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为解决大豆玉米带状复合种植免耕播种种子破茬入土难和秸秆堵塞拖堆等问题,文章设计了一种对行条带破茬旋耕装置。田间试验表明:该装置适用于大豆玉米带状复合种植免耕播种作业,能够大幅提高出苗质量。  相似文献   

2.
精量播种机在现代化的大豆种植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能够确保大豆的高产高质。对大豆精量播种机进行优化设计,以提高播种精度并降低劳动成本。采用螺旋槽计量机构和气动分离器改进了种子计量装置,实现了均匀的种子间距和准确的播种深度。通过调整开沟器角度和深度,以减少土壤压实并改善土壤含水量,优化了行排装置。开发了控制系统,以调整播种速率和监测播种过程。田间测试表明,优化后的精量播种机可以实现小于5%的种子间距误差和小于2%的播种深度误差,显著提高了大豆作物的产量和质量,能有效促进大豆生产的发展。  相似文献   

3.
大豆育种田的播种方式有多种,但都存在明显缺点。创新性设计一种大豆育种试验小区播种装置,试验证明,该播种装置提高了试验的准确度,结构简单、便于操作和价格低廉,推广应用前景广阔。   相似文献   

4.
设计一种大豆免耕播种机。该机采用了履带式移动底盘和旋转式播种器,可以在不翻耕的情况下完成大豆播种。该机还配备了种子输送装置、行间距和行内距的可调节装置,以及作业深度的可调节装置。在田间试验中,该机播种效果良好,能够满足大豆播种要求,与传统耕种方式相比,具有更高效率和更低成本。因此,该机具有很大的应用前景和推广价值。  相似文献   

5.
单盘双条气吸式排种器的设计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大豆“暗垄密”高产栽培技术具有明显优势,但配套播种机械却相当缺乏。为此,研制了高速单盘精密双条气吸式排种器。对排种盘、剔种装置、导种管及排种器壳体等结构进行设计,并对排种器的性能进行试验,试验结果表明,排种性能符合单粒精密播种和大豆双条高速精密播种的要求。  相似文献   

6.
针对现阶段我国大豆、玉米进口逐年增加,粮食安全有较大隐患的问题,我国启动大豆和油料产能提升工程,大力推广大豆玉米带状复合种植技术。大豆玉米带状复合种植农艺以“选配良种、扩间增光、缩株保密”为核心,以“减量一体化施肥、化控抗倒、绿色防控”配套,对农业机械提出提升通过性能、提高作业效率的总体要求,在播种方面发展小株距精密播种技术、大豆玉米播种分控技术、玉米大排量施肥技术、秸秆防堵技术、均匀接行技术;在田间管理方面发展双喷雾系统分带定向施药技术、自适应喷杆调节技术、植保机轮距调节技术、防飘移喷雾技术;在收获方面发展密植玉米低损摘穗技术、玉米低损低破碎脱粒技术、大豆低损割台技术、大豆低破碎柔性脱粒技术、大豆高效清选技术、大豆低破碎籽粒输送技术、大豆机收质量在线检测技术。现阶段需优化大豆玉米带状复合种植全程机械化装备,进一步结合大豆玉米带状复合种植的农艺特点与作业机具特性,加强理论研究,促进农机农艺进一步融合,加强创新机具研发,提高机具对种植模式的适应性。  相似文献   

7.
玉米、大豆精量半精量播种技术可根据播种株距分为全株距精量播种、半株距精量播种、半精量播种。全株距精量播种:适用于土地水、肥条件好,所用的种子纯度高,发芽率高,病虫害防治较好的地块。半株距精量播种:播种株距为正常农艺要求株距的一半,发生缺苗,可采取前后借苗的方法补缺。此法保苗率高,间苗省工。半精量播种:每穴播1~3粒种子,每穴单双子粒占70%以上。常用机具有2B Q系列气吸式播种机、2B F侧充式播种机等。气吸式播种机适用垄上和平地的全株距、半株距精量播种,同时深施化肥。特点:排种装置采用垂直圆盘气吸式排种器,不损伤种子…  相似文献   

