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2 毫秒
1.
以选用4头体质量为500kg,年龄4岁,装有永久性瘤胃瘘管的中国西门塔尔牛阉牛,采用4×4拉丁方设计,以混合精料和玉米秸秆为基础日粮,研究丙二醇(0、150、300和450g/d)对玉米秸秆瘤胃降解率的影响。结果表明:300g/d组玉米秸秆干物质(DM)、有机物质(OM)、中性洗涤纤维(NDF)和酸性洗涤纤维(ADF)瘤胃有效降解率较对照组显著提高(P<0.05)。本试验结果表明:日粮中丙二醇的适宜添加水平为300g/d。  相似文献   

2.
选用4头体质量为500kg,年龄4岁,装有永久性瘤胃瘘管的中国西门塔尔牛阉牛,采用4x4拉丁方设计,以混合精料和玉米秸秆为基础日粮,研究丙二醇(O、150、300和450g/d)对玉米秸秆瘤胃降解率的影响。结果表明:300g/d组玉米秸秆干物质(DM)、有机物质(OM)、中性洗涤纤维(NDF)和酸性洗涤纤维(ADF)瘤胃有效降解率较对照组显著提高(P〈0.05)。本试验结果表明:日粮中丙二醇的适宜添加水平为300g/d。  相似文献   

3.
蠕动发酵罐的仿生耦合设计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针对以秸秆为碳源的微生物固态基质发酵对上游设备的要求,根据反刍动物瘤胃结构仿生设计了蠕动式发酵罐。通过过滤膜与罐的一体耦合实现了液态培养基的连续补料和发酵代谢产物的连续分离。利用蠕动技术达到了微生物与底物充分混合并减少了能耗,同时减少了膜分离过程中的浓差极化现象的产生。  相似文献   

4.
真菌固态载体预处理对不灭菌玉米秸秆降解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云芝变色栓菌(Trametes versicolor)、色精木霉菌(Trichoderma chromospermum)、深绿木霉菌(Trichoderma atroviride)和云芝变色栓菌分别与色精木霉菌、深绿木霉菌的混合菌对干黄玉米秸秆进行真菌预处理。结果显示,真菌预处理不灭菌秸秆30 d后,木质纤维素的降解率几乎可以忽略,在不灭菌的环境中,接入的真菌对秸秆本身附着的微生物群落不能形成竞争优势,造成较低的木质素降解率。而云芝变色栓菌、色精木霉菌、深绿木霉菌以及云芝变色栓菌分别与色精木霉菌、深绿木霉菌的混合菌对灭菌秸秆预处理30 d后,木质素的降解率分别为34.0%、38.1%、38.1%、39.1%及40.3%。为降低秸秆的灭菌成本,将真菌预处理30 d后的灭菌秸秆作为真菌固态载体与不灭菌秸秆按照1∶9、1∶4及1∶1的干质量比混合培养30 d,结果显示,采用云芝变色栓菌分别与色精木霉菌和深绿木霉菌的混合菌固态载体预处理不灭菌秸秆,木质素降解率可达到30%~40%。因而,真菌固态载体可以较好地适应非灭菌环境并对秸秆中的木质素进行有效降解,是一种有效降低过程成本的预处理手段。  相似文献   

5.
瘤胃在反刍动物营养代谢过程中有着不可代替的重要作用,大部分营养物质首先在瘤胃中消化,再被消化道吸收利用。为提高反刍动物营养物质的利用率,对瘤胃内环境的调控成为一个研究热点。近几年来,越来越多的研究人员开始探索苹果酸在瘤胃内的合理应用,尤其是在了解到苹果酸和莫能菌素一样可以作为瘤胃调控剂预防瘤胃酸中毒以后,苹果酸在反刍动物瘤胃调控方面的应用越来越被人们所重视。  相似文献   

6.
瘤胃在反刍动物营养代谢过程中有着不可代替的重要作用,大部分营养物质首先在瘤胃中消化,再被消化道吸收利用。为提高反刍动物营养物质的利用率,对瘤胃内环境的调控成为一个研究热点。近几年来,越来越多的研究人员开始探索苹果酸在瘤胃内的合理  相似文献   

