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利用暗管排水治理山区渍害田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恩施自治州位于湖北省西南,是典型的山地区。境内人多地少,水土流失严重且渍害低产田面积大。通过三种不同材料的暗管排水与明沟排水进行对比观测分析,暗管排水是山区治理渍害田的有效办法。  相似文献   

2.
暗管排水是改造渍害低产田,提高农业单产的一个有效途径。在渍害低产田改造过程中,如何选择管材,如何制作暗管以及对不同类型的渍害田选用何种管材较为合适等,是当前各地渍改工作中普遍存在的问题。对此,本文拟就蕲春县经6年的摸索试验所取得的一些比较成功的经验作一简单介绍。  相似文献   

3.
冲垅渍害低产田与平原渍害低产田的成因不同,改造、治理的措施也有差异。本文根据湖北省蕲春县四个典型冲垅渍害低产田治理中的观测试验及实际调查成果,论述了这类低产田的类型、特点及其水利方面的治理措施(明沟排水、暗管除渍),并对冲垅渍害低产田的治理效益进行了具体分析。根据这些典型经验,治理的投资为141元/亩,年增产效益为87元/亩,还本年限不到2年,效益显著,有推广意义。  相似文献   

4.
朝阳圩区采取地下暗管排水工程措施后,渍害得到了治理,三麦平均单产由原来的129公斤增加到291公斤,效果显著。但由于暗管施工和管理质量上的问题,使三麦单产有下降的趋势。本文在试验的基础上,认为控制内河水位,能充分发挥暗管的排水功能;同时,证明了保证暗管施工质量的重要性。  相似文献   

5.
在治理渍害低产田工程的规划设计中,确定排渍暗管间距是十分重要的工作,本文就近年来各地成功的经验和笔者的体会,介绍了如下几种确定南方农田排渍暗管间距的方法:在经验数据法中,分别阐述了按排渍暗管深度、按田间土质和土壤的渗透系数定暗管间距的方法;在公式法中介绍了几种稳定流公式和非稳定流公式。  相似文献   

6.
暗管改造渍害型低产田的方法与效果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分析了平原湖区渍害低产田产生的原因,提出埋暗管改造的治理措施,并对治理前后土壤水分,温度状况,主要作物产量进行了比较。  相似文献   

7.
基于GIS的我国渍害田治理分区及排水控制深度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在对全国渍害田现状调查的基础上,整合GIS组件ARCmap的空间分析功能和EXCEL的计算功能,设计了我国各地渍害田治理分区数据库,结合作物种植分区和不同作物的排水深度,提出了不同分区的排水控制深度,可作为我国渍害田治理的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8.
广东省水电厅于1985年2月1日至4日在高要县召开了全省改造渍害低产田技术经验交流座谈会。会议就如何使改造渍害低产田技术工作适应农村产业结构,如何进一步综合整治、开发渍害低产田,提高经济效益等问题进行了讨论。一致认为开发山坑渍害田是建设山区,开发山区,治穷致富的好办法。根据各地成功的经验,以小流域为单元,农、林、水等有关部门协作,由上到下山、水、田、林、路综合整治,优化生态环境才能取得提高经济效益的目的。在治理措施上,要建立科学的排灌渠系、充分利用暗管以解决烂洴田中挖沟不易成形,排沟深度难于保证的困难。从现有试验资料进行技术经济  相似文献   

9.
暗管排水治理圩区渍害田经济效益显著湖北宜城市腊树村位于汉江堤烷内,地势低洼平坦,海拔高程51m左右(吴淞基面),田面土壤母质为近代河流冲积物,耕作层为褐色轻填土,犁底层为青黄色中壤土,下层(0.25~0.55m)为棕色轻粘壤,土壤肥力正常。因受汉江水...  相似文献   

10.
广东省有稻田2000多万亩,其中山坑渍害低产田500多万亩。文章从两个方面,即自然条件和人为因素,分析了广东省渍害田低产成因;根据土壤特征,对山坑渍害低产田进行了分类,找出了低产的原因。就山坑渍害低产田的特点,提出了治理措施。  相似文献   

11.
对湖积平原区的粘土渍害稻田,采用暗管与鼠道双层组合排水,在小麦、油菜生育期的雨季中,鼠道能有效地排除稻田的耕层滞水,减小田间地下水位上涨幅度;雨停后,在暗管排水作用下,地下水能迅速回降到离田面0.6~0.7m;稻田淹灌期,鼠道排水可增加两暗管之间的入渗强度,排泄土壤中有害物质。在渍害稻田改造中,适当加大暗管间距(24m),中间辅以鼠道排水,可起到工程投资省,改土效果明显,增产效益大的作用。  相似文献   

