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牟氏角毛藻的生产性培养技术   总被引:5,自引:1,他引:5  
牟氏角毛藻(Chaetoceros muelleri)为耐高温单细胞藻类,在泥蚶、牡蛎等贝类育苗生产中,角毛藻作为贝类幼体的优质饵料,与其它单胞藻相比具有耐高温、繁殖速度快、抗污染能力强等优点,所以角毛藻的顺利培养,将是贝类育苗成功的保证。角毛藻的培养方式与其它单胞藻虽有相似之处,但也有不同于其它单胞藻培养的关键技术,笔者通过几年的藻类培养生产实践,总结出牟氏角毛藻大面积培养的一些实用技术,供参考。  相似文献   

2.
<正>牟氏角毛藻属于硅藻门、中心藻纲、盒形藻目、角毛藻科、角毛藻属,细胞较小,多为5~7微米,大部分呈单细胞,有时2~3个细胞组成链状,属耐高温种类,适合夏季培养,是双壳贝类、海胆、海参、甲壳类等幼体的优质饵料。目前,牟氏角毛藻和海链藻在南美白对虾育苗的育苗过程中被广泛用作开口饵料,但当前在生产上培养该微藻所采用的营养盐五花八门,加之培养设施多为开放式的水泥池,存在着易受污  相似文献   

3.
近年来,单胞藻作为饵料在贝类育苗中起到愈来愈重要的作用,单胞藻培养的好坏成为贝类育苗是否成功的关键。如何培养出纯度高、密度大、细菌少、生长鲜嫩的藻类直接关系到贝类育苗出苗的质量和数量。笔者在1995年7月至2004年8月在威海市渔政处海珍品试验站和海南省水产研究所从事培育贝类单胞藻的培养,下面谈谈实践结果和个人体会,以供技术人员参考和交流。贝类育苗中,常用的单胞藻有角毛藻、新月菱形藻、三角褐指藻、金藻、扁毛藻、小球藻、微球藻等。一、角毛藻、新月菱形藻、三角褐指藻角毛藻、新月菱形藻、三角褐指藻都属硅藻门。角毛藻…  相似文献   

4.
方斑东风螺的人工育苗中常用的单细胞饵料有角毛藻、金藻、扁藻、小球藻、微球藻、塔胞藻等.其中对方斑东风螺幼体发育较好,变态率较高为角毛藻、金藻、扁球藻、微球藻和小球藻等.  相似文献   

5.
在贝类、鱼类和虾类等海产经济动物的人工育苗工作中,饵料往往是关键。角毛藻属(Chactoceros sp.)的有些种类,由于饵料效果良好,高温季节可大量生产,已广泛应用作为幼体阶段的饵料。从1983年5月起,我们对双突角毛藻(Chaetoceros didymus Ehrenberg)的生态习性(比重、温度、光照、营养盐、酸碱度等)进行了观察,现将初步结果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6.
本文结合生产实际,提出稳定培养微藻的几项措施。1藻种的选用 海产动物育苗的单胞藻品种主要为小新月菱形藻、三角褐指藻、扁藻、球等鞭金藻3011、绿金藻3012、盐藻、小球藻、角毛藻等。  相似文献   

7.
本对紫海胆工厂化育苗的主要技术环节以及海胆成熟度鉴别等进行了探讨。2001年4月~6月的生产结果表明:使用0.5mol/LKcl诱导海胆排放。经过人工授精,并进行洗卵措施后,受精卵按1~2个/ml的密度进行孵化。浮游幼体按0.4~0.7只/毫升培育,以牟氏角毛藻为主,单一或混合投喂金藻、扁藻。稚海胆前期以底栖硅藻为食,后期加喂藻浆、江蓠浆或剥离后投喂石莼、江蓠等。如此可达到海胆苗8~10mm,3000粒/m^2的生产水平。整个育苗工艺达到工厂化生产要求。  相似文献   

8.
采用投喂小球藻、角毛藻、鱼腥藻、螺旋藻以及小球藻和角毛藻5组饵料分别投喂扁玉螺浮游幼虫,每天测定壳宽和存活率,结果表明,8天后,投有角毛藻的2组存活率较高,生长较快。笔者认为,角毛藻是扁玉螺浮游幼虫的适合饵料。  相似文献   

