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覆膜和种植密度对旱作春玉米产量和蒸散量的影响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为探究黄土高原旱作玉米的适宜种植密度,开展了玉米露地与覆膜6个种植密度的大田试验。结果表明:覆膜加速了玉米的生长和发育,表现在株高和叶面积指数的增加,生育期的提前,如抽穗期(即最大高度出现时)比露地种植提前了11 d。在玉米生长的中后期,露地玉米株高具有随密度增加而降低的趋势,而覆膜玉米则无显著差异。无论是覆膜还是露地种植,玉米叶面积指数都是随种植密度的增加而提高。玉米的蒸散量随种植密度的增加而增加,但覆膜种植降低了玉米对水分的消耗,在不同程度上缓解了因种植密度增加而导致的蒸散量增加与降水不足之间的矛盾。覆膜显著提高了玉米产量和水分利用效率,平均产量和水分利用效率较露地种植分别提高52.79%和60.55%。露地与覆膜种植产量和水分利用效率随种植密度的增加都呈现先增加后减小的趋势,但获得最高产量与水分利用效率对应的种植密度不同:露地种植在密度为52 500株/hm~2(D2)时获得最高产量和水分利用效率,而覆膜种植增大了单位面积土地可支撑的群体,最高产量和水分利用效率分别在密度为82 500株/hm~2(D4)和67 500株/hm~2(D3)时获得,但D3与D4下水分利用效率无显著差异,所以在试验气候年型下,黄土高原东部露地和覆膜种植的春玉米适宜密度分别为52 500株/hm~2和82 500株/hm~2。  相似文献   

2.
玉米生产在粮食生产中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以提高辽宁省玉米产量、挖掘玉米增产潜能为目的进行田间试验,对比几种玉米机械化密植增产种植模式对玉米植株性状、产量的影响及其可操作性,确定适合辽宁地区玉米生产实际的种植模式。  相似文献   

3.
为分析种植密度对玉米产量的影响,以德美亚12号作为试验材料,在新疆农业科学院吐鲁番农业科学研究所试验基地按照50 000~100 000株/hm2设计了6个种植密度进行试验。在收获后测定果穗长度、玉米果穗径粗、玉米果穗行数、空秆率以及玉米产量等指标和试验数据,对比分析不同种植密度对玉米产量各构成因素以及产量的影响。经试验发现,随着玉米种植密度的增加,玉米产量主要构成因素以及产量呈现先增长后下降的变化趋势,种植密度为70 000株/hm2时产量最高。因此,在实际生产中将种植密度控制在70 000株/hm2左右,以便获得较高的玉米产量。  相似文献   

4.
为确定山西省北部地区膜下滴灌玉米适宜的种植密度和灌溉制度,于2015年在山西省阳高县进行了大田玉米膜下滴灌试验。研究分析了不同种植密度和灌水次数组合对玉米田水分含量、水分消耗量、植株生长发育状况、水分利用效率的影响。结果表明,种植密度、灌水次数均对玉米生长具有明显影响,进而影响到玉米产量。在种植密度8.25万株/hm~2、生育期内灌水3次的组合下,玉米的长势、水分利用效率、产量均最高,产量达到8 418 kg/hm~2,耗水量为4 057.03 m~3/hm~2,水分利用效率达到2.08 kg/m~3,是最佳的种植密度和灌溉次数组合模式。  相似文献   

5.
1品种选择与种植技术(1)品种选择。青贮玉米应选用产量高、营养丰富、茎叶多汁和适用性好的品种。目前呼图壁县一般选用的玉米品种是SC704和登海。这两个品种都具有植株高大,茎叶茂盛、抗倒伏等优点,且适应我县水、土、光热条件。(2)播种。青贮玉米种植应选择高密度种植方式,种植密度比常规种植方式增加50%左右。播种一般采用条播铺膜方式。(3)施肥。青贮玉米因种植密度大,为保证其 入含氮量高的农家肥或有机肥。由于青贮玉米生长期短(一般为80~100天),追肥应抓紧在生长前期进行,即应在苗期和拔节期施肥,…  相似文献   

