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8 毫秒
1.
大量元素水溶肥料在水稻生产中的应用试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摸清大量元素水溶肥料在水稻上应用的效果,采用对比试验方法,研究大量元素水溶肥对水稻生长发育及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喷施大量元素水溶肥料后,水稻生育性状得到改善,产量增加明显,经济效益有所提高。  相似文献   

2.
不同施肥配比对杂交水稻的产量有一定影响.本文以杂交水稻荃优1606为供试品种,进行了不同施肥配比对其产量影响的试验.结果表明,最佳施肥配比为施商品有机肥600 kg/hm2+40%复合肥750 kg/hm2+微量元素水溶肥45 kg/hm2,栽后每5~7 d追施尿素112.50 kg/hm2,平均产量可达10528.3...  相似文献   

3.
为验证含腐植酸水溶肥在辽宁省水稻生产中的应用效果,采用对比试验的方法,研究不同施肥处理对水稻生物学性状和产量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与当地常规施肥相比,含腐植酸水溶肥能增加水稻的每667 m2穗数、穗粒数、千粒质量和产量。  相似文献   

4.
由于长期施用化肥,导致土壤酸化、板结越来越严重,农作物产量、品质都受到了很大的影响。增施有机肥不仅是提高农产品品质的有效方法,而且是改良土壤、确保农业生产可持续发展的有效措施。2017年,丹棱县农业局组织技术人员,在丹棱县杨场镇狮子村6组祝春有的包产田里进行了有机肥种植水稻的对比试验,探索水稻施用纯有机肥与常规施肥时,其产量和品质的区别,为农业生产提质增效提供基础数据。  相似文献   

5.
为了揭示有机肥施用对节水灌溉水稻生长及产量的影响,开展了不同水肥管理田间试验,分析不同水肥管理条件下水稻茎蘖、株高、叶面积指数、干物质量、产量、灌水量及灌溉水分生产效率的变化规律。结果表明,与常规灌溉相比,节水灌溉在保证水稻生长并稳产的同时,灌水量大幅降低了49.45%,水分生产率平均提高1.20kg/m3。有机肥施用明显增加了水稻茎蘖数和株高,增加了水稻干物质量,显著增加了水稻叶面积指数和产量(p0.05),提高了稻田灌溉水分生产率,其中产量平均增加6.77%。控制灌溉和施用有机肥条件下,水稻产量和水分利用效率分别较常规水肥管理稻田显著提高了6.13%和1.32kg/m3。因此,控制灌溉和有机肥施用的结合是该地区合理的稻田水碳管理措施。  相似文献   

6.
为确定花生施用水溶肥的效果,采用对比试验的方法,研究液体花生水溶肥对花生生长和产量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水溶肥能使花生叶色变绿,植株增高,且各项产量性状指标明显高于常规施肥,增产效果明显,经济效益显著。  相似文献   

7.
为摸清有机水溶肥料的肥效,以番茄为试验对象,采用田间小区试验的方法,探讨喷施有机水溶肥料对番茄生育性状及产量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喷施有机水溶肥料能明显改善番茄的生育性状,增产效果明显。  相似文献   

8.
硅元素对于水稻生长具有重要作用。有机硅水溶缓释肥是一种新型硅肥,通过田间试验考察该肥料对水稻生长及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施用新型硅肥与常规施肥相比,在一定程度上能促进水稻生长发育,并具有一定增产效果。  相似文献   

9.
为逐步减少农业生产上化肥使用量,在水稻生产上探索用有机肥替代化肥的可行性,通过有机肥与化肥配合施用田间试验,摸清扬中市水稻有机肥部分替代化肥的适宜比例,以期减少和控制不合理化肥施用量,为化肥减量增效提供决策依据。试验结果表明有机氮替代化学氮的比例控制在30%以内,以20%效果最好,且有利于水稻产量、品质的提高。  相似文献   

10.
通过田间小区试验,研究了施用绿丰氨基酸水溶肥对白菜的生长、产量构成因素的影响,施用绿丰氨基酸水溶肥显著促进白菜的生长发育,与对照相比,施用的处理长势良好,生长旺盛,可大幅度提高白菜的产量。  相似文献   

