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0 毫秒
1.
区域雨水资源开发利用潜力的灰色关联分析与评价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探讨了区域雨水资源开发利用潜力的综合评价方法,并将灰色关联理论应用于该研究,建立了区域雨水资源开发利用潜力综合评价模型。实例分析表明,该方法用于评价区域雨水资源开发利用潜力,方法简单,评价结果符合实际情况。  相似文献   

2.
探讨了区域雨水资源开发利用潜力的综合评价方法,并将集对分析理论应用于该研究,建立了区域雨水资源开发利用潜力综合评价模型。实例分析表明,该方法用于评价区域雨水资源开发利用潜力,方法简单,评价结果符合实际情况。  相似文献   

3.
物元分析在区域雨水资源开发利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根据物元分析理论,建立了区域雨水资源开发利用评价模型,即将区域雨水资源开发利用阶段各特征值及相应标准作为经典物元,待评价区域雨水资源开发利用特征值作为待评物元,由关联函数计算待评物元特征指标与经典物元特征指标的关联度,加权求和得出待评物元关于各等级的综合关联度,进而分析雨水资源开发利用所属阶段。研究表明,物元分析理论概念清晰,原理完善,计算简单,可推广应用于水资源及雨水资源开发利用潜力评价,同时也值得在水资源评价领域推广。  相似文献   

4.
根据物元分析理论,建立了区域雨水资源开发利用评价模型,即将区域雨水资源开发利用阶段各特征值及相应标准作为经典物元,待评价区域雨水资源开发利用特征值作为待评物元,由关联函数计算待评物元特征指标与经典物元特征指标的关联度,加权求和得出待评物元关于各等级的综合关联度,进而分析雨水资源开发利用所属阶段.研究表明,物元分析理论概念清晰,原理完善,计算简单,可推广应用于水资源及雨水资源开发利用潜力评价,同时也值得在水资源评价领域推广.  相似文献   

5.
根据物元分析理论,建立了区域雨水资源开发利用评价模型,并据此对4个研究区域雨水资源开发利用状况进行了综合评价,得出了合理可行的评价结果.结果表明:全面地分析评价对象属于某一等级的程度,比模糊综合评价的评价结果更为客观准确,能为决策者对水资源开发利用模式和管理提供科学的根据.  相似文献   

6.
通过青海东部浅山丘陵区历年开展的水土保持工程措施的调研,对该地区雨水资源的开发利用模式与技术综合分析,就山丘区不同部位(坡面、沟道等)雨水资源的水土保持开发利用模式及相关技术进行研究,以确定青海东部雨水资源水土保持开发利用的3种模式及关键技术:山坡雨水资源开发利用模式及关键技术;沟道雨洪资源开发利用模式及关键技术;山泉溪流水资源开发利用模式。  相似文献   

7.
常规水资源是水资源开发利用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常规水资源不能满足当今社会经济发展需求时,需建立非常规水资源开发模式.本文针对目前辽宁省非常规水资源开发利用现状,选取污水处理回用量、雨水利用量、微咸水淡化量、海水淡化量评价指标,运用模糊综合评价法对辽宁省现状年、规划年的非常规水资源进行综合评价.结果表明,非常规水资源总利用量有所增加,成缓慢上升趋势,在2020年的评价值达到最高.在评价结果的基础上,提出了相应的保护措施,为辽宁省水资源可持续利用提供了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8.
结合全国城市污水处理回用调查评价与发展规划项目,重点介绍了全国城市污水资源开发利用工程设施;城市再生水厂与再生水管道投资;城市污水资源开发利用途径和污水资源开发利用量等调查成果。在此基础上,对调查成果进行了科学评价。最后提出了我国城市污水资源化发展对策。研究成果对于全国城市非常规水资源开发利用、改善城市和区域水环境具有十分重要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9.
为明确城市雨水利用系统的综合效益,以促进其在城市的推广应用,需要客观、准确地评价城市雨水利用系统。提出了城市雨水利用系统的评价指标体系,利用层次分析法确定权重,并采用模糊综合评价法结合灰色系统理论,建立了灰色模糊综合评价模型,并结合雨水利用实例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运用灰色模糊综合评价法来分析、解决雨水利用系统方案具有准...  相似文献   

