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正>2015年3月17日,农业部表示,将在全国范围内启动实施化肥、农药使用量零增长行动,力争到2020年,化肥利用率和主要农作物农药利用率均达到40%以上,分别比2013年提高7%和5%,实现农作物化肥、农药使用量零增长。据介绍,这是为贯彻落实中央农村工作会议和中央1号文件精神,农业部围绕"稳粮增收调结构、提质增效转方式"工作主线开展的重要行动,目的是推进化肥减量提效、农药减量控害,积极探索产出高效、产品安全、资源节约和环境友好的现代农业发展之路。  相似文献   

2.
控制化肥使用,既是环保建设的客观要求,也是减少农业面源污染,保护耕地、促进农业可持续发展的必然选择。为推进生态文明建设,从中央到地方制定了一系列的环保措施,农业部发布的《关于印发〈到2020年化肥使用量零增长行动方案〉和〈到2020年农药使用量零增长行动方案〉的通知》提出,到2020年实现化肥使用量零增长目标。笔者根据荣县实际情况,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提出了"多措并举,控制并降低化肥使用量,把科学施肥技术贯穿于现代农业生产发展整个过程,稳步提高肥料利用率,促进耕地质量建设,到2020年达到主要农作物化肥使用量零增长目标"的建议。  相似文献   

3.
以化学肥料、化学农药为代表的化学农业对提高我国粮食产量、促进农村经济社会发展起到了巨大的作用,但长期过量、滥用化肥、农药已经严重影响到我国农业的可持续发展和生态环境安全,甚至危害人体健康,是现代农业发展过程中必须解决的难题。2015年3月17日,农业部在全国范围内启动实施化肥、农药使用量零增长行动,力争到2020年,化肥利用率和主要农作物农药利用率均达到40%以上,分别比2013年提高7个百分点和5个百分点,实现农作物化肥、农药使用量零增长。此举是为贯彻落实中央农村工作会议和中央1号文件精神,农业部围绕“稳粮增收调结构、提质增效转方式”工作主线开展的重要行动,目的是推进化肥减量提效、农药减量控害,积极探索产出高效、产品安全、资源节约和环境友好的现代农业发展之路。2015年5月19日,农业部在京又专门召开了“到2020年化肥使用量零增长行动”推进落实会,进一步明确任务、细化责任。针对化肥农药使用量零增长行动,全国各地积极采取措施贯彻落实。在化肥施用上,大力推进精准施肥,调整化肥施用结构,改进施肥方式,有机肥替代化肥。在农药使用上,控制病虫发生危害,高效低毒低残留农药替代高毒高残留农药、大中型高效药械替代小型低效药械,推行精准科学施药,推行病虫害统防统治。其实,除了“化学”方法外,物理的方法应用于农业生产中也可以做到减少化肥、农药的使用量,也就是现代物理农业。现代物理农业是农业与物理学科交融的新兴学科,是一种新型的农业生产模式,是传统农业的发展和创新。现代物理农业利用具有生物效应的电、磁、声、光、热、核等物理因子调控动植物的生活环境,促进生长发育,促使农业逐步摆脱对化肥、农药及抗生素等化学品的束缚,最终获取高产、优质和无毒的农产品。现代物理农业工程技术体系中的种子处理技术、土壤连作障碍处理技术、声波助长技术、电子杀虫技术、温室补光技术、温室臭氧灭害技术、空间电场防病促生技术、水处理技术及其他物理技术等,在我国农业生产中已经发挥了巨大的作用,产生了显著的经济、社会效益。经过多年的探索和发展,现代物理农业工程技术学科在我国得到了长足的发展,逐渐发展成为一门新的交叉型学科,丰富了我国农业工程的内涵,扩展了农业装备领域。2012年现代物理农业工程技术发展正式纳入全国农机化“十二五”规划。现代物理农业工程学科发展已经得到社会的广泛关注、关心和支持,新闻媒体进行了大量的报道,在理论研究、产品开发、技术应用等各个方面都取得了实质性的进展:科研开发取得积极成效,产品开发取阶段性成果,高校开设相关专业课程,学科学术交流活动日益频繁。随着经济的不断发展以及人们对生活质量要求的不断提高,现代物理农业工程作为新型的农业生产模式,,在“化肥农药使用量零增长”行动中大有可为,也必将对我国农业现代化的发展起到积极的推动作用。   相似文献   