11.
沼肥对水稻增产作用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根据本所4年沼肥肥效定位试验结果,证实沼气发酵剩余物是一种缓速兼性的优质有机肥料。不仅沼液、浮渣、沉渣单独施用对水稻有较为显著的增产作用,而且沼液、浮渣、沉渣合并施用对水稻的增产作用更为显著,因此,必须纠正某些地方“弃渣用液”或“弃液用渣”的片面施用沼肥的现象,大力提倡全沼肥的合理施用。  相似文献   

12.
控制灌溉条件下水肥耦合对水稻产量及其构成因子的影响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运用最优饱和设计方法进行控制灌溉条件下的水肥耦合研究。结果表明,氮、磷、钾营养元素及灌水量对水稻产量及其构成因子的影响各不相同,四因素影响水稻产量的顺序由大到小依次为:施氮量、灌水量、施钾量、施磷量。水稻最高产量达18 918.55 kg/hm2时,相对应的施氮量206.63 kg/hm2,施钾量50.30 kg/hm2,施磷量35.85 kg/hm2,灌水量为饱和含水率的61.37%~79.78%。  相似文献   

13.
水氮互作对水稻产量及品质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为了探索水稻优质高效水氮供应模式,以郑稻18和信粳18为材料,设置常规灌溉(CI)、湿润灌溉(SI)和控制灌溉(KI)3种灌溉方式;中肥(MN,225kg/hm2)和高肥(HN,300kg/hm2)2种施氮水平,以不施肥(CK)为对照,通过大田试验重点研究了水氮互作对水稻产量及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与CK相比,施氮显著增加了产量,但随着施氮量的增加,不同灌溉方式下2品种对氮肥的响应有所差异。稻米品质各指标的氮肥效应大于灌溉水平的影响,水氮互作对郑稻18米质的影响大于信粳18。MN较CK和HN更有利于提高稻米品质,在KI和SI下,稻米加工、外观和营养品质略优于CI。因此,在中等施肥量(MN)条件下,采用控制灌溉(KI)模式进行水、肥管理,可在一定程度上使2品种的产量和品质得到协调。  相似文献   

14.
为了选取实现高效、节水、控污3个目标的水稻灌排模式,以农田水位为调控指标,在3个施氮水平下设置了不同的灌排模式,研究水稻在不同模式下的产量及其构成因素,利用基于熵权法的TOPSIS模型对这些灌排模式进行评价.结果表明:分蘖期旱涝交替胁迫对水稻的产量、控污指标的抑制作用最明显;乳熟期旱涝交替胁迫的处理对节水指标的负面影响最大.在旱涝交替胁迫下氮肥施用量低时,对水稻发育有较明显的抑制作用;高氮肥施用量处理的水稻产量并没有显著增长,高氮肥处理氮素的淋溶量比低氮肥处理高.利用TOPSIS模型得到施氮量300 kg/hm2下的控制灌排模式的相对贴合度为0.694 5.分蘖期旱涝交替不仅对于水稻的生长发育的不利影响最大,其控污效果也最差.通过模型计算,最优的灌排方案是施氮水平为300 kg/hm2的控制灌排模式.  相似文献   

15.
水稻水肥调控是水稻获得高产的重要原因。为揭示间歇灌溉模式下不同缓释肥施肥水平对水稻生产影响,选取湖北省漳河灌区为研究区域,以水稻品种荃早优丝苗为试验材料,于2019年6-9月开展了淹水灌溉W1和间歇灌溉W2两种灌溉模式以及传统肥N1和缓释肥N2不同施肥水平[F(0.5)、F(0.75)、F(1)、F(1.25)、F(1.5)]互作条件下的水稻种植桶栽试验研究。结果表明,不同水肥处理对水稻株高、叶绿素SPAD终值的影响不显著,但在缓释肥条件下,植株株高、叶绿素SPAD值整体上在一定范围与施肥水平呈正相关,间歇灌溉模式下,N2F(1.5)处理与N2F(1)、N2F(0.75)处理差异显著,N2F(1.5)水平比N2F(1)、N2F(0.75)分别显著高出71%、91%。不同水肥处理对产量的影响显著,淹灌缓释肥W1N2F(1)处理产量最高可达18 170.29 kg/hm2,间歇灌溉传统肥W2N1F(1)处理次之,为17 826.86 kg/hm2。不同缓释肥施肥水平下淹灌模式产量比间歇灌溉平均高6.43%。传统肥条件下,间歇灌溉比淹灌产量高3.7%,缓释肥施肥水平对产量的影响最为显著。水稻种植施用缓释肥时,淹水灌溉模式更为适宜。  相似文献   

