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31 毫秒
1.
不同种植密度对花生产量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探索花生在连山区及同类生态环境的最佳栽培密度,连山区农业技术推广中心于2007-2009年进行了不同密度的花生栽培试验.试验结果表明,不同气象年度的不同种植密度对珍珠豆型花生农艺性状的影响不同;33万株/hm2为连山区及同类生态区域的最佳种植密度.  相似文献   

2.
为了确定水氮耦合及种植密度对垄膜沟灌制种玉米产量及种子活力的影响,提出适宜高活力种子的最佳水氮耦合群体构建模式。2016-2017年,在甘肃省农业科学院张掖节水试验站进行了3因素3水平的正交试验,研究不同处理对种子发芽率、活力指数和玉米产量等指标的影响。结果表明,灌溉定额、施氮量和种植密度对制种玉米的产量、水分利用效率(WUE)和种子活力有显著影响。在灌溉量因素中,灌溉定额W2(4800 m3/hm2)产量比W1、W3分别增产14%、15%,发芽率、活力指数在W2水平下效果最佳,发芽率比低灌溉量和高灌溉量分别高2.22和0.27个百分点,活力指数高8.62%和41.52%;在施氮量因素中,施氮量N2(240 kg/hm2)产量较N1、N3分别高0.5%、5.3%,发芽率比低灌溉量和高灌溉量分别高3.61和2.88个百分点,活力指数高13.50%和19.60%;在种植密度因素中,密度D16(12.5万株/hm2)产量较其他两处理分别高28.8%、29.7%,水分利用效率高1.49~8.67个百分点。综合来看,本试验条件下,制种玉米产量和种子活力在W2N2D16处理下是最强的。采用水肥耦合(灌溉定额为4800 m3/hm2,施氮量(N)240 kg/hm2)及种植密度(密度12.50万株/hm2)的最优模式,可为提高制种玉米产量和种子活力提供技术指导。  相似文献   

3.
分蘖是禾本科植物的普遍特性。通过田间试验考察高粱分蘖是否影响产量。对辽杂37进行去除和保留分蘖处理,分析高粱的农艺性状及产量情况。结果表明,在种植密度为7800株/667m^2时,辽杂37平均分蘖2.2个/株,分蘖株成穗率64.9%。分蘖应保留,有利于增加产量。  相似文献   

4.
为筛选出适合海城市栽培的玉米新品种,对9个玉米新品种进行产量和经济性状的比较试验.结果表明:良玉88、辽单678、丹玉201、先禾336这4个品种的增产幅度均达到极显著水平,且综合农艺性状好,适合在海城地区大面积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5.
不同氮磷钾施肥量对直立型绿豆生产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为确定辽宁地区绿豆种植的最佳施肥量,以直立型绿豆品种辽绿8号为试验对象,设计5个施肥量梯度,研究不同氮磷钾施用量对绿豆植物学性状、经济性状和产量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绿豆在沈阳地区的最适氮磷钾施用量为150 kg/hm2。  相似文献   

6.
通过对种质资源主要特征特性的全面鉴定和主要经济性状的方差分析,初步筛选出主要农艺性状和经济性状表现较为优越的种质资源.试验共鉴定烤烟种质资源16份.从主要农艺性状、经济性状方面分析,6401、辽烟十号、辽烟一号的产量和产值较高,且差异极不显著,其上等烟比率、上中等烟比率差异也极不显著.初步认为6401、辽烟十号、辽烟一号具有优质、丰产的基因资源,可为今后育种提供优质丰产的基因资源.  相似文献   

7.
为研究滴灌条件下不同施肥处理对辣椒农艺性状、产量及品质的影响,以河南省艳红辣椒品种为试验材料,设置4种施肥处理:A(不施肥)、B(有机肥+复合肥)、C(复合肥)、D(有机肥),并保证B、C、D三种处理的氮肥施用量相等.结果表明,不同的施肥处理对辣椒的农艺性状、产量及品质影响显著.从辣椒农艺性状、产量和品质方面综合考虑,...  相似文献   

