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在 1996~1997 年田间筛选的基础上,1998 年对从全国各地征集到的14 个品种(组合),以湘早籼13 号为对照进行多点田间品比筛选和抗性鉴定,并进行了米质分析,评选出综合性状较好的品种(组合)有:株早籼5 号、香两优68、丰优早11 号、浙 9521、中鉴101 等。  相似文献   

2.
中早1号是中国水稻研究所用高产早籼品种“中156”与军协/青四矮杂交,于1990年育成的高产稳产的早籼品种。1990年~1991年在中国水稻研究所试验基地进行的新品系比较试验中,表现中熟、分蘖力强、抗病性好、结实率高,2年平均亩产472.4公斤,比亲本“中156”增产1.4%,  相似文献   

3.
湘早籼18号是经过辐射处理后选育出来的,表现熟期适中,高产,优质,田间抗性强。  相似文献   

4.
湘北高蛋白饲料早稻新品种筛选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1996年高蛋白饲料早稻品种(组合)筛选基础上,1997年又比较研究了省内外征集的高产早稻新品种(组合)。结果表明,95早鉴25,WH07,中早18,湘早籼24号,威优56,96早鉴112产量优势明显,蛋白质含量高,生育期适宜,经济性状好,可作为饲料稻示范推广。  相似文献   

5.
在1996年高蛋白饲料早稻品种(组合)筛选基础上,1997年又比较研究了省内外征集的高产早稻新品种(组合)。结果表明,95早鉴25,WH07,中早18,湘早籼24号,威优56,96早鉴112产量优势明显,蛋白质含量高,生育期适宜,经济性状好,可作为饲料稻示范推广。  相似文献   

6.
1996年5月13日,安徽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通过的水稻品种(组合)有9个,即皖稻61号、皖稻59号、皖稻28号、皖稻30号、皖稻32号、皖稻34号、皖稻36号、皖稻38号和皖稻40号。(1)晚稻61号(原名213选):系安徽省巢湖地区农科所从早籼213中系统选育而成的早籼水稻品种。经1992~1994年省品种区域试验和生产试验,比对照品种(浙辐802、二九丰、早籼213和8B40)增产4.7%~10.6%。一般单产约6000kg/hm2。该品种茎秆粗壮,株形紧凑,株高约86cm。每穗总粒数近110粒,结实率75%以上,千粒重24g,米质中等偏上,腹白较大。全生育期1…  相似文献   

7.
湘早籼45号是益阳市农科所采用品种间杂交育种方法育成的中熟早籼常规品种.其主要特点是熟期早,产量高而稳,米质优,抗性好.2007年2月通过湖南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  相似文献   

8.
段传嘉 《作物研究》1991,5(2):45-45
“七五”期间,湖南“常规水稻优质、高产、多抗新品种选育”取得重大进展。五年间共育成水稻新品种27个,其中早籼14个,他们是:湘早籼4号、湘早籼5号、湘早籼7号、HA79137-4、卡青90、早香17、衡早籼2号、衡早籼3号、郴早籼7号、岳早籼3号、邵早籼1号、娄早籼1号、娄早糯1号、益早香1号;中籼2个:湘中籼2号、湘州号;晚籼8个;湘晚籼1号、余红1号、84-177、衡晚籼1号、岳晚籼2号、益晚籼1号、娄晚籼1号、212;晚粳3个:桂武糯、益晚粳1号、娄玉稻。这些新品种,“七五”期间累计推广1944万亩,增产稻谷4.5亿kg,创经济效益3亿多元。另外,还培育出了一批有苗头的后备品种。  相似文献   

9.
2004年江西省审定通过的水稻品种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张正国 《中国稻米》2004,10(4):21-22
1.赣早籼56号江西农业大学农学院选育的常规早稻品种 ,品种来源 :中优早3号/浙9248。全生育期116.9天 ,株高93.1cm。食用品质优。稻瘟病抗性自然诱发鉴定 :苗瘟0级 ,叶瘟0级 ,穗瘟0级。2002~2003年参加江西省水稻区试 ,2002年平均单产415.37kg/667m2,2003年平均单产446.43kg/667m2。适宜赣中南地区种植。2.赣早籼57号广丰县农业技术推广站选育的常规早稻品种 ,品种来源 :“赣早籼26号”变异单株系统选育而成。全生育期111.0天 ,株高93.2cm。稻瘟病抗性自然诱发鉴定 :苗瘟0级 ,叶瘟2级 ,穗瘟0级。2002~2003年参加江西省水稻区试 ,2002年平…  相似文献   

10.
早籼优特稻品种筛选简报陈金铨,陈丹红,王玲(福建省农科院稻麦研究所)材料与方法本试验于1993年早季在省稻麦所农场进行。供试品种有省稻麦育所成的新品系10个、黑米2个、软米一个,广东省农科院引进1个,云南省引进1个(黑米),省内1个(黑米)。3月29...  相似文献   

