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黑龙江省主要粮食单产影响因素时段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基于灰关联矩阵理论对影响黑龙江省1990~2006年粮食单产及主要粮食作物单产的8个因素进行了分时段的主次分析,结果显示单位农作物播种面积农用机械动力是影响1990~1996年及2003~2006年两时段粮食单产的关键因素,而1996~2003年单位农作物播种面积化肥施用量是影响粮食单产首要因素。同时,对在不同时段的大豆、小麦、玉米、水稻、薯类单产分别进行了影响因素分析。  相似文献   

2.
根据新疆的实际情况,选取粮食播种面积、粮食有效灌溉面积、农业机械总动力、化肥施用量、粮食生产劳动力和受灾面积6个影响粮食产量的因素作为自变量,选取粮食产量作为因变量,应用SPSS软件作为数据处理工具,对新疆1999~2014年粮食产量与各主要影响因素之间的关系进行回归分析,得到回归模型,并以2014年实际数据来检验该模型的预测精度。结果表明,新疆1999~2014年粮食产量的增长主要取决于粮食有效灌溉面积、农业机械总动力和化肥施用量三个方面水平的提升,且近年来有效灌溉面积对新疆粮食产量的影响不断增强,而农业机械总动力和化肥施用量对新疆粮食产量的影响程度有减弱的趋势。  相似文献   

3.
从河南省1978~2014年36年对粮食产量各方面影响因素的研究发现,劳动力持续外流不是主要因素,而化肥施用量、粮食播种面积以及农业机械动力对粮食产量造成了很大的影响。因此,改善河南省的粮食规模经营刻不容缓,针对上述三个主要影响因素需要改善土地、提高化肥施用量和提高农业技术来进一步保证省内粮食产量水平的稳定。  相似文献   

4.
基于ESDA的河北省粮食单产空间格局变化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揭示河北省粮食单产空间格局分布特征,因地制宜地制定区域粮食安全生产政策,采用泰尔指数模型与ESDA空间分析技术,对1987-2009年河北省136个县粮食单产的区域差异特征以及动态演变格局和成因进行分析。研究表明:粮食单产的整体差异和4个生态类型区的区间差异呈现逐渐缩小趋势,燕山太行山山前平原区、冀鲁豫低洼区和后山坝上高原区的内部差异在研究期内逐渐缩小,辽吉西、蒙东南、冀北山地区的内部差异呈现增长的过程,导致区域内差异对总体差异的贡献下降;河北省的粮食单产空间聚集程度有所减小,局部的空间相关来看,以石家庄市为中心粮食产量区域较为稳定,而张家口为中心的地产区域有扩大趋势;影响粮食单产格局变化最为主要的因素是有效灌溉面积、单位面积劳动力投入和粮食收购价格指数等。  相似文献   

5.
吉林省农业机械化与粮食产量灰色关联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选取我国主要的商品粮生产基地吉林省作为研究对象,运用灰色关联方法分析农业机械化不同构成指标对不同粮食作物总产、单产的影响。研究表明:农业机械化和各类粮食总产、粮食单产之间的总体灰色关联度为0.712和0.688,均超过0.6,说明农业机械化和粮食产量关系密切;在农业机械化的一级指标中无论是粮食总产还是粮食单产,农业机械装备水平的重要性程度相对突出,对粮食产量影响最大。农业机械化二级指标对粮食产量的影响不同,小型拖拉机拥有量、机播面积、农业机械总动力、农用灌溉机械拥有量对粮食产量的影响更大。不同粮食作物和农业机械化的关系不同,玉米、水稻和农业机械化的灰色关联度较大,豆类、薯类、小麦和农业机械化的灰色关联度则相对较小。最后,从继续提高农业机械化发展水平,优化调整农机结构、创新农机技术,加快土地流转、发展农业合作组织,加大农机使用宣传力度、加强农机技术管理人员培训、提高农民的文化素质等方面提出提高吉林省农业机械化水平和粮食生产能力的建议。  相似文献   

