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09 毫秒
1.
基于元胞自动机模型的土地利用情景模拟与驱动力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土地利用格局的形成过程比其最终形成的结果更为重要。本文以哈尔滨市双城区为例,利用不同时期的土地利用数据,在土地利用变化关键驱动因素分析的基础上,选取了对土地利用变化影响较大的距离变量、邻近土地利用类型数量、单元自然属性、社会经济因素等4方面14个驱动力因子,建立了基于元胞自动机(CA)与人工神经网络(ANN)相结合的土地利用空间格局模拟模型。在此基础上,对研究区自然禀赋、社会经济快速发展、基本农田保护及土地利用规划等不同情景驱动机制下的土地利用空间格局进行了时空模拟,以此解析土地利用变化过程与驱动力因素的响应关系。模拟结果显示:自然禀赋情景下,各地类变化趋势与现在保持一致;在社会经济快速发展情景下,建设用地面积增加明显,主要由旱地和其他用地转入;在基本农田保护情景下,耕地面积比较稳定,各地类变化趋势较为缓和;在土地利用规划情景下,各地类变化较为合理,兼顾耕地保护和经济发展。研究结果显示,该方法对哈尔滨市双城区土地利用格局变化的驱动机制具有较好的解释作用。  相似文献   

2.
土地资源人口承载力对编制国民经济发展规划、加强土地管理、合理利用土地都有一定的指示作用,利用农用地分等成果核算农用地产能以及根据自然增长法对未来20a预测出的人口数,测算出土地资源人口承载力,为未来土地利用的方向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3.
土地资源人口承载力对编制国民经济发展规划、加强土地管理、合理利用土地都有一定的指示作用,利用农用地分等成果核算农用地产能以及根据自然增长法对未来20a预测出的人口数,测算出土地资源人口承载力,为未来土地利用的方向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4.
对土地利用转型研究热点与趋势进行系统分析,为推动土地利用转型领域相关研究工作提供参考。本文基于中国知网(CNKI)期刊文献数据,运用Cite Space计量分析软件对近20年以来土地利用转型的相关文献进行梳理,并分析其研究热点与发展趋势。结果表明:我国土地利用转型研究在时间上依次经历了缓慢发展期(2000—2006)、平稳增长期(2007—2012)和快速增长期(2013—2020);土地利用转型与乡村转型发展的耦合关系是当前关注的热点话题之一,随着我国生态文明建设的持续推进,探究土地利用转型的生态环境效应成为该领域的研究新趋势。  相似文献   

5.
杨益民 《南方农机》2023,(6):114-117
随着新农村建设的逐步推进,土地资源的价值日益提高,农业农村生产和建设工作都需要土地资源提供保障。但我国大部分农村地区在土地管理方面存在着很多不足之处,缺乏有效的管理手段,农村土地产权制度不清晰,农民参与意识不强,造成了土地资源的不合理利用,严重阻碍了农村的稳步发展。为加快农村发展步伐,创造更多的农业产值,应不断提升农村土地管理工作水平。基于此,笔者阐述了乡村振兴背景下农村土地管理的意义,分析了乡村振兴背景下农村土地管理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了全面落实土地相关权利政策、提升土地资源的整体利用率、充分发挥农民的主体作用、提升土地管理人员综合素质等加强农村土地管理的策略,从而实现对农村土地资源的合理利用,将土地资源优势转化为经济优势。  相似文献   

6.
土地利用规划是指在寻找解决不同用途土地之间冲突的途径,是在综合评价土地利水资源、土地利用、经济和社会条件的基础上,选择最佳土地利用方案。目的在于更好地适应人们的需求,同时保证资源在未来的利用,先后进行了以服务于社会经济发展的第一轮土地利用规划利以耕地保护为主的第二轮土地利用规划,为我国土地利用规划的发展奠定了一定的基础。一、现阶段土地利用规划面临的新形式。1.适应市场经济体制完善阶段的新特点经济体制通常对土地利用规划起着基础性制约作用。计划经济体制决定了土地利用规划的指标纵向分解,政府引导和以行政手段实…  相似文献   

7.
研究滨海脆弱生态区的土地利用/土地覆被时空变化过程,可以为区域土地资源的规划、开发和管理提供科学依据。该文应用遥感和GIS技术,分析黄河三角洲区域1995-2004年间土地利用/土地覆被的时空变化特征,并对区域土地利用/土地覆被变化的驱动因子进行了探讨。结果表明,近10 a来黄河三角洲的土地利用/土地覆被类型发生了复杂变化;黄河三角洲土地利用/土地覆被动态受到自然因素和人类活动的共同作用,而人类活动是近10 a区域土地利用/土地覆被变化的主要驱动因子。尽管近年来黄河三角洲的开发取得了快速发展,但部分人类经济活动给区域土地资源及其生态环境的可持续发展带来巨大压力,甚至导致区域土地质量的进一步退化。  相似文献   

