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膜下滴灌条件下土壤水盐运移研究综述   总被引:5,自引:2,他引:5  
将具有保墒增温等优点的地膜覆盖栽培方法,与具有节水增产适时适量的局部浸润滴灌集成创新,形成优势互补相得益彰的膜下滴灌技术,是我国典型的内陆干旱新疆农业节水实践成果,这一技术已在新疆灌区大面积应用,成为我国干旱农业区实施节水灌溉的重要发展模式。随着膜下滴灌技术的应用实践,该技术在具有节水增产、增温保墒等特点的同时,由于膜下滴灌特有的介面特征,显现出在水盐运行环境、运移变化特点、脱盐程度等方面与传统和单一的灌溉方式有着明显不同的特点。综述了近年来新疆灌区有关膜下滴灌条件下的水盐运移、脱盐变化等主要方面试验研究和实践效果,提出了利用膜下滴灌的水盐运移规律而实施脱、排盐应用研究方向。  相似文献   

2.
将具有保墒增温等优点的地膜覆盖栽培方法,与具有节水增产适时适量的局部浸润滴灌集成创新,形成优势互补相得益彰的膜下滴灌技术,是我国典型的内陆干旱新疆农业节水实践成果,这一技术已在新疆灌区大面积应用,成为我国干旱农业区实施节水灌溉的重要发展模式。随着膜下滴灌技术的应用实践,该技术在具有节水增产、增温保墒等特点的同时,由于膜下滴灌特有的介面特征,显现出在水盐运行环境、运移变化特点、脱盐程度等方面与传统和单一的灌溉方式有着明显不同的特点。综述了近年来新疆灌区有关膜下滴灌条件下的水盐运移、脱盐变化等主要方面试验研究和实践效果,提出了利用膜下滴灌的水盐运移规律而实施脱、排盐应用研究方向。  相似文献   

3.
膜下滴灌技术及其发展趋势分析   总被引:14,自引:0,他引:14  
分析了膜下滴灌技术在我国农业节水灌溉中的应用.着重分析了膜下滴灌技术的特点;重点探讨了国内外对膜下滴灌技术研究的最新动态及未来发展趋势;提出了膜下滴灌技术存在的不足以及理论及技术研究的方向,展望了膜下滴灌技术未来发展前景.  相似文献   

4.
分析和估算内蒙古河套灌区农业灌溉资源型节水潜力具有重要意义。以作物需水量为基础,考虑有效降水补给、农业灌溉水在输水过程和田间中的损失等因素,建立河套灌区农业灌溉资源型节水潜力估算公式。根据目前河套灌区作物种植结构和所实施的节水灌溉技术,分别估算得到2020年和2030年作物灌溉需水量和农业灌溉资源型节水潜力值。研究结果可为提高河套灌区农业水资源利用效率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5.
膜下滴灌技术的大面积推广和应用,为新疆乃至西北干旱地区作物高产提供了强大的技术支撑。应用在盐碱地改良中,膜下滴灌“有灌无排”模式仅调节耕层盐分分布,并不能将盐分排出土体,长年灌溉容易引起爆发式积盐的风险,而暗管排水是目前公认的改良盐碱地最直接、最有效的方法。目前,将膜下滴灌与暗管排水有机结合形成的新型灌溉技术,充分利用膜下滴灌良好的抑蒸增温、节水抑盐等优势,同时利用暗管将淋洗盐水及时排出土体,使盐碱化土层产生新的水盐平衡,已在新疆盐碱地区开发利用中得到长足发展。本文重点分析并总结了新疆灌区膜下滴灌结合暗管排水系统的设计参数及土壤水盐运移规律,并综述了土壤理化性质及作物产量对该灌排技术的响应研究,以期为新疆盐碱地农业可持续发展提供理论依据和技术指导。  相似文献   