16.
化肥施用量对中国粮食产量的影响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化肥对粮食生产的影响是粮食经济研究的重要议题,文章基于1994—2018年中国粮食主产区玉米、小麦、水稻三种主粮作物化肥施用量和粮食产量的面板数据,构建分位数回归模型,分析化肥施用量对粮食产量的影响。研究表明,随着化肥施用量的持续增加,对粮食作物的单产水平具有显著的关联效应,且呈现明显的阶段性增长特征。1997年以前,化肥施用量和单位面积粮食产量浮动程度趋于水平。1998—2004年,化肥施用量呈现大幅度跳跃趋势,但其总体产量始终维持在5 000 kg/hm~2以上。2004—2015年,化肥施用量和粮食单产都呈现出逐步递增的发展趋势。2016年后,化肥施用量和粮食单产出现小幅度增长再到小幅度回落的趋势。此外,在0.1~0.9分位点上,随着分位点的升高,玉米的化肥施用量对其单产存在正向作用,但已呈现边际效用递减特征,反观小麦、水稻的化肥施用量对其单产的促进作用逐渐减弱。为此,在坚持化肥施用零增长的前提下,需注重科学施肥、结合有机肥混合施用以提高化肥利用率,便于在保障粮食安全与促进农业可持续发展之间达成平衡。  相似文献   

17.
针对寒地稻田区域水肥资源利用率低下等问题。以寒地黑土水稻为研究对象,设置不同的水分、氮肥、钾肥、磷肥施入水平,通过田间小区试验,采用二次饱和试验设计,结合二次回归分析建立水稻产量与水、氮肥、钾肥、磷肥之间的回归方程,然后基于农户调研数据对水肥资源的投入及产出进行经济效益分析。结果表明:各因素对水稻增产均具有促进作用,且对水稻产量影响的大小排列顺序为:水>氮>钾>磷,产量随着各因素用量的增加均表现为先增加后减小;两因素的交互作用对产量影响的大小顺序为:氮钾>氮水>钾水>氮磷>磷水>钾磷,氮与钾耦合、氮与磷耦合、氮与水耦合、钾与水耦合、磷与水耦合均有协同作用,即对产量的增加具有促进作用,钾与磷耦合具有相互替代作用,即对产量的增加具有抑制作用;以最大经济效益为目标的最优水肥投入及产出时各因素的值为施氮量128.87 kg/hm2、施钾量85.56 kg/hm2、施磷量41.74 kg/hm2、灌水量5510 m3/hm2,此时得到的最佳产量15524.22 kg/hm2,最大经济效益(目标函数值)为43607.54元/hm2。因此,合理的水、肥配施比例不仅可以提高水肥利用效率,同时可以大幅度提高水稻产量,进而提高水稻种植的经济效益。  相似文献   

18.
合理的水肥运筹对提高水稻氮素利用效率和水稻产量有很大影响。根据大田试验资料,分析了不同水分管理和氮肥管理对水稻氮素吸收利用及在植株体内分布的影响。结果表明:控制灌溉模式显著改善了水稻对氮素的吸收,促进氮素在籽粒中的积累;实地氮肥管理(SSNM)模式有效控制了生育前期营养器官对氮素的吸收,有效促进了水稻秸秆中累积的氮素参与再分配与再利用;控灌与SSNM联合调控有效地控制无效分蘖,显著降低秸秆氮素含量,提高了水稻营养器官氮素的转运量。控灌和SSNM处理节省了水肥的投入,提高了水肥利用效率,为南方灌区实现合理的水肥管理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19.
阐述了研制的1GH-6型水田化肥深施机的工作原理,主要结构和工作性能,对该机对水稻生长的影响进行了实验分析。结果表明,与常规人工撒施肥相比,应用1GH-6型水田化肥深施机不但节省肥料,而且可以增产。在相同施肥量的情况下,用机械深施基肥可增产5%-10%,而在保持产量不减的情况下,可节约肥料20%。另外,机械化肥深施还可以增加水稻有效分蘖和有效穗,使作的生长平稳,株高适当。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