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近 2 0年来 ,我国水稻高产栽培技术有了较快的发展 ,每公顷产 75 0 0~ 90 0 0kg稻谷已经比较普遍 ,更高产的栽培技术也在不断研究和实践之中。高产、多抗、优质品种的选育与推广 ;规范化、模式化栽培技术的提出和应用 ;旱育稀植、营养诊断及配方施肥技术的进展 ;化学除草、机械化栽培的普及等等 ,说明我国现代化稻作已进入了新的阶段。尽管如此 ,与发达国家相比尚有差距。根据优质高效农业要求 ,水稻高产高效益栽培的任务还是繁重的。为进一步研究水稻高产高效益的栽培模式 ,本文通过辽宁省重点稻作区盘锦示范区的建设实践 ,分析总结出适…  相似文献   

2.
应用栽培模式图指导大面积杂交稻夺取千斤高产,是江苏省八十年代稻作栽培上的新进展,在我省水稻增产上收到了显著效果,深受广大干群的欢迎。 一、研制模式图的经过和出发点 杂交水稻育成是我国居世界领先地位的重大科研成果,而栽培模式图的研制与应用,把良种良法配套起来,把江苏省传统的精耕细作农艺和现代化科学技术结合起米,向指标化、规范化、模式化的方向发展,使千万亩杂交水稻近两年连续亩产过1000斤,成为全国第一个杂交水稻亩产过1000斤的省.赣榆县朱堵乡农科站赣化2号高产试验田,连续4年在同一块田上由产1800斤以上,其中1983年有1.01…  相似文献   

3.
杂交水稻高产栽培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高产栽培理论与技术对于提高杂交水稻产量有着重要意义。优化杂交水稻群体质量,扩大杂交水稻库容量,提高光合叶面积指数和光能利用率,增强杂交水稻根系活力,延缓根系和叶片衰老,提高杂交水稻库容的有效充实度,可实现杂交水稻高产。杂交水稻高产栽培实践中形成了以精确定量栽培、强化栽培、三定栽培为代表的等高产栽培技术体系。杂交水稻高产栽培也存在栽培技术与我国农村发展不适应,以及与农业生态环境保护不很好协调的矛盾。精准化栽培、生态化栽培和轻简栽培将是我国今后水稻生产发展急需技术。  相似文献   

4.
水稻高产与优质栽培的冲突与协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水稻高产与优质栽培之间存在着冲突与矛盾,实现产量和品质的协同提高是水稻生产发展的目标。本文论述了我国水稻优质生产的起伏,高产与优质之间的发展关系;在简要比较优质稻品种、优质稻谷和优质大米国家标准和行业标准的基础上,提出了水稻优质栽培的主攻目标;在探讨遗传、环境和栽培因素对稻米品质影响的基础上,指出高产与优质栽培的矛盾在于产量和食味品质提升对幼穗分化期N养分需求的不一致;提出了以前期促长精准控施穗肥N为核心的水稻高产与优质相协调的栽培策略。  相似文献   

5.
阐述了水稻精确定量栽培的科学含义;提出在保证获得适宜穗数基础上,主攻大穗,提高结实率和穗重的水稻高产栽培的基本途径;以水稻叶龄模式为主线,系统阐述了水稻各生育时期高产群体的定量诊断指标;介绍了不同栽培方式基本苗定量计算方法、氮肥总量和施用时间定量方法以及水分的精确管理,并以高产实践验证精确定量栽培技术的可靠性和普适性。  相似文献   

6.
<正> 近年来,水稻稀植已成为一种高产栽培模式,有关稀植高产的论述颇多,如沈阳市水稻高产高效栽培模式的探讨。但大多是从那种密度增产方面论述,关于稀植后栽培群体的光合结构谈及不多,本文就水稻稀植或超稀植后的光合结构的调节问题进行初步探讨。  相似文献   

7.
积极推广大豆模式化栽培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积极推广大豆模式化栽培张树元(黑龙江省农牧渔业厅)模式化栽培是当代农技推广工作的新潮流,是农技推广工作的一项新突破,是软科学在农技推广工作上的一次成功的尝试,也是发展高产优质高效农业的一项最有效的措施。农作物模式化栽培已经被国家列为十项重点推广技术加...  相似文献   

8.
军川农场水稻生产以高新科技示范园区为龙头,以科教兴场为核心,以整体提高综合科技生产率为手段,以综合配套技术增产增收为目的,提高科技管理水平,培育典型,树立样板,全面实施水稻科技示范工程。水稻高新科技示范园区的建立与实施,有力地推动了农场水稻生产由单纯追求高产向绿色、有机、优质、高产方向发展,形成统一优质品种,统一实施模式化栽培,统一收购加工“北珠”米的良性循环。2001年全场克服了春季降雪、低温、寡照、阶段性冷害等多种自然灾害,水稻平均产量7650kg/hm2,总产75990t,创历史的第二个丰收年…  相似文献   

9.
大豆高产模式化栽培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大豆高产模式化栽培的研究进展苗保河(山东省菏泽地区农科所·274000)所谓“模式”化栽培,就是根据各地自然条件,按照农作物的生长发育要求,为了达到优质高产的目的,把各项先进的科学栽培技术以及增产经验、方法、措施等,优化组合,使其综合化、数量化、系列...  相似文献   

