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2 毫秒
1.
优化施肥对甘蔗产量、养分吸收及肥料利用率的影响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过量施用化肥不仅影响甘蔗的生长发育,而且导致化肥利用率低和污染环境。以甘蔗品种新台糖22号为材料,采用随机区组设计,通过两年(造)田间试验,探讨优化施肥对甘蔗产量效应、养分吸收和肥料利用率的影响。结果表明,优化施肥处理(N 345 kg/hm2,P2O5 195 kg/hm2,K2O 240 kg/hm2)甘蔗平均产量高于常规施肥处理(N 404 kg/hm2,P2O5 296 kg/hm2,K2O 281 kg/hm2);甘蔗分蘖期和伸长期的氮和磷吸收量显著高于常规施肥处理;氮、磷、钾肥料利用率显著高于常规施肥,分别提高6.1%、5.5%和13.3%。适当减少化肥施用量,调整氮磷钾配比,可促进甘蔗分蘖期和伸长期对氮和磷的吸收,提高肥料利用率和产量。甘蔗优化施肥是一种兼顾经济效益和环境效益的合理施肥方案,值得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2.
一次性施用甘蔗专用缓释肥对甘蔗产量及蔗糖分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研究一次性施用甘蔗缓释肥对甘蔗产量和蔗糖分的影响,旨在解决甘蔗生产中施肥次数多、生产成本高等问题。以常规施肥(CK)为对照,缓释甘蔗专用肥6个配方肥一次性施用,进行一新一宿2年的栽培试验,调查分析各处理甘蔗的农艺、经济性状及效益。结果表明,与CK相比,缓释肥具有增加甘蔗分蘖的功效,前期甘蔗株高显著增高、茎径增粗;其中,新植蔗施用缓释肥A、B、C、D、E处理产量比CK增产10.27%~15.36%,差异显著;宿根蔗施用缓控释肥A、B、C、D、E、F处理产量比CK增产2.05%~9.28%,但差异不显著。一次性施用甘蔗专用缓释肥,具有提高甘蔗产量的功效;尤其新植蔗一次性施用缓释肥A、B、C、D、E处理,可提高甘蔗分蘖,增加有效茎数,增产效果显著;宿根蔗一次性施用缓释肥,虽然甘蔗增产效果不显著,但劳力成本显著下降;新植蔗或宿根蔗一次性施用缓释肥中,E处理施肥量2 250 kg/hm~2(含增效剂8 kg/t)的增产效果和经济效益最佳。  相似文献   

3.
以宁香粳9号为试验材料,于2022年在南京农业大学白马教学科研基地开展试验,研究覆膜机插缓混一次施肥对水稻生长、产量及氮肥吸收利用的影响,为绿色高产的稻作方式提供新的思路。结果表明,缓混肥一次基施(T1)、覆膜缓混肥一次基施(T2)和覆膜尿素两次施用(T3)处理的产量较常规施肥(CK)分别提高6.0%、9.1%和6.5%,但只有T2处理达到显著水平;T2处理植株干物质积累量较CK显著提高12.5%,在分蘖期、拔节期的叶面积指数较CK分别显著提高62.0%、26.7%;T2处理氮肥偏生产力和氮素农学利用率较CK显著提高9.1%和47.7%,氮素利用率较CK提高17.6%。可见,覆膜机插缓混一次施肥具有更高的水稻增产潜力和氮素利用效率。  相似文献   

4.
为了探明不同早期施肥模式对洞庭湖双季稻区机插晚稻养分、干物质积累及产量的影响,以不施肥为对照(CK),研究了基肥∶分蘖肥=5∶5(T1)、基肥∶分蘖肥=7∶3(T2)和轻简化一次性施肥(T3)等3种不同早期施肥模式,对机插晚稻干物质积累、产量构成和产量及养分积累的影响。结果表明:2个年份中,T2处理机插晚稻大田全生育期最短,均为98 d,T3处理大田生育期最长,分别为104 d和101 d; T2和T3处理株高最高,CK处理最矮;T2处理茎、叶和籽粒干物质积累量均明显高于T1、T3和CK处理。各处理产量表现为T2 T1 T3 CK,施肥各处理间晚稻产量差异不显著,其中T2处理最高,晚稻平均产量分别为8154 kg/hm2(2015)和6703. 5 kg/hm2(2016),比CK处理平均增产67. 36%和9. 16%。T2处理的植株对N、P、K素总积累量最高,T3处理次之,CK处理最低。因此,基于植株的干物质和养分积累、水稻产量等方面的情况,在洞庭湖双季稻区施用纯N 180 kg/hm2条件下,机插晚稻早期基肥与分蘖肥比例对物质积累与产量影响并不大。  相似文献   

