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驱动力是导致土地利用变化的因素,文章针对广西玉林市农作物用地面积变化情况进行分析,选取了2000-2013年的数据资料以及与农作物用地利用相关的影响因子,利用主成份回归分析方法,提取出主要影响因子,探求影响玉林市农作物用地变化的主要因素,以期为更好合理布局农作物用地利用结构,为农业增产和增收提供有力依据。通过分析得出,12个驱动力中,9个起正向作用,3个起反向作用。  相似文献   

2.
我国作为农业大国,农业发展位居世界前列。当前,在社会进步及可持续发展观的影响下,我国农业发展受到冲击与影响,原因在于在农作物种植过程中,常见农用地膜的使用成为当下农业发展面临的重要问题,虽然农用地膜能够为农作物生长提供便利,但同时未处理干净的农用地膜会对土壤及环境造成污染,其带来的负面影响不容小觑。本文就当下农用地膜回收及利用现状进行分析,并对改善农用地膜的使用与回收提出建议与策略。  相似文献   

3.
建立了济南市农用地集约利用评价指标体系,利用熵值法等建立起综合评价模型,对济南市农用地的集约利用水平的10年变化进行了分析。结论表明,济南市农用地集约利用水平在不断提高。在各准则层中,对农用地集约利用影响最大的是土地投入强度,其次是土地利用效率和可持续发展能力,土地利用强度影响最小。济南市农用地可持续发展能力不断下降,今后在增加投入,提高农用地利用效率的同时,应该注重可持续发展能力的培养。  相似文献   

4.
季节性干旱是影响关中平原农业生产最主要的灾害,研究气候变化背景下的关中平原旱情空间分布特征和变化规律具有重要的科学意义与应用价值。基于关中平原2003—2014年每年3月上旬—5月下旬的旬时间尺度条件植被温度指数(VTCI)的干旱监测结果,采用结构相似度(SSIM)研究关中平原VTCI的空间变化特征及其影响因子。结果表明:关中平原VTCI的空间变化特征具有明显的区域差异性和空间异质性,结构性因素是VTCI空间变化的主要影响因子,总体上受水热、地形分布格局等因素的结构性影响,但微地貌、下垫面覆盖的不同及变化和人为因素导致其主体产生变化。当微地貌、下垫面覆盖类型和人为因素成为主导因子时,结构相似度与其高度相关,对其变化的响应非常敏感。与利用某些指数直接作为干旱的指示因子或构建统计模型分析干旱特征相比,引入研究图像的结构信息的参量SSIM实现了定量、准确、形象地描述干旱的空间分布特征和变化规律。  相似文献   

5.
石露  李博  王龙  胡灿  王旭峰 《农业工程》2020,10(12):115-119
为解决新疆棉田残膜污染严重的问题,以新疆两个典型棉花种植地区棉农为调查对象,研究棉农回收处理农用地膜行为的影响因素。采用描述性统计和二元Logistic回归模型分析影响棉农回收处理农用地膜的因素。研究结果表明,棉农的年龄、文化程度、回收地膜频率和残膜污染的认知对棉农回收处理农用地膜的行为具有显著影响。棉农残膜危害的认知程度对回收处理农用地膜的行为有较大影响。因此,加大残膜污染危害的宣传,建立完善的农用地膜回收再利用综合治理机制,有利于改善新疆棉田残膜污染现状,实现农业的可持续性发展。   相似文献   

6.
农用地集约利用及其评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科学评价农用地集约利用水平对于区域可持续发展有着重要意义。为此,采用资料综合分析和理论分析方法,对农用地集约利用的若干问题进行研究;在分析农用地集约利用内涵和影响因素的基础上,重点阐述了农用地集约利用指标体系的构建和评价方法,以期对我国农用地集约利用研究的发展与深化有所裨益。  相似文献   

7.
中国作为农业大国,农业是经济增长的引擎,但目前农用耕地面积仅为总农用地面积的1/3,如何在耕地面积少,农作物需求量大的农业经济背景下,增加农作物产量,改善土壤肥力,逐步缩短农业与科技之间的差距,成为农业经济改革建设最紧迫的任务。而有色塑料膜作为农业作物栽培扦插技术之一,以自身灵活性等特点,对地表以外热量进行有效阻止和吸收,自动调节覆盖膜下地表温度。文章通过设置对比试验,采用改变农作物塑料覆盖薄膜的方式,尝试通过对比塑料薄膜内地表光照、水分、温度等气象因子的变化,探究其对作物扦插育苗的影响。  相似文献   

