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南方水稻生育期降雨预报准确率评价及节水灌溉策略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江西省赣抚平原灌区为例,收集了中央气象台2012—2015年的三季早稻和晚稻生育期内未来7 d降雨预报数据和实际观测降雨数据,采用正确率、漏报率、空报率、TS评分及ROC对降雨预报准确率进行评价,在此基础上提出相应的节水灌溉策略.结果表明:水稻生育期晴雨预报正确率达76.3%,早稻的漏报率总体低于晚稻,空报率高于晚稻,小雨TS评分相差较小,中雨及以上量级降雨晚稻明显小于早稻;1~7 d预见期的ROC下的面积都大于0.5,表明命中率大于虚警率,都有正的预报价值,可用于灌溉管理.返青期、乳熟期和黄熟期早稻的正确率为80.1%~88.6%,如果预报结果在小雨及以上量级可不灌或少灌;分蘖前期、分蘖后期、拔节孕穗期和抽穗开花期的正确率稍低,为64.9%~77.2%,此期间如果遇连续无雨和小雨预报可按照需水量进行灌溉,如果预报2~3 d内有中雨或以上降水则应减少灌溉量;早稻与晚稻相比虽然预报的准确度较低,但降雨预报次数和实际降雨次数更多,尤其遇到中雨及以上量级预报时,可适当减少每次灌溉的水量.考虑降雨预报的准确度进行灌溉决策既可充分利用天然降雨,又可避免灌水浪费,从而达到节水增效的目的.  相似文献   

2.
基于随机降雨的水稻优化灌溉制度   总被引:3,自引:3,他引:0  
为了确定合理的水稻灌溉制度,在水稻灌溉试验资料的基础上,建立了以旬灌溉水量为决策变量的水稻灌溉制度优化模型,采用了蒙特卡罗方法和漳河灌区30 a实际降雨资料模拟出500 a的旬降雨,运用遗传算法解决以模拟降雨作为输入的优化模型,求得了每个模拟年份各旬在5种设定的灌溉定额条件下的灌溉水量,并通过对结果的统计分析,得到了不同灌溉定额条件下作物生长情况和各旬灌水量的概率分布。结果表明,漳河灌区30 a长序列旬降水服从伽玛分布。灌溉定额为120 mm时,中稻不发生枯萎;灌溉定额为180 mm时,基本保证中稻生长良好。以30 mm为灌水定额步长,灌溉定额为180 mm时,6月上旬和8月上旬各灌30 mm,6月中旬和7月下旬各灌60 mm。6月中旬、7月下旬和8月上旬缺水对产量的影响较大,其需水量应优先被满足。  相似文献   

3.
为实现节水增产,以山东省桓台县冬小麦和夏玉米为例,运用SWAP模型模拟了不同灌溉方案组合下的土壤含水率以及作物产量,优化了灌溉制度.研究结果表明:SWAP模型能够较好地模拟桓台县冬小麦和夏玉米的生长过程,模拟效果理想;通过利用率定好的SWAP模型模拟3种ETc条件下不同降雨年型的作物相对产量和水分利用效率,结果发现,小麦灌3水和玉米灌2水的模式能够提高作物产量,并且能明显提升水分利用效率;根据模拟结果获得最优灌溉制度为:80%ETc下,不同生育期冬小麦平、枯水年的灌水额应为,拔节(87.3、92.9 mm)、抽穗(124.7、132.7 mm)和灌浆(62.4、66.4 mm);不同生育期夏玉米的灌水定额为,拔节(19.8、40.2 mm)和抽雄(29.8、60.6 mm).优化后的方案可保证研究区冬小麦和夏玉米的产量,并且能提高作物灌溉水利用效率.  相似文献   