5.
为探讨规模化养猪场产生的废水在直播稻生产中的施用技术,设计研究了不同用量养猪场废水处理对直播稻干物质积累、产量和组分、叶片SPAD值、植株含氮率、吸氮量、植株氮素转移率、氮素收获指数、氮素籽粒生产效率的影响。结果表明,养猪场废水能提供明显的氮素养分,适量的废水可以满足直播稻对氮素养分的需要;与常规施肥相比,基施废水120 m~3/hm~2与穗期施废水120 m~3/hm~2的组合加分蘖期施尿素225 kg/hm~2的处理,在减少300 kg/hm~2尿素的情况下,理论单产增加10.2%,实际产量增加6.6%。废水总施用量达到210 m~3/hm~2以上的处理都可以达到常规施肥的产量效果。  相似文献   

6.
不同施肥条件下冬小麦氮素吸收、转运及累积的研究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为给陕西关中地区冬小麦合理施用氮肥提供理论基础,以小偃22为材料,通过田间试验研究了不同施肥条件下冬小麦产量、氮素吸收、转运和累积特点.结果表明,氮磷钾和有机肥配合施用可明显提高小麦籽粒产量,其中在基施有机氮150 kg·hm-2的基础上,施氮量为150~225 kg·hm-2时小麦籽粒产量接近或达到9 000 kg·hm-2的超高产水平,显著高于农民习惯施肥处理(基施纯氮300 kg·hm-2和P2O5 75 kg·hm-2);在不施有机肥、施氮量为270~300 kg·hm-2时,小麦籽粒产量与农民习惯施肥处理差异不明显,说明有机肥具有明显的增产作用.施肥处理时小麦氮素累积有显著影响,氮磷钾配施可显著提高小麦氮素累积量,有机肥和化肥配合施用氮素累积量最高,达到249.3~283.0 kg·hm-2.与农民习惯施肥处理相比,氮磷钾配施条件下小麦生育中期和后期氮素累积量增加,开花后营养器官氮素转运量也随着增加,但施肥处理间氮素转运效率差异不明显.综合来看,陕西关中地区冬小麦在氮磷钾和有机肥配合施用的情况下,氮肥用量应控制在150~225 kg·hm-2.  相似文献   

7.
采用裂区设计,探究了不同氮肥运筹方式对有序机抛晚稻生长发育、产量和氮肥利用率的影响。主区为施氮量(N),设3个水平,分别为120 kg/hm2(N1)、150 kg/hm2(N2)和180 kg/hm2(N3);副区为氮肥分配比例(基肥:分蘖肥:穗肥),设4个水平,分别为1∶1∶1(T1)、0∶1∶1(T2)、1∶0∶1(T3)和1∶1∶0(T4)。以农民习惯施肥为对照(CK,氮肥用量120 kg/hm2,基肥∶分蘖肥∶穗肥=5∶3∶2),另设一不施氮处理(N0)。结果表明,相同施氮量下,T2处理的水稻产量显著低于T1、T3和T4处理及CK,T4处理的产量高于T1处理和CK。表明施用基肥有助于提高有序机抛晚稻的产量。氮肥利用方面,T2处理的氮肥利用率显著低于其他处理;T4处理的氮肥农学利用率(NAE)显著高于T1和T3处理,但与CK差异不显著;T1、T3、T4处理和CK在氮肥偏生产力(NPFP)、氮素籽粒生产效率(NUEg)、氮肥生理利用率(NPE)和氮素收获指数(NHI)等方面差异较小。可见,前期...  相似文献   

