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统筹城乡经济社会发展、推进城乡一体化,是经济发展、社会进步的必然趋势,是新形势下解决“三农”问题的根本途径,也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大举措。城乡一体化建设的推进,既对农机化工作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又为农机化事业的发展带来机遇。按照树立科学的发展观要求,农机化事业必须要与经济、社会的发展相适应,因地制宜,统筹兼顾,协调发展,才能发挥其在城乡一体化建设中应有的作用。  相似文献   

2.
舒婧 《湖南农机》2014,(1):99-100,105
一个国家的现代化程度,取决于这个国家城乡差别缩小的程度。因此,加快推进城乡一体化建设,破解"三农"难题,尽快缩小城乡差距,是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面临的一个重大课题。文章拟就城乡一体化建设过程中存在的问题,以及如何解决这些问题谈点粗浅看法。  相似文献   

3.
今年,我国“三农”工作在发展的黄金期又迈上了一个新台阶,粮食产量实现了历史性的“九连增”,农民收入增长将实现“九连快”。“三农”稳,天下安。解决好农业农村农民问题是全党工作重中之重,城乡发展一体化是解决“三农”问题的根本途径。  相似文献   

4.
三农问题是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全局建设的重大问题.我国三农问题集中表现在农村农业农民与城市工业市民相比发展滞缓,现代化程度低,相对差别渐渐增大,农村基本上都是传统农业,城乡差距明显。文章立足于农村三农建设的实际,分析当前存在的服务信息模式对三农的影响问题,并提出针对性的策略,以期为我国农村信息化建设提供支持和借鉴。  相似文献   

5.
全面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大精神,坚定不移沿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前进,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而奋斗,必须固本强基,始终把解决好农业农村农民问题作为全党工作重中之重,把城乡发展一体化作为解决“三农”问题的根本途径;必须统筹协调,促进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农业现代化同步发展,着力强化现代农业基础支撑,深入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党的十六大以来,我们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全面推进“三农”实践创新、理论创新、制度创新,全面确立重中之重、统筹城乡、”四化同步”等战略思想,全面制定一系列多予少取放活和工业反哺农业、城市支持农村的重大政策,  相似文献   

6.
我国的农业、农村和农民即“三农”问题将长期制约和困扰着全国经济、社会的均衡、持续发展,其中农民问题更显突出。农业与农村现代化、城乡和谐发展,事关农村剩余劳动力的有序转移、农民收入和生活质量的提高等重大问题,而通过农民教育制度的确立,不断提高农民素质,才是解决上述诸多“三农”问题的关键。在长期从事农机化技术推广和农民培训的实践中,经过不断的思考和探索,笔者认为,在地方建立农民教育培训的网络体系,建立农民教育培训基地,对农民开展创业培训和就业培训,是一个比较可行的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7.
党的十七大对我国经济、政治、文化、社会建设做出了重大部署,明确指出解决好“三农”问题始终是全党工作的重中之重,坚持把发展现代农业、繁荣农村经济作为首要任务。十七届三中全会强调要加快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大力推动城乡统筹发展,加强农业基础地位,走中国特色农业现代化道路,建立以工促农、以城带乡长效机制,  相似文献   

8.
党的十八大报告再次强调了“三农”工作是“重中之重”的战略定位,提出了“四化同步”、城乡一体化的发展思路,部署了农业发展是农村改革的重点任务,是我们党指导“三农”工作理论政策的创新、丰富和发展。这为我国农业机械化发展提出了新任务新要求,也为农业机械化科学发展提供了有力的思想理论武器。  相似文献   

9.
<正>十八大报告明确指出,解决好农业农村农民问题是全党工作重中之重,城乡发展一体化是解决"三农"问题的根本途径,要加大统筹城乡力度,促进城乡共同繁荣,形成以工促农、以城带乡、工农互惠、城乡一体的新型工农、城乡关系。报告从战略和全局的高度,科学地回答了城镇化和农业现代化的关系,为解决"三农"问题和城镇化建设指明了方向。我国人多地少;丘陵多,平原少;农村人口多,城市人口少等基本国情决定了小城镇建设在我国城市化发展中的战略地位,是城镇化发展的主战场。小城镇连接着都市与农村两端,是距离农村最近的"城市"。小城镇  相似文献   