7.
玉米是我国第三大农作物,每年生成的玉米秸秆数量庞大,生物量以千万吨计,但目前对玉米秸秆的利用仅局限于燃烧产热、农家肥料、造纸等方面,这些处理利用率低,且对环境污染大。玉米秸秆含有丰富的多糖类物质,其占干物质总量的80%以上,对于家畜来说是一个潜在的能量来源。然而,这些多糖类物质主要以纤维物质的形式存在,仅限于饲喂反刍动物,且利用率不高。纤维物质中木质素是一种苯丙基衍生物的聚合物,其通过酯键与其他纤维物质紧密连接,以包容物质的形式分散在其他纤维之中及其周围,它是动物利用各种养分的主要限制因子。纤维素和半纤维素只有反刍动物能较好的利用,非反刍动物对其几乎不能利用。所以,提高玉米秸秆利用率的关  相似文献   

8.
纤维素降解微生物资源的挖掘,是实现纤维素高值化利用的重要途径。为构建高效的可培养的纤维素降解体系,以羧甲基纤维素钠(CMCNa)为底物,通过长时间富集山羊瘤胃内溶物,经传代培养,初步构建了1个纤维素降解富集体系。在富集过程中选取前、中、后3个时期10个传代样品,采用高通量测序技术,剖析富集物中细菌、真菌群落结构和多样性的响应差异,揭示不同时期的微生物群落结构变化规律。前期传代样品的细菌丰富度、多样性及均匀度均优于后期传代样品。前期传代样品的真菌群落丰富度较差,但真菌群落的多样性及均匀性高于后期传代样品。分析10个样品中的细菌属水平,德沃斯氏菌属(Devosia sp.),纤维单胞菌属(Cellulomonas sp.)所占比例较高。真菌属水平曲霉属(Aspergillus sp.),古根霉属(Archaeorhizomyces sp.)所占比例较高。细菌,真菌属热图分析表明不同传代样品之间优势种群存在显著差异。以羧甲基纤维素钠为底物对山羊瘤胃内容物连续传代培养可以富集得到纤维素降解复合菌系。  相似文献   

9.
覃遵镜 《南方农机》2017,(2):143-144
近几年,国家每年的农作物秸秆总产量大约达到年均数亿吨以上,这些秸秆的利用率往往低于50%,大量秸秆在秋末被焚烧殆尽。不仅从一定层面上带来空气污染,也造成农作物原始资源的过度浪费。秸秆的微生物预处理问题一直是人们关注的话题。在这样的大环境下,利用白腐菌和一些复合菌对玉米秸秆进行预处理,既可以避免一定程度的浪费,还能大幅度提高秸秆的利用率。实验表明,秸秆经微生物预处理后,能明显提高沼气中的产气量和产气效率;利用混合菌对沼气进行预处理的效果最好,产气量最高,产气高峰期明显提前。采用哪种微生物也对产生的沼气有明显影响。实验表明:单纯利用白腐菌进行秸秆预处理同样会有良好的效果,反之,利用木霉进行秸秆预处理对厌氧发酵的促进作用效果则并不明显。这充分说明,利用木质素降解菌株进行秸秆预处理对提高秸秆的厌氧发酵效率具有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10.
为了探究玉米秸秆水热预处理作用机理和厌氧消化特性,文章利用不同的水热预处理强度对玉米秸秆进行预处理,然后进行中温厌氧消化。研究结果显示:一定强度的预处理能够增大玉米秸秆的产甲烷性能。logR_0为2.45时,玉米秸秆获得了最高VS产甲烷率,为158.07 mL·g~(-1)VS,比未预处理组的VS产甲烷率112.82 mL·g~(-1)VS提高了40.12%。从机理方面分析发现,水热预处理能够增大玉米秸秆的水解程度,使玉米秸秆预处理后的乙酸浓度得到明显提高,是未预处理组乙酸浓度的3.38~22.87倍;改善玉米秸秆的元素组成,破坏其表层结构同时改变其木质纤维素组分含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