11.
优质早籼『湘早籼31号』的选育及应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培育优质早籼品种 ,改善早籼品质 ,是解决南方劣质早籼严重压库与销售不畅局面的根本出路。围绕这一目标 ,我们育成了米质优、丰产性好、适应性强、熟期适中的早籼新品种湘早籼31号 (原名丰优早11号 ) ,并于2000年2月通过湖南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这也是我省继湘早籼15号 (湖南软米 )之后 ,培育的通过省级审定的又一优质早籼新品种 ,目前正在全省大面积推广应用。一、选育经过1990年我们从省内外引进的40多份优质源材料中 ,筛选出了米质优、丰产性较强的舟903作为骨干亲本 ,于1991年与我省早稻材料配制了大…  相似文献   

12.
韩娟英 《中国稻米》2012,18(1):63-64
中早39是中国水稻研究所用嘉育253与中组3号杂交选育而成的中熟早籼品种,2009年10月通过浙江省品种审定(审定编号:浙审稻2009039),适宜在浙江省作早稻种植。  相似文献   

13.
为筛选花生黑斑病抗源材料,以50个花生品种为材料,在山东省莱西市田间开展黑斑病抗性调查,并在温室条件下对其中7份材料进一步开展抗性鉴定。结果表明,不同花生品种在田间对黑斑病抗性存在差异,共获得4份中等抗病材料;在温室接种条件下,3份材料鉴定为中等抗病。综合田间自然发病和温室人工接种鉴定结果,获得冀农G94、豫花47号和晋花10号3份中抗黑斑病的材料。  相似文献   

14.
中优早3号属优质高产抗病早籼新品种。米质分析表现,该品种主要指标都达到部颁一级米标准,整精米率达65%,在长粒优质早籼中罕见。丰产性好,在江西省早稻区试中产量居所参试品种及参试点中第1位。比该省主栽品种赣早舢26增产14.08%,在生产试验中产量也极显著高于对照品种,一般产量6750k召/hm2,丰产田块在7500kg以上。经鉴定该品种中抗白枯病、耐寒、耐高温,田间具有较强的抗稻瘟病能力。该品种的育成,标志着长期困扰我国长江流域早籼“优质不高产,优质不抗病”的技术过关。该品种1992年试种,1996年推广面积200万hm’,是目前…  相似文献   

15.
早籼泉农3号     
早籼泉农3号陈秉发,陈建民(泉州市农科所,晋江362200)泉农3号是用IR36与78130杂交选育的迟熟早融新品种。1993、1994两年参加省早稻区试,产量均居迟熟组第一名,1995年列人全省生产示范品种。一、产量表现1993年参加省区试,平均亩...  相似文献   

16.
中106是中国水稻研究所用高产早籼品种中156与军协/青四矮杂交育成的。1991年在中国水稻所试验基地进行的品比试验中,比对照广陆矮4号增产19.3%,达极显著,表现苗期耐寒,移栽后起发快,生长势旺,茎秆粗壮,耐肥抗倒,穗大粒大。1996年5月通过浙江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截止1996年,已在浙江、江西、湖南等省累计推广1.6万公顷左右。(一)产量表现1.各级试验的产量表现1992年在浙江省联品迟熟组试验中,平均单产7602kg/hm2,分别比对照广陆矮4号和辐8-1增产12.6%和5.0%,达极显著水平。1993~1994年参加浙江省早籼区试…  相似文献   

17.
1991~1993年采用田间自然诱发、虫口密度、被害指数、系统调查、室内接虫考查,从220份茶树种质材料中,筛选出17份对假眼小绿叶蝉进行抗性测定。抗性品种有7903、高桥早等2个;中抗品种有辐丰20号、黑叶水仙、铁观音、雨大3号等11个;但未发现免疫和高抗品种。  相似文献   

18.
应用一套较完善的田间抗病性鉴定方法,对2207份小麦品种进行了根腐病抗生鉴定,从中筛选出31份表现抗病的品种。  相似文献   

19.
王家卫 《作物研究》2006,20(1):80-80
娄早籼11号(原名97—50)是本所近年选育的一个米质、抗性、产量、株叶型等综合性状均好的早籼中熟新品种。2000年2月通过娄底市农作物品种审定小组审定并命名。  相似文献   

20.
许琨 《中国稻米》2003,9(3):18-18
1.湘辐994湖南省原子能农业应用研究所通过对湘辐87-12/湘早籼20号的F1 种子进行辐射处理后选育而成。该品种全生育期112天 ,属早稻迟熟类型。抗性 :叶瘟7级 ,穗瘟7级 ,白叶枯病3级。湖南省区试两年平均单产465.1kg/667m2 ,比对照湘早籼19号低4.7 % ,减产显著。适宜在湖南省稻瘟病轻发区作早稻种植。2.湘丰早119湖南省水稻研究所采用中鉴100//湘早籼3号/泸红早1号选育而成。全生育期108天左右 ,属早稻中熟类型。抗性 :叶瘟7级 ,穗颈瘟9级 ,白叶枯病5级。湖南省区试两年平均单产444.88kg/667m2,比对照湘早籼13号增产1.82 %。适宜在湖南省非…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