8.
我国属于土地资源相对短缺的国家,实行土地用途管制制度。介绍我国土地利用现状和土地政策,阐述土地分类标准,提出农业基本建设项目提高土地利用效率的几项措施,为合理使用土地、节约集约利用土地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9.
山东省土地利用转型与生态服务功能交叉敏感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路昌  韩笑  韩会芹 《农业机械学报》2020,51(10):223-231
针对土地集约利用后备资源分布不均衡、供需不匹配、生态环境恶化等问题,以山东省140个县(市)区为研究单元,利用2005、2010、2015年3期遥感监测数据,分析土地利用转型以及生态系统服务价值时空演变特征,并运用改进交叉敏感性系数模型探讨土地利用转型对生态服务价值的影响,并划定敏感性分区。研究表明:在研究期内,山东省土地利用结构转型较为明显,前期剧烈,后期趋缓,建设用地持续扩张,土地供需矛盾进一步加剧;2005—2015年地均生态系统服务价值区域差异较为明显,高值区出现在济宁市市中区和微山县,低值区集中在青岛市和鲁西北平原地区;农田和水域向其他地类转型对生态服务功能的影响较为敏感,最敏感的是水域向湿地转型,其次是水域向建设用地、农田向建设用地以及农田向水域的转型,草地、荒漠向其他地类转型缺乏敏感性;生态系统交叉敏感性地域差异明显,高生态敏感区空间分布较为集中,农田、森林与建设用地高生态敏感区集中在济南市和威海市,农田与水域高生态敏感区集中在黄河三角洲地区。本研究结果可为优化山东省国土空间格局、改善生态环境提供科学参考和借鉴。  相似文献   

10.
基于多智能体模型的银川平原土地利用情景模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基于多智能体模型研究了土地利用变化的模拟问题。以银川平原为例,以2002年和2014年的遥感影像为基础数据源,在对2002—2014年土地利用变化特征及其驱动因素分析的基础上,选取了政府、农户、城镇居民3种智能体,结合经分析选取的自然因素、社会因素和经济因素3方面5个主要驱动力因素对3种智能体的决策行为进行逐个分析,构建多智能体的行为规则,建立了基于多智能体模型的土地利用空间格局模拟模型。在此基础上,对研究区自然禀赋情景、社会经济发展情景、基本农田保护情景下的土地利用空间格局进行了模拟。结果表明,基于多智能体的土地利用模型能够较好地模拟复杂土地利用变化;在影响土地利用变化的各因素中,政策性因素对区域土地利用变化影响较为明显。  相似文献   

11.
胡一 《农业工程》2019,9(1):59-62
荒滩地是我国重要的后备耕地资源,以陕西华阴白龙涧荒石滩土地整治项目为例,利用土地工程技术手段,通过对耕作层进行土体有机重构,科学开辟新耕地资源,对实现区域社会经济高质量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2.
曹婷婷 《农业工程》2017,7(3):113-116
通过对我国土地整治发展历程和实践探索总结,剖析我国土地整治发展中的问题,对土地整治未来的发展方向进行了分析。研究结果表明:我国土地整治工作存在缺乏科学指导、理论体系尚不健全、相关法律法规不完善、规划设计理念滞后和整治目标单一等问题。针对以上问题,我国的土地整治要以生态文明为终极目标,落实科技引领宗旨,创新土地整治理念,融合生态景观、可持续理论,完善土地整治规划、设计、评价体系,加强公众参与,推进示范建设,以实现土地整治可持续良性发展。   相似文献   

13.
使用先进的技术来管理土地可以使资源利用最大化,增加生产效率。由于土地资源的有限性,社会经济发展将不断凸显土地资源的稀缺性特征。土地集约利用将是解决土地供需矛盾的重要方面,合理规划与利用可以有效避免资源保护与社会发展之间的矛盾。该文以贵州省社会经济发展数据为基础,采用层次分析法(AHP)构建指标体系,并通过多因素综合评价法,对贵州省6个代表性市区的土地集约利用水平进行评价分析。   相似文献   