9.
在海参繁育及养殖中,生物饵料的培养必不可少。生物饵料含有很高的蛋白质、多种维生素和必需氨基酸,且养殖动物喜食、容易消化吸收。黄河三角洲海参的育苗一般采用常温育苗技术,培育生物饵料从4月上旬开始进行,一般需要培育小新月菱形藻、角毛藻、盐藻。  相似文献   

10.
<正>传统大面积贝类工厂化苗种中选择的饵料单胞藻有角毛藻、金藻、扁藻等微藻品种,这些藻最适宜光照强度一般均在4000勒克斯以上。浙南贝类育苗场规模化育苗的品种主要有泥蚶、青蛤、缢蛏等滩涂贝类,在苗种场的现有技术条件下,碰到恶劣的天气(如台风、阴雨天),这些常规微藻繁殖速度往往会无法满足生产的需要,造成育苗的减产或失败。筛选营养效果优良且容易  相似文献   

11.
秦皇岛沿岸浮游植物与赤潮生物的初步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于2004年8月在秦皇岛沿岸设23个站点采样。鉴定表明,共有浮游植物21属55种,优势种类有窄隙角毛藻、旋链角毛藻、佛氏海毛藻等。秦皇岛海域浮游植物密度较高,最高2.14×104L-1,最低24.7L-1,平均为4.10×103L-1。多样性指数在1.89~3.95范围内变化,平面分布呈现由南向北递减趋势。均匀度也以南部、中部为高,北部较低。经单项营养指数和营养状态综合指数分析表明,仅有1个站达到富营养化水平。调查共发现赤潮生物33种,其中主要有旋链角毛藻、洛氏角毛藻、窄隙角毛藻、佛氏海毛藻和夜光藻等,夜光藻曾多次在秦皇岛海域引起赤潮。  相似文献   

12.
姚雪梅  王珺  王思  周平 《南方水产》2005,1(4):41-46
研究了不同接种密度的牟氏角毛藻培育系统对2种弧菌的抑制效果及其相关性。结果表明牟氏角毛藻培育系统能够抑制2种弧菌的生长,并随着接种密度增加其抑制弧菌所需时间缩短;其中抑制副溶血弧菌的效果好于溶藻弧菌,2种弧菌均可利用牟氏角毛藻营养盐进行快速生长,但是它并没有促进或抑制角毛藻细胞的生长;加入弧菌的角毛藻培育系统中异养细菌的生长随着角毛藻的生长而变化,但是当角毛藻生长到后期,总的异养细菌均达到一个稳定值(约2×105CFU·mL-1),其中A号异养细菌远远超过其它异养细菌的量。A号异养细菌和角毛藻亲和力强而且能相互促进生长。  相似文献   

13.
氮、磷、铁对牟氏角毛藻生长速率的影响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于瑾  蒋霞敏  梁洪  邵力 《水产科学》2006,25(3):121-124
通过单因子试验和正交试验方法研究N、P、Fe对牟氏角毛藻生长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在单因子试验中,N、P、Fe对牟氏角毛藻生长的影响显著,其中N因素的影响最为显著;在正交试验中,在N质量浓度为35mg/L和P质量浓度为1.5mg/L时,牟氏角毛藻生长最快,而此时受N的影响,Fe对牟氏角毛藻的生长影响不明显。  相似文献   

14.
缢蛏稚贝饵料和底质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给缢蛏稚贝投以三角褐指藻加钙质角毛藻和叉鞭金藻加钙质角毛藻的饵料效果最佳,稚贝不但生长快(日平均增长壳长82微米),而且存活率也高(90%)。饵料投放密度为:在培养第1-4天,2.5万个-5万个/毫升;第5-8天,每天增加至10万个/毫升左右;第9天后,可增至20万个/毫升。在稚贝培育初期宜在水底投放细砂或泥质砂,随着稚贝的生长发育,逐渐增加底质中泥土的比例,这样可提高育苗成活率。  相似文献   