8.
针对黄淮海地区的大豆带状种植要求,提出一种新的种植模式,并设计一种交错苗带式大豆免耕精量播种机.对苗带清理整备装置的旋刀的排布进行设计,通过运动学分析,确定旋刀转速应大于等于379 r/min;设计一种窝眼交错分布的排种器,实现交错苗带播种;设计一种伸缩顶杆投种装置,提高投种效率;设计一种播种开沟器,起到开沟和导种的作...  相似文献   

9.
农哈哈玉米铁茬(免耕)播种机可春、夏、秋三季通用(春天可铺膜播种棉花、花生、大豆,夏天可铁茬播种玉米、大豆、花生,秋天安装小麦播种机构则可播种小麦),适用于小麦收获后铁茬(免耕)播种玉米、大豆,还可更换排种轮播种花生(花生排种轮为随机备件),实现一机多用。 该机与小四轮拖拉机配套,采用三点悬挂装置,机组转弯半径小于等于3m,使用方便。 该机排种装置由后轮传动,排种器采用窝眼式排种轮,排肥采用外槽轮排肥机构。开沟器采用箭铲式,此结构可减少作业阻力。该机机架前梁装有双翼形开沟犁铧(或者安装刀形开沟犁铧),作业时能将麦茬耕起翻垄,形成垄沟,在沟内播种。施肥时肥料排于沟内,播种器在沟侧开沟播种(肥、种间距  相似文献   

10.
随着大豆产业的机械化程度持续提高,播种机在大豆生产过程实现快速普及,播种机的技术直接关系到大豆的播种质量和最终产量。为进一步提高大豆播种的合理性,分析了大豆播种技术与产量的关系及研究情况,说明了大豆播种的典型技术及特征,强调了影响大豆产量的关键因素,并对大豆高产播种的机械化需求进行总结。  相似文献   

11.
设计了一种手提式大豆播种器,阐述其结构及工作原理,制造样机并进行小区播种试验。结果表明,该播种器具有操作便捷、播种量均匀、播种深度一致及作业效率高等优点,适用于小规模试验田的大豆播种作业。   相似文献   

12.
为解决大豆育种田的缺苗情况,改进现有移栽豆苗的方式,设计一种大豆育种试验田专用移苗装置,该装置提高了移栽准确度和移栽效率,适用性广、价格低廉。   相似文献   

13.
播种作业是大豆种植最重要的环节,播种质量的好坏决定了大豆质量和产量。传统大豆播种机在作业过程中存在漏播、播种间距不均匀,以及对播种过程不可视等诸多问题,严重影响了大豆的生产质量和产量。为解决这一难题,引入嵌入式技术,将电子监控器应用在大豆播种机上,在深入研究分析大豆播种机的结构和工作原理的基础上,完成了基于嵌入式电子监控器的大豆播种机的总体方案设计;对嵌入式系统中的单片机进行模块选型和功能设计,完成了测速模块、电缸驱动模块和通讯模块的电路原理分析;对大豆播种机播种过程的运行流程进行优化设计,并对大豆播种机的播种精度进行试验。结果表明:基于嵌入式电子监控器的大豆播种机有较高的播种精度,漏播率较低,且通过电子监控器可以对大豆播种过程进行实时监控,保证了播种过程的安全可控,具有较大的推广价值。  相似文献   

14.
加压条件下气力轮式精密排种器性能分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针对研制的气力轮式精密排种器,采用均匀设计法设计试验,运用均匀设计软件UST 1.0建立了大豆排种性能指标数学模型,分析气力条件下排种器设计参数对排种性能的影响规律.分析表明:气力条件下,排种性能指标主要受气压和作业速度影响,气压范围为1.4~1.8 kPa时粒距合格率达到85%以上,满足8 km/h速度以上大豆精密播种;充种角和清种角变化对排种性能影响不显著,充种角和清种角优化区域与常压条件下排种试验优化结果一致:充种角为46.35°、清种角为55°;气流方向对排种性能没有显著影响.  相似文献   