6.
种植密度对夏玉米形态指标、耗水量及产量的影响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以郑单958夏玉米为试材,设种植密度52 500株/hm2、60 000株/hm2、675 000株/hm2和75 000株/hm2共4个处理,通过防雨棚下测坑试验,研究了不同种植密度对夏玉米形态指标、耗水量、产量及其构成因素的影响。结果表明:各密度群体LAI动态变化呈单峰曲线趋势,随密度增加峰值增大,处理间株高差异不明显;夏玉米全生育期耗水量随种植密度的增加而增加;棵间土壤蒸发量随种植密度的增加而减少;不同处理阶段耗水量和日耗水强度总体变化趋势一致,相差幅度不大;产量随种植密度增加而增加,产量构成因素则随种植密度增加呈现减少趋势。研究结果可为夏玉米节水高产栽培提供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7.
玉米110cm大垄栽培是一种新的种植模式,与之配套的种植密度是影响玉米产量十分重要的技术因素,本文通过对同一品种不同密度的试验研究,包括对生育进程、生长性状、产量及效益等的记录和测量,找到最合适的玉米110cm大垄种植密度,为指导玉米生产提供技术支撑。  相似文献   

8.
李洁 《河北农机》2023,(4):151-153
玉米是世界三大作物粮食之一,在世界范围内,中国是玉米种植生产的第二大国,并且已从传统的人工种植逐渐向机械化农业种植转变。但是,由于土地资源等问题愈发严重,导致部分地区的玉米种植产量有所波动。面对这种情况,有必要从影响玉米产量和品质的因素进行分析,如环境因素、栽培管理技术等因素。尤其是从玉米栽培管理技术,是人为提升玉米产量和品质的重要因素。本文对从季节、种植密度、品种、播种、除草、防治病虫害等七个方面进行探究,以期提高玉米产量和品质。  相似文献   

9.
现阶段想要提高玉米的产量主要有两种途径,一是提高玉米的单株产量;二是提高玉米的种植面积。但在很多情况下这两者不能并存,分析了土壤深松、种植密度及这两者的相互作用对北方春玉米生长的影响,并对如何提高北方春玉米的产量进行简要探讨。  相似文献   

10.
1产生原因(1)除草剂药害。除草剂药害分前茬药害与当年药害。前茬施用过量的长残效除草剂广灭灵、普施特、豆磺隆等,第2年种植玉米,特别是种植对农药表现较敏感的品种,在异常的低温时,玉米幼苗出现严重药害。普施特药害症状为玉米植株明显矮化,比正常植株矮1/3,叶色浓绿,植株脆  相似文献   

11.
对生玉米种子双株定向栽培。是一种新型的玉米高产高效种植方法。此种技术是从种子、栽培方法以及促进各种玉米生长因子协调等方面进行合理密植,通过建立超高产群体角度来研究玉米增产措施。利用对生玉米种子进行双株定向栽培,每穴形成双生双株,与常规栽培方法比较,种植密度可增加20%-30%,产量一般可提高15%-20%,是提高玉米种植密度的一条行之有效的途径。  相似文献   

12.
适宜的播种时期和密度是玉米生长及产量形成的关键因素。以蠡玉37品种为试验对象,研究辽西地区不同播期、密度对玉米生长性状及产量的影响,探讨适宜辽西半干旱地区气候条件的玉米种植技术,以实现玉米生产高产高效。  相似文献   

13.
阙玲丽 《农机化研究》2017,(12):219-223
玉米植株高度的检测对于玉米生长期间的营养调控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玉米植株高度也是玉米种植密度的重要参数,更是玉米产量的影响因素之一。大范围地种植玉米,在玉米植株长势的整体控制上就会存在空白区,而引用计算机视觉技术可以全面、快速地检测玉米植株高度,提高检测数据的正确率,减轻测量工作需要的劳动强度和缩短测量时间。为此,基于计算机视觉技术来检测玉米植株高度,利用事先安装在田间的带有红外照明的摄像头采集白天和夜晚的玉米植株图像,通过图像分割、边缘轮廓计算、图像增强等方法处理图像后,测得玉米植株白天和夜晚两个时间段的高度,分析出植株的生长情况,控制其长势。研究结果表明:相较于人眼粗略的判断或是人工采用直尺测量,利用计算机视觉技术来测量玉米植株高度,可以大范围测量,且测量的速度快、测量结果误差小,最大程度地降低了人工的投入。  相似文献   