10.
基于集对分析方法建立了区域水资源开发利用程度的评价模型,就应对该模型对汉中盆地水资源的开发利用程度进行了综合评价.评价结果表明,汉中盆地水资源利用处于中低阶段,还有很大的开发潜力.通过与模糊模式识别,模糊综合评判,属性识别方法,人工神经网络方法进行对比分析,可以看出集对分析模型不仅理论严谨,方法简便,而且评价结果精确可靠,从而验证了该方法的合理性和可行性,因此,集对分析理论为区域水资源开发利用程序的综合评价提供了一种新的思路.  相似文献   

11.
小流域时段降雨量空间插值方法研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在作小流域分布式水文模型研究时,首先需要对时段降雨进行空间插值。本文基于时段降雨与年(月)降雨量的不同特点,以桑园流域为例,结合空间信息技术,通过分析小流域时段降雨与经度、纬度、高度等因子的内在关系,提出了一种适用于小流域的时段降雨空间插值方法——回归距离平方反比法(RIDS法),并与距离平方反比法(IDS法)和梯度距离平方反比法(GIDS)作了对比。通过对桑园流域2003年512个时段降雨进行空间插值对比试验,计算结果表明RIDS法的平均相对误差为4.0%,IDS法的平均相对误差为9%,GIDS法的平均相对误差为30.4%,本文提出的RIDS方法的计算结果明显优于IDS法和GIDS法。  相似文献   

12.
利用黄河流域87个代表气象站1961-2010年的逐日温度和降水观测资料,采用算术平均、线性倾向估计、滑动平均方法对流域年、季和年代际温度和降水特点和变化趋势进行分析。结果表明:流域多年平均温度为6.96℃,总体呈东高西低、南高北低的空间分布特征。年平均温度呈明显上升趋势,线性倾向率为0.03℃/a;流域季节温度均呈明显增加趋势,冬季温度增加较为明显,夏季温度增加相对较低。流域多年平均降水为448mm,降水空间分布由东南向西北呈带状递减趋势。流域年平均降水呈不显著的增加趋势,线性倾向率为-0.97mm/a,流域季节降水增减变化趋势不明显,变化较为复杂。  相似文献   

13.
基于BP神经网络的三峡库区小流域水质评价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在阐述BP人工神经网络原理的基础上,运用我国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GB3838-2002)作为训练样本,建立了一个多因子水质综合评价的3层BP网络模型,以溶解氧、氨态氮、总磷、砷、汞和铬为评价因子,对三峡库区小流域一嘉陵江的次级支流流域进行了水质综合评价.结果表明:该河中上游水质状况良好,而下游水质状况较差,汇入嘉陵江、长江后将时三峡水库的水质造成不良影响.为了保证三峡水库的水质安全,建议加强库区小流域的地表水环境管理.  相似文献   

14.
为研究江西省锦江流域的多年降水特征,以流域的9个雨量站1957-2013年逐日降水资料为基础,对锦江流域不同地区的降水序列分别采用线性趋势、5 a滑动平均、Mann-Kendall趋势检验法,Pettitt突变检验法,累积距平,Morlet小波分析等分析方法进行研究。结果表明:①流域面上多年平均年降水量为1617.5 mm,空间分布为从上游到下游递减的特征,且每10 a以9.59 mm的趋势上升,其上升趋势主要受到中、下游的影响;20世纪90年代是锦江流域降水较多的年代,年降水量在统计年限内呈现出“偏少-偏多-偏少”的变化趋势。②季节降水量的空间分布与年降水量相同,各区域的降水量主要集中在春季,其次是夏季、冬季,秋季降水量最小;夏、秋、冬3个季节的降水量呈现上升趋势,春季降水呈现下降趋势,其中上游流域的春季、中游流域的春、夏两季的降水量的趋势变化均具有显著性,逐月降水量主要集中在4-6月,占年降水量的45.72%左右,6月降水量最大,而9-12月的降水量所占比例较小,各地区各月份所占降水百分比与流域面上相差不大。③在Pettitt检验中,各区域的春季、夏季、秋季的突变较为一致,分别为春季(1984年)、夏季(1991年)、秋季(1980年),其中中游流域的夏季突变还通过0.1显著性水平。年降水量及冬季降水量在不同区域的突变值较为分散;而从累积距平分析,年降水量其各区域较为明显的同一突变点为1991年,冬季降水为1986年。④锦江流域不同地区的年降水量主周期较为明显,均为31 a;次周期在13 a左右,但不明显。  相似文献   