8.
通过田间试验研究了不同灌溉制度对土壤水分及制种玉米农艺性状及产量的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在苗期~拔节期,灌水处理主要影响土壤0~60cm的土壤水分分布。灌浆期~成熟期进行灌水处理对提高土壤0~100cm土壤蓄水量无明显的促进作用。相同灌溉定额条件下,不同灌水次数对产量有一定的影响。作物全生育期耗水量与作物经济产量具有二次抛物线关系,相关性显著(相关系数为0.886 1)。研究结果表明在西北旱区灌水定额为900m3/hm2条件下,在制种玉米苗期~拔节期、拔节期~抽雄期、抽雄期~灌浆期进行3次灌水为最优灌溉制度。  相似文献   

9.
为探索膜下滴灌条件下黑花生最优水氮耦合模式,通过测坑试验,研究不同灌水量和施氮量对黑花生农艺性状及产量的影响。试验设置3个灌溉量水平和3个施肥水平,共9个处理进行不同水氮耦合的灌溉试验,对黑花生农艺指标(株高、叶面积和产量等)进行了统计分析,初步探索了黑花生对水肥(氮)需求影响的规律。结果表明,灌水量对黑花生生长性状及产量有显著影响,氮肥次之;在一定范围内,两者之间具有协同促进作用;综合考虑,处理W3N2的黑花生农艺性状最好,产量最高,该处理为最优。  相似文献   

10.
种植密度对制种玉米耗水量的影响及模型验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探究不同种植密度下制种玉米耗水规律及模型适用性,进行了制种玉米的田间小区试验。试验共设置6个种植密度,分别为6.75、8.25、9.75、11.25、12.75和14.25万株/hm~2,采用随机区组布置,每个处理3次重复,其中9.75万株/hm~2为当地种植密度,作为对照(CK)。试验对不同种植密度下的制种玉米的形态指标和耗水量进行了观测。结果表明,制种玉米的LAI随种植密度的增加而增加,株高随种植密度的增加没有显著变化;耗水量随种植密度的增加而增加;相比于双作物系数法、SIMDual K_c模型及引入K_d的双作物系数法而言,K_(density)法更适合用于估算西北旱区不同种植密度下制种玉米的K_c值。  相似文献   

11.
光谱及成像技术在种子活力检验中的应用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种子是农业生产的重要资源,种子活力与作物发芽生长关系密切。传统的种子活力检测方式存在耗时长、花费大、对操作人员的技术要求高等缺点,难以实现自动化、大规模的检测。随着我国农业现代化水平逐步提高,实现高效快速无损的种子活力检验无疑是未来的发展趋势。本文分别论述了近红外、高光谱成像、拉曼光谱以及X射线在种子活力无损检测中的研究现状与进展。在数据处理层面,偏最小二乘回归(PLSR)仍然是应用最广的光谱数据线性建模方式,同时机器学习与深度学习等新技术也被用于光谱数据建模。在试验设计方面,区分有活力与失活种子的二分类模式仍然是研究主流,分类阈值的选取与结果密切相关。利用定量模型对活力高低的预测效果不佳,对种子活力变化这一缓慢过程的认识有待深入。对于某些作物种子,能够对与其发芽能力关系密切的特征波段进行提取。在仪器设备方面,缺乏专门用于种子光谱采集装置的设计研究。光谱及成像技术在种子活力检测方面具有成本低、快速和无损的特点,有助于农业生产中自动化和智能化的发展。  相似文献   

12.
沼液对黄瓜种子发芽和苗期生长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文章对不同浓度的沼液浸种及喷施对黄瓜生长的影响进行了研究,发现低浓度沼液的浸种能促进黄瓜的发芽,高浓度的沼液抑制黄瓜种子的发芽,最适的浸种浓度在0.5%~2.5%之间。沼液经过不同的处理后抑制作用有一定程度的消除,较高浓度沼液经高温灭菌、离心或调节pH值后种子的发芽率均比相应浓度的原沼液高,但抑制效果还不能完全消除。利用沼液进行苗期喷施,以浓度为20%的沼液对黄瓜苗期的株高、茎粗和生物量促进作用最好,研究结果还发现喷施适合浓度的沼液对抗性相关的苯丙氨酸解氨酶(PAL),过氧化物酶(POD),多酚氧化酶(PPO)具有很好的促进作用,表明沼液除了具有促进种子发芽、苗期生长的作用外,还具有提高黄瓜系统抗性的作用。  相似文献   