6.
河套灌区节水农业发展现状及其近期重点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我国水资源短缺,农业用水形势严峻,发展节水农业是唯一的选择。河套灌区是我国3个特大型灌区之一,灌区总面积119.03万hm2,近年来实际引黄灌溉用水量在40~45亿m3,引黄灌溉面积57.4万hm2,灌溉用水在流域用水总量占有较大比例。通过研究河套灌区节水农业科技发展现状,意在寻找灌区节水薄弱环节,结合灌区实际情况和经济水平,提出节水农业近期发展重点,以促进灌区的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7.
河套灌区节水灌溉对土壤盐分累积规律的模拟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内蒙古河套实施农业节水对引黄灌区水资源可持续利用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通过河套灌区土壤水盐动态的原位监测,并应用水盐运移和作物耦合模型HYDRUS-EPIC对不同灌溉条件下葵花土壤盐分累积规律进行分析。研究结果表明:现状滴灌条件下葵花生育期土壤表层(0~10cm)盐分呈累积趋势,全盐含量分别比传统地面灌溉和等量地面灌高115%和37%;葵花生育期0~100cm增加的全盐量(ΔC)滴灌比传统地面灌溉高305%,比等量地面灌溉低23%,淋洗是灌区滴灌不可或缺的抑盐措施;滴灌条件下葵花的产量比传统地面灌小6.5%;滴灌产量比等量地面灌高11.7%,增产效果明显。  相似文献   

8.
为了探索河套灌区向日葵干播湿出技术,通过田间试验,研究了免冬春灌干播湿出和春灌+膜下滴灌对向日葵株高、茎粗、生物量的影响,同时在田间定位监测了不同土层土壤温度。结果表明,干播湿出可促进向日葵根系生长,提高地下部生物量;苗期,干播湿出较春灌+膜下滴灌不同土层(5、10、20和40cm)土壤日平均温度分别增加了0.74、0.66、0.46和0.44℃;而且干播湿出较春灌+滴灌节水600m~3/hm~2。可见干播湿出膜下滴灌具有节水和提高土壤温度的作用。  相似文献   

9.
本文以马铃薯膜下滴灌种植为试验,在马铃薯的种植技术和滴灌技术的基础上,分析了膜下滴灌技术在节水、省工、省肥、改良土壤、提高作物产量和品质等多方面的优点,并结合曹碾满族乡的自然地理环境,提出了在该乡大力推广膜下滴灌技术,大力发展以马铃薯膜下滴灌种植为主的节水农业。  相似文献   

10.
辽西地区是我国最缺水的地区之一,玉米在辽西地区粮食作物生产中占有不可替代的地位。膜下滴灌技术的引进与应用,为当地雨养农业、旱作农业提供了一条新的节水途径。介绍辽西地区膜下滴灌技术的引进与应用效果,结合项目实施分析该技术的经济效益,分析膜下滴灌技术推广中存在的问题,提出有针对性的解决对策。  相似文献   

11.
东北节水增粮玉米膜下滴灌研究需重点关注的几个方面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从研究前瞻性和实际需求出发,及时梳理和总结玉米膜下滴灌技术所需重点研究领域和优先研究方向对东北四省区所实施的"节水增粮行动"具有重要意义。总结了国内外膜下滴灌技术相关领域的研究现状,基于东北四省区水土资源现状和生产实际需求,围绕玉米膜下滴灌关键技术领域和环节,提出了针对东北地区开展玉米膜下滴灌技术应用基础性研究需要重点关注的几个方面。  相似文献   

12.
膜下滴灌是有效的农业节水技术。介绍我国以及辽宁省昌图县的水资源现状,介绍膜下滴灌技术的优点及存在的问题。通过在昌图县进行田间试验,研究花生膜下滴灌技术的实施效果,以期为该技术的推广应用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3.
膜下滴灌技术是一项集节水灌溉、科学施肥、地膜覆盖等技术为一体的节水农业新技术。大同县黄花生产田间试验研究表明,膜下滴灌技术比传统大水漫灌具有节水、节肥、提高产量、增加收入和改善土壤结构的效果。  相似文献   

