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采茶扑蝶》这首钢琴曲是刘福安先生所创作的,刘福安先生通过对福建民间歌舞《踩茶灯》进行改变才得来《采茶扑蝶》这首钢琴曲目,这首钢琴曲目从根本上充分的体现了当地民歌民舞以及当地的民族文化和民俗风情。本文笔者通过《采茶扑蝶》和民族特色为根本切入点,积极探索钢琴曲目《采茶扑蝶》的民族特色以及相关的演奏风格。  相似文献   

2.
《采茶扑蝶》是福建龙岩地区的民间说唱艺术,是茶歌的一种,又名《采茶灯》,因曲调欢快,符合劳动人民采茶时的心境,故而在当地广为传唱。钢琴曲版《采茶扑蝶》,是曾任上海市音乐家协会理事的刘福安教授改编而来。由于钢琴版《采茶扑蝶》保留了我国民间传统的曲调曲风,又与现代主义乐器巧妙结合,增添了音乐的表现形式,在保留传统的基础上融合了一丝现代气息,故而一经推出受到了广泛好评,时至今日仍然是钢琴界广为演奏的保留曲目。本文从演奏特色角度入手分析了钢琴版《采茶扑蝶》的民族艺术特征。  相似文献   

3.
中国的历史文化灿烂悠久,传统民族文化更是丰富多样,其中很多素材都被再次创作和改编,得到更为广泛的传播和发扬。民间传统舞蹈《采茶灯》就被改编成了著名的钢琴曲《采茶扑蝶》,使得整个作品的民族风味更加浓厚。《采茶扑蝶》不仅曲调优美,内容也别具特色,围绕采茶这一传统劳动场景展开,反映了中国茶文化的韵味。钢琴特有的音质与传统民族音乐的结合,碰撞出特别的火花,形成《采茶扑蝶》这一优美的歌曲,蕴含着中国茶文化的淳朴,有着鲜明的民族特色。本文对钢琴曲《采茶扑蝶》的艺术特色和文化创意进行了分析,对其民族文化内涵进行了解读,对其中的茶文化创意的融合进行了研究。  相似文献   

4.
茶音乐作为茶文化的重要形式,体现了茶文化与音乐的完美结合,"采茶扑蝶"作为经典茶音乐曲目,其艺术价值和音乐文化内涵极为深厚,对钢琴曲"采茶扑蝶"的研究,能够有效促进音乐文化的传播与发展。本文以"采茶扑蝶"为例,对音乐文化传播与发展路径进行研究。  相似文献   

5.
中华文化源远流长,传统文化在历史车轮下历久弥新,呈现出多种多样的特色,很多优秀的传统文化经过新时期改编之后获得了新的活力,在新的时代背景下得到传播和发扬。以《采茶扑蝶》为例,这一传统福建民歌是以《采茶灯》这一家喻户晓的民间传统舞蹈为基础改编而成的,整个作品都极具民族特色。《采茶扑蝶》编曲具有东方因素,曲调极具特色,内容也别具一格,是以劳动人民采茶为背景创作而成的,体现了中华民族特有的茶文化。钢琴别具一格的音色和音质与传统文化的融合,在编曲的创意下制造出独特的化学反应,《采茶扑蝶》这一作品由此形成,并成为了文化发展史上一个里程碑般的存在。笔者旨在对钢琴曲《采茶扑蝶》在改编后的音乐风格进行专业上的探讨,分析其中所包含的民族文化内涵,对茶文化与钢琴曲的融合进行进一步的分析研究,为之后中华音乐的发展提供借鉴思路。  相似文献   

6.
本文拟从钢琴改编曲《采茶扑蝶》的具体内涵和发展历程认知入手,结合《采茶扑蝶》中所代表的茶文化理念内涵认知,通过探究钢琴艺术与茶文化艺术之间的融合机制,从而全面分析钢琴改编曲《采茶扑蝶》的民族特征。  相似文献   

