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2015年我国审定的水稻品种基本特性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2015年我国通过省级以上审定的水稻品种进行了简要分析.结果表明,2015年我国通过省级以上审定的水稻品种共有487个次(有7个品种通过2个及以上省份审定),其中,籼型常规稻34个、籼型两系杂交稻105个、籼型三系杂交稻209个、粳型常规稻101个、粳型杂交稻19个、不育系18个;区试平均产量籼型常规稻为466.44kg667 m2、比对照增产5.54%,籼型两系杂交稻为575.40 kg/667 m2、比对照增产5.46%,籼型三系杂交稻为547.87 kg/667 m2、比对照增产5.39%,粳型常规稻为622.85 kg/667 m2、比对照增产6.71%,粳型杂交稻为661.66 kg/667 m2、比对照增产9.40%;品种优质达标率粳稻为74.17%、籼稻为34.93%、常规稻为69.92%、杂交稻为35.09%,其中,籼型常规稻为45.45%、籼型三系杂交稻为32.32%、籼型两系杂交稻为36.45%、粳型常规稻为78.00%、粳型杂交稻为55.00%.可见,粳稻品种品质要明显好于籼稻,常规稻要明显好于杂交稻.虽然对多个病虫害综合抗性表现较好的品种不多,但有些品种对单个病害的抗性表现还是比较突出的,这些品种中有些品种同时品质表现也较好.  相似文献   

2.
2013年我国通过审定的水稻品种产量及品质性状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2013年,我国通过省级以上审定的水稻品种共有422个,其中,籼型常规稻20个、籼型三系杂交稻180个、籼型两系杂交稻84个、粳型常规稻113个、粳型三系杂交稻15个、粳型两系杂交稻3个、不育系7个;每667 m2产量籼型常规稻为463.35 kg、籼型三系杂交稻为539.70 kg、籼型两系杂交稻为557.03 kg、粳型常规稻为584.80 kg、粳型杂交稻为629.95 kg;品质优质达标率粳稻为58.78%,明显好于籼稻的39.08%,常规稻为59.40%,明显好于杂交稻的38.30%。达优质1级的品种有7个,分别是宏科79、吉农大878、金穗9号、泰优390、五优华占、黄华占和粤齐新占;综合抗性表现优异的品种不多,但有些品种对单个病害的抗性表现较突出。对2013年审定的水稻品种与2010-2012年审定的品种作了比较。  相似文献   

3.
两系杂交稻籽粒充实度亲子相关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选用8个籼型光温敏不育系作母本,10个粳型广亲和品种和6个灿稻材料作父本,共配制灿粳亚种间杂交组合40个,品种间杂交组合19个,对杂种F1与双亲的籽粒充实度进行了相关分析,结果表明:两系亚种间杂种F1籽粒充实度与其父本、母本籽粒充实度及双亲平均籽粒充实度亦呈显著或极显著正相关,说明要提高两系杂交稻籽粒充实度,选用充度好的亲本配组很重要,对解决两系灿粳亚种间杂交稻籽粒充实不良的途径也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4.
两系亚种间杂交水稻抽穗日数的杂种优势和配合力分析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用光敏核不育水稻与广亲和品种配制的两系杂交稻组合,目前已成为利用籼粳亚种间杂种优势的一条重要途径。但由于籼粳交杂种一代往往表现生育期延迟的特点,使一些产量优势明显的两系亚种间杂交组合因生育期过长而限制了在生产上应用。几年来,通过对许多籼粳杂种一代的观察,发现并非所有籼粳交组合都表现超亲迟熟,不同组合间存在明显差异,并且与亲本有关。因此,有必要研究两系杂交稻组合在生育期方面的杂种优势特点及不同亲本在这一性状上的配合力效应,为组配两系亚种间杂交组合的亲本选择提供理论依据。1 材料与方法1990年夏季,以5个籼型光敏核不育系为母本,10个广亲和品种为父本,按5×10不完全双列杂交组配50个杂交组合。5个光敏核不育系为W6154S,W6184S,KS-9,5460S和衡农S-1。  相似文献   

