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朱琼 《福建茶叶》2016,(2):242-243
钢琴改编曲《采茶扑蝶》主要是采用福建民间舞蹈"采茶灯"的曲调来进行改编的,其运用了"采茶灯"这首民间歌舞中的"正采"、"倒采"、"扑蝶",在"采茶灯"原型的基础上进行再创作,通过钢琴对民族乐队的音响效果进行模拟,最终达到充分展示民族特色的目的。本文对钢琴改编曲《采茶扑蝶》的基本情况进行初步阐述,然后对其民族特征进行全面分析,以期更全面了解钢琴改编曲《采茶扑蝶》的创作思路与手法。  相似文献   

2.
中华文化源远流长,传统文化在历史车轮下历久弥新,呈现出多种多样的特色,很多优秀的传统文化经过新时期改编之后获得了新的活力,在新的时代背景下得到传播和发扬。以《采茶扑蝶》为例,这一传统福建民歌是以《采茶灯》这一家喻户晓的民间传统舞蹈为基础改编而成的,整个作品都极具民族特色。《采茶扑蝶》编曲具有东方因素,曲调极具特色,内容也别具一格,是以劳动人民采茶为背景创作而成的,体现了中华民族特有的茶文化。钢琴别具一格的音色和音质与传统文化的融合,在编曲的创意下制造出独特的化学反应,《采茶扑蝶》这一作品由此形成,并成为了文化发展史上一个里程碑般的存在。笔者旨在对钢琴曲《采茶扑蝶》在改编后的音乐风格进行专业上的探讨,分析其中所包含的民族文化内涵,对茶文化与钢琴曲的融合进行进一步的分析研究,为之后中华音乐的发展提供借鉴思路。  相似文献   

3.
刘福安先生采用福建龙岩地区的民间文化《采茶灯》的曲调改编《采茶扑蝶》。龙岩地区的《采茶灯》是福建省最具地方特色的汉族民间舞蹈之一,其因丰富的茶文化思想内涵与独特的艺术表现形式也被列为福建省首批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项目。本文选择刘福安先生的钢琴改编曲《采茶扑蝶》作为研究对象,从音乐学与文化研究的角度,尝试分析该作品特色与茶道精神"和"思想的融合,旨在进一步研究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精神,也希望将民族传统文化发扬光大。  相似文献   

4.
《采茶扑蝶》这首钢琴曲是刘福安先生所创作的,刘福安先生通过对福建民间歌舞《踩茶灯》进行改变才得来《采茶扑蝶》这首钢琴曲目,这首钢琴曲目从根本上充分的体现了当地民歌民舞以及当地的民族文化和民俗风情。本文笔者通过《采茶扑蝶》和民族特色为根本切入点,积极探索钢琴曲目《采茶扑蝶》的民族特色以及相关的演奏风格。  相似文献   

5.
在中国悠久的历史长河中,人们在劳动与生活之中用智慧创造了多种多样的文化文明,其中既有民歌,还有各种音乐舞蹈,充满浓郁的地域特色与民族特色。正是这些别具一格的民族传统文化为钢琴家们进行艺术再创作提供了种类丰富的文化题材,《采茶扑蝶》就是在闽西地区流传的民间舞蹈《采茶灯》的基础上创作改编的钢琴曲,以原本的曲调为范本一点点进行改编,不仅将作品原有的民族风情完整地保留了下来,还借助钢琴的形式对民族乐队进行效果模仿,使得民族风格得到进一步深化。本文主要从《采茶扑蝶》的音乐风格以及具体的演绎方法进行了深入的探讨。  相似文献   

6.
改编自福建闽西客家茶俗"采茶灯"的钢琴曲《采茶扑蝶》,将传统茶歌茶舞中调式、节奏、乐器等民族元素与钢琴这一西方乐器和表现手法完美融合在一起,为现代钢琴音乐烙下了深刻的民族烙印。在《采茶扑蝶》的欣赏教学中,教师应该树立茶文化、茶歌和钢琴乐的双重发展目标,建立欣赏教学的层次结构及多元化的教学方式,提升对《采茶扑蝶》的理解。  相似文献   

7.
《采茶扑蝶》是福建龙岩地区的民间说唱艺术,是茶歌的一种,又名《采茶灯》,因曲调欢快,符合劳动人民采茶时的心境,故而在当地广为传唱。钢琴曲版《采茶扑蝶》,是曾任上海市音乐家协会理事的刘福安教授改编而来。由于钢琴版《采茶扑蝶》保留了我国民间传统的曲调曲风,又与现代主义乐器巧妙结合,增添了音乐的表现形式,在保留传统的基础上融合了一丝现代气息,故而一经推出受到了广泛好评,时至今日仍然是钢琴界广为演奏的保留曲目。本文从演奏特色角度入手分析了钢琴版《采茶扑蝶》的民族艺术特征。  相似文献   

