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汽车空调行业作为制冷与汽车的交叉领域,同样也面临着制冷剂的替代问题。当前主要采用的制冷剂为HFC-134a,但是由于其仍然具有较高的GWP值(GWP=1 300),因此也必将被其他的更为环保的制冷剂所替代。近年来的研究表明,其中一种较有前景的制冷剂就是HFO-1234yf。对比了HFO-1234yf和HFC-134a的基本热物理性质,并在此基础上在汽车空调工况下对其循环性能进行了计算。分析结果表明,HFO-1234yf与现有的HFC-134a系统具有非常好的兼容性,具有非常好的替代前景。  相似文献   

2.
随着我国汽车工业的飞跃发展,汽车零配件国产化程度不断提高,急需汽车空调散热器(包括冷凝器和蒸发器)主要使用高精度铝合金多孔扁管和圆管材。平行流汽车空调散热器采用环保型R134a制冷剂,汽车空调散热器用高精度铝合金多孔扁管材的需要量近年来急剧增加。汽车空调器用制冷剂R134a代替R12过程中,因平行流式散热器具有更合理的结构和更优越的性能而逐渐代替了管片式和管带式散热器。实际情况表明,平行流式散热器的性能非常优良,是我国汽车空调散热器用铝合金多孔扁管材发展的方向。大力加快汽车空调散热器用高精度铝合金管材的开发与生产,使之国产化、系列化、专业化,节约大量外汇,降低汽车生产成本,提高我国汽车工业水平,具有十分重大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3.
供热工况下,汽车热泵空调系统的性能是影响电动汽车续航能力的重要因素之一。以汽车空调车外换热器为实验研究对象,通过多组对照实验分析风速和膨胀阀开度对换热器温度分布均匀性的影响,并计算换热器的?损值,探讨不均匀度与?损两者之间的关系。结果表明;当风速小于1.5m/s时,温度分布的不均匀度和?损值都随着风速的增大而增大,?损损失最大时约占据换热量的8.1%;当系统的膨胀阀开度较小时,不均匀度和换热效果变化过程相匹配。  相似文献   

4.
为分析汽车空调管路压板法兰接头在高温环境、低温环境、振动载荷条件下的的密封性能,参照通用汽车空调制冷剂系统连接规范制定试验方案,并利用高低温湿热试验箱、振动试验台对法兰进行实验。结果表明:密封垫片的压缩量为0.3mm,固定螺栓的预紧力的大小为25N·m时,压板法兰的密封性满足主机厂对汽车空调管路接头密封要求。低温状态下压板法兰接头的制冷剂泄漏量明显少于高温状态下的制冷剂泄漏量。为汽车空调管路连接设计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5.
DMLS微换热器粗糙度对Al2O3/R141b流动沸腾传热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探究DMLS(直接金属激光烧结)微型换热器换热通道表面粗糙度对纳米流体制冷剂流动沸腾传热的影响,运用化学抛光技术改变不同DMLS微型换热器换热管道表面的粗糙度,制备0.01%低浓度Al2O3/R141b纳米流体制冷剂为实验工质,在不同的热流密度9.4~29.4 k W/m2、质量流率184.3~432.2 kg/(m2·s)下,研究不同DMLS换热管道表面下的粗糙度对Al2O3/R141b流动沸腾传热特性。研究结果表明:粗糙度对纳米流体制冷剂在DMLS微型换热器内流动沸腾传热有显著影响,纳米流体制冷剂的换热性能随粗糙度的减小而减弱,粗糙度减小80.4%,换热性能减弱22.5%;相同的工况下,相比于表面粗糙度为8.7μm DMLS微型换热器换热管道,纳米流体制冷剂在粗糙度为5.8、3.2、1.7μm DMLS微型换热器换热管道中的平均换热系数分别减小7.1%、14.1%、22.5%;DMLS微型换热器换热通道表面粗糙度越大,表面凹凸程度越大,单位长度换热通道内,纳米流体制冷剂与通道表面有更多的接触面积,促使单位面积上有更多的纳米制冷剂核气化核心密度,同时核化起点提前、壁面过热程度越低,有利于强化传热效果;实验结果与修正后的LAZAREK传热模型结果相对偏差为9.88%,验证了数学模型的有效性及实验结果的可靠性。  相似文献   