10.
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是我国现代化进程中的重大历史任务,是统筹城乡发展和以工促农、以城带乡的具体化,是遏止城乡差距拉大趋势、扩大农村市场需求的根本出路,是解决"三农"问题、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大战略举措.新农村建设是一个庞大的系统工程,涵盖了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和社会建设.但指导思想上明确了一个基本认识,即新农村建设的中心任务是发展农村生产力.农业机械化作为农业现代化的重要标志,在农业和农村经济工作中居于非常重要的地位.  相似文献   

11.
根据刘易斯的二元经济理论,城镇化水平的提高有利于促进农业劳动生产率的增长,实现城乡融合发展。以吉林省各县为样本,利用《吉林统计年鉴》中吉林省39个县2004—2019年的数据,构建面板数据向量自回归模型(PVAR),通过格兰杰因果检验验证城镇化水平、农业劳动生产率和城乡融合发展之间的格兰杰因果关系,并通过脉冲响应函数和方差分解,对各变量长期的动态关系进行预测。结果发现,城镇化水平、农业劳动生产率和城乡融合发展之间具有显著的相关关系;且在短期时间内,来自农业劳动生产率的正向冲击能够对城乡融合发展产生正向促进作用;来自人口城镇化水平的正向冲击能够对农业劳动生产率产生正向促进作用,对城乡融合发展产生负向作用。在未来的1期、5期和10期内,来自农业劳动生产率、人口城镇化水平和产业城镇化水平的冲击对城乡融合发展的贡献率分别为7.05%、6.79%、6.82%,238%、2.19%、2.20%和4.39%、6.80%、6.86%,3个变量对城乡融合发展的冲击效果不强,且随着时间变化没有明显的增长趋势。  相似文献   

12.
当前,涪陵区城乡二元结构十分突出,城乡分割现象非常明显。应进一步解放思想,扩大开放,发挥涪陵强劲的工业化、城市化建设基础优势,与时俱进,走创新发展、率先发展、科学发展、和谐发展和城乡一体化之路,缩小城乡差距,推进城乡统筹发展进程。  相似文献   

13.
规划引导下利津县村庄分类与整治策略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科学开展村庄分类及其整治策略研究是分区分类推进乡村振兴的基础和关键。以山东省利津县为研究区,基于规划约束和村庄自身资源禀赋提出了一套先分区、后分类的顺序递进式村庄类型划分方法体系。首先,依据规划引导和特色资源禀赋将村庄划分为城镇化区、特色历史文化区和一般农村地区;然后,构建村庄空间布局适宜性评价体系,利用Ward系统聚类法对一般农村地区的村庄开展具体类型划分;最后,结合村庄演化方向和资源禀赋、区位特点、社会经济状况,针对城镇化区、特色历史文化区和一般农村地区内的村庄分类结果提出不同的演化分类和整治策略。结果表明:先分区、后分类的顺序递进式划定思路有效落实了城镇开发边界和历史文化保护专项规划对不同演化方向的村庄的空间管控要求;利用Ward系统聚类法进行类型划分,能最大程度体现类型区的区内相似性和区间差异性,分类结果更加科学合理;利津县村庄可划分为城乡融合型(107个)、特色保护型(6个)、集聚发展型(21个)、存续提升型(180个)和搬迁撤并型(198个) 5类,根据村庄类型特征分别提出了不同演化方向下村庄的整治策略和发展建议。本研究成果可为区域乡村振兴战略实施、美丽乡村建设和农村人居环境改善提供理论和方法指导。  相似文献   