8.
龙岩歌舞《采茶灯》在当地具有广泛的群众基础,是福建灯舞中的艺术瑰宝。在历史沿革、歌舞形式、歌舞诗结合以及文化背景等方面的分析显示,《采茶灯》中蕴含着我国民族传统中的"和"文化精髓。对上述"和"文化思想的探索,有利于优秀民族文化精神的传承和发扬。  相似文献   

9.
中国的历史文化灿烂悠久,传统民族文化更是丰富多样,其中很多素材都被再次创作和改编,得到更为广泛的传播和发扬。民间传统舞蹈《采茶灯》就被改编成了著名的钢琴曲《采茶扑蝶》,使得整个作品的民族风味更加浓厚。《采茶扑蝶》不仅曲调优美,内容也别具特色,围绕采茶这一传统劳动场景展开,反映了中国茶文化的韵味。钢琴特有的音质与传统民族音乐的结合,碰撞出特别的火花,形成《采茶扑蝶》这一优美的歌曲,蕴含着中国茶文化的淳朴,有着鲜明的民族特色。本文对钢琴曲《采茶扑蝶》的艺术特色和文化创意进行了分析,对其民族文化内涵进行了解读,对其中的茶文化创意的融合进行了研究。  相似文献   

10.
钢琴艺术,并不是一种源自我国的艺术形式,作为世界音乐艺术体系的精髓,从该艺术传入我国开始,便与我国本土音乐艺术与文化内涵之间相融合,造就了极具价值和地域色彩的文化形式。在该艺术发展时,传统采茶戏曲艺术,不断被改变、融入,从而使其发展成为传统茶文化的焦点与典范。本文拟从传统采茶戏曲钢琴化改编的时代背景分析入手,结合传统采茶戏曲的钢琴化改编及演奏的内涵认知,从而探究传统采茶戏曲的钢琴化改编及演奏的实践策略。  相似文献   

11.
随着艺术文化的不断发展,文化内涵的不断深入,戏曲界为了克服戏曲文化种类单一,创作思维枯竭等缺点,艺术家们将采茶曲进行钢琴改编的试验做了大量的调查,演奏技法由此应运而生。在此基础上,本文以《采茶扑蝶》为案例,总结了戏曲的发展历程,深入分析了采茶曲在钢琴改编及演奏,以期在采茶曲的钢琴改编创作及演奏技法上有一个全新的突破。  相似文献   

12.
蔡秀娟 《福建茶叶》2016,(5):368-369
"采茶灯"的闽西龙岩地区的一种著名的舞蹈形式,又叫做"采茶扑蝶",发源地是龙岩市苏坂关山村,经过不断发展后在龙岩城乡开始普及,采茶灯舞蹈表演非常具有民族地方特色,深入挖掘"采茶灯"的地方文化内涵以及形态特征,对中国传统文化的传承与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3.
祁亚楠 《福建茶叶》2016,(7):123-124
中国的历史源远流长,文化更是悠久灿烂,中国人民在劳动和生活中创造了丰富的文化,有民歌、音乐也有舞蹈,这些特色的民族文化为钢琴家的创作提供了多样丰富的题材,著名的钢琴曲《采茶扑蝶》便是根据民间舞蹈《采茶灯》的曲调改编而来。在原有曲调的基础上进一步改编,使整个作品的民族风格更加浓厚,采茶贯穿于整个作品中,因此,茶是整个作品的核心,茶文化在我国也有着悠久的历史,那么《采茶扑蝶》的民族特色与茶文化也有着密切的联系,它们是怎样融合呢?本文对此做简单的介绍。  相似文献   

14.
传统采茶乐起源于民间,具有非常强烈的民族印记,其体现了我国历史悠久的传统茶文化。音乐是"人世间最美的语言",是人类真情实感的自然流露。近年来,不少音乐艺术家意识到,只有将传统文化元素与音乐创作编织在一起,让音乐创作继承我国民族文化特色,才能创造出具有民族特色的音乐形态,而这对中国的钢琴音乐创作而言具有重要的启发意义。本文首先详细讲述了中国采茶乐的起源与发展,接着阐释了采茶乐元素在钢琴音乐创作的重要意义,最后分析了采茶乐元素在钢琴音乐创作的应用,希望能够对二者的创作与融合有所启示。  相似文献   

