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不同药剂对水稻中后期灰飞虱田间防效比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灰飞虱已连续多年在江苏大面积发生,它对作物的危害主要是刺吸传毒引发水稻条纹叶枯病、黑条矮缩病和玉米粗缩病等病毒病。近年来,水稻生育期拉长,而9、10月份气温偏高,部分防控效果差的田块灰飞虱虫量较高,在水稻穗期大量刺吸稻穗,不但影响稻谷灌浆,为害严重的还能够引发煤污病,导致稻穗成片发黑,造成稻谷减产、稻米品质降低。  相似文献   

2.
水稻条纹叶枯病由带毒灰飞虱传毒为害,近年来在江苏爆发流行,对水稻生产构成严重威胁,甚至导致了部分田块接近失收。目前对条纹叶枯病的控制主要是通过防治传毒媒介—灰飞虱来实现,而秧田期正是灰飞虱集中传毒为害的关键时期,为明确  相似文献   

3.
近几年来,丹阳市水稻条纹叶枯病逐年上升,此病主要由灰飞虱刺吸引起,为了探索防治灰飞虱的最佳药剂,我们在珥陵镇做了锐劲特等药剂防治秧田灰飞虱的筛选试验,现将试验结果小结如下:  相似文献   

4.
水稻条纹叶枯病的综合防治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水稻条纹叶枯病是由灰飞虱传播水稻条纹病毒引起的水稻病害。由于近几年稻田套播面积的扩大、连续的暖冬气候条件以及水稻感病品种的种植等原因,导致灰飞虱越冬虫量大、带病毒率提高,该病的发生程度也不断加重,并已上升为扬中市水稻生产上的主要病害之一,对水稻生产构成严重威胁。由于该病是一种病毒病,水稻感染后,目前还没有十分有效的药剂进行防治,所以防治水稻条纹叶枯病最有效的措施就是对传毒媒介灰飞虱进行控制。在预测到水稻条纹叶枯病将要大流行时,要及时采取“预防为主,治虫防病”的策略,实行“治麦田保秧田、治秧田保大田、治大田…  相似文献   

5.
水稻条纹叶枯病关键措施是防治好传毒媒介灰稻虱,现提出以下防控技术意见: 一、抓住时机,切实做好农田“四边”杂草、冬闲田和麦田的灰稻虱防治。要充分发动群众,彻底清除田埂、沟渠等“四边”杂草,减少中间寄主,破坏灰稻虱生存环境;要结合冬闲田化学除草防治灰稻虱;麦田是灰稻虱的重要越冬和繁殖场所,当前田间虫量高,要求抓紧做好小麦田灰稻虱的防治,药剂可选用40%毒死蜱或25%吡虫啉等药剂。  相似文献   

6.
2002年以来,由于小麦种植面积逐年扩大及晚粳迟熟品种种植面积持续增加,加之冬季气温偏高等因素的综合影响,句容市麦田灰飞虱数量呈阶梯式迅速上升。2006年部分稻田后期因灰飞虱直接危害,造成稻穗发霉变黑,千粒重下降,空瘪率增加;2007年重发麦田,麦穗上密布灰飞虱,麦穗受害明显。同时,由于其转移到秧苗并传播水稻条纹叶枯病毒,造成部分秧田和大田发病严重,病株率达80%以上,导致毁苗重播。为了筛选出防治麦田灰飞虱的高效药剂,减轻水稻秧田防治压力,笔者于2006-2007年在小麦田对灰飞虱进行了不同药剂的药效试验,现将试验结果小结如下:  相似文献   

7.
浅谈机插水稻无纺布覆盖育秧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近年来,滨海县机插秧技术的推广应用有了长足的发展,栽培技术日趋完善,但水稻秧田一直使用塑料薄膜覆盖育秧,这一方法虽保温性好,但秧苗易徒长,易发生立枯病和青枯病,甚至出现了高温烧苗的现象,需通风炼苗。再加上暖冬气候,为一些水稻残余害虫越冬提供了条件,害虫侵染频繁,对水稻生长构成很大的威胁,尤其是灰飞虱传毒后引发的水稻条纹叶枯病,一旦侵染发病,难以根除。  相似文献   

8.
报道了Curbix 100SC防治水稻褐飞虱田间药效试验,结果表明Curbix 100SC对褐飞虱具有较好的防治效果,持效期也较长,3~15d的防效均达到74%以上,防治三代褐飞虱适期为低龄若虫高峰期,推荐用量为30mL/667m2。  相似文献   

9.
水稻是世界三大农作物之一,也是我国粮食不可或缺的部分。当前,研究水稻栽培以及病虫害绿色防控技术,对提高我国粮食产量有重要意义。目前,我国水稻种植常见的病虫害有稻纵卷叶螟、灰飞虱、褐飞虱以及稻瘟病等,采用有效的手段对病虫害进行防控,既可以保证水稻品质,又可以增加水稻产量,促进我国农业的稳定发展。基于此,文章就水稻栽培及病虫害绿色防控技术展开了研究。  相似文献   

10.
针对水稻褐飞虱虫害程度快速普查问题,利用便携式近红外光谱仪采集受到褐飞虱胁迫的水稻叶片光谱信息,来快速检测水稻虫害程度.通过采集褐飞虱危害期间的水稻叶片光谱数据,对叶片反射光谱进行一阶微分预处理,采用向后区间偏最小二乘波段筛选法和遗传算法,根据RMSECV值确定检测褐飞虱虫害的敏感波长,以敏感波长光谱数据位输入量,利用BP神经网络建立褐飞虱虫量程度检测模型.试验结果表明,水稻接种褐飞虱3天后,可以监测到水稻虫害,第3天、第6天与第9天虫害预测准确率分别为45.2%,86.4%和99.2%.这表明,近红外光谱技术可以快速、准确地预测水稻褐飞虱虫害.  相似文献   