13.
以南方红豆杉种子为试验材料,利用L25(53)正交试验,采用GA3、6-BA和2,4-D激素,浓度梯度为0、0.25、0.5、0.75和1.0 mgL,测定种子的萌发率、发芽指数、活力指数和平均发芽时间,研究激素处理下对种子萌发的影响,探讨促进南方红豆杉种子萌发的有效激素浓度配比。试验结果表明,组合A1B2C2的萌发率最高,为85.33%;A1B1C1的发芽指数(6.95)和活力指数(19.25)最高;A4B2C5的平均发芽时间最短,为6.04 d。综合分析,GA3 0.75 mgL+6-BA 0.25 mgL对提高萌发率、缩短发芽时间效果最好;除平均发芽时间外,其他各指标的极差值均表现为GA3>6-BA>2,4-D,平均发芽时间的极差值排序为6-BA>GA3>2,4-D。GA3、6-BA对种子的萌发率分别有极显著影响(P<0.01)和显著影响(P<0.05),主效应为GA3>6-BA>2,4-D;GA3、6-BA对种子的发芽指数、活力指数和平均发芽时间均有极显著影响(P<0.01),主效应为GA3>6-BA>2,4-D;平均发芽时间的主效应为6-BA>GA3>2,4-D。由此可知,GA3是影响南方红豆杉种子萌发率、发芽指数及活力指数的关键因素,6-BA是促进南方红豆杉种子提早萌发的关键因素,2,4-D作用不明显。   相似文献   

14.
硝基氯苯胁迫对小麦种子萌发和幼苗生长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在水培条件下,研究了不同浓度4-硝基氯苯和2,4-二硝基氯苯对小麦种子萌发、幼苗生长和生理特性的影响。结果表明,硝基氯苯能明显地抑制小麦种子萌发和幼苗的生长,幼苗干重、鲜重均存在不同程度的下降,受害程度随硝基氯苯浓度的增加而加重,当2,4-二硝基氯苯浓度为2.0 mg/L以上时,小麦种子停止发芽。硝基氯苯胁迫促使小麦过氧化物酶(POD)含量增加,在小麦幼苗受到轻微胁迫时,POD活性会有所提高,增加作物对胁迫的抗性作用;在低浓度下,硝基氯苯对小麦幼苗的伤害还突出地表现为丙二醛(MDA)的高度累积,其对小麦幼苗的伤害主要表现在生长初期。  相似文献   

15.
二氯苯胁迫对小麦种子萌发和幼苗生长的影响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在实验水培条件下,研究了不同浓度1、2二氯苯、1、3二氯苯和1、4二氯苯对小麦种子萌发、幼苗生长和生理特性的影响。结果表明,二氯苯能明显地抑制小麦种子萌发和幼苗的生长,幼苗干重、鲜重均存在不同程度的下降,受害程度随二氯苯浓度的增加而加重,当1、2二氯苯和1、3二氯苯浓度为200 m g/L以上时小麦种子停止发芽。在正常情况下,小麦幼苗体内过氧化物酶活性和丙二醛含量均随浓度的增加呈先增加后下降的趋势。不同浓度二氯苯胁迫使小麦POD、M DA含量增加,小麦受害程度加重。  相似文献   

16.
氯苯、硝基苯胁迫对小麦种子萌发和幼苗生理特性的影响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在实验水培条件下,研究了不同浓度氯苯、硝基苯对小麦种子萌发和幼苗生长的影响。结果表明,氯苯和硝基苯均能明显地抑制小麦种子萌发和幼苗的生长,幼苗干重、鲜重存在不同程度的下降,受害程度随氯苯和硝基苯浓度的增加而加重,小麦对硝基苯和氯苯的胁迫敏感性为根>苗,当硝基苯浓度在50mg/L以上时小麦种子发芽停止。在正常情况下,小麦幼苗体内叶绿素含量、过氧化物酶活性和丙二醛含量均随浓度的增加呈先增加后下降的趋势。在浓度为10mg/L硝基苯和氯苯胁迫下,小麦幼苗体内叶绿素含量达到最大值;过氧化物酶活性最高时所对应的硝基苯和氯苯浓度分别为25mg/L和50mg/L;丙二醛含量达到最高时所对应的硝基苯和氯苯浓度均为25mg/L。  相似文献   

