并可使经济、生态效益同时兼得,又是生态防病的一种好方式。  相似文献   

8.
张起信  张积伟 《海洋渔业》1995,17(2):80-81,75
工厂化养鲍较筏式养鲍、潮间带蓄水养鲍及海底养鲍等形式相比,存在投资大、成本高、技术含量高、易发病等问题。优点是可以人为调节控制鲍的生态环境、生长好、回捕率高。所以,只要认真研究和解决现存问题,工厂化养鲍同样可以取得比较理想的经济效益。本文是总结了荣成市多年工厂化养鲍的基本经验,并参考有关资料撰写而成的。  相似文献   

9.
正青虾主养是以青虾为主的养殖模式,主要放养青虾,可搭养少量鲢鳙鱼等调控水质。长江流域青虾主养模式通常一年养殖两季,即春季主养和秋季主养。春季主养是指1月上旬至3月上旬放苗养殖,至6月底捕捞结束的整个过程;秋季主养是指6月底至8月上旬放苗养殖,至年底或次年春节成品虾捕捞上市结束的整个过程。青虾新品种主养过程中,种源、水草、水质、饲料和捕捞是影响商品虾产量和规格的关键  相似文献   

10.
近年来我几次到江苏考察学习和开会,苏州、无锡等地已大面积地开展外荡精养、围栏精养、大湖围养、分隔栏养,以精养带动湖泊粗养等形式的生产,开创了大水面因水制宜。合理利用水域资源和饵料资源的生态学养殖新工艺,走出了一条精养高产的新道路。  相似文献   

11.
由于连年养虾生产,使养虾池底不同程度受到污染。当养虾生产进入七月下旬后,细菌、病毒开始大量繁殖,各种虾病不断发生,严重地影响养虾生产,使不少养虾单位一度造成减产和亏损的局面,为  相似文献   

12.
河北省唐山市保险公司从1985年开始试办养虾保险业务。到目前已承保精养虾面积共13.47万亩,占全市精养对虾总面积的70%以上,养虾保险规模居全国之首。养虾是唐山沿海农民的一项高投入、高产出、风险大的养殖业,因此唐山市保险部门把扶持农民养虾作为农险业务的主攻目标,多方提供保险服务。去年,乐亭县委原  相似文献   

13.
4美国大口胭脂鱼成鱼养殖4.1池塘主养大口胭脂鱼主养有投饲主养和施肥主养两种 ,施肥主养又分为大草、化肥主养及大草、粪肥主养。主养大口胭脂鱼的池塘面积、水深、清整、消毒基本同本地鲤鱼养殖技术。4.1.1投饲主养鱼种一般在每年10月放养 ,放养的鱼种要求体质健康、无病无伤 ,每667 放养60g左右的大口胭脂鱼600~650尾 ,同时套养100g 左右的白鲢50尾、花鲢25尾、60g 左右的草鱼25尾。放养鱼种均用5~8mg/L的孔雀石绿浸洗20min。鱼种可以投喂菜饼、花生饼、棉籽饼等 ,或投喂配合饲料。投…  相似文献   

14.
杜守恩  万荣 《海洋渔业》1997,19(4):172-175
<正> 我国自古以来把鲍鱼列为海产“八珍之冠”,从食用到药用都有很高的价值,目前鲍鱼国内外市场走俏,世界市场缺口达5000t。由于国内养殖对虾虾病流行,扇贝出口销路不畅,养鲍已成为热点。国内沿海一些有条件养鲍的省市,都把养鲍列入渔业的新经济增长点,一些跨行业的企业也把投资的目光转向养鲍业,沿海的个体业者也自发联合承包岩礁滩涂,投资修堤安闸养鲍。本文根据国内养鲍的实际情况、鲍鱼生物学特性、养殖工程技术和多年的生产实践,分析了养鲍的主要方式及其特点,介绍了潜堤拦网养鲍工程设计技术,以为投资养鲍的领导、企业家和个体业者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5.
<正> 2 今后发展的几点意见2.1 对虾一定要养 中国对虾一定要养下去,这是我省海水养殖的优势和主要品种。1993年养虾受灾,虾农、干部职工思想波动很大,也引起了各界的忧虑和不安。对虾还能不能养?如何养?是首先要解决的。要在农业部渔业局的指导下,认真总结我省十几年养虾的经验教训,特别是1993年在大灾之年养虾丰收的典型经验,统一认识,在养殖结构、养殖方式、技术管理和政策上,因地  相似文献   

16.
鲍鱼的养殖经过多年的试验,海上筏养方式已备受养殖者的喜爱,但随着养殖规模的扩大,也逐渐出现了大面积的死亡现象,使养鲍单位蒙受巨大的经济损失.为了促进筏养鲍鱼健康、持续、稳定发展,笔者结合生产实践,略论降低筏养鲍鱼死亡率的优良措施,以供广大养鲍者参考.  相似文献   

17.
<正> 几年来,随着我国养虾事业的不断发展,我市不少沿海县利用浅海滩涂相继建起许多不同类型的养虾池,养虾技术日臻完善,养虾产量不断提高。但是,由于我市养虾起步早,经验不足,所建虾池一大二浅三不配套,有不少的池达不到精养要求,使许多单位处在产量低、规格小、经济效益差,直至亏损的水平上。为了改变这种状况,自1982年冬  相似文献   

18.
鲍的养殖形式很多,目前主要有浅海筏式养殖、陆上工厂化养殖以及海底养鲍等生产形式。 这里仅就我们几年的小规模试验和生产实践,谈谈海底养鲍有关技术方面的粗浅看法。 一、海底养鲍是一种合理的养鲍生产形式。 所谓海底养鲍,就是采取科学手段、合理的方法,将人工培育的鲍苗,投放于预先选择好的海 区底部,让其自然生长的一种生态系或半生态系的养鲍生产形式。其优点主要有以下几点: 1.投资少。海底养鲍不论那种形式,投资都很少,不用像工厂化养鲍那样建设水、气暖配套的生 产车间;也不用像筏式养鲍那样购置根橛、筏架、浮漂等养成器材。所以投资和生产费用很少。 2.成本低。海底养鲍不用人为地进行水体交换,不用人为地供暖保温,器材和人工费用都很 少,所以它的生产成本是很低的。  相似文献   

19.
真鲷(Pagrus major)是海水鱼养殖的重要经济鱼类,但真正确立商业性养殖方式,只有20多年的历史。近20年来,日本对真鲷养殖生物学、人工苗种培育、营养与饵料以及病害等问题,进行了深入广泛的研究,养殖生产已达到商业性规模。继(鱼师)鱼之后,真鲷成为日本第二种海水鱼养殖品种。目前,真鲷养殖方式由粗养向半精养、精养技术方向发展,日本真鲷养殖已形成一套较完整的精养方式。为借鉴日本真鲷精养技术和经验,本文对日本真鲷精养技术研究的现状及其发展前景作一扼要的概述。商业性养殖和亲鱼培育日本真鲷商业精养技术有两种方式:一种是在浮式网箱中进行精养;另一种是在混凝土水池中进行精养。混凝土水池精养,一般水池容积为50—200米~3,水深为1.5—2.0  相似文献   

20.
非洲猪瘟疫情下生猪复养如何前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非洲猪瘟疫情下生猪复养势在必行,而且需要立行。如何判定复养场基本条件达标,又将如何改进是摆在复养面前的首要抉择。如何彻底消毒,又将如何防控疫病侵入是摆在复养面前的两大难点。快速挑出病猪、分类集中诊疗、及时控制疫情等是复养过程中不可缺少的措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