14.
正滴灌节水农业工程项目是现代耕作模式中工程节水和农艺节水两项技术集成的一项新的农业节水技术综合组装,是应用于玉米、花生等农作物生产上的一种新型技术。它既是节水增效、保障农业增产、农民增收的新途径,也是国家保障粮食安全的战略部署。过去农机部门一直大力推广的保护性耕作技术、机械化深松技术被称作人类耕作史上的农业革命,而今,膜下滴灌技术被称为是一场"储粮于田"的农业革命。膜下滴灌技术具有保水、增温、改善土壤结构、减少土壤盐碱度、保  相似文献   

15.
内蒙古河套灌区节水工程改造效果分析与评估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以内蒙古河套灌区1982—2012年长系列农业净引水量和年降水量资料为基础,运用均值分析、方差分析、相关分析、时间序列分析和生存分析等数理统计学方法,并结合内蒙古河套灌区农业种植发展进程,分析了河套灌区多年农业净引水量变化趋势与影响因素,得出年降水量(超过211.76 mm时,即丰水年)和节水工程改造分别独立地与农业净引水量呈明显负相关关系的结论。运用时间序列法预测了2013、2014和2015年河套灌区的农业净引水量分别为44.5、44.18和43.86亿m3;同时运用生存分析法预测了在灌区现有节水改造规模条件下,河套灌区农业净引水量区间为35~55亿m3,平均为45亿m3。  相似文献   

16.
水资源短缺和肥料利用效率偏低是制约我国农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因素。膜下滴灌水肥一体化技术是将节水灌溉、按需施肥与覆膜农艺措施集成的高效灌水施肥技术,具有节水节肥、减蒸抑盐、提质增效和减少化肥投入等优点。综述了膜下滴灌水肥一体化技术对水肥利用效率、土壤水盐分布运移,氮磷钾养分在土壤?作物系统的吸收、转化、迁移规律和对土壤理化性质的影响,以及水肥耦合模型研究和滴灌水肥一体化发展历程,分析了膜下滴灌技术目前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了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17.
随着膜下滴灌技术在新疆的大力推广应用,灌排模式发生了改变,从而导致了新的土壤次生盐渍化问题。在阐述新疆3种排水措施——明沟排水、暗管排水和竖井排灌发展的基础上,分析了目前新疆节水灌区农田排水措施存在的问题,结合南疆某一节水灌区灌排试验,分析了排水措施对土壤盐分及地下水位、矿化度的影响,为当地灌排模式提出合理化建议,且为减轻节水灌区的土壤盐渍化提供参考借鉴。  相似文献   

18.
正新疆节水的重点在农业,发展高效节水农业是必由之路。农业节水的重点在灌区,干旱区绿洲农业灌区节水重点在于通过应用现代生物、信息和材料设备等建设绿洲现代节水农业系统工程:1绿洲现代节水农业系统工程的建设构想根据目前现状和技术水平,将绿洲农业现代高效古水系统建设划分为3个阶段:第1阶段:以工程为主的绿洲农业现代高效节水系统建设,实现灌溉水利用系数达到0.85以上。根据新疆地形地貌与水资源产流特点,以绿洲为单元,建设"大田以膜下  相似文献   

19.
河套灌区井渠结合区域分布的确定方法的改进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井渠结合是河套灌区缓解农业用水供需矛盾,控制土壤盐碱化的重要措施。通过合理开发利用地下水进行农业灌溉,可高效利用地下水,适当降低地下水位,减少无效蒸发,降低土壤盐碱化,达到节水抑盐的目的。河套灌区水文地质条件十分复杂,确定合理的井渠结合区分布和面积成为研究重点和难点。综合分析了河套灌区大量的水文地质和水化学资料,并结合河套灌区地下水矿化度分区图,确定了3种矿化度开采上限条件下,井渠结合可开采利用区的分布及面积。结果表明,当灌溉用水矿化度上限分别为3、2.5、2g/L时,得到相应的可开采区域控制面积分别为58、41和31万hm~2,并给出了相应条件下井渠结合区的分布范围。  相似文献   

20.
结合当前河套灌区实施农业节水的实际,利用比较、分类和类比方法进行农业节水的合理分区,针对不同分区特点,提出各自的农业节水发展模式,并指出各分区农业节水发展的重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