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广东是我国黄麻、红麻主要生产基地之一,每年种植面积50万亩左右,最高年份达96万亩。但由于多年来种子管理制度不全,部分麻区种子严重混杂退化,麻田早蕾早花率高;加之麻田多年连作,偏施氮肥,少施或不施钾肥,种植规格不合理,种得迟收得早等原因的影响,多年来亩产徘徊在250公斤左右。为了挖掘我省黄麻红麻生产潜力,提高单位面积产量,  相似文献   

2.
大荔县是我省唯一的全国优质棉基地县。1986年全县23.9万亩棉花获得了大幅度增产,平均亩产量67公斤,比上一年增产33.7%,亩增皮棉16.9公斤,比历史最高的1982年增产24.1%。全县27个植棉乡镇中,有8个乡亩产超过75公斤,占全县总植棉面积  相似文献   

3.
(一) 丰城县自1952年大面积种棉花,由于布局过于分散,棉田建设不过硬,科学种棉水平难提高,棉花生产多年处于“面积少,单产低,经济效益差,多数农民不愿种”的被动局面。五十年代初至六十年代中期,植棉面积在3.6万~5.5万亩左右,单产皮棉徘徊在10~30斤之间,七十年代初至八十年代初,植棉面积由7.7万亩增加到10万亩,多数年份单产仍在30斤左右徘徊,最高年的1965年,平均单产也只有47斤。1982年,全县10万亩棉花,分布在17个公社,245个植棉大队,3215个植棉生产队,80755植棉户,平均每个生产队植棉31亩,每户植棉1.23亩。其中:有5个分散棉区,816个植棉生产队,每个队只有10亩左右棉花。  相似文献   

4.
合理的水田复种制能提高单位面积年总产,充分发挥水田的增产增值作用。我县有水田40万亩,占耕地面积的70.2%,因此,搞好水田复种是我县粮经生产的突破口,应进一步分析比较,因地制宜,逐步完善。 一、我县水田几种复种制的现状 1、肥—稻—稻复种制 该复种制七十年代初就已开始,常年面积为18万亩左右,最高年份达22万亩之多,近几年来,主要由于责任田变动和草籽种供应不足,致使面积下降到12万亩左右。据调查统计,该复种制绿肥(以紫云英为主)亩产鲜草1,000—1,500公斤,  相似文献   

5.
1 1988年棉花生产形势1988年我省棉花生产是个大减产的年份。初步预计,全省皮棉总产量30~32.5千吨,比上年减产26.5—29千吨,减产45—49%,为70年代以来第二个低产年。按实播面积97.8万亩计算,单产为30~33公斤,比上年减产48—52%,为1982年以来单产最低的一年。主要棉区九江市55万亩,预计总产22.5千吨,比上年减产47%,单产39公斤,比上年减产37公斤,减48.7%;宜春地区14.2万亩,预计总产2千吨,平均单产14公斤,比上年总产、单产分别减产68%和70%;上饶地区9.9万亩,预计总产1.25千吨,平均亩产12.5公斤,比上年总产、  相似文献   

6.
红薯是湖南第二大粮食作物,常年栽培面积400~500万由,总产折谷8~9亿公斤,其面积和产量仅次于水稻,而居旱粮作物之首位。历史上栽插面积最高年份曾接近1000万亩,总产最高年份曾达13亿公斤以上,故素有“一季红薯半年粮”的说法。但近年来由于稻谷产量的稳定增长,红薯已不再充当半年粮的重要角色,面积和产量均有不同程  相似文献   

7.
亚麻是我省主要经济作物之一,迄今已有80多年种植历史。50年代全省亚麻平均亩产92.1公斤,60年代110公斤,70年代150.9公斤,80年代达到160公斤。现在全省有44个县20多万农户种麻,种植最好的年份是1988年,其面积达208.7万亩,  相似文献   

8.
一、我省花生地膜覆盖栽培新发展 我省自从1979年引进花生地膜覆盖新技术到现在,已有12年的时间。在这12年中主要有如下的新发展: (一)覆膜面积扩大,经济效益显著。花生地膜覆盖栽培新技术是1979年开始引进试验,由于这项新技术一次性投资较多,因此我们坚持试验、示范、推广三步走和坚持在增产增收的地方推广的原则。经过4年多点试验示范,1982年覆膜面积1.62万亩,平均亩产431.2公斤,比不覆膜的亩增90.6公斤,增产29.2%,扣除地膜除草剂成本后,亩净增收50.6元。  相似文献   

9.
早稻是我省一季重要的粮食作物。近几年来,杂交早稻新组合的育成和推广,打破了早稻产量长期徘徊的局面,种植面积逐年扩大,增产效果显著,具有较高的经济效益。我省1986年种植15万亩,1988年达49万亩。杂交早稻一般亩产500公斤左右,比常规早稻亩增50公斤;龙游县农民鲁月行种植1.18  相似文献   

10.
花生覆膜栽培在我县已有六年的时间,80到86年,全县累计推广面积21.28万亩,平均亩产346.2公斤,比对照亩增117.6公斤,增产52.6%,其中千斤以上地块2011亩,最高亩产703.5公斤,全土层35厘米左右的中低产田覆膜11.6万亩,平均亩产292.5公斤,比对照亩增105.5公斤,增产56.4%,总增荚果1223.8万公斤,总增收673.09万元,纯增收670.16万元。本文  相似文献   