6.
以太阳能-空气源热泵牧草干燥系统为研究对象,通过系统不同工作模式的温升、恒温制热试验及带载试验,分析了温升速率、单位温升能耗、COP及除湿效率。研究结果表明:联合制热模式与太阳能单独制热相比,单位温升耗电量降低了86.2%,温升速率提高了99~112倍。联合制热模式与热泵单独制热试验相比,在温升过程中温升速率降低了7.7%~17.6%,单位温升耗电量降低8.0%;在恒温制热过程中,前者COP比后者提高了6.5%~11.1%,耗电量降低了5.8%~10.7%;在升温制热过程中前者COP比后者提高了6.0%~10.4%,耗电量降低了6.6%~11.1%。联合干燥模式比热泵单独干燥模式的SMER值高19.8%~36.2%。  相似文献   

7.
空调歧管压力计是对汽车空调系统整体工作性能进行分析的一种常用且有效的工具,它不仅应用于制冷剂的加注,而且也是一种故障诊断工具。文中就歧管压力计在空调系统中不同压力显示时的故障原因进行分析,为技术人员用歧管压力计对空调系统的运行状况及其故障进行诊断与排除提供相应的理论与实践借鉴,以保证或维持空调系统正常运行。  相似文献   

8.
浅谈汽车空调制冷剂的发展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汽车空调制冷剂的发展经历了几个阶段,逐步走向了成熟,但是现在还不是很理想.具有对环境友好性和优良的热物理特性的天然工质CO2与其他制冷剂相比有独特优势,将是下一代汽车空调的首选.  相似文献   

9.
沼气机热泵复合式空调系统数值计算与能耗分析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沼气机热泵空调是以农用沼气并辅少量电力作为能源输入,向室内提供冷量或者热量的系统.建立了换热器数学模型、喷水室数学模型、一次回风式空调数学模型,并且定义了评价沼气机热泵空调系统性能的一次能源利用率.通过模型求解,比较了沼气机热泵空调和普通电动热泵空调的能耗情况.结果显示:制冷工况下,沼气机热泵复合式空调系统利用系统余热来实现空气的再热,可达到消除室内余热余湿的目的.系统总的一次能耗最大节能75%.制热工况下,首先通过换热器进行预热,然后通过喷系统热水,进行热湿处理.系统总的一次能耗最大节能71%.沼气机热泵增加了湿处理功能,扩大了沼气机热泵的应用范围.  相似文献   

10.
文章利用UG建立了汽车空调换热器模型,并利用FLUENT软件分析了0.205mm、0.153mm和0.108mm三种厚度的翅片对汽车空调换热器换热性能的影响.通过分析可以看出随着翅片厚度的减少,换热器的换热性能有了很明显的提高,这对今后汽车空调换热器的设计提供了有利的帮助.  相似文献   

11.
以R134a电动汽车热泵空调系统为研究对象,在不同压缩机转速和室外环境温度下,实验研究了电子膨胀阀开度对热泵系统性能的影响规律.结果表明:在不同压缩机转速和室外温度下调节电子膨胀阀开度,压缩机吸排气特性变化趋势一致.随着电子膨胀阀开度的增加,压缩机吸气压力缓慢上升,吸气温度基本维持不变,而排气压力先增加后减小,排气温度...  相似文献   

12.
针对某款商务车型设计了一套用CO2热泵空调的整车热管理系统。通过一维CFD仿真软件Flowmaster对整车热管理系统进行建模并在NEDC工况下进行仿真分析,将CO2空调与传统制冷剂R134a以及PTC电加热进行性能对比。结果表明:在夏季仿真过程中电机温度保持在90℃以下,电池组温度在40℃以内,乘客舱温度在开启空调的170 s后达到设定值,随后一直稳定在25℃;冬季仿真过程中,乘客舱温度在空调开启后147 s达到设定的25℃。冬夏季仿真均符合设计要求。  相似文献   

13.
由于深度混合动力汽车的发动机运行比例低于60%,使汽车无法通过发动机获得足够的余热用于采暖,不能沿用传统燃油汽车的空调系统来制冷制热。大部分深度混合动力汽车通过加装PTC热敏电阻来协调解决这个问题。本文则设计一套热泵空调系统,并改装到装有PTC热敏电阻空调的深度混合动力汽车普锐斯上。然后通过实车测试获取深度混合动力汽车运行能耗、采暖系统能耗、电动机发热情况和电池发热情况;在不同外界环境温度下的采暖能耗,与原车的PTC采暖能耗进行经济性对比,由此来评测深度混合动力汽车应用热泵采暖空调后对汽车的经济性的影响。  相似文献   