4.
<正>以化学肥料、化学农药为代表的化学农业对提高我国粮食产量、促进农村经济社会发展起到了巨大的作用,但长期过量、滥用化肥、农药已经严重影响到我国农业的可持续发展和生态环境安全,甚至危害人体健康,是现代农业发展过程中必须解决的难题。2015年3月17日,农业部在全国范围内启动实施化肥、农药使用量零增长行动,力争到2020年,化肥利用率和主要农作物农药利用率均达到40%以上,分别比2013年提高7个百分点和5个百分点,实现农作物化肥、农药使用量零增长。  相似文献   

5.
正2016年10月27日,由农业部种植业管理司、中国电信集团公司政企客户事业部联合召开的全国农技推广服务信息化研讨会暨化肥农药使用量零增长技术进万家宣传培训活动在湖北省武汉市启动。化肥农药使用量零增长行动是农业部自2015年开始推进的一项措施,旨在提高化肥农药利用率、降低生产成本。在信息技术快速发展的当下,加强基层农技推广服务以及农民的信息  相似文献   

6.
<正>2015年5月19日,农业部在京召开"到2020年化肥使用量零增长行动"推进落实会,进一步贯彻落实农业部党组有关要求,统一思想,明确任务。会议强调,农业部门要履职尽责,主动作为,切实将各项工作措施落实到位,为推进科学施肥、保障国家粮食安全、实现农业可持续发展作出新的更大贡献。  相似文献   

7.
化肥是重要的农业生产资料,又称为粮食的"粮食"。目前化肥的使用存在着过量、盲目等问题,并造成生产成本的增加和环境的污染。优化施肥工艺,提高肥料利用率,是实现农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保障。为此,要对施肥量进行精准控制,依照传统的施肥方式显然不能满足,要结合现代科技手段,将信息化、网络化、自动化集成一体,应用在施肥作业上。精准施肥技术的推广,迎合国家的《到2020年化肥使用量零增长行动方案》,是精准农业的核心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8.
正近年来,随着农村劳动力愈发紧缺、农药使用减量化和我国无人机技术的不断发展,将性价比和作业效率较高的小型多旋翼电动无人机用于农作物植保领域逐渐形成了一个趋势。2014年中央1号文件《关于全面深化农村改革加快推进农业现代化的若干意见》中提到要"加强农用航空建设";2015年农业部出台了《关于印发〈到2020年化肥使用量零增长行动方案〉和〈到2020年农药使用量零增长行动方案〉的通知》(农发〔2015〕2号),提到  相似文献   

9.
正2017年,陕西省坚持"减量与保产并举、数量与质量并重、生产与生态统筹、节本与增效兼顾"的原则,采取积极措施,落实"控、替、精、统"技术路线,有力推进了农药零增长行动的开展。在配备现代监测设备、提升监测预警能力的基础上,陕西省总结提炼了减量控害技术路线:突出粮食、果树、蔬菜、茶叶等重点作物,实施分类指导、分区推进。  相似文献   

10.
2015年农业部提出"到2020年农药零增长行动",符合农业供给侧改革的发展方向,是转变农业发展方式,实现农业可持续发展的客观需要。针对镇江市农药使用中制约零增长的因素进行了分析,就推进农药使用量零增长的对策进行了探讨,供商榷。  相似文献   

11.
魏小燕 《农机化研究》2016,(11):128-132
作为占据世界21%人口的农业大国,中国要发展先进的现代农业,需要合理使用化学肥料,提高肥料的使用效率。与固态肥料相比较,液态更容易被作物吸收,肥料利用更直接,效率较高,经济成本更低。在国际上,俄罗斯、美国、澳大利亚等国家已经率先使用了液态肥料。为了节省肥料、提高农作物对肥料的吸收利用率、节省经济成本及降低对土壤的污染,基于粒计算决策树并行算法,设计了非规则齿轮行星系扎穴机构。该扎穴装置在作业中,化学肥液浪费较少、吸收效率较高。  相似文献   