14.
淮安市地处黄淮平原和江淮平原,境内河湖交错,水系纵横,是江苏省北部的农业大市。研究其耕地时空变化特征及其驱动因素可为保障粮食生产和农业可持续发展提供指导。基于2000、2010和2018年3期土地利用数据,综合土地利用转移矩阵、土地利用动态度和多元逐步回归分析等对2000—2018年淮安市耕地的时空变化特征进行分析,并结合社会经济指标研究其驱动力。2000—2018年耕地减少速度不断加快,减少面积主要集中在清江浦区北部,与城乡工矿居民用地相互转移面积较多。耕地变化受经济发展和收入水平的影响,第三产业是耕地变化的核心驱动力。淮安市在发展经济的同时,需更加重视保护耕地资源,加大土地整治力度,提高土地利用效率,优化土地资源的利用与配置,确保耕地资源可持续利用。   相似文献   

15.
陶春 《农业工程》2016,6(5):88-91
在西南喀斯特高原区耕地资源匮乏的背景下,开展农村闲置宅基地复垦再利用工作,盘活农村存量土地资源,对促进区域经济社会发展有重要意义。毕节试验区作为西南喀斯特非试点农村宅基地复垦区域,近年来经济社会不断发展,使得城镇用地的供需矛盾日益突出。为了缓和试验区城镇土地供需矛盾,盘活存量土地资源,探索破解城镇用地难题,从试验区实际出发分析试验区农村土地利用状况,提出试验区农村闲置建设用地复垦的操作思路。对可能面对的无政策支持、组织部门不完善及具体操作中的困难3方面的问题,提出尽量结合试验区特殊区情争取国家政策支持,建立省市县3级联动的组织管理模式,以及完善农村产权制度、更新数据库系统等对策。最终预测了试验区乃至非试点区域农村土地整治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16.
耕地后备资源需在区域不同的资源条件与利用方向基础上,进行针对性的差异化保护与开发管理,以发挥资金投入的最佳效益,实现开发区域的协调发展。以黑龙江省为研究区,综合考虑耕地后备资源集聚条件、资源投入意愿和资源开发潜力,运用空间分析和两维图论算法进行县域尺度下耕地后备资源利用分区,确定不同的调控方向。分区结果表明:两维图论聚类法较好实现了耕地后备资源利用分区之间的独立性及分区内部一致性;将黑龙江省分为潜力开发、生态环境建设、重点开发、生态环境保护、开发利用管控和适度开发6个耕地后备资源利用类型区,针对不同利用类型实施差别化的保护与开发管理战略。  相似文献   

17.
王洁 《农业工程》2019,9(8):35-37
我国进入快速发展阶段之后,城市化进程也在进一步加快,而在这一段时间之中出现的土地资源紧缺的问题就浮现出来,并逐步发展成寸土寸金的局面。土地管理部门需要准确地把握土地实际情况,这样才可以实现土地资源的合理开发与设计。在规划之中,土地测绘作为其技术支持,在信息化技术普及的过程中,让测绘技术获取准确的数据支持。因此,就信息化测绘在土地开发管理之中的应用进行分析,以满足土地的开发管理需求。   相似文献   

18.
文朝友 《湖南农机》2012,39(3):171-172
国土资源信息是国民经济信息中不可或缺的、重要的土地信息资源,在国家经济和社会发展中具有重要的公益性、战略性和基础性作用。文章就加强国土资源信息化建设的必要性进行了分析,并提出了具体的发展措施,以促进土地管理科学化进程,提高土地可持续发展利用。  相似文献   

19.
土地开发和利用,能够直接影响到土地生态系统的发展和功能效果,充分有效地开展耕地资源保护方面的综合评价工作,能够有效发挥土地资源的优势和作用。从土壤生态环境角度出发,综合性地评价耕地资源,以便更好地保护耕地资源。从耕地资源保护综合材料与方法入手,针对耕地资源保护评价结果进行全面细致的分析和说明,并提出了一些推进耕地资源生态环境开发利用的良好建议,为充分提升耕地资源的总体应用水平提供良好基础。   相似文献   

20.
粉煤灰是一种可利用的资源,在我国闲置贮存量巨大。介绍了粉煤灰的理化性质,综述了粉煤灰在土壤改良中的作用,如改善土壤物理性质、增加土壤营养成分、影响土壤生物活性、治理盐碱地以及修复治理重金属污染。粉煤灰也可用于土地整治工程,改变土壤结构,增加土壤的生产力,是高质量完成土地整治工程的有力保障。但是,粉煤灰大量使用前,仍需重视其性质的检测及预处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