14.
主要对汽车空调制冷剂、汽车空调压缩机、汽车空调控制技术、新型汽车空调系统的发展进行了研究,并对其发展趋势做了展望.  相似文献   

15.
柴油发电机驱动的热泵干燥系统开发与优化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设计了柴油发电机驱动的移动式热泵干燥系统,该系统由蒸汽压缩式热泵(热泵工质为R134a)提供热量,以卧式多室流化床为干燥室。在风道中设置换热器回收柴油机冷却水和烟气余热,以提高系统一次能源利用率。针对该系统建立了流化床、热泵、柴油发电机组耦合为一体的综合数学模型。数学模型计算结果表明:干燥室入口空气温度在60~90℃时,干燥系统的除湿能耗比先升后降,在70℃附近存在一个最大值。样机实验表明:设备在设计工况下运行时,平均热泵性能系数为4.66,一次能源利用率为1.09,除湿能耗比可达3.08 kg/(kW·h),模型计算与实验结果吻合良好,采用该装置进行谷物干燥节能效果明显。  相似文献   

16.
对于汽车空调系统的维修,需要采取"一看、二听、三摸、四检查"的步骤进行.由于汽车空调系统采用"蒸发压缩循环制冷"原理,压缩机将常温下沸点很低的液态制冷剂压缩,生成高温高压的气体,并且在系统内循环流动,经过冷凝器的冷却和膨胀阀的降压以后,又成为低温低压的液态制冷剂,到达蒸发器后液态制冷剂发生汽化,大量吸收周围空气的热量,从而达到降低车厢内温度的目的.  相似文献   

17.
使用仿真软件建立了一维的汽车空调系统仿真模型,分析了润滑油对R1234yf汽车空调的制冷量、压缩机功耗、换热器压降以及压缩机排气压力和温度的影响。仿真结果表明:润滑油含量对汽车空调的制冷能力有较大影响,含油率越大,其制冷量越低;含油率对压缩机功耗以及排气压力和排气温度影响较小;相对于冷凝器,蒸发器的性能受润滑油的影响较大,对压降的影响更为明显。  相似文献   

18.
现代轿车空调装置的基本部件均包括:压缩机、冷凝器、储液——干燥罐、阀和蒸发器。另外,还有帮助充分发挥冷气潜力的其它设备。对轿车空调系统进行修理时应该采取必要预防措施,避免对环保、自身及他人造成危害。下面就针对这一方面的问题叙述如下。 1.处理制冷剂(R-134a和R-12)时,一定要采取以下的预防措施:(1)不要在封闭的空间或明火附近处理制冷剂。(2)一定要戴上护目镜。(3)务必小心,不要使制冷剂的液体溅到眼睛或皮肤上。 如果制冷剂溅到眼睛或皮肤上:(1)不要搓揉。(2)用大量冷水冲洗患处。(3)在皮肤上涂抹干净的凡士林。(4)立即找医生或去医院进行专业治疗。 2 在更换制冷剂管道上的零件时:(1)更换之前,先慢慢排出制冷剂。(2)立即在拆开的部件上插上塞子,以防水和  相似文献   

19.
<正>汽车空调系统工作状况的好坏关系到乘驾人员的身心健康和驾驶安全性。本文通过对汽车空调使用与维护进行了详细介绍,以保证空调系统正常工作运行。  相似文献   

20.
微通道内纳米制冷剂流动沸腾传热预测模型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以R141b制冷剂为基液,Al_2O_3为纳米颗粒,采用两步法制备了质量分数分别为0.2%、0.5%和0.8%的Al_2O_3-R141b纳米制冷剂,并进行了纳米制冷剂及R141b纯制冷剂在水力直径为1.33 mm的矩形微通道内流动沸腾传热实验。实验工况范围:饱和压力为176 k Pa,入口过冷度为6~12℃,体积流量为20~50 L/h,热流密度为11.1~26.6 k W/m~2。实验结果与7个纯工质传热模型、2个纳米制冷剂传热模型进行比较评价。结果发现,在本实验研究范围内,纯工质传热模型不适用于纳米制冷剂传热系数的预测;Peng-Ding纳米制冷剂传热模型与KimMudawar纯工质传热模型组合对纳米制冷剂传热系数的预测值最接近实验值,平均绝对误差为17.22%,且能较好地反映纳米颗粒对流动沸腾传热影响的规律;结合实验数据对Peng-Ding模型的纳米影响因子(纳米制冷剂与纯制冷剂的传热系数之比)关联式进行修正,新关联式具有较好的预测效果,平均绝对误差为15.2%,且与Bertsch模型的组合能较好地预测微通道内纳米制冷剂传热系数,平均绝对误差降为16.4%。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