5.
小结分析了2018年我国通过省级以上审定的水稻品种的基本特性。2018年我国通过省级以上审定的水稻品种共1 004个次,其中,籼型常规稻76个、籼型两系杂交稻279个、籼型三系杂交稻383个、粳型常规稻210个、粳型杂交稻21个、籼粳交杂交稻12个、不育系23个;从品种选育主体看,企业参与选育的品种高达79.10%;2018年籼型常规稻、籼型三系杂交稻、籼型两系杂交稻、粳型常规稻和粳型杂交稻平均区试单产分别为493.06、578.90、595.94、630.68和661.15 kg/667 m2;2018年通过审定水稻品种的优质达标率为65.04%,其中,籼稻为46.75%、粳稻为79.42%、杂交稻为47.19%、常规稻为73.43%;广东和辽宁具有较优异的稻瘟病抗性资源,云南、福建、广东和江苏有较好的白叶枯病抗性资源,安徽、山东具有较好的条纹叶枯病抗性资源,安徽和云南具有较好的稻曲病抗性资源,云南选育的品种对纹枯病抗性较好。  相似文献   

6.
2014年我国审定的水稻品种基本特性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2014年我国通过省级以上审定的水稻品种进行了简要分析。结果表明,2014年我国通过省级以上审定的水稻品种共有469个次(有5个品种在2个省份省审定),其中,籼型三系杂交稻185个、籼型两系杂交稻94个、籼型常规稻36个、粳型三系杂交稻17个、粳型常规稻122个;籼型三系杂交稻区试平均产量为543.45 kg/667m2、比对照增产5.56%,籼型两系杂交稻为557.84 kg/667 m2、比对照增产5.95%,籼型常规稻为479.02 kg/667 m2、比对照增产4.83%,粳型杂交稻为617.97 kg/667 m2、比对照增产9.16%,粳型常规稻为612.86 kg/667 m2、比对照增产7.45%;粳稻品种品质要明显好于籼稻,常规稻要明显好于杂交稻,粳稻品质优质达标率为63.31%、籼稻为39.38%,常规稻为61.39%、杂交稻为38.87%。病虫害综合抗性较好的品种不多,但有些品种对单个病害的抗性表现较突出。  相似文献   

7.
2016年我国审定的水稻品种及基本特性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分析了2016年我国水稻品种的审定情况及通过省级以上审定水稻品种的基本特性.结果表明,2016年我国通过省级以上审定的水稻品种共有492个次(有13个品种通过两个及以上省份审定),其中,籼型常规稻36个、籼型两系杂交稻137个、籼型三系杂交稻166个、粳型常规稻87个、粳型杂交稻25个(其中19个为籼粳杂交稻)、 不育系41个.区试平均产量籼型常规稻为501.36 kg/667 m2,比区试对照增产3.86%;籼型两系杂交稻为592.54 kg/667 m2,比区试对照增产5.46%;籼型三系杂交稻为552.96 kg/667 m2,比区试对照增产5.16%;粳型常规稻为624.94 kg/667 m2,比区试对照增产7.48%;粳型杂交稻为651.96 kg/667 m2,比区试对照增产8.91%.品种品质表现是粳稻好于籼稻,常规稻好于杂交稻,优质达标率粳稻为51.79%、籼稻为43.95%,常规稻为56.91%、杂交水稻为41.77%.并列举了一些对单个病害抗性表现较好的品种.  相似文献   