12.
化肥施用量对中国粮食产量的影响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化肥对粮食生产的影响是粮食经济研究的重要议题,文章基于1994—2018年中国粮食主产区玉米、小麦、水稻三种主粮作物化肥施用量和粮食产量的面板数据,构建分位数回归模型,分析化肥施用量对粮食产量的影响。研究表明,随着化肥施用量的持续增加,对粮食作物的单产水平具有显著的关联效应,且呈现明显的阶段性增长特征。1997年以前,化肥施用量和单位面积粮食产量浮动程度趋于水平。1998—2004年,化肥施用量呈现大幅度跳跃趋势,但其总体产量始终维持在5 000 kg/hm~2以上。2004—2015年,化肥施用量和粮食单产都呈现出逐步递增的发展趋势。2016年后,化肥施用量和粮食单产出现小幅度增长再到小幅度回落的趋势。此外,在0.1~0.9分位点上,随着分位点的升高,玉米的化肥施用量对其单产存在正向作用,但已呈现边际效用递减特征,反观小麦、水稻的化肥施用量对其单产的促进作用逐渐减弱。为此,在坚持化肥施用零增长的前提下,需注重科学施肥、结合有机肥混合施用以提高化肥利用率,便于在保障粮食安全与促进农业可持续发展之间达成平衡。  相似文献   

13.
水资源短缺和肥料利用效率偏低是制约我国农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因素。膜下滴灌水肥一体化技术是将节水灌溉、按需施肥与覆膜农艺措施集成的高效灌水施肥技术,具有节水节肥、减蒸抑盐、提质增效和减少化肥投入等优点。综述了膜下滴灌水肥一体化技术对水肥利用效率、土壤水盐分布运移,氮磷钾养分在土壤?作物系统的吸收、转化、迁移规律和对土壤理化性质的影响,以及水肥耦合模型研究和滴灌水肥一体化发展历程,分析了膜下滴灌技术目前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了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14.
为探究秸秆还田配施稳定性氮肥对关中地区麦玉轮作体系作物生长及水氮利用的综合影响,并确定合理的高产高效施肥管理措施,设置两种秸秆还田模式(秸秆不还田、秸秆全量还田)和两种施氮措施(常规尿素和减量施用稳定性氮肥),以无秸秆还田且不施肥作为对照,共5个处理,研究分析作物产量、地上部生物量、土壤氨挥发累积量、土壤含水率、土壤硝态氮残留量及水氮利用效率。结果表明:秸秆还田配施氮肥会分别显著提高夏玉米和冬小麦产量28.03%~39.63%和90.10%~112.52%、地上部生物量27.88%~34.00%和78.96%~107.64%;施用稳定性氮肥较施用常规尿素分别降低夏玉米季和冬小麦季全生育期土壤氨挥发累积量50.18%~59.32%和68.21%~73.43%;秸秆还田会显著提高夏玉米季0~10 cm土壤含水率6.29%~21.38%,显著提高冬小麦季0~10 cm土壤含水率6.80%~25.06%;相同施肥措施下,秸秆还田会显著降低夏玉米与冬小麦收获期0~100 cm土壤NO-3-N残留量7.34%~10.78%和6.57%~11.24%,在相...  相似文献   

15.
秸秆覆盖对冬小麦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研究了"黄淮海"一年两熟地区秸秆覆盖对冬小麦的生长发育和产量性状及其构成要素的影响.试验表明:秸秆覆盖可以改善土壤的理化性状,增加土壤养分有效性,可提高水分利用率,提高土壤的生物活性,明显地调节作物生长的水、肥、气、热等生态条件,促进了小麦的生长发育,可以明显提高小麦的产量.未进行秸秆覆盖的处理产量为4 617.93kg/hm2;进行秸秆覆盖的处理,小麦平均产量最高可达到 5 360.00kg/hm2,提高了1 303.67kg/hm2,增产可达到 28.23%.  相似文献   

16.
目前,我国粮食产量的提高,在很大程度上依赖于作物品种的改进、生产技术的提高及科学施肥等因素。化肥的机械化施用技术的发展.关系到我国粮食安全和农业生产与生态环境的协调发展。因地制宜施用肥料已经成为农事活动特别是作物增产措施中一项十分重要的内容。然而,由于我国粮食产量的增长对化肥的依赖性不断增加.导致农业生产与自然环境之间的矛盾不断加剧,施肥技术的正确与否已成为能否实现农业乃至全社会可持续发展和协调发展的关键因素,并已成为政府和社会普遍关注的焦点。因此。正确分析农业生产中化肥的施用现状和装备现状,研究探讨科学、高效的机械化施肥技术.显得十分迫切。  相似文献   