11.
棉花枯萎病是对棉花生产危害严重的病害。四川省早在1942年发生,据1982年普查统计,全省植棉县都有不同程度发生,病田面积约120万亩左右,年损失皮棉400多万公斤。实践证明,选育抗病品种是防治棉枯萎病经济有效措施。早在50年代初开始,我省先后育出了防治枯萎病抗源品种52—128、  相似文献   

12.
福清海口农场威优64春季制种112亩,1989年7月16日,经市、县两级现场验收,平均亩产达166.7公斤,较全市平均亩产93.53公斤增产近九成。其中林忠平户为主的(Ⅱ)、(Ⅲ)片共24亩,平均亩产达216.63公斤,最高亩产250.63公斤(2.5亩)。一、高产群体与产量结构分析 (一)高产群体 1.亩产200-250公斤以上的田块,有效穗最高达25万以上,最低在22万左右,穗均离颈粒数71.5-82.4粒,异交率在50%左右,最高达51.6%,最低为44.02%。其中  相似文献   

13.
慈溪县传统的棉田耕作制度是,冬作春粮(大小麦、蚕豆)与黄花苜蓿间作,夏作棉花与春粮套种的两熟栽培制度。六十年代间作绿肥面积占棉田总面积的85%左右。棉花产量高且稳定,平均皮棉亩产113.7斤。七十年代以来,绿肥面积不断减少。1982年统计,全县棉田绿肥面积6.63万亩,只占棉田总面积的16.64%,亩产鲜草量在千斤以下,棉田有机质肥料严重不足。绿肥面积迟  相似文献   

14.
平遥县位于山西省晋中盆地的中南部,是典型的农业大县,常年植棉面积均为6667公顷左右,1991年最高达到8440公顷,是山西省特早熟棉区植棉面积最大的县.但从1993年开始由于种种原因棉花面积一降再降,到2000年棉花收获面积仅有638公顷,仅占历史最高年份的1/13左右.从总产看,1991年全县棉花总产542.1万公斤,而2000年仅为45万公斤,降到历史以来的最低点.  相似文献   

15.
湖口位于波阳湖与长江交叉处,属黄壤丘陵地区,土质较浅薄,易旱,但植棉历史悠久,是江西重点产棉县之一。历年植棉面积7万亩上下,今年实种面积扩大到11.37万亩,其中水改旱面积4.33万亩。预计单产皮棉59.3公斤,总产可达6.74千吨,比历史最高的1984年(种植面积6.51万亩,单产皮棉48.5公斤,总产3.76千吨)面积增长90.0%,亩产增长23.3%,总产增长  相似文献   

16.
杂交水稻在我省大面积推广以来,为我省粮食增产做出了重大的贡献。但从全省的情况看,杂交水稻生产的发展不够平衡,为了进一步发掘杂交水稻增产潜力,加快我省粮食生产发展的速度,本文着重对我省杂交水稻生产的历史、现状及发展前景进行了回顾与研讨。 (一)我省杂交水稻生产的回顾杂交水稻从1974年开始在我省试种,到1977年全省九个地、市种植面积达240.96万亩:1978年全省发展到800万亩,占稻谷播种面积2533.7万亩的31.51%:平均亩产262公斤,比年报稻谷亩产239.5公斤,高22.5  相似文献   

17.
茶叶是我省主要经济作物。据统计,1990年全省茶叶种植面积179.1万亩,其中投产茶园面积142万亩,平均亩产茶叶39公斤,低于全国茶叶平均亩产45公斤的水平。我省茶叶单产低的原因是多方面,其中茶园杂草危害严重也是主要因素之一。 一、茶园杂草种类及其危害 茶树是多年生作物,一般种植的行株距150×30—40厘米,五、六年左右才能封园。因此,封园  相似文献   

18.
有“大豆之乡”美誉的黑龙江省,大豆单产也一直徘徊在100公斤左右,生产潜力远没有得到充分挖掘,效益也没有得到充分发挥。如何探索我省大豆高产优质高效的新途径,对促进我省农业生产由产量型向效益型转变,带动广大农民奔小康,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一、大豆在我省效益型农业中的地位 (一)我省大豆生产在全国占有重要地位我省大豆种植面积和总产均居全国之首,是大豆商品生产和出口基地。在“七五”期间,全省大豆生产实现了快速发展,年均种植面积达到3410.3万亩,比“一五”时期平均增加1200万亩,增长54.3%;亩产104.5公斤,增加35公斤,增长50.4%;年均总产357.5万吨,增长132.9%。使我省大豆种植面积在全国的比重  相似文献   

19.
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种植制度的改革,一熟棉田面积逐年减少,棉花绿豆间作面积越来越大。1982~1984年棉花绿豆间作面积为3.65万亩,亩产绿豆19.3公斤;1986年间作绿豆面积为5万亩,亩产绿豆18.7公斤;1987年间作绿豆7万亩,亩产绿豆18.8  相似文献   

20.
我省近年小麦面积约300万亩,其中薯麦制小麦达150万亩以上。全省小麦平均亩产100公斤左右,而薯麦制小麦不到100公斤,是各种栽培制度中最低的。为弄清薯麦制小麦的低产原因,我们于1984~1986年连续三年对我省薯麦制小麦面积最大的县——新化县的小麦生产进行了调查,本文以这个调查为基础,就薯麦制小麦的低产原因开展讨论。 一、穗数太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