7.
江唯 《福建茶叶》2018,(3):90-90
茶是传统文化中的通感元素,钢琴曲是音乐殿堂中的精粹。表面上来看,茶元素与钢琴曲是点与面的关系。但从根本上来说,二者都是属于精神层面上的高雅意识形态。乐曲兼具放大文化的张力。因此对茶文化的推广与传承中有强大的功能性。基于此,本文分析了钢琴曲《采茶扑蝶》中茶元素的文化魅力,鉴赏《采茶扑蝶》中钢琴曲调的特色,有利于加强中西音乐文化交流。  相似文献   

8.
在中国悠久的历史长河中,人们在劳动与生活之中用智慧创造了多种多样的文化文明,其中既有民歌,还有各种音乐舞蹈,充满浓郁的地域特色与民族特色。正是这些别具一格的民族传统文化为钢琴家们进行艺术再创作提供了种类丰富的文化题材,《采茶扑蝶》就是在闽西地区流传的民间舞蹈《采茶灯》的基础上创作改编的钢琴曲,以原本的曲调为范本一点点进行改编,不仅将作品原有的民族风情完整地保留了下来,还借助钢琴的形式对民族乐队进行效果模仿,使得民族风格得到进一步深化。本文主要从《采茶扑蝶》的音乐风格以及具体的演绎方法进行了深入的探讨。  相似文献   

9.
我国是传统的茶文化大国,在长期茶文化经营发展过程中,形成了一系列丰富的茶文化艺术资源。比如以茶为主要题材所形成的音乐歌舞等,而闽西民间歌舞就是其中的重要代表。通过对这些歌舞艺术的内涵及特点进行全面了解,其能够帮助我们有效认知其中所容纳的文化理念。本文拟从闽西民间歌舞的特点及发展状况分析入手,结合《采茶扑蝶》的具体内涵和理念认知,从而探究闽西民间歌舞《采茶扑蝶》的艺术内涵,并尝试性提出闽西民间歌舞《采茶扑蝶》的艺术传承思路。  相似文献   

10.
朱琼 《福建茶叶》2016,(2):242-243
钢琴改编曲《采茶扑蝶》主要是采用福建民间舞蹈"采茶灯"的曲调来进行改编的,其运用了"采茶灯"这首民间歌舞中的"正采"、"倒采"、"扑蝶",在"采茶灯"原型的基础上进行再创作,通过钢琴对民族乐队的音响效果进行模拟,最终达到充分展示民族特色的目的。本文对钢琴改编曲《采茶扑蝶》的基本情况进行初步阐述,然后对其民族特征进行全面分析,以期更全面了解钢琴改编曲《采茶扑蝶》的创作思路与手法。  相似文献   

11.
《采茶扑蝶》是传统艺术的组成部分,其在音乐、舞蹈、情节等方面具有很高的造诣,对之后的艺术发展有很大的影响。本文通过分析《采茶扑蝶》的基本概况,感受到他的艺术特色,以及对现在社会、公众以及青少年的价值,感受到我们要加强对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要加强对传统艺术的传承。  相似文献   

12.
改编自福建闽西客家茶俗"采茶灯"的钢琴曲《采茶扑蝶》,将传统茶歌茶舞中调式、节奏、乐器等民族元素与钢琴这一西方乐器和表现手法完美融合在一起,为现代钢琴音乐烙下了深刻的民族烙印。在《采茶扑蝶》的欣赏教学中,教师应该树立茶文化、茶歌和钢琴乐的双重发展目标,建立欣赏教学的层次结构及多元化的教学方式,提升对《采茶扑蝶》的理解。  相似文献   

13.
福建民歌《采茶扑蝶》,是福建首批非物质文化遗产,也是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有着很高的艺术价值和文化内涵,是中国茶音乐文化的瑰宝。文中探究了福建民歌《采茶扑蝶》音乐版本的来源与流变、类型,从中看出不同历史时期不同版本的音乐风貌,这些版本具有继承传统、与时俱进、融合创新的特点。  相似文献   