6.
农业是国民经济的基础,粮食乃重中之重,粮食产量的准确预测对国家粮食安全及政府制定相应粮食生产政策具有重要的意义。该文运用灰色关联分析,从众多模糊因素中计算出云南粮食产量特有影响因子,依次为农业机械总动力、化肥施用量、农田有效灌溉面积和农村用电量,并对这些因子进行了GM(1,1)残差修正预测,把预测所得数据作为相关因素序列,以粮食产量作为系统特征序列,构建了粮食产量的灰色GM(1,N)预测模型。根据云南省1999—2015年的粮食生产相关数据,对云南省2020年的粮食产量数据进行预测,对2015年之前数据进行拟合,和实际产粮数据平均相对误差为1.92%,具有较高的精确度。通过分析预测成果,给出了确保云南省粮食产量稳固增长的对策和建议。   相似文献   

7.
我国已经实现粮食总产量连续六年增长,其中近三年保持一万亿斤以上水平,在小麦、玉米、水稻三大传统粮食作物中,玉米是我国第二大粮食作物,种植面积近2500万公顷,产量达14500万吨,分别占粮食种植面积的26%和粮食总产量的30%。然而2009年全国玉米机收水平却不足5%,要想不断提高农业机械化作业水平,玉米机械化收获潜力巨大。  相似文献   

8.
1概述 江苏省是农业大省,粮食生产以稻麦轮作为主,其中水稻种植面积223.4万hm2,单产535kg,小麦173.47万hm2,单产314kg,还有玉米37.87万hm2,单产347kg。按照水稻、小麦、玉米的平均谷草比分别为1:1.2、1:0.8和1:1.4计算,全省每年收获的稻、麦、玉米秸秆总量为3081万t。  相似文献   

9.
《农业机械》2013,(14):32
国际谷物理事会称,由于种植面积增加,且单产更高,预计2013/2014年度全球粮食产量将增长7%。总产量将达19.1亿公吨,高于上年度的17.8亿t。2012年美国、乌克兰和俄罗斯的大旱伤及玉米与小麦产量。2013年,美国玉米种植量预计将创77年来的最高纪录,同比增长10%,且收获面积与平均单产都将创下新高。  相似文献   

10.
河南省主要粮食作物以小麦、玉米为主,小麦种植面积7500万亩,玉米种植面积3900万亩,小麦产量位于全国第一位,以一年两季种植模式为主。传统的精耕细作一直沿用至今,深耕细耙一直被作为粮食增产的重要途径。通过化肥施用量增加,虽然在一定时期内达到增产的效果,但也导致了水土流失,土壤沙化,有机  相似文献   

11.
以“盐丰47”为材料,采用小区对比试验方法,探讨了钾肥不同施量对水稻生育性状、产量及钾肥利用率的影响。结果表明,适量施入钾肥可促进水稻单位面积收获穗数及颖花量、群体叶面积指数及高效叶面积率、干物质产量及齐穗后干物质积累量占子粒产量百分比的增加,提高钾肥利用率及钾肥生产力,进而提高了水稻产量。滨海盐碱稻区适宜施钾量(K2O)为67.5~90.0 kg/hm2。   相似文献   

12.
当前合理控制化肥用量已然成为农业发展的必经之路,为了有效减少化肥用量、提高地力水平、增加作物产量,此次研究针对不同氮肥和磷肥用量对小麦产量的影响,进行了深入的探究。研究中采用田间裂区试验,分析了不同绿肥品种下氮肥与磷肥用量对小麦产量等指标造成的影响。结果显示,绿肥混播条件下对氮磷肥料分别减施至120kg N/hm2与80kg P2O5/hm2时,小麦可达到其产量的最高值,这表明该种施肥处理方式具有较好的应用效果与应用价值,可在农业生产中进行大力推广。  相似文献   

13.
赵敬美  丁文峰  王琳 《农业工程》2022,12(2):129-133
合理控制化肥用量已成为农业发展的必经之路,为了有效减少化肥用量、提高地力水平、增加作物产量,采用田间裂区试验,分析了不同绿肥品种下氮肥与磷肥用量对小麦产量等指标的影响。结果显示,绿肥混播条件下,氮磷肥料分别减施至120 kg N/hm2与80 kg P2O5/hm2时,小麦可达到其产量的最高值,这表明该种施肥处理方式具有较好的应用效果与应用价值,可在农业生产中进行大力推广。   相似文献   