15.
针对玉米大豆带状复合种植条件下传统机械式排种器不易实现二者兼用精量排种要求、现有气力式排种器排种速度提高因型孔漏充存在漏播断条等问题,设计了一种具有腔盘组合孔结构的排种盘,分析确定了排种盘关键结构参数,构建了吸附过程和吸运过程力学模型。应用EDEM离散元仿真与台架试验相结合的方法进行了排种盘型式优选试验,结果得出:腔盘组合孔式排种盘具有提高充种室种群定向运移平均速度和增大拖拽充种角的作用,有效抑制了型孔漏充率。以安装优选种盘的玉豆兼用排种器为对象,以机组前进速度和工作负压为试验因素,以漏充率和充种合格率为试验指标,采用二因素全因子试验设计开展了充种性能试验,结果表明:当机组前进速度为4.0~7.0 km/h、工作负压在3.0~4.0 kPa时,玉米和大豆种子漏充率均小于3.6%、充种合格率均不小于96%。田间验证试验表明,在机组前进速度为4.0~7.0 km/h、工作负压为3.0~4.0 kPa条件下,腔盘组合孔式排种盘的排种器播种玉米和大豆漏充率分别不大于3.8%、4.2%;当工作负压为3.0 kPa、机组前进速度为7.0 km/h时,自扰动腔盘组合孔式排种盘相比无扰动平面排种盘,播...  相似文献   

16.
针对大豆小区育种清换种作业操作繁琐的问题,本文设计了四杆平移式大豆小区育种排种器。采用平行连杆机构配合可旋转的排种盘完成清换种作业,根据大豆小区育种作业要求对整机关键部件进行了设计,通过理论分析确定了大豆充种下限角度与排种盘转速的关系,以及排种器的排种盘直径、型孔尺寸、型孔数量、毛刷角度等结构参数数值。采用离散元软件进行仿真,模拟了排种器的排种过程,首先分析并验证了排种盘转速与下限角度的关系,进而在此试验基础上分析了种箱厚度对残余种子数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下限角度随排种盘转速增大逐渐减小,残留种子数随种箱厚度增加先减小后增大,并确定了下限角度119°、种箱厚度11 mm为排种器的优化结构参数。在最优参数下的田间试验表明:在理论粒距下排种器顺利清换种,作业结束后种箱内无种子残留,同时在作业速度3.6 km/h时粒距平均合格指数87.61%、重播指数6.63%、漏播指数5.75%,均达到优等品标准。  相似文献   

17.
大豆"窄平密"耕法播种机的选型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大豆窄行、平播、密植栽培技术已从美国引进多年, 生产实践已证明该项技术是一项具有突破性的增产增收技术,目前还没有形成大面积推广的主要原因是缺少适合该技术的播种机.为此,在广泛调研的基础上,采用模糊综合评判法仅对适合大豆"窄平密"耕法的大型播种机进行了选型研究,其结果不仅为大豆"窄平密"耕法全程机械化选型配套提供了重要的理论依据,而且为国有农场和农村的连片种植推广大豆"窄平密"耕法提供了有利的保证.  相似文献   

18.
《Agricultural Systems》2007,92(3):211-228
Considerable interest in adopting earlier-maturing soybean [Glycine max (L.) Merr.] cultivars exists among producers in the Mid-Southern United States, as the potential for irrigation water savings and improved labor and equipment scheduling are attractive. Previous reports suggested that maturity group (MG) selection should depend primarily upon yield and not irrigation requirements, as irrigation savings generally did not offset lower yield of earlier MG. This research, however, did not account for differences in seeding rate recommendations. This report considered results from a conventional soybean (MG 00 to MG VI) population density trial (seeded at 10–100 seeds m−2) conducted at Fayetteville, AR for 3 years. The analysis revealed that planting soybean at the economically optimal seeding rate can lead to substantially different investment in seed (an average of $97 ha−1 for MG 00 vs. $27 ha−1 for MG VI). The results also indicated that later-maturing soybean exhibited greater flexibility in environments with plant establishment uncertainty, as the yield response to plant population density was less pronounced and investment in seed was lower compared to earlier-maturing cultivars. Later-maturing varieties did exhibit larger changes in optimal seeding rates over time than earlier-maturing varieties, however. Based on our results, a producer would be advised to examine yield potential of different MG soybean and to consider planting a range of cultivars within MG II–VI. Finally, while the numeric results of this research were location and cost specific, the analyses provided guiding principles for other regions with similar characteristics for crop establishment and replanting thresholds.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