8.
2012年,我国通过省级以上审定的水稻品种共有411个,其中,籼型常规稻30个、籼型三系杂交稻181个、籼型两系杂交稻66个、粳型常规稻102个、粳型杂交稻14个、不育系18个;每667m。产量籼型常规稻为461.77kg、籼型三系杂交稻为537.62kg、籼型两系杂交稻为548.86kg、粳型常规稻为585.77kg、粳型杂交稻为658.86kg;品质优质达标率粳稻明显好于籼稻,常规稻明显好于杂交稻,粳稻品质优质达标率为56.03%、籼稻为35.02%,常规稻为58.33%、杂交稻为32.57%,达国标优质1级的品种有5个,分别为新稻22、南粳49、辽粳132、辽粳212、川优8377;抗性评价较为复杂,本文未作详细分析,只列举了几个对稻瘟病、白叶枯病和条纹叶枯病抗性表现较好的品种。  相似文献   

9.
两系杂交水稻高产优质制种技术总结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刘平  周兵 《杂交水稻》2003,18(5):20-23
以安徽省目前主要推广的两系杂交稻组合7001s系列组合(粳型)和华安3号、培矮64S系列组合(籼型)为例,从选择安全抽穗扬花期和育性敏感期、搭好健壮苗架、提高异交结实率、严格防杂保纯等4个方面对两系杂交稻制种主要技术进行了系统总结。  相似文献   

10.
籼型光温敏核不育系GD-1S的选育与利用   总被引:4,自引:5,他引:4  
籼型光温敏核不育系CD—1S是利用W7415S作为不育基因源与广东晚籼品种特青杂交选育而成,于1999年6月通过广东省科技厅组织的技术鉴定。GD—1S株型集散适中,育性转换特性稳定,高抗稻瘟病,开花习性和品质性状较好,容易繁殖制种。而且该不育系穗大粒多,较易组配出大稳重穗型两系杂交稻新组合。利用该不育系育成了粤杂122、粤杂889和粤杂174等两系杂交稻新组合,其中粤杂122已于2001年2月通过了广东省品种审定。  相似文献   

11.
中国水稻栽培技术发展与展望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70年来,中国水稻生产取得巨大成就。根据水稻生产发展历程,将我国水稻生产分为波动阶段、快速增长、调整下降和恢复提高四个阶段。文章阐述了四个阶段的水稻生产及栽培技术特点;分析了单季稻和双季稻栽培技术的特点及发展现状。针对水稻生产发展面临的问题,展望了栽培技术的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12.
稻鱼(鳅)耦合对稻米品质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研究稻田养鱼(鳅)对水稻稻米品质的影响,本实验对水稻稻米的外观品质、营养品质、碾磨品质、蒸煮品质的相关指标进行了分析,探究稻鱼(鳅)种养耦合模式和常规种植模式下对稻米品质的影响.每一模式都种植两个水稻品种,中早39和H优518.试验结果表明,与常规的水稻种植模式相比,在稻鱼生态种养模式下的稻米精米率、整精米率、糙米率都显著提高,碱消值显著提高,并且垩白度、垩白粒率都下降(其中H优518组的下降达到显著水平),蛋白质含量显著下降.相比于常规种植模式,稻鳅种养耦合模式下糙米率、精米率、整精米率都显著提升,垩白度、垩白粒率显著降低,碱消值提升不显著,蛋白质含量显著下降.从整体上看稻田生态种养组合的稻米品质相比于常规种植模式有着明显提升.  相似文献   

13.
调整稻米结构的战略思考   总被引:6,自引:4,他引:2  
调整稻米品质结构已是当务之急。实施调整应重点发展优质杂交稻,并根据城乡消费水平与习惯分两个层次三个阶段完成。2000~2002年,主要满足农民对新品种产量高、涨饭、口感有改进的要求,对城市居民供应口感好、第2顿饭松散的大众化优质米;2003~2005年,向城市居民供应部颁二级优势米;2006~2010年供应部颁一级优质米。并对划分两个层次三个阶段的理由及调整操作方案作了阐述。  相似文献   