8.
多元长效油菜专用肥的适宜用量研究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采用两点大田试验研究多元长效油菜专用肥的施用对油菜生长、产量、养分吸收和肥料利用率的影响。结果表明,多元长效油菜专用肥的施用可明显促进油菜的生长发育,与不施肥处理相比,株高、茎粗、分枝数、SPAD值和单株干物质量均有显著提高,最大增幅分别为30.1%、72.7%、162.2%、31.0%和130.1%。菜籽产量与专用肥施用量呈线性加平台关系,合理施用专用肥显著增加菜籽产量。施肥影响菜籽产量的构成因素主要为分枝数和角果数。多元长效油菜专用肥的施用显著提高油菜干物质量和氮、磷、钾养分吸收量,但随着施用量的增加,肥料利用率有逐渐降低的趋势。当施用量为1 125kg/hm2,两试验点N、P2O5和K2O的平均利用率分别为37.0%、33.5%和75.6%。菜籽的目标产量为2 700~3 000kg/hm2时,多元长效油菜专用肥的适宜用量为1 200~1 275kg/hm2。  相似文献   

9.
不同施氮水平对春玉米氮素吸收、转运及产量的影响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采用田间试验研究吉林省中部玉米主产区不同氮水平对玉米产量、氮素吸收、转运及氮肥利用率的影响。结果表明,施用氮肥可以提高干物质最大积累速率和氮素最大吸收速率,并能提前干物质最大积累速率和氮素最大吸收速率出现的天数。在施N 60~180 kg/hm2之间,玉米产量、干物质最大积累速率、氮素最大吸收速率、转运量、转运率及子粒中养分比例等指标均有显著提高;超过N180 kg/hm2,干物质最大积累速率、氮素最大吸收速率、转运量、转运率及子粒中养分比例等指标开始下降。根据玉米产量(y)和施氮量(x)拟合得出,最高产量氮肥用量为184.2 kg/hm2,最佳经济产量氮肥用量为172.9 kg/hm2。氮素农学利用率、氮肥当季回收率及偏生产力随着氮肥用量的提高而显著降低。综合考虑提高玉米产量、效益和氮肥利用效率等方面的要求,在吉林省中部玉米主产区,适宜施氮量为172.9 kg/hm2。  相似文献   

10.
通过4水平氮肥田间小区试验,研究了大白菜氮肥施用的产量效应。结果表明,不同施氮处理大白菜产量均极显著高于不施氮处理,优化施氮区平均产量最高,达到4866 kg/666.67m2,而无氮区( CK)大白菜的平均产量最低,为2627 kg/666.67m2,增产85.2%,差异达极显著水平;优化施氮区比70%施氮区增产9.0%,差异达极显著水平;130%施氮区与优化施氮区产量差异不显著。施肥极显著影响大白菜对氮素的吸收,适宜的氮肥施用量可以提高植株对氮素的吸收。优化施氮处理与无氮区(CK)对比氮素吸收量增加4.79 kg/666.67m2,增幅85.4%。采用差减法对不同施氮处理进行氮肥利用率计算,70%施氮处理氮肥利用率最高其次为优化施氮处理,最次为130%施氮处理。  相似文献   

11.
滤泥有机-无机复混肥料甘蔗田间肥效试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用滤泥有机-无机复混肥与不同类型不同含量的复混肥料进行3个试验点甘蔗田间肥效对比试验。结果表明,施用滤泥有机-无机复混肥、25%复混肥料、29.8%复混肥料和常规施肥(CK),甘蔗平均公顷有效茎数分别为75820、75495、77515、70620条,平均公顷产量分别为93871kg、91819kg、94955kg、81948kg,平均蔗糖分分别为14.12%(绝对值,下同)、13.90%、14.02%、13.43%;施用滤泥有机-无机复混肥比施用25%复混肥料、29.8%复混肥料和常规施肥(CK)的农业纯收入每公顷分别增加885.6元、214.8元和4536.8元,工业效益分别增加1568.87元、361.26元和4852.23元。  相似文献   