15.
本研究以脊尾白虾(Exopalaemon carinicauda)幼体为研究对象,研究了牟氏角毛藻(Chaeroeeros moelleri)、褶皱臂尾轮虫(Brachionus plicatilis)和卤虫(Artemia salina)无节幼体搭配投喂对脊尾白虾幼体的存活率(SR)、变态发育和消化酶的影响。结果显示,单一卤虫组的幼体变态发育速度最快,14 d内全部变态为仔虾,其他3组则需要15 d;单一卤虫组、牟氏角毛藻+卤虫组和轮虫+卤虫组的幼体变态为仔虾时的SR分别为84.33%、84.67%和83.00%,各组间差异不显著(P>0.05);投喂牟氏角毛藻+轮虫+卤虫混合饵料组的幼体在Z5~P阶段大量死亡,变态为仔虾时的SR为35.67%。单一卤虫组投喂的脊尾白虾幼体的胃蛋白酶(1.94 U/mg prot)、脂肪酶(2.35 U/mg prot)和α-淀粉酶(0.13 U/mg prot)活力在4个组中最高,牟氏角毛藻+轮虫+卤虫组的胃蛋白酶(0.08 U/mg prot)、脂肪酶(0.91 U/mg prot)和α-淀粉酶(0.08 U/mg prot)活力在4个组中最低;牟氏角毛藻+卤虫组和轮虫+卤虫组的α-淀粉酶活力均为0.12 U/mg prot,而轮虫+卤虫组幼体的脂肪酶(1.78 U/mg prot)和胃蛋白酶(0.39 U/mg prot)比牟氏角毛藻+卤虫组分别高0.35和0.04 U/mg prot。研究表明,在脊尾白虾育苗过程中,投喂卤虫无节幼体(3~5 ind./mL),能提高幼体SR和加快变态发育速度,同时,在养殖过程中加入一定的牟氏角毛藻可减缓养殖水体恶化的速度。  相似文献   

16.
EDTA二钠对培养牟氏角毛藻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牟氏角毛藻个体小,细胞壁薄,营养丰富,是对虾、河蟹、三疣梭子蟹等甲壳类蚤状幼体及泥蚶等双壳贝类的优良饵料,更是海参育苗时不可缺少的饵料,对高温的适应性较强,目前已广泛应用于生产。为寻求最佳培养效果,我们用不同浓度的EDTA二钠进行对比培养试验,从而获得了一个较好的培养液配方,现将试验情况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7.
集中开展了海洋生物饵料纤细角毛藻的单种最适培养因子研究.结果表明,纤细角毛藻的最适生长条件即最适盐度为30 g/L、pH 8,最佳扩群温度是25℃;而营养因子则以N/P为首要条件,研究发现在8:1的N/P比下纤细角毛藻繁殖与生长为最佳.  相似文献   

18.
曲慧  孙利芹 《齐鲁渔业》2008,25(6):37-40
通过采用平板式密闭光生物反应器培养纤细角毛藻,从规模化生产的角度通过对影响微藻生长的光照强度、光照周期、通气量、接种量等培养条件的研究,获得了适合于纤细角毛藻工业化培养的条件,提高了培养密度。实验结果表明,宜采用的培养条件为:光照强度为2.68mw/cm^2,通气量为0.3vvm,接种量10%-15%,温度23℃-25℃,pH7.5—8.0。纤细角毛藻在此条件下培养10天的细胞个数可以达到5.01亿个/ml。  相似文献   

19.
云微型藻的筛选、培养和应用初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前我国在贝类人工育苗中,幼体初期常用的饵料生物有扁藻、三角褐指藻、小新月菱形藻、牟氏角毛藻、湛江叉鞭金藻及底栖硅藻等。上述单细胞藻类的筛选及培养的成功,促进了贝类人工育苗工作的开展。为了筛选福建海区优良的微型藻种,笔者等于1979年在泥蚶、缢蛏繁殖季节,  相似文献   

20.
正牟氏角毛藻属耐高温种类,适合夏季培养,是双壳贝类、海胆、海参、甲壳类等幼体的优质饵料。本研究以f/2培养基为基础,对牟氏角毛藻重要生长因子CO2和氮源类型进行优化,探索符合其规模化生产的模式。一、材料与方法1.藻种牟氏角毛藻为本公司保存,生产性状优良,无杂藻,无污染。2.试验方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