15.
以地面观测降水作为参照,在美国俄克拉荷马州Little Washita River流域,对比分析了TRMM 3B42 V7,GPM-IMERG卫星降水和Stage IV雷达降水的精度,并用这3种降水产品驱动CREST分布式水文模型,评估了其水文模拟效用.研究表明:3种降水产品与地面降水的相关系数均大于0.5,通过了0.05置信水平检验;GPM-IMERG和TRMM3B42 V7卫星降水对无雨和微雨存在低估,对大雨和暴雨存在高估;总体上,Stage IV降水精度最好,其次GPM降水精度优于TRMM 3B42 V7.在水文模拟效用评估中,设定相同率定期,分别使用3种降水产品率定CREST模型参数,得到率定参数集后,在相同验证期对流域日径流过程进行模拟.对比结果表明:Stage IV雷达降水在小流域水文模拟中效果最好,GPM-IMERG次之,TRMM 3B42 V7模拟效果不理想.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求滇池流域水资源承载力与流域社会经济发展、环境的协调关系。【方法】选取水资源、社会经济、环境相关指标,构建滇池流域水资源承载力综合评价模型,计算分析流域2011—2015年的压力指数、承载力指数、协调指数、水资源承载力指数的变化趋势,并用因子分析法进一步对流域水资源承载力进行评价,利用提取出的主要因子构建水资源承载力驱动力模型,识别出影响滇池流域水资源承载力的主要驱动力。【结果】滇池流域2011—2015年水资源承载力指数呈上升趋势;滇池流域水资源承载力的主要驱动力有人类活动因素和自然因素,包括城镇化率、经济发展因素以及年均气温和年降水量。人均GDP和年降水量属于正向驱动因子,城镇化率和年均气温是负向驱动力。【结论】基于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与水资源系统协调发展,应加大外流域向滇池流域调水工程的建设,形成多水源联合调水的格局,同时在保证大力发展经济的基础上控制人口数量,建立健全流域水资源系统多水源供水的水资源高效配置与统一调度方案。  相似文献   

17.
沉降率是沉沙池设计的主要控制指标,对沉沙池设计尤为重要,本文通过准静水沉降法、超饱和输沙法和沉降概率法三种沉降率计算分析,结合实际工程应用和体会的经验,具有一定的实用价值。  相似文献   

18.
通过室内、室外试验相结合的试验方法,对柠条切割后的端面质量评价指标进行了研究:主要阐述了室内实验部分,模拟柠条的生长状态,进行平茬,最终得出切割端面的评价指标、影响切割端面质量的主要因素及其最优组合,为室外试验提供数据基础.建立柠条平茬端面质量评价指标体系为小型割灌机切割器的设计与切割效果的评价提供了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9.
以山西省典型城市为重点,在集对分析方法的基础上,将水质评价标准、评价指标及其权重作为物元,建立了地下水质量评价模型,选择pH值、总硬度、矿化度、硫酸盐及氯化物5项水质指标进行评价,通过计算平均联系度确定水质等级。研究结果表明,评价区主要超标物为矿化度、总硬度和硫酸盐。地下水水质主要受到地下水开采、工业与生活废弃物的排放、农业污灌、化肥及农药的施用、采矿活动以及水文地质条件等的影响。  相似文献   

20.
随着我国许多流域防洪体系建设的逐渐完善和水利部门防洪思路的逐渐改变,对流域防洪系统进行综合评价显得很有必要,而要进行防洪系统综合评价首先要建立评价指标体系。阐述了社会系统、经济系统和防洪系统之间的既相互制约又相互促进的关系,说明三者处于一种动态的协调平衡中;结合三者之间的关系,从辽河流域实际情况出发,考虑资料收集的可行性,以全面而精练为准则,分别建立了社会系统、经济系统和防洪系统指标体系,以期对辽河流域防洪系统进行全面、客观的科学评价。该指标体系结合实际作适当修改可以应用于其他流域的防洪系统评价中。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