12.
采用随机区组试验,比较复混肥 585、780、1 170 kg/hm2 在一次施肥和分次施肥处理下对华南 12 号木薯产量构成因素、土壤养分及经济效益的影响,探讨木薯种植中的最佳施肥方案和经济效益。结果表明:复混肥处理的化肥施用量分别比对照减少了 52.71%、36.94%和 5.42%,但其株高、单薯长度、单薯粗、鲜薯重和地上部鲜重均与对照差异不显著。木薯种植降低了土壤 pH、有机质、碱解氮含量,提升了土壤速效磷含量,而施肥量 1 170 kg/hm2 的 T3、T6处理提升了土壤速效钾含量。但相对于对照,土壤肥力的变化则因施肥量和施肥次数而异,复混肥施用量为 585、780 kg/hm2 的处理,分次施用更有利于减缓土壤有机质、碱解氮、速效磷、速效钾含量的降低,而施肥量为 1 170 kg/hm2的处理分次施用仅有利于减缓土壤有机质含量的降低,而不利于减缓土壤速效磷含量的降低。另外,所有复混肥处理均比对照具有更高的产投比,但经济效益最好的为 T1、T4 处理,其次为 T2 和 T5 处理。因此,从产量构成因素、土壤养分变化和经济效益综合考虑,T4 为最佳施肥方案。  相似文献   

13.
采用随机区组试验,比较复混肥 585、780、1 170 kg/hm2 在一次施肥和分次施肥处理下对华南 12 号木薯产量构成因素、土壤养分及经济效益的影响,探讨木薯种植中的最佳施肥方案和经济效益。结果表明:复混肥处理的化肥施用量分别比对照减少了 52.71%、36.94%和 5.42%,但其株高、单薯长度、单薯粗、鲜薯重和地上部鲜重均与对照差异不显著。木薯种植降低了土壤 pH、有机质、碱解氮含量,提升了土壤速效磷含量,而施肥量 1 170 kg/hm2 的 T3、T6处理提升了土壤速效钾含量。但相对于对照,土壤肥力的变化则因施肥量和施肥次数而异,复混肥施用量为 585、780 kg/hm2 的处理,分次施用更有利于减缓土壤有机质、碱解氮、速效磷、速效钾含量的降低,而施肥量为 1 170 kg/hm2的处理分次施用仅有利于减缓土壤有机质含量的降低,而不利于减缓土壤速效磷含量的降低。另外,所有复混肥处理均比对照具有更高的产投比,但经济效益最好的为 T1、T4 处理,其次为T2和T5处理。因此,从产量构成因素、土壤养分变化和经济效益综合考虑,T4为最佳施肥方案。  相似文献   

14.
以常规早籼稻品种浙辐203为试验材料,研究了不同施肥模式和施肥量水平对早籼稻产量和产量构成、大田茎蘖发育动态、肥料利用效率、生产成本和收益等指标的影响,以期筛选和优化早籼稻机插秧同步侧深施肥的高产高效施肥模式.结果表明,常规肥料同步侧深施肥模式(A1)在产量水平、产值、经济收益和肥料农学效率等指标上均优于专用控释肥料同...  相似文献   

15.
为给茶园化肥减施增效提供依据和技术支撑,本研究以黔东北1个9龄无性系‘福鼎大白茶’茶园为研究对象,设置5个处理,CK:对照,不施肥;CF:习惯施肥;T1:化肥减施量32.1%;T2:化肥减施量33.8%;T3:化肥减施量46.0%,比较分析不同处理对茶叶产量、品质、养分利用率和经济效益的影响。结果表明T1、T2、T3的全年干茶叶产量分别为3524.1、3644.4、3835.7 kg/hm2,显著高于CF(3127.3 kg/hm2),T1、T2、T3、CF的这一指标显著高于CK (2172.6 kg/hm2);各季度T1的酚氨比最低,秋季CF、T1、T2之间的酚氨比无显著差异,春、夏季CF、T2、T3之间的酚氨比无显著差异;总体上,T1、T2、T3新梢年氮、磷、钾素的吸收量和利用率高于CF,T3效果最好;各施肥处理的年纯收入显著高于CK(3.69万元/hm2);相较于CF,T1、T2、T3每年分别节本增效1.48、1.39、1.52万元/hm2。茶园肥料沟施效果好于撒施,T1、T3化肥减施增效较好,T3更好。建议调整茶树专用肥氮、磷、钾元素配比,增加茶树专用肥的有机肥及其有机质含量;T3增加有机肥替代比例。  相似文献   