17.
不同水肥调控措施对冬小麦产量影响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水分不足和养分缺乏是制约广大旱作农业地区生产发展的两个关键因素.以冬小麦为供试作物,采用田间试验的研究方法,探讨了不同水肥调控技术措施(施肥和补充灌溉)对冬小麦产量和水分利用效率等之间的关系,获得了主要结论:中水中肥冬小麦产量最高,其水分的利用效率也最高.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寻适宜于内蒙古阴山北麓地区马铃薯节水高效种植的水肥一体化模式。【方法】采用大田裂区试验,研究了3种灌水量(1 200、2 100、3000 m~3/hm~2)和3种施肥模式(味丹腐殖酸肥、中化大量元素水溶肥、常规NPK肥)组成的9种水肥一体化模式对马铃薯干物质积累及水分利用效率的影响。【结果】较基于腐殖酸肥和大量元素水溶肥施肥模式的水肥一体化模式相比,基于常规NPK配施施肥模式的水肥一体化模式马铃薯全株和块茎干物质快速积累持续时间长、干物质快速积累期间积累速率快,茎、叶、块茎各器官干物质积累量多,茎叶和块茎干重平衡期适期出现,茎叶生长和块茎生长关系协调,产量分别显著增加38.95%~46.93%和35.40%~39.63%,水分利用效率显著提高39.37%~42.96%和33.83%~44.25%。1 200 m~3/hm~2灌水量较2 100、3000 m~3/hm~2灌水量下水分利用效率显著增加27.63%~37.56%、49.62%~57.62%,灌水量对产量影响不显著。【结论】在内蒙古阴山北麓地区相似于本试验条件的马铃薯生产中,推荐使用1 200 m~3/hm~2与常规NPK肥结合的水肥一体化施用模式,既可提高产量,也能节约用水。  相似文献   

19.
水肥耦合效应对设施豇豆生理特性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了探究设施豇豆对不同水肥耦合效应的响应,在滴灌施肥条件下试验研究了水肥耦合对温室豇豆生长、生理、产量和品质的影响,从而制定出高产、优质、高效的滴灌施肥制度.试验采用二因素三水平完全组合设计3个灌水水平、3个施肥水平,共9个处理,分析了水肥耦合对豇豆光合特性、品质及水分利用效率的影响.结果表明:滴灌施肥对豇豆株高和茎粗的影响具有统计学意义,适宜水肥配比有利于植株生长,高水高肥则引起“徒长”,进而影响后期产量与品质的形成;随着生育期的推进,净光合速率、气孔导度及蒸腾速率都呈双峰曲线型变化趋势:苗期温度低,光合作用较弱,增加水肥有利于光合指标的提高,伸蔓期光合强度增强,中水高肥处理效果最佳但与中水中肥之间的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荚期豇豆光合能力达到最大,并随着水肥梯度增大而先增后减,趋势变化平缓,水肥需求量最大;豇豆产量与水分利用率均随着灌水施肥定额增加而先增后减,中水中肥处理的产量最高,临界值为28 598 kg/hm2,水分利用率高达95.33 kg/m3,并且水分利用率对水分的敏感度高于肥料,水肥交互作用对其影响不具有统计学意义;综合品质指标分析,中水中肥处理各指标效果表现最好,并且能够控制硝酸盐含量增加,维生素C、可溶性糖及可溶性蛋白的质量比分别达到285.3 mg/kg,90.48 g/kg,52.82 mg/g.  相似文献   

20.
刘欣怡  李梅芳 《农业工程》2022,12(8):155-160
基于2008-2019年山东省农业就业人口数量,运用Stata软件对影响山东省农业就业人口的因素进行OLS多元线性回归分析。研究结论:化肥施用量、有效耕作面积、农民实际可支配收入3个变量对山东省农业劳动力数量影响最显著,扩大有效耕作面积对山东省吸引农业劳动力起正向影响,而限制化肥施用与农民实际可支配收入增加对山东省农业劳动力增长起反向影响。据此,在山东省提升机械化程度、提高农业就业质量,优化农业空间布局、实施新型城镇化战略,健全惠农强农体系、为农业就业者提供保障等方面实行切实有效的措施,从而推进山东省农业现代化建设。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