10.
水稻高产精确定量栽培   总被引:50,自引:0,他引:50  
探求能满足高产、优质、高效、生态、安全五个方面综合要求的,先进的、适用的水稻精确定量栽培是水稻栽培科学技术发展的方向,是水稻科学栽培的创新发展。详述了水稻叶龄模式、水稻高产群体质量指标、水稻高产优质群体培育的总途径和分阶段的诊断的定量指标。从播栽期、培育壮秧、合理基本苗、行株距、施肥、水分等方面进行了水稻栽培技术的精确定量。实践证明,水稻精确定量栽培理论与技术体系,具有广泛的指导作用和适用价值。  相似文献   

11.
概述了重庆水稻生产现状,设计了重庆水稻高产栽培的目标产量,回顾了2009-2014年重庆水稻精确定量高产栽培的实践,分析了高产示范方的产量结构、品种特性和密、肥、水措施,提出了水稻精确定量栽培技术在重庆的推广建议。  相似文献   

12.
张玉军 《北方水稻》2010,40(4):44-46
通过几年来生产实践,阐述建三江分局水稻旱育秧田的工程化设计、工厂化生产、规范化建设、智能化监控、标准化管理、社会化服务和模式化栽培体系,总结和探索黑龙江寒地水稻旱育秧田生产的成功经验,以便在寒地水稻育秧生产中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3.
水稻精确定量栽培集成技术研究与示范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闫长俊 《北方水稻》2010,40(2):77-80
水稻高产、优质、高效、安全生产和生态环境的保护与改善、水稻品种潜力的充分发挥、不同的水稻栽培制度和方式、现代稻米产业化等都需要精确定量栽培。邳州市2008年~2009年,通过水稻精确定量栽培集成技术的示范与研究,实现水稻增产超过25%,并介绍了选择高产优质高抗品种、培育适龄壮秧、合理稀植、采取精确施肥、科学水浆管理、病虫草无害化防治、实行秸秆还田与清洁栽培等水稻精确定量栽培配套技术。  相似文献   

14.
黑龙江水稻高产栽培技术与模式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根据黑龙江省粳稻主产区的自然条件与农业发展特点,通过研究不同育苗方式、栽培行向、株行距对水稻生长发育及其产量的影响,探讨了北方水稻高产栽培模式。结果表明,钵体育秧可提高水稻株高、单位面积茎数、干物质积累量及叶面积指数,并使水稻分蘖期、抽穗期、成熟期提前;高光效栽培和宽窄行栽培对水稻生育进程无影响;相同水肥条件下,钵体育秧对水稻的增产贡献率最大,其次是高光效栽培,而宽窄行栽培对水稻产量影响不大;钵体育秧、高光效栽培及宽窄行栽培等3项技术组合应用可有效提高水稻单位面积穗数、株粒数和千粒重,进而提高水稻产量。  相似文献   

15.
直播水稻个群体关系的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协调水稻个群体关系是水稻高产的关键措施,也是高产稳产栽培的主要内容。水田直播水稻与移栽水稻、机插水稻的个群体结构有很大区别。通过研究水田直播水稻个群体结构的特点,探讨水田直播水稻高产栽培的适宜群体结构,为提出合理的农艺措施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6.
水稻膜下滴灌栽培方法与传统水田水稻生产方式的根本不同之点在于前者是好氧条件下全程机械化水稻栽培,后者是在厌氧条件下栽培,故水稻膜下滴灌高产栽培有其独有的特点。新疆土壤都为盐碱地,含盐量大,对水稻的生长发育有极大的影响。通过多年研究,总结出了本膜下滴灌水稻高产栽培技术要点。  相似文献   

17.
<正> 沈阳市从1982年开始到1986年,综合运用现代科学技术,在改进水稻栽培技术中,不断提高对本地区水稻栽培规律的认识,摸索出了一套实现水稻高产、高效益、优质(即“双高一优”)生产的新技术措施,即水稻“旱稀少平”栽培体系。  相似文献   

18.
《中国稻米》2000,(1):24
1999年9月27~29日,第七届全国水稻栽培理论与实践学术研讨会在杭州中国水稻研究所召井。本次会议围绕对世纪水稻优质高产高效的要求,研讨可持续、能节本、多增效的现代化水稻栽培理论与技术,会上彭少兵博士等6位国内外专家作了学术报告,10位与会代表作了有关水稻栽培研究的专题发言,费槐林研究员就我国ZI世纪水稻栽培科技创新行动框架的起草工作做了报告。与会代表对水稻栽培和生产中高产与优质的关系、水稻栽培物化技术与栽培学科如何适应科技体制改革和走向市场、信息技术与水稻精确栽培以及将来中国加入WT()后农产品市场(特别…  相似文献   

19.
合理的耕整地能促进水稻优质高产、节本降耗,达到增产增收的效果.对土地进行不同耕整方式的试验,结果表明水稻田地采取一旋一翻轮耕方式可以保证产量;垄作栽培、免水栽培可以增产增收。  相似文献   

20.
阐述了水稻工厂化育秧技术要点;围绕水稻高产高效栽培对水稻机械插秧及其田间管理各环节技术要求进行较为系统的论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