16.
红壤旱地花生“3414”肥料试验施肥效应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研究配方施肥对红壤旱地花生农艺性状和产量的影响,分析施用氮磷钾肥的施肥效应,可以为当地生产施肥提供科学依据.结果表明,与对照(CK)相比,各配方施肥处理花生的农艺性状和产量均有提高,14个处理中以N2P2K2处理(N 120 kg/hm2、P2O5 90 kg/hm2、K2O 150 kg/hm2)的产量和产值最高,分别为4302.0 kg/hm2和28393.2元/hm2,用二次回归分析,得出最佳经济施肥量为N 111.38 kg/hm2,P2O5 89.40 kg/hm2,K2O146.51 kg/hm2.综合肥料间互效拟合的方程和最佳经济施肥量,结合红壤旱地生产实际和施肥经验,建议施肥量为N 112~121 kg/hm2,P2O5 90~98 kg/hm2,K2O 147~156 kg/hm2.  相似文献   

17.
甘蔗最佳优化施肥田间试验初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龙陵县甘蔗主产区,以有机肥、磷钾肥作为底肥,氮肥作追肥:设不同时期、不同施氮量6个处理,探讨优化甘蔗追肥不同分配比例、施肥时期和施肥方法。试验结果表明:处理B(氮肥总量1/4分别作苗肥和壮尾肥,2/4作拔节肥)的甘蔗产量为109.02 t/hm2,比常规施肥(氮肥全部作拔节肥)的90.94 t/hm2增18.08 t/hm2,增幅19.88%;处理B的产糖量为13.55 t/hm2,比处理A的10.91 t/hm2增2.64 t/hm2,增幅24.2%。处理B增产增糖效果十分明显,值得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8.
为积极推进棉花减氮增效,实现农业提质增效和保护农田环境。以鲁棉1131、鲁棉37、鲁棉319、聊棉19为试验材料,设置氮磷钾配比肥施用量为0、225、300和375 kg/hm 2共4个处理,研究施肥用量对棉花农艺性状和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棉花株高随着施肥量的减少而降低;单株结铃数随着施肥量的减少而减少,而单铃重相反;同一品种衣分各处理间无明显差异;各品种随着施肥量的减少籽棉产量先升高后降低,各个品种均在施肥量225 kg/hm 2下达到最大值;霜前花率和籽棉收益也在施肥量225 kg/hm 2下达到最大值;净收益最高的是不施肥处理。综合认为,在鲁西南地区高肥力蒜套棉地块无需对棉花进行追肥,可为鲁西南地区蒜套棉减肥增效提供数据支撑。  相似文献   

19.
氮肥运筹模式对双季稻植株干物质积累和产量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氮肥运筹是影响水稻生长发育、物质生产及其产量的重要栽培措施。为探明双季稻区不同氮肥运筹模式对水稻植株干物质积累及产量的影响,设计5种施氮模式:早稻和晚稻均不施氮肥(N_0,CK),早稻施N120 kg/hm^2+晚稻施N210 kg/hm^2(N120+210)、早稻施N150 kg/hm^2+晚稻施N180 kg/hm^2(N150+180)、早稻施N180 kg/hm^2+晚稻施N150 kg/hm^2(N180+150)、早稻施N210 kg/hm^2+晚稻施N120 kg/hm^2(N_(210 + 120)),比较研究5种氮肥运筹模式下早稻和晚稻植株干物质积累及产量的变化。结果表明:(1)N150+180处理植株分蘖数下降幅度平缓,其分蘖数多、成穗率较高;(2)早稻各主要生育时期各处理植株LAI大小顺序为N180+150> N150+180> N_(210 + 120)> N120+210> CK,晚稻各主要生育时期各处理植株LAI大小顺序为N150+180> N120+210> N180+150> N_(210 + 120)> CK;(3)分蘖期至成熟期,早稻和晚稻植株的根系干重分别以N_(210 + 120)、N120+210处理最高,茎、叶干重分别以N_(210 + 120)和N150+180处理最高,穗干重均以N150+180和N180+150处理最高,且均显著高于CK;(4)各处理水稻的穗总粒数和千粒重均无显著性差异;(5)早稻和晚稻产量均以N150+180处理最高,分别比对照增加1849. 5和1879. 5 kg/hm^2。因此,早稻施用纯氮150 kg/hm^2和晚稻施用纯氮180 kg/hm^2的施肥模式,有利于增加水稻植株干物质积累,改善产量构成因素,从而获得较高的水稻产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