11.
覆盖防虫网防机插秧苗病害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近年来,各地机插水稻迅猛发展,栽培技术也日趋完善.然而随着媒介灰飞虱的侵染,水稻黑条矮缩病越来越成为当前机插水稻生产上的重大灾发性病害,其发病危害损失大,发病范围广,在流行区发病率达20%~50%,高的达80%以上,对机插水稻尤其对机插单季杂交晚稻生产构成了较大威胁,严重影响了粮食生产安全.机插单季杂交晚稻采用覆盖防虫网育秧技术,能有效防止秧田期灰飞虱的侵袭,是预防黑条矮缩病的有效途径,同时对培育壮秧,确保粮食稳产增产起到积极作用.  相似文献   

12.
近年来,各地机插水稻迅猛发展,栽培技术也日趋完善。然而随着媒介灰飞虱的侵染,水稻黑条矮缩病越来越成为当前机插水稻生产上的重大灾发性病害,其发病危害损失大,发病范围广,在流行区发病率达20%-50%,高的达80%以上,对机插水稻尤其对机插单季杂交晚稻生产构成了较大威胁,严重影响了粮食生产安全。机插单季杂交晚稻采用覆盖防虫网育秧技术,能有效防止秧田期灰飞虱的侵袭,是预防黑条矮缩病的有效途径,同时对培育壮秧,确保粮食稳产增产起到积极作用。  相似文献   

13.
为了给挖掘抗褐飞虱基因以及培育抗褐飞虱水稻品种提供抗性稳定的材料,文章利用苗期集团鉴定法对普通野生稻GXU186进行3次抗性鉴定,评价抗褐飞虱表现的稳定性。鉴定结果显示,普通野生稻GXU186在苗期对褐飞虱表现为较强的稳定抗性。因此,普通野生稻GXU186在挖掘抗褐飞虱基因以及培育抗褐飞虱水稻品种上富有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4.
吡蚜酮等药剂防治褐飞虱试验总结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2005年水稻后期褐飞虱大暴发,根据南京农业大学植保学院专家测定,褐飞虱对吡虫啉也产生较强抗性。为寻求防治褐飞虱较好的药剂,丹阳市植保植检站于2006年进行了吡蚜酮等药剂防治褐飞虱的药效试验,旨在为今后大面积推广应用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5.
25%吡蚜酮对麦田灰飞虱防效探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25%吡蚜酮防治麦田灰飞虱试验结果表明:吡蚜酮对麦田灰飞虱具有较好的防效,每667 m2用25%吡蚜酮WP 20~40 g,药后15 d对成虫防效达92%以上;每667 m2用25%吡蚜酮20 g以上,药后31 d对1代若虫防效达78.50%以上,药后41 d防效仍保持在76.90%以上.因此可作为麦田灰飞虱防治的首选药剂,并将20 g/667 m2作为生产上防治麦田灰飞虱推荐使用剂量.  相似文献   

16.
褐飞虱是危害水稻的一种迁飞性害虫,对水稻生产威胁极大。2006年,江苏东台市植保站选用不同的施药器械,在水稻生长后期进行了田间防治褐飞虱试验,取得较好的效果。  相似文献   

17.
在水稻种植过程中,褐飞虱是主要的虫害问题,不仅会影响水稻的产量,也会对水稻的质量造成严重的制约。基于此,相关研究人员开始研发抗褐飞虱基因,能在主效基因定位的基础上,完善应用效果。文章对水稻抗褐飞虱基因进行了简要分析,并对基因育种应用和研究进展进行了集中阐释,以供参考。  相似文献   

18.
吡蚜酮等药剂防治四代褐飞虱田间效果的评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2005年水稻后期褐飞虱大暴发。据南农大植保学院专家测定,褐飞虱对吡虫啉产生高抗,2006年8月底至9月初大批成虫迁入,加上原有虫量造成四代特大发生。为了寻求防治褐飞虱的有效药剂,我们于2006年进行了吡蚜酮等药剂防治褐飞虱的药效试验,旨在为今后大面积的推广应用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9.
2005年水稻后期褐飞虱大暴发。据南农大植保学院专家测定,褐飞虱对毗虫啉产生高抗,2006年8月底至9月初大批成虫迁入,加上原有虫量造成四代特大发生。为了寻求防治褐飞虱的有效药剂,我们于2006年进行了毗蚜酮等药剂防治褐飞虱的药效试验,旨在为今后大面积的推广应用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20.
长翅灰飞虱图像边缘的多区域多结构检测方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Sobel等4种常用方法检测长翅灰飞虱翅膀、爪子等多细节边缘时,会出现边缘不明显、噪声干扰大等问题.采用形态学单结构腐蚀边缘检测也不理想,其边缘间断数和像素损失率最小值分别为10和0.689%.为此.对长翅灰飞虱图像先进行区域划分,以使单个区域的检测得到简化,并针对划分后的各个区域采用形态学多结构方法构造了膨胀腐蚀型边缘检测算子进行边缘检测.试验结果表明:这种划分区域并结合多结构的方法能提高对长翅灰飞虱边缘的检测能力,其边缘间断数和像素损失率最小值分别为3和0.554%.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