14.
我国农技推广高效协同创新研究——基于机制视角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农业技术推广是农业科技成果转化为现实生产力的关键环节,新时期推动农业农村高质量发展对传统农技推广模式的转型升级提出迫切要求,农业重大技术协同推广计划试点的实施探索了新机制,为打通“农业科技最后一公里”、助力乡村全面振兴开辟了新路径。基于对吉林、江西、湖北、内蒙古、江苏、浙江、广西和四川等8个试点省份的广泛调研,分析梳理农业重大技术协同推广的主要做法,研究总结不同于传统农技推广模式的新机制。研究发现,农业重大技术协同推广计划试点在实施中形成“高效协作”的组织实施机制、“互利共赢”的利益联结机制和“双向反馈”的信息贯通机制,实现农业技术推广的高效协同,有效克服传统农技推广面临的时代困境,是新时期应该大力推广的农技推广新模式。同时,针对存在的有关问题,就如何更好地实施农业重大技术协同推广计划试点提出相应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5.
《Agricultural Systems》2007,92(1-3):179-200
Tension between dominant urban political and economic centres and associated rural communities continues despite various programs to decentralisation. This phenomenon is often explained in terms of a core-periphery political economy. To generate complementary explanatory hypotheses from a social perspective, we examine the impacts of rural–urban community interactions on the development of social norms such as the strength of mutual cooperation. We explore this using deliberately abstracted models of the “Iterated Prisoners’ Dilemma” to represent intra- and inter-community interactions, in regionalised and centralised interaction arrangements. We have considered changes in mutual cooperation as an indicator of social capital dynamics. In our model, increasing interaction of rural communities with urban centres increases “non-cooperative” behaviour of members of the small rural communities. Moreover, as the strength of centralisation (the proportion of interaction between each rural community and the urban centre as compared with the interaction among rural communities) increases, cooperative behaviour among the members of smaller rural communities and mutual cooperation with individuals of larger urban centre decreases. Our hypothesis is that interaction with urban centres disrupts norms used in resolving local social dilemmas. If so, this partly explains the dissatisfaction expressed in rural–urban relations, which may be a fundamental emergent property of particular settlement patterns. Understanding these relationships could guide better policies to facilitate rural–urban interactions in the worldwide trend towards regionalism.  相似文献   

16.
近年来,四川省苍溪县农业综合开发着力于“三种机制、三大动力、三项管理”,努力推动农业综合开发工作再上新台阶,有效地提高了农业综合生产能力,促进了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  相似文献   

17.
张红林 《农业工程》2019,9(9):128-130
随着我国城镇化进程的加快,农村空心化的问题日益严重。如何把农民留在土地上,如何让“农民”成为一种职业,让农民获得更大的归属感和经济收益,已经成为一个刻不容缓的问题。该文从国家政策、产业发展和农民职业化培训等不同层面,阐述了农民职业化在发展现代农业中的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8.
建设“两型社会”目的在于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不断探索经济社会发展。农业综合开发是农业和农村经济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必需自觉服从和服务于“两型社会”建设的总体要求。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以改造中低产田为重点,大力发展循环农业、绿色农业、生态休闲农业、设施农业,推进农业农村节能减排,强化农村生态环境建设,促进社会实现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19.
陈绪敖  张兰  姚晓玮 《农业工程》2021,11(12):114-119
运用文献研究方法梳理乡村产业演进机理及路径选择,采用实地观察与访谈的案例研究方法,选取秦巴山区安康市3个自然村,对乡村产业选择、培育和发展状况进行系统分析和阶段特征判定。从乡村产业发展的理论视角分析,“一村一品”“农业产业集群”和“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是乡村产业振兴的理论基础。从乡村产业演进过程视角分析,乡村产业振兴的起始阶段是因地制宜地选择适宜该村的特色产业,发展“一村一品”经济;提质增效阶段是通过科技、人才及机制创新,推动特色农业产业集群化发展;高级形态是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政府在推进乡村产业振兴过程中,要判定特定村庄产业发展基础和发展阶段,选择适宜产业,通过产业要素聚集,推动乡村产业向高级阶段演进。   相似文献   

20.
地方涉农高职院校是推动乡村振兴战略的重要力量,必须充分认识到在“双高”计划建设的政策环境下,肩负着提高人才培养质量、提升科学研究与社会服务能力、服务乡村振兴战略的时代使命和责任。在分析地方涉农高职院校服务乡村振兴的现状与困境的基础上,咸阳职业技术学院通过凝聚共识、精准定位、育训结合、拓展办学空间,构建科研及服务平台,形成服务模式,打造多元融合“双师”队伍、完善校内长效保障机制,探索高质量服务区域经济社会发展路径,助力乡村振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