4.
水稻是云南省的主要粮食作物之一,开展水稻需水规律试验研究对水资源优化配置、高效利用具有重要意义。以云南半湿润区的大理、建水和砚山试验点2016及2017年灌溉试验为基础,通过水量平衡原理分析了各试验点水稻需水规律。结果显示,各试验点水稻需水量变化过程存在一定差异,建水和砚山最大值出现在抽穗开花期,大理最大值还出现在乳熟期。各试验点水稻生育期日均ET0在3.6~4.6 mm之间,过程随生育期呈线性减小趋势;日均ETc在4.1~5.1 mm之间,过程随生育期呈单峰变化趋势;作物系数在1.06~1.16之间,过程随生育期呈单峰变化趋势,返青期平均值为0.93,抽穗开花期为1.24,黄熟期为1.02。水稻生育期内降水量利用率在80%以上,占耗水量的70%左右。降水量对水稻灌溉定额和灌水量、排水量的影响较大,水稻生育期与雨季同步可充分利用降水灌溉,节约水资源。  相似文献   

5.
南方地区超级杂交水稻田间灌溉排水管理最优化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最大化利用水稻各生育期耐旱、耐淹性能,达到节水增产,设计了7种灌溉排水模式并开展超级稻大田全生育期灌溉排水管理试验,获得以下主要成果:(1)传统的"薄、浅、湿、嗮"田间灌溉排水管理模式,水稻在各生育期分蘖及株高等主要生长态势指标表现较好,产量较高,但需灌溉水量最多。(2)过度的调亏或调蓄,虽然节水效果较好,但影响水稻生长及产量。水稻生育期田间土壤含水量低于饱和持水量的60%(过度调亏)或稻田田间拦蓄水深大于350 mm(过度调蓄),水稻产量最低。抽穗杨花生育期过度缺水对水稻整个生育期生长影响最大。(3)适度的"调亏、调蓄"灌溉排水管理模式是南方多雨地区最佳灌溉排水管理模式,其各生育期生长态势指标及产量均处于较高或最高水平,所需灌溉水量最低。(4)超级杂交水稻田间灌溉排水管理最优参数为:干旱期"调亏"灌溉时,田间土壤含水量下限以饱和持水量的60%~80%为宜,不低于60%;降雨期间田间蓄水深上限宜控制在250~350 mm,不高于350 mm。  相似文献   

6.
水稻节水灌溉   总被引:21,自引:2,他引:21  
我国水稻生严面积3210万hm2,水稻总产量达1.862亿t,面积及总产量在世界各国中均占第一位。水稻是我国主要粮食作物之一,全国水稻产量约占粮食作物总产量的42%,稻田面积占全国粮食作物总面积的29%。我国水稻约8%分布在北方(淮河—秦岭—白龙江以北),虽然所占比重不大.但绝对面积达260万hm’,因此不容忽视这部分水稻。北方稻区处于干旱半干旱地区,水资源不足,水量供需矛盾日益严重,甚至有些地区由于缺水而难以维持继续种植。全国92%以上的稻田分布在南方,在该区域,水稻的灌溉用水量占总灌溉用水量的90%以上,虽然南方降水…  相似文献   

7.
基于Malmquist指数法的水稻生产效率实证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采用基于DEA的Malmquist指数法,对南方双季稻区6个省(区)1995 ~2010年水稻生产成本收益面板数据进行分析,得到水稻生产全要素生产率及技术进步率、技术效率的时序变动趋势及特征,并通过对技术效率的分解,得到规模效率与纯技术效率的时序特征.结果表明,不同阶段水稻生产全要素生产率受不同因素的影响,近期技术进步率下降是全要素生产率下降的主要因素,结果也显示南方双季稻区水稻生产效率低于北方稻区的黑龙江和稻麦轮作区的江苏,且区域内差异显著.因此,提高技术适应性,加强管理和制度的创新,提高水稻生产技术进步率,缩小省(区)间的差异是提高南方双季稻区水稻生产效率的关键.  相似文献   