8.
农用地集约利用是缓解当前土地供需矛盾、保障新时期社会经济持续稳定发展的必然选择。该文以山东省潍坊市12个市区县为评价单元,从土地投入水平、土地利用程度和土地利用效率3个层面构建农用地集约利用评价指标体系,采用层次分析法确定各指标权重,综合指数法计算2009年潍坊市各市区县农用地集约度,分析农用地集约利用情况,以期为潍坊市农用地集约利用和持续发展提供政策依据。结果表明:土地投入水平对农用地集约利用水平的影响最大,各市区县农用地集约利用水平表现出明显的区域性差异。   相似文献   

9.
以保定市22个县(市)为研究对象,构建模型,对农用地进行土地集约利用定量化评价.根据评价结果,结合当地实际情况提出提高农用地集约化水平的对策和建议.采用统计学中的因子分析法对保定市各县(市)农用地集约度进行了评价,根据得分结果将其划分为4个集约等级.评价结果表明:保定市农用地呈现出东部集约度较高,西部区域集约度相对较低的空间分布特征,其评价结果与现实情况基本吻合.该方法具有一定的可行性,可为农用地的集约利用评价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0.
改革开放之前,传统农业一直处于我国农业经济的核心地位,是我国农业经济稳步发展的重要支撑。然而,随着改革开放的逐渐深入,我国农业经济结构发生了显著的变化,对农业能源效率也带来了较为深远的影响。本文主要就农村经济结构变化对农业能源效率的影响进行探讨,首先介绍了农村经济结构发生改变的具体表现,之后从种植结构、林牧副渔业结构以及农村经济结构变化指数等三方面阐述了农村经济结构变化对农业能源效率的影响,最后提出了提升农业能源效率的具体措施。  相似文献   

11.
深入分析了农业生产结构演变过程的影响因素,将为农业生产结构调整、优化提供重要的理论参考。使用层次分析积因子法排序了自然资源、科学技术生产力、人口数量、市场需求、政府宏观调控5个农业生产结构的主要影响因素。结果表明,市场需求是引起中国农业生产结构演变的最主要因素,权重为0.5 4。  相似文献   

12.
农作物面积变化对新疆水资源结构偏差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农业是新疆的支柱产业,棉花、小麦、玉米作为新疆的主要农作物,既是促进农业节水的重要切入点,又是农业生产与农民增收的重要经济纽带,其种植结构合理与否关系到新疆水资源利用效率的高低。通过对新疆各地区水资源利用结构偏差值的计算,分析新疆各地区的农业用水效率,并计算棉花、玉米、小麦种植面积变化对新疆各地区水资源利用结构偏差的影响,在此基础上,深入分析当前新疆农业种植结构与农业节水效率之间的关系,为今后优化配置新疆水资源提供一定依据。  相似文献   

13.
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人类生活环境的不断变化,环境保护已经成为了如今需要我们重点关注的问题。在所有的环境保护工作中,农用地土壤污染防治是极为重要的一个部分,农业生产服务工作中,农用地质量得到保证则是农作物生产和加工的基础条件。为了使农用地污染防治措施得以有效实践,本文简要论述农用地污染防治措施的几个重要问题,旨在为农用地污染防治工作的良好发展提供建议,希望能够通过本文简单的分析,可以为后研究者提供适当的借鉴参考意义。  相似文献   

14.
我国区域间水资源量差异较大,而水资源的有效利用是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战略问题。为准确预测用水结构,基于2004—2018年数据,采用信息熵及主成分分析方法,分别从我国东北部、东部、中部和西部4大经济区中选取吉林、浙江、山东、湖南、四川和新疆6个省(自治区)的用水结构作为研究对象,分析其用水结构的演变过程及影响因子。结果表明:山东的用水结构均衡度呈递增趋势,其用水结构愈来愈趋于合理,而新疆的用水结构均衡度持续偏低,其他4省均无明显变化;用水结构的主要影响因子是经济社会发展、人口增长、节水技术、水资源禀赋及生态环境维护。最后,从产业结构、农业节水、生活用水、环境维护用水多元化等方面为优化用水结构提出建议。   相似文献   

15.
农用地为人类提供的多元功能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农用地的生态系统服务功能,对农业生态景观进行科学合理设计是提升农用地生态系统服务的有效途径之一。但是,占据一定面积的附属农用地在现有的农用地生态景观设计中常被忽略。为了有效发挥附属农用地的生态景观效应,增加农用地物种丰富度和相关生态系统服务,以生态系统服务作为切入点,对田坎、田间道路、沟渠和护坡等附属农用地的生态景观设计进行研究,重点研究附属农用地生态景观的模块化设计方法。研究结果提出了5大类10种景观设计模块,并对其生态和景观效应、适用场地和组合应用进行了分析。该设计方法可以在满足农业生产辅助功能的基础上,构建能够提升生物多样性水平,改善农用地生态系统服务价值,同时又能体现地域性特色的农业土地景观。   相似文献   