14.
沼渣的改土作用及其对稻麦产量和品质影响的研究   总被引:16,自引:0,他引:16  
李全  杨从容 《中国沼气》1992,10(1):13-18
五年定位试验(1986~1990)结果表明,沼肥与化肥(氮)配合施用,明显地改善了土壤胶体的品质、增加了复合胶体的数量。随着沼肥用量增加,原土有机碳、原土复合量、复合体腐殖质松紧比及土壤全氮均显著增加,土壤容重降低,总孔隙增加,固相减少,气相增加,土壤物理性状改善,稻麦产量和品质提高。单施沼肥的增产及培肥地力效果优于单施等氮量化肥,而二者配合施用优于分别施用。研究提出了稻麦配合施用沼肥与化肥(氮)的数学模式。  相似文献   

15.
经过多年探索,榆中县旱作区化肥减量技术逐步成熟,并在主要农作物中进行示范和推广,为榆中地区化肥减量增效提供了科学的数据支撑和精而强的技术支持。从氮、磷、钾肥平衡调控到按需精量配方施肥,再到通过增施有机肥替代(减)化肥和改进传统施肥方式集成化肥减量增效技术,在蔬菜、玉米、马铃薯、小麦、百合及中药材等主要农作物中累计推广面积86.67万公顷,新增纯收益128305.44万元。通过松花菜有机肥不同用量试验,结果表明,松花菜产量随着商品有机肥用量的增加而增加,商品率由46.73%上升到 50.33%。通过甘蓝生物有机肥不同用量试验,结果表明,使用生物有机肥并化肥减量20%后,商品甘蓝全磷、膳食纤维、钙含量较对照下降明显,维生素C含量各处理均有上升,说明甘蓝口感更香、营养更丰富,品质得到提升。推荐生物有机肥每公顷使用量最佳为3000 kg,化肥减量最大20%。  相似文献   

16.
[目的]免耕覆盖中补灌量和秸秆覆盖量耦合变化下春小麦叶面积指数对产量有较大影响。[方法]本研究以甘肃省定西市安定区1979—2019年历史气象数据为基础,运用APSIM模型对补灌量与覆盖量耦合变化时旱地春小麦的叶面积指数和产量及其构成因素进行模拟,并采用DPS软件进行分析实验,研究补灌量和覆盖量耦合下旱地春小麦叶面积指数对产量的影响机制。[结果]结果表明:在试验设计范围内, 不同春小麦叶面积指数对春小麦千粒质量的影响效应在开花-灌浆期为向上的二次抛物线变化。其他时期,不同春小麦叶面积指数对春小麦产量和千粒质量的影响效应为向下的二次抛物线变化, 不同春小麦叶面积指数对春小麦籽粒数的影响效应为向上的二次抛物线变化。试验变化范围内,各个时期春小麦千粒质量均未出现阈值,分蘖—拔节期,春小麦产量未出现阈值,春小麦籽粒数出现阈值,春小麦叶面积指数为1.72时春小麦籽粒数出现最小值为8716.59/m2 。其他时期,春小麦产量和籽粒数出现阈值,在春小麦叶面积指数为0.94,2.31,1.67,1.18,1.24,0.79时春小麦产量出现最大值为3818.71kg/hm2,3827.06kg/hm2,3851.41kg/hm2,3904.35kg/hm2,3819.03kg/hm2,3853.72kg/hm2。春小麦叶面积指数为0.77,2.01,1.44,1.07,1.00,0.70时春小麦籽粒数出现最小值为9579.34/m2,8745.26/m2,9638.01/m2,9050.71/m2,8554.04/m2,9038.38/m2。春小麦叶面积指数对产量和千粒质量呈正效应,对籽粒数呈负效应。[结论]合理调节春小麦叶面积指数,可以促进透光性速率的提高、光合产物的产生,对春小麦产量的提高具有积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7.
秸秆还田与氮肥运筹对水稻产量及氮素利用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明确秸秆还田条件下水稻生产合理的氮肥运筹模式,为实现水稻可持续生产提供技术支撑。【方法】以水稻品种吉粳88为试验材料,采用裂区试验设计,主区为秸秆还田(S)和秸秆不还田(S0);副区为氮肥运筹处理,在总施纯氮量为200 kg/hm~2下,设置基肥、分蘖肥、穗肥质量比分别为7∶2∶1(N1)、6∶3∶1(N2)、5∶3∶2(N3)、4∶3∶3(N4)4种氮肥运筹比例,以不施氮肥为对照(CK),研究了秸秆还田与氮肥运筹对群体干物质积累量、水稻产量及产量构成因素及氮素利用效率的影响。【结果】秸秆还田结合适宜的氮肥运筹能够有效增加水稻产量。在秸秆还田条件下,随着基肥占总施氮量比例的降低,水稻产量呈现逐渐降低趋势,N1处理下水稻每穗粒数显著提高,增加有效穗数和结实率,提高水稻产量,且其产量最高比秸秆不还田条件下产量最高的N3处理高7.50%。在同一氮肥运筹模式下,秸秆还田处理水稻分蘖至拔节阶段的群体干物质积累量均低于不还田处理,拔节至抽穗阶段的群体干物质积累量均高于不还田处理,而在抽穗至成熟阶段,只有高基肥处理(N1、N2)的阶段干物质积累量高于不还田处理。在秸秆还田条件下,不同氮肥运筹间表现为随基肥占总施氮质量比例的降低,拔节至抽穗、抽穗至成熟阶段的群体干物质积累量呈逐渐降低趋势,N1处理水稻群体干物质积累量最高。秸秆还田处理的平均氮素积累总量高于秸秆不还田处理。在秸秆还田条件下,不同氮肥运筹间表现为随着基肥所占总施氮量比例的降低,氮肥利用效率呈逐渐降低趋势,N1处理氮肥表观利用率、农学利用率和偏生产力最高。【结论】在秸秆还田为8.0 t/hm~2条件下,氮肥运筹以基肥、蘖肥、穗肥质量比为7∶2∶1时能够有效增加各时期的干物质积累量,提高氮肥利用率及水稻产量,为最佳氮肥运筹比例。  相似文献   