17.
以番茄‘新红49号’种子为试验材料,研究不同浓度梯度的外源茉莉酸甲酯(Methyl jasmonate,MeJA)和油菜素内酯(Brassinolide,BR)对番茄种子萌发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与对照组相比,5×10-5 μmol/L的MeJA处理对种子的萌发最佳,5×10-6 μmol/L的MeJA对根长有促进作用,但抑制芽的生长;1×10-5 μmol/L的BR处理下种子萌发率最高,且此浓度显著促进根和芽生长;激素混合处理中,MeJA浓度为5×10-4 μmol/L和BR为1×10-5 μmol/L处理对种子萌发促进效果最为明显,且5×10-4 μmol/L MeJA和1×10-5 μmol/L BR对根和芽长具有促进作用。研究可知,单激素处理对种子萌发和根长、芽长促进效果优于双激素处理,因此,适当浓度的MeJA和BR对番茄种子萌发具有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18.
温度与土壤水分对玉米种子活力和贮藏物质转运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探究适宜的玉米田间管理,以玉米种子先玉335、良玉99为试验材料,置于人工气候箱中,研究了不同温度(15、20、25℃)和土壤质量含水率(20%、25%、30%、35%)对玉米种子活力及贮藏物质转运率的影响。结果表明,当土壤湿度相同时,随温度的下降,发芽率、发芽指数、活力指数、幼苗叶长、幼苗质量、贮藏物质运转率均呈降低趋势;当温度相同时,随土壤湿度升高各指标呈先增加后降低的趋势。25℃条件下,土壤质量含水率25%时各指标均达最大值,最适于种子萌发生长。当温度降到15℃,土壤质量含水率35%时种子不能正常发芽,幼苗生长受到抑制。持续低温、高土壤水分条件不利于玉米种子的正常萌发和生长。  相似文献   

19.
再生水及重金属Pb/Cd对种子萌发和成苗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为了比较再生水及重金属铅(Pb)、镉(Cd)对作物种子萌发和成苗的影响,通过水培模拟实验,研究再生水,Pb、Cd单一和复合处理对小麦种子萌发和成苗的影响。结果表明,再生水对小麦种子萌发和根系生长具有显著促进作用。低浓度Pb和Cd可促进种子萌发和根系生长,而中、高浓度表现出抑制作用。根伸长抑制率与重金属浓度呈正相关,以复合处理最为明显。可以根伸长抑制率作为重金属Cd、Pb污染程度的评价指标。重金属复合污染对根伸长的生态毒性效应增强,可能因为重金属的协同作用。  相似文献   

20.
针对轻质、异形不规则的宁前胡种子存在流动性差、易破损等难题,基于宁前胡的种子物性参数和种植农艺要求,设计了一种马蹄形轮式“条播”排种器。通过充种过程的分析,得知马蹄形型孔可提高种子流动性、减少种子损伤。利用Rocky Dem离散元仿真软件进行单因素试验,由Particles Energy Spectra模块分析种子与排种轮的碰撞能量预测种子破损情况。以排种轮转速和导种槽倾角为试验因素进行二次回归正交旋转组合试验,并利用回归模型进行参数优化。结果表明:当排种轮转速为31.75 r/min、导种槽倾角为31.05°时,排种性能最优,排种均匀性变异系数为11.37%、排量稳定性变异系数为1.02%。通过台架试验验证了不同型孔圆角半径对种子破损情况的变化趋势与仿真试验结果一致,证明了该方法的可行性。马蹄形轮式宁前胡“条播”排种器田间试验与台架试验结果基本一致,能满足宁前胡种植农艺要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