14.
粳型陆稻恢复系资源的筛选及其利用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对不同粳稻不育系与146个粳型陆稻品种测交所得21 7个组合的结实率观测结果表明,测交组合的平均结实率为36.3%,其中24个组合(占11.1%) 的结实率>70%,说明与普通粳稻不同,粳型陆稻品种中存在丰富的恢复系资源.与不同地区的陆稻品种测交,不同质源的不育系的可恢性有一定差别.对7个组合的产量、8个组合的米质(糙米率和垩白粒率)与其相应的父本进行比较的结果表明,测交组合产量优势明显,且米质也得到显著改善.另对2个测交组合进行旱作种植,不仅比大面积应用的杂交粳稻黎优5 7大幅增产(增幅达93.2%),而且比陆稻父本也增产;在旱种和水田条件下产量接近黎优 57的水平.如对亲本进一步筛选和改良,有望育成水旱兼用、在不同栽培条件下均能显著增产的水陆稻杂交种,在旱涝并存地区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15.
  峰等 《中国稻米》2014,(1):94-96
水稻条纹叶枯病是我国黄淮及长江流域粳稻区的重要病害。以圣稻105、圣稻16、圣稻813、圣稻134、大粮202等5个抗条纹叶枯病品种(品系)与武21621、圣武糯0146、S19、1037、8311等7个感病品种杂交配制17个杂交组合,F1代条纹叶枯病抗性表现为:8个组合未发病,另外9个组合不同程度发病,病丛率14.3%~50.0%,病丛的平均病蘖率17.4%~75.0%。相同抗性亲本与不同感病亲本、不同抗性亲本与相同感病亲本所配组合F1的抗病性存在差异。  相似文献   

16.
回顾了2002年我国稻米的生产和消费情况,对我国稻米在国际市场所占的位置及前景进行了分析,指出了政策性因素如铁路运费、大宗谷物出口退税政策、东北三省秋粮收购政策等对稻米市场的影响;同时从稻谷的生产、库存和价格等方面对2003年我国的稻米市场进行了预测展望,提出了指导性的建议。  相似文献   

17.
籼粳杂交稻早熟性的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1994年用粳稻广亲和品种02428、ZH157、ZH110 分别和珍汕97A杂交,从回交后代中选得同质广亲和恢复系02428R(珍汕97A/024283 F5),ZH157R(珍汕97A/ZH1572 F6)和ZH110R(珍汕97A/ZH1103 F3 )3份,将上述同质广亲和恢复系分别与籼稻WA 胞质不育系珍汕97A 、珍育29A、早显A、矮败型胞质不育系协青早A 杂交,分析F1 的生育期。1995年用02428R等广亲和恢复系和明恢63 等籼型恢复系与早显A 、协青早A杂交,分析F1 的生育期等性状。通过具有早熟效应的早显A不育系与不同恢复系杂交,发现早显A可显著缩短杂交稻组合的生育期,但对产量影响不大,说明选育具早熟效应的不育系对于缩短杂交水稻的生育期具有一定的价值。  相似文献   

18.
The development of transgenic rice with novel traits in China can increase rice productivity, but transgene flow to improved or weedy rice has become a major concern. We aimed to evaluate the potential maximum frequencies of transgene flow from glufosinate-resistant rice to improved rice cultivars and weedy rice. Treatments were arranged in randomized complete blocks with three replicates. Experiments were conducted between 2009 and 2010 at the Center for Environmental Safety Supervision and Inspection for Genetically Modified Plants, China National Rice Research Institute, Hangzhou, China. Glufosinate-resistant japonica rice 99-1 was the pollen donor. The pollen recipients were two inbred japonica rice (Chunjiang 016 and Xiushui 09), two inbred indica rice (Zhongzu 14 and Zhongzao 22), two indica hybrid rice (Zhongzheyou 1 and Guodao 1), and one weedy indica rice (Taizhou weedy rice). The offspring of recipients were planted in the field and sprayed with a commercial dose of glufosinate. Leaf tissues of survivors were analyzed by polymerase chain reaction to detect the presence of the transgene. The frequency of gene flow ranged from 0 to 0.488%. In 2009, the order of gene flow frequency was as follows: weedy rice 〉 Chunjiang 016 〉 Xiushui 09 and Zhongzu 14 〉 Guodao 1, Zhongzheyou 1 and Zhongzao 22. Gene flow frequencies were generally higher in 2009 than in 2010, but did not differ significantly among rice materials. Gene flow frequency was the highest in weedy rice followed by the inbred japonica rice. The risk of gene flow differed significantly between years and year-to-year variance could mask risk differences among pollen recipients. Gene flow was generally lesser in taller pollen recipients than in shorter ones, but plant height only accounted for about 30% of variation in gene flow. When flowering synchrony was maximized, as in this study, low frequencies of gene flow occurred from herbicide-resistant japonica rice to other cultivars and weedy rice. Averaged across years, the risk  相似文献   