12.
暗管排水工程是治理泉渍田的有效措施。本文依据连续三年试验观测结果,系统分析了泉渍田治理前后水土环境状况的变化及作物增产的机理,对我国山区广泛开展泉渍田的治理具有一定的借鉴作用。  相似文献   

13.
泉渍稻田暗管排水的改土增产效果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暗管排水工程是治理泉渍田的有效措施。本文依据连续三年试验观察结果,系统分析了泉渍田治理前后水土环境状况的变化及作物增产的机理,对我国山区广泛开展泉渍田的治理具有一定的借鉴作用。  相似文献   

14.
冲垄渍害田是一种长期受冷水浸渍的低产水田,广泛分布在我国南方山区和丘陵地区。这类农田耕种困难,产量低下,增产潜力很大,予以治理开发对于山丘区的农业发展和经济振兴有着重大意义。为探索冲垄渍害田的治理措施与技术,我们在水利  相似文献   

15.
<正> 暗管排水是改良沼泽地、盐渍地、渍害地的有效措施,近年来在我国南北方土壤改良上逐步推广应用。但暗排技术中尚需解决的问题之一是暗管清淤,因暗管排水系统施工过程中常有土壤颗粒和滤料细砂进入暗管,特别在施工期地下水位过高或遇降雨,大量泥砂淤入暗管,如不清洗,势必影响排水作用。有的地区为了避免淤积暗管,强调选择在干旱期、地下水位最低时期进行施工,这种按排往往要耽误作物播种和影响其它农事作业,尤其多雨的南方地  相似文献   

16.
<正> 暗管排水是一项有效的农田排水技术措施。在国外已被一些工业比较发达的国家。广泛用于治理渍害、改造盐碱、沼泽地,并有暗排取代明排的趋势。我国除部分省市已在生产上推广应用外。大多数省市仍处于试验推广阶段。据有关资料到1983年前后暗管排水面积较多的是山西雁北30万亩、江苏7万亩(不包括鼠道及暗墒145万亩)。辽宁、广东及上海各约2万亩。其余各地多为小于万亩。甚至不足千亩的试区。但是,各地及有关部门对暗管排  相似文献   

17.
江汉平原的渍害低产水稻田,冬春季节的地下水位埋深一般不到0.5米,耕作层土壤含水量接近田间最大持水量,种植小麦因土壤渍湿而颗粒无收。为了探讨满足小麦正常生长发育的田间地下水位埋深与降雨后的排渍要求(允许滞水天数),我们在荆州地区四湖工程管理局丫角排灌试验站开展了测坑模拟试验,同时还在潜江县田湖大垸进行了暗管排水小区试验。  相似文献   

18.
麦田在降雨入渗和排水条件下化肥流失的试验研究   总被引:7,自引:1,他引:6  
在南方渍害田地区,通常是稻麦连作区,为研究这些地区在排水条件下的氮肥流失规律,在上海青浦农田水利试验站进行了田间试验。试验表明,在小麦生长期,地下水埋深较小时、氮素在土壤中,在地下水位以下土壤剖面上的硝态氮含量很小,排水农田中氮自排水暗管流失量仅占总损失量中较小部分。  相似文献   

19.
<正> 低洼稻田渍害与次生潜育化的治理,我省和有关兄弟省一样,都做了大量的调查总结和试验研究工作,并且取得了不同程度的治水、改土、增产、效果。但是也有人担心:渠系整治、暗管(或沟)排水、降低地下水位,提高土壤通透性,会导至肥料流失。这是当前我省低洼稻田在治水改土中出现的新问题,为了促进低洼稻田排水工作的发展,近几年来,我们进行了稻田渗漏强度与产量及氮肥流失状况的试验研究。  相似文献   

20.
洪湖市位于江汉平原腹地,四湖水系尾端,东南临长江,北靠东荆河,西有348平方公里的洪湖与监利接壤,历史上洪湖属古云梦泽的一部分。经过建国40年的治理,洪、涝、旱等灾害得到一定治理,渍害的威胁成为影响农业生产的突出问题。据土壤普查:全市184.5万亩耕地中,有渍害低产田80.7万亩,占总耕地面积的43.7%,有60.3万亩农田因地下水位过高,不能冬播,只能种一季中稻,严重制约了全市粮食生产的发展。为了大面积治理渍害低产田,摸索经验和作好示范,市政府于1986年9月正式批准成立“洪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