15.
采茶并非是个动宾结构的二字词语,它是一种民间歌舞形式,这样的艺术题材是我国的特色,具有中国式的浪漫,它是为了表达采茶的欢乐和衬托热闹喜庆的气氛,最早能找到的关于采茶的记载是在明朝,可见其历史之悠久,从一开始单纯的唱茶歌,到后来载歌载舞的茶灯,还有较为成熟的歌舞小戏,无不体现着我国古代劳动人民的浪漫主义情怀。在流传至今的采茶音乐当中,虽都有其优点和特色,但《牡丹调》在采茶音乐中还是有举足轻重的艺术地位的。在许多方面都有它的应用,它更是许多茶歌的基本唱腔,也有许多以它为蓝本进行改编的新的曲子,《牡丹调》音乐特征及其蕴含的文化都对整个采茶文化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6.
广西少数民族左江采茶音乐的特点及其表现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郑卫新 《福建茶叶》2016,(4):326-327
在广西左江的少数民族地区,采茶之风十分盛行。当地人民喜爱在采茶时进行音乐表演,其采茶音乐具有鲜明的少数民族特征。本文首先简要概述了广西少数民族左江采茶音乐的情况,然后通过对《开台茶》、《迺茶》、《麒麟灯》这三种具体曲调类型的介绍,研究并分析了广西少数民族左江采茶音乐的特点及其表现,希望能对弘扬和发展少数民族文化起到一定作用。  相似文献   

17.
江唯 《福建茶叶》2018,(3):90-90
茶是传统文化中的通感元素,钢琴曲是音乐殿堂中的精粹。表面上来看,茶元素与钢琴曲是点与面的关系。但从根本上来说,二者都是属于精神层面上的高雅意识形态。乐曲兼具放大文化的张力。因此对茶文化的推广与传承中有强大的功能性。基于此,本文分析了钢琴曲《采茶扑蝶》中茶元素的文化魅力,鉴赏《采茶扑蝶》中钢琴曲调的特色,有利于加强中西音乐文化交流。  相似文献   

18.
采茶歌在近些年的历史发展过程中,不断注入新的元素与采茶舞、采茶灯等多种茶元素方式相结合,并与当地风土人情相结合,形成了赣南采茶戏。采茶戏源于最早的"采茶歌",大多为单一的清唱形式,源于采茶农的田间休息时自我娱乐的民俗小调。到了明末时期,采茶歌利用手帕、扇子等道具,形成舞台表演,增添了许多丰富的热闹元素,因此成为众多节日表演中保留的节目,在此过程中,采茶歌逐渐发展成为"采茶舞",发展演变成雅俗风尚的娱乐表演。随着采茶歌与节假日的结合,如与元宵节相融合形成了新的"采茶灯"文化。  相似文献   

19.
王倩 《福建茶叶》2016,(5):359-360
江西采茶舞蹈在历史发展的进程中,成为了一种具有代表意义的民间舞种,它以其独特的文化内涵和舞蹈表现形式崭露头角,在继承和发展这一独具特色的赣南采茶舞蹈的过程中,我们需要关注江西采茶舞蹈中钢琴伴奏的问题,要对江西采茶舞蹈中的"三绝"动作进行提炼,对江西采茶舞蹈中的"三绝"动作的韵律、节奏和神韵,采取适宜的钢琴伴奏,针对当前的钢琴伴奏现状进行分析和探讨,并遵循江西采茶舞蹈组合伴奏音乐的原则,提出江西采茶舞蹈钢琴伴奏的策略。  相似文献   

20.
赣南采茶舞是中国采茶舞的代表之一,体现着中国茶文化的水平和高度。赣南的采茶舞有"矮子步"、"单袖筒"和"扇子花"三大特色,体现出与劳动生活千丝万缕的联系。"矮子步"是模仿茶农日常采茶的动作,"单袖筒"则是仿效采茶日常的装扮,"扇子花"则是体现扇子在采茶的劳动生活的重要性。采茶舞的三大特征正是在日常生活中,经过聪明智慧的劳动人民加工成了具有审美效果的舞蹈艺术。采茶舞,不论是从形成的渊源还是舞蹈的内容都彰显出劳动人民的智慧。面对地理环境的恶劣,赣南地区的人民积极进取、乐观开朗,体现了中华民族吃苦耐劳的品格。同时由于采茶舞动作的独特,丰富了中国茶文化的内涵和深度,对中国传统文化的发展起到了巨大的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