19.
长江中游稻区水稻产业发展现状、问题与建议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了解国家调低稻谷保护收购价后长江中游稻区水稻产业发展状况,湖南、湖北、江西和河南4省水稻专家组织开展了相关调研。结果表明,长江中游稻区2018和2019(预测)两年水稻总体种植面积持续缩减,主要是湖南和江西“双改单”和种植结构调整所致,而湖北和河南面积略有增加。稻区内2018年稻谷销售进度明显滞后于上年同期,稻谷价格也不同程度下跌。这主要受国家保护价下调影响。而优质稻谷销售进度和价格受影响较小,其流通表现出更强的市场化。2018年水稻种植人工、地租、化肥和总成本均出现不同程度提高,其中地租和人工成本增加是总成本提高的主要原因。2018年稻米加工企业稻谷收购量、收购价和稻米批发价均不同程度降低。稻区内优质稻和杂交稻种植面积占比均为64%;籼稻面积占比97.6%。不同水稻种植技术应用比例表现为抛秧>手插和直播>机插;再生稻种植面积不断增加,稻渔模式迅猛发展。同时,稻区水稻产业发展面临着农民种粮积极性普遍下降,订单农业发展风险重重,农业基础设施不完善、修缮主体不明确,农业生产社会化程度偏低,稻渔模式无序发展隐患大,农民卖粮难度大、成本高、风险大,区域稻米品牌建设亟待加强等一系列问题。建议政府调整粮食收储政策,加强对农业的政策和补贴支持力度,加强对再生稻和稻渔模式发展的引导,加大科研攻关投入。  相似文献   

20.
长江中游稻区水稻产业发展现状、问题与建议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为了解国家调低稻谷保护收购价后长江中游稻区水稻产业发展状况,湖南、湖北、江西和河南4省水稻专家组织开展了相关调研。结果表明,长江中游稻区2018和2019(预测)两年水稻总体种植面积持续缩减,主要是湖南和江西“双改单”和种植结构调整所致,而湖北和河南面积略有增加。稻区内2018年稻谷销售进度明显滞后于上年同期,稻谷价格也不同程度下跌。这主要受国家保护价下调影响。而优质稻谷销售进度和价格受影响较小,其流通表现出更强的市场化。2018年水稻种植人工、地租、化肥和总成本均出现不同程度提高,其中地租和人工成本增加是总成本提高的主要原因。2018年稻米加工企业稻谷收购量、收购价和稻米批发价均不同程度降低。稻区内优质稻和杂交稻种植面积占比均为64%;籼稻面积占比97.6%。不同水稻种植技术应用比例表现为 抛秧>手插和直播>机插;再生稻种植面积不断增加,稻渔模式迅猛发展。同时,稻区水稻产业发展面临着农民种粮积极性普遍下降,订单农业发展风险重重,农业基础设施不完善、修缮主体不明确,农业生产社会化程度偏低,稻渔模式无序发展隐患大,农民卖粮难度大、成本高、风险大,区域稻米品牌建设亟待加强等一系列问题。建议政府调整粮食收储政策,加强对农业的政策和补贴支持力度,加强对再生稻和稻渔模式发展的引导,加大科研攻关投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