18.
为降低河北省的化肥施用量并提升化肥利用效率,对河北省粮食典型生产区域黑龙港地区的400名农户的施肥行为进行调查,从而研究其节肥意愿及影响因素。通过Logistic二元回归模型分析了农户个人特征、生产特征、对化肥的认知特征和环境特征4类15个指标对农户节肥意愿的影响关系。结果显示:受教育程度、施肥量与说明书对比、接受培训、了解小麦玉米需肥量、政府增加补贴对农户节肥意愿有正向影响。小麦玉米价格上涨对农户节肥意愿有负向影响。最后,从加强基层农业技术推广组织建设、建立完整的农户职业教育体系、建立完整的农户职业教育体系、加强对农户施肥技术的培训、晚上政府对农户节肥的补贴制度和加大对假冒伪劣化肥的打击力度。  相似文献   

19.
以超级稻“盐丰47”为材料,采用小区对比试验方法,探讨了氮素基蘖穗肥不同施入比例对滨海稻区水稻产量及氮磷吸收量的影响。结果表明:基肥、蘖肥、穗肥比例2∶5∶3的B处理,获得了单产978thm2,比A(2∶4∶4)、C(2∶6∶2)和D(2∶8∶0)处理分别增产了06%、34%和56%;其单位面积有效穗数及颖花数、干物质产量及齐穗后干物质积累量占子粒产量百分比、氮磷吸收量均较高。因此适宜增加氮素穗肥施入比例有利于水稻产量与氮磷吸收量的增加。   相似文献   

20.
阐述了研制的1GH-6型水田化肥深施机的工作原理,主要结构和工作性能,对该机对水稻生长的影响进行了实验分析。结果表明,与常规人工撒施肥相比,应用1GH-6型水田化肥深施机不但节省肥料,而且可以增产。在相同施肥量的情况下,用机械深施基肥可增产5%-10%,而在保持产量不减的情况下,可节约肥料20%。另外,机械化肥深施还可以增加水稻有效分蘖和有效穗,使作的生长平稳,株高适当。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