8.
该文运用灰色预测方法进行作物需水量预报.除以1980~1991年实测数据序列进行整体建模外,还以降雨频率为基础分为正常年及灾变(丰、枯)年型的子序列建立全生育期G(1,1)模型.同时按水稻不同生育期需水量本身及同相应的积温建立G(1,1)与G(1,2)预测模型.经水稻需水量观测数据建模预测,其结果效果好,精度高,利于在灌溉水量预报,制定用水计划、水源调度中广泛应用.  相似文献   

9.
水田灌排一体化系统的开发与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分析国内外农业灌溉和排水领域发展的研究现状和目前常见的灌排装置的特点,针对中国灌溉排水研究领域对节水灌溉、控制排水设施的迫切需求,提出了水田灌排一体化系统的设计方案.该系统能根据农作物不同时期对水位的需求,充分利用灌溉和降雨的水量,较为精确地控制水田的灌溉和排水水位,解决了原有灌排设备无法同时实现灌溉和排水自动控制的难题.实际应用结果表明,水田灌排一体化系统试验区和对照区相比,降雨量增加利用150 mm,降雨利用率提高21%,减少灌水量21%;水稻亩产量增加4.3%;提高肥料的利用效率,减少农业面源污染.该系统结构简单、操作方便,具有可观的经济、生态效益和广阔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10.
吕露  冯常萍  崔远来 《节水灌溉》2011,(3):15-17,22
与传统的淹灌模式相比,水稻节水灌溉模式在提高水分利用效率方面优势明显.以湖北省荆门市及广西桂林市的气象资料为例,针对我国目前推广的主要水稻节水灌溉模式,选取降雨有效利用率、灌溉定额、灌水次数、排水量及渗漏量等指标,采用水量平衡方法进行灌溉制度推算,分析比较不同水稻节灌模式在不同雨后蓄水上限条件下的水分利用效率指标,比较...  相似文献   

11.
胚芽米是指稻谷在加工过程中能保留其胚芽部分的一种精制米,胚芽位于胚轴的顶端,能发育成胚叶并生长,故胚芽米被称为具有生命力的“活米“.胚芽在一粒大米中按重量只占3%,但其营养却占一粒米的50%,被誉为“天赐营养源“.胚芽蕴含丰富的蛋白质、淀粉、膳食纤维、多种维生素及生物活性物质,且含微量元素钙、铁、锌、硒等.经化验分析,大米胚芽中植物蛋白含量20.8%,脂肪含量20.7%,每公斤胚芽中含维生素B14.5 g,维生素B23.6g,维生素E3.7g,为此,胚芽是大米中的营养“黄金“.……  相似文献   

12.
南方双季稻区收获机械选型研究   总被引:3,自引:2,他引:1  
我国是世界上最大的水稻生产国和消费国,而我国水稻主产区在南方。为此,对南方双季稻区收获机械选型的必要性和原则进行了阐述,分析了国内外现有机型和南方双季稻区的有关特点及对水稻收获机械的特殊要求,指出了南方双季稻区的机型选择。此项研究对当前水稻联合收割机的发展具有一定的指导与参考作用。  相似文献   

13.
<正>镇江市地处长江中下游,属南北过渡地带,生长优质小麦有其独特的地理优势。扬麦19号由里下河农科所育成,是优质高产小麦品种,适宜在我市种植。2008年秋播少量引种,取得了470kg/667m2的高产;2009年秋播扩大示范,2010年夏收在世业镇取得了平均450kg/667m2的高产,比对照扬麦11号增产8%~10%,高产田块可达500kg/667m2以上。通过2年的种植,初步掌握了该品种的生育特性,并对其高产栽培技术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14.
本文就雾化着水技术应用于大米加工进行论述,认为该技术是一种经济、有效的调质技术。  相似文献   

15.
为探究广东省种粮大户机械化生产现状和发展的制约因素,选取了广东省粤东、粤西、粤北和珠三角地区6市的186户种粮大户进行问卷调查。调查结果显示,广东种粮大户的机械化耕整和收割水平已超过96%,机插秧和无人机喷洒农药比例达到40%以上。在广东种粮大户机械化生产取得重要进展的同时,也面临着土地细碎化、小农户对土地流转心存顾虑、农业机械性能参差不齐等问题。未来应当通过鼓励发展土地市场,进一步提高经营规模,解决土地细碎化问题,扶持农业社会化服务组织,研发和推广适合丘陵山区的小型机械。  相似文献   