14.
刘福安先生采用福建龙岩地区的民间文化《采茶灯》的曲调改编《采茶扑蝶》。龙岩地区的《采茶灯》是福建省最具地方特色的汉族民间舞蹈之一,其因丰富的茶文化思想内涵与独特的艺术表现形式也被列为福建省首批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项目。本文选择刘福安先生的钢琴改编曲《采茶扑蝶》作为研究对象,从音乐学与文化研究的角度,尝试分析该作品特色与茶道精神"和"思想的融合,旨在进一步研究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精神,也希望将民族传统文化发扬光大。  相似文献   

15.
《采茶扑蝶》钢琴改编曲,是源自福建民间采茶灯的曲风。在进行此乐曲改编过程中,体现出了采茶灯歌舞中的具有特色的曲调,并在其乐曲基础上进行了二次创作。改编后的乐曲采用钢琴演奏的方式,对当地的民族特色进行了展示。并将福建地区采茶灯乐曲中的"欢"和"舞"音乐风格体现得淋漓尽致,通过改编后的钢琴乐曲与钢琴音色特点形成了融合,让其音乐风格更加具有艺术魅力。  相似文献   

16.
随着艺术文化的不断发展,文化内涵的不断深入,戏曲界为了克服戏曲文化种类单一,创作思维枯竭等缺点,艺术家们将采茶曲进行钢琴改编的试验做了大量的调查,演奏技法由此应运而生。在此基础上,本文以《采茶扑蝶》为案例,总结了戏曲的发展历程,深入分析了采茶曲在钢琴改编及演奏,以期在采茶曲的钢琴改编创作及演奏技法上有一个全新的突破。  相似文献   

17.
祁亚楠 《福建茶叶》2016,(7):123-124
中国的历史源远流长,文化更是悠久灿烂,中国人民在劳动和生活中创造了丰富的文化,有民歌、音乐也有舞蹈,这些特色的民族文化为钢琴家的创作提供了多样丰富的题材,著名的钢琴曲《采茶扑蝶》便是根据民间舞蹈《采茶灯》的曲调改编而来。在原有曲调的基础上进一步改编,使整个作品的民族风格更加浓厚,采茶贯穿于整个作品中,因此,茶是整个作品的核心,茶文化在我国也有着悠久的历史,那么《采茶扑蝶》的民族特色与茶文化也有着密切的联系,它们是怎样融合呢?本文对此做简单的介绍。  相似文献   

18.
茶文化是中国优秀传统文化之一,贯穿在人们的日常生活中。而茶艺表演正好是茶文化的生动的表现形式,随着社会的发展和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有关茶文化的娱乐活动越来越丰富并得到推广和普及。本文从刘福安的钢琴改编曲《采茶扑蝶》的内涵及表现形式来分析传统音乐在茶艺表演中的作用和价值。  相似文献   

19.
蔡秀娟 《福建茶叶》2016,(5):368-369
"采茶灯"的闽西龙岩地区的一种著名的舞蹈形式,又叫做"采茶扑蝶",发源地是龙岩市苏坂关山村,经过不断发展后在龙岩城乡开始普及,采茶灯舞蹈表演非常具有民族地方特色,深入挖掘"采茶灯"的地方文化内涵以及形态特征,对中国传统文化的传承与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20.
《采茶扑蝶》是闽西劳动人民以采茶活动为灵感创作的一种民间舞蹈,是我国茶文化的重要构成内容,也是我国传统文化的有机组成部分,具有极强的文化审美价值。本文首先分析了该作品的舞蹈特征,而后从物质与精神、通俗与高雅以及儒释道精神三个方面的有机融合陈述了该作品与茶文化之间的关联,最后从民族文化的高度探讨了该舞蹈作品的文化意义,以期借用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平台,保障民间舞蹈的传承与发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