14.
玉米是饶阳县主要的粮食作物,玉米播种面积占全年粮食播种面积的50%左右。增加科技投入,提高玉米单产对增加种植效益、保障粮食安全有重要意义,用好免耕直播技术对提高玉米单产有很大作用。玉米与小麦套种模式,制约了玉米产量的提高。玉米套种限制了密度的增加,降低了群体的整齐度。特别是共生期间由于小麦的遮光、争水、争肥、病虫害严重,田间操作困难,影响了玉米苗期生长,限制了产量的进一步提高。改套种为平播,有利于机械化作业,可大幅度提高密度、亩穗数、产量。一般来说,直播即在小麦收获后不经过整地,在麦茬田直接免耕播种玉米,通常称为玉米贴茬免耕播种。  相似文献   

15.
在玉米种植结构发生变化的形势下,为保障辽宁省玉米生产的稳定性,提高春玉米单位面积产量及增加农民收入,特开展玉米疏密交错种植技术试验研究。阐述玉米疏密交错种植技术定义及模式,总结出一套标准化生产技术规程,以提高玉米生产作业水平和作业质量,实现玉米增产和农民增收,提升辽宁省玉米生产综合能力。  相似文献   

16.
<正>近年来,甘肃省玉米发展势头良好,种植面积和产量不断增加,2013年全省玉米种植面积达97.87万hm2,比2012年增加5.37万hm2,其中全膜双垄沟播玉米82.09万hm2,约占玉米总面积的84%;玉米产量达550万t,比上年增加45万t。玉米种植面积和产量分别占全省粮食种植面积的34.5%和粮食总产量的49.1%,使粮食生产连续3年跨上1 000万t,带动粮食连年增产。玉米机械化生产可以提高玉米综合生产能力,有效解决劳动力短缺的困扰,促进农业生  相似文献   

17.
种植密度对制种玉米根冠生长及耗水量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为探究密度调控下制种玉米的生长和耗水状况,于2012和2013年3-9月进行了种植密度试验研究.2012年共设置5种种植密度,分别为6.75,8.25,9.75,11.25和12.75万株/hm2,因2012年产量随种植密度的增加逐渐增加,确定最优种植密度的说服力不足,故2013年增加14.25万株/hm2的种植密度.试验对不同种植密度下制种玉米的根冠形态指标、生物量形成及耗水量进行观测,结果表明:制种玉米株高受种植密度影响较小.单株叶面积与种植密度呈负相关关系;随着种植密度的增加,制种玉米的群体生物量、深层土壤(71~100 cm)的根干质量和耗水量增加;而单株生物量、单株根长、根表面积及底部透光率降低;水分利用率和产量随着种植密度的增加先增大后减小.综合考虑农业成本和耗水情况后,建议当地制种玉米在11.25万株/hm2的密度下种植.  相似文献   

18.
为挖掘玉米的增产潜力,以常规种植为对照,进行玉米株间疏密种植试验。试验结果表明,株间疏密种植模式能明显提高玉米植株的光合速度和气孔导度,同时玉米的单穗粒质量、百粒质量和产量也有显著提高。  相似文献   

19.
1对生玉米种子双株定向栽培方法及增产机理 对生玉米种子双株定向栽培,是一种新型的玉米高产高效种植方法.此种技术是从种子、栽培方法以及促进各种玉米生长因子协调等方面进行合理密植,通过建立超高产群体角度来研究玉米增产措施.利用对生玉米种子进行双株定向栽培,每穴形成双生双株,与常规栽培方法比较,种植密度可增加20%~30%,产量一般可提高15%~20%,是提高玉米种植密度的一条行之有效的途径.  相似文献   

20.
玉米追肥机械施肥技术研究现状与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玉米作为重要的粮食作物和战略物资,其产量的提高尤为重要。玉米种植中后期追肥能够有效提高作物产量,减少播种时基肥施用量,提高肥料利用率,降低土壤板结现象,增加玉米种植生产的综合效益。目前,国内玉米种植中后期追肥作业仍以人工为主,作业效率较低,限制了我国玉米产业的快速发展,加速了玉米追肥机械化的需求。机械化追肥作业能够有效地解放劳动力,显著提高作业效率,减少肥料的浪费。为此,阐述了国内外追肥机械研究与应用现状,并对玉米追肥机械施肥结构与技术特点进行分析,总结我国玉米追肥机械施肥技术研究存在的问题与不足,为我国玉米追肥机械的研究和发展提出建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