16.
稻谷按厚度分级加工后的特性与应用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稻谷在成熟过程中,籽粒内部进行着复杂的生物化学变化的同时,籽粒的干物质逐渐积累和含水率逐渐减小。不同厚度籽粒之间的物理性质、物理化学性质和加工特性都具有一定的差异,收获后按照籽粒厚度分级改善了原稻谷籽粒间的不均匀特性,并且改善了其加工适性。改善后的相关特性将在稻谷籽粒的后续加工过程中,如干燥、储藏和深加工等方面,具有更好的适应性。  相似文献   

17.
东北稻区水稻收获秸秆处理方式综合效果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研究水稻收获秸秆处理方式对东北稻区秸秆还田效果、耕整地质量、水稻生长和产量的影响,以及进行收益综合评价,本文根据秸秆还田的农艺要求,结合不同秸秆处理机具,设置了3种秸秆处理方式:收获时粉碎抛撒(CK,联合收获机自带粉碎抛撒装置)、收获后秸秆处理1(T1,联合收获机自带粉碎抛撒装置+收获后二次抛撒)、收获后秸秆处理2(T2,联合收获机不带粉碎抛撒装置+收获后粉碎抛撒),进行了秸秆还田对比试验。结果表明,3种秸秆处理方式均能实现秸秆全量还田,能够保证正常的田间机具作业和水稻生长。其中,T2的综合效果最优,能实现较好的秸秆粉碎抛撒效果和秸秆掩埋效果,有较高的水稻地上部生物量及产量。在秸秆粉碎抛撒质量方面,T2与CK、T1相比,其秸秆粉碎平均长度及秸秆粉碎长度合格率均有显著性差异,均优于CK、T1;秸秆抛撒均匀程度显著优于CK,与T1无显著性差异。在后期耕整地质量方面,T2与CK相比,其地表以下和8cm深度以下的植被覆盖率均有显著性差异,均优于CK;T2与T1相比,其地表以下植被覆盖率有显著性差异,8cm深度以下植被覆盖率无显著性差异。在水稻生长及产量方面,T1和T2处理的产量较CK分别提高1.5%和4.4%,且T2与CK达到显著性差异。本研究结果可为东北稻区水稻秸秆处理方式及配套机具的选择提供理论参考。  相似文献   

18.
2ZB-8型水稻移栽机摆秧机构及钵苗参数化建模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利用动力学仿真分析软件ADAMS和有限元分析软件ANSYS,建立了2ZB-8型水稻移栽机核心工作部件一摆秧机构的参数化虚拟模型和水稻钵苗的虚拟模型;通过仿真与物理试验的比较,对模型进行了验证。结果表明,所建虚拟模型精度较高,可用于动力学仿真研究。  相似文献   

19.
碎米率是检测大米加工质量的重要指标,在利用机器视觉技术进行碎米率的检测中,大米籽粒连接是不可避免的.为此,提出了一种基于腐蚀、膨胀算法的碎米检测方法,可在籽粒连接的情况下,准确判断出样本中存在的碎米,得出碎米率.试验结果表明,在碎米含量不同和籽粒间连接程度不同的情况下,此检测算法均可达到较高的检测精度,且稳定性好.  相似文献   

20.
冯成玉  陆晓峰 《农业工程》2014,4(3):145-146
2013年在水稻进入穗期以后,部分稻田黑尾叶蝉聚集穗部危害,严重的出现了“黑穗”现象。据初步调查与田间试验,受害稻谷粒质量比健穗粒质量下降5%~11%,并随“黑穗”程度的加重损失增加;呋虫胺、烯啶·噻嗪酮、烯啶虫胺、噻虫嗪和吡虫啉等药剂可用于对黑尾叶蝉的田间防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