16.
水资源是一个地区发展的基础和重要保障,对区域水资源进行评价与分析研究,对于制定合理的水资源战略有重要的意义。利用水足迹理论,对甘肃省景泰县的农业水足迹进行了结构分析、时空变化分析和水足迹综合影响因子分析和评价。水足迹结构变化分析显示,景泰县农业水足迹2010—2019年整体上总量呈现不断增长的变化趋势,其中经济作物水足迹最高,畜产品水足迹次之,粮食作物水足迹最低;从2010—2019年农业水足迹增长变化来看,粮食作物水足迹增加了102%,畜产品水足迹增加了38%,经济作物水足迹增加了22%。农业水足迹空间变化分析结果显示,2010—2019年景泰县农业水足迹从东向西转移,农业水资源消耗重心由东向西转移;各乡镇农业水足迹增长型主要为景泰县西部区域,下降型为中东部地区,波动型区域为东北部地区。主成分影响因素分析结果显示,第1主成分影响贡献率高达64.997%,第2主成分和第3主成分分别为11.333%、10.504%,说明经济因素和农业生产因素对于景泰县的农业水足迹影响最大,而气候因素和人口因素影响相对较低。未来景泰县需从调整农业结构出发,发展高水效农业,促进区域农业水资源可持续利用。   相似文献   

17.
用水结构变化主要驱动力因子灰色关联度分析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灰色系统关联度分析方法对样本数量、分布规律要求不高,计算量小,且量化结果与定性分析一致,具有广泛的实用性.以郑州市为例,将灰色系统关联度分析方法应用到用水结构变化的驱动力因子分析中去,量化各驱动力因子的影响度,结果表明工业重复利用率、灌溉面积、城镇化水平是郑州市工业、农业、生活三大用水部门的主要驱动力因子,并针对各驱动因子提出了相应的节水措施,为郑州市水资源可持续利用及节水型社会建设提供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18.
水资源是一个地区发展的基础和重要保障,对区域水资源进行评价与分析研究,对于制定合理的水资源战略有重要的意义。利用水足迹理论,对景泰县的农业水足迹进行结构分析、时空变化分析和水足迹综合影响因子分析和评价。结果显示:(1)水足迹结构变化分析显示,景泰县农业水足迹整体上从2010年到2019年间总量呈现不断增长的变化趋势,其中经济作物水足迹最高,畜产品水足迹次之,粮食作物水足迹最低;从2010年到2019年农业水足迹增长变化来看,粮食作物水足迹增加了102%,畜产品水足迹增加了38%,经济作物水足迹增加了22%。(2)农业水足迹空间变化分析结果显示,在2010年到2019年间,景泰县农业水足迹呈现从东向西转移,农业水资源消耗重心由东向西转移;各乡镇农业水迹增长型主要为景泰县西部区域,下降型为中东部地区,以东北部及波动型区域。(3)主成分影响因素分析结果显示,第一主成分影响贡献率为高达64.997%,第二主成分和第三主成分分别为11.333%、10.504%。说明经济因素和农业生产因素对于景泰县的农业水足迹影响最大,而气候因素和人口因素,影响相对较低。未来景泰县需从调整农业结构出发,发展高水效农业,促进区域农业水资源可持续利用。  相似文献   

19.
气候变化影响了区域水循环过程和水资源管理,研究参考作物蒸散量(ET0)变化特征及其原因对于灌溉农业地区水资源的合理配置具有重要指导意义。以关中地区为研究对象,根据研究区内8个站点1974-2016年逐日气象资料,通过Penman-Monteith公式计算ET0,利用Mann-Kendall检验和Sen斜率估计来检验参考作物蒸散量和气象要素的变化特征,并采用敏感性分析方法探讨影响ET0变化的主要气象因子。结果表明,近43年来关中地区平均气温和饱和水汽压差变化呈现显著增加趋势,而相对湿度和平均风速变化呈现显著下降的趋势,降水量、日照时数、辐射量下降趋势不明显,这些变化使得ET0呈轻微增加的趋势。关中地区ET0对气象要素的敏感性随时间和位置发生变化,夏季、秋季、冬季和小麦生长季ET0对平均风速最敏感,而影响春季和年尺度ET0变化的主要气象因子是平均气温。研究区西北方向影响ET0变化的主要气象因子是平均气温和相对湿度,而其他区域的ET0对平均风速最敏感。  相似文献   

20.
关中地区近20年用水结构演变及其驱动力研究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用水结构的合理确定与科学预测是制定水资源开发利用规划的前提和基础,对于实现区域水资源合理配置、社会经济协调发展具有重要意义。在对关中地区近20年用水结构演变规律分析的基础上,引入信息熵的方法对关中地区用水结构发展的趋势进行了探讨;利用SPSS软件的主成分分析法对用水结构的影响因子进行筛选,分析了用水结构变化的驱动力因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