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选用野生大豆、栽培大豆及种间高世代材料按异黄酮含量不同配制杂交组合,对亲本和后代大豆籽粒异黄酮含量进行遗传分析.结果表明:大豆母本配合力F值均达到显著水平,将方差分解成母本组P1(高、中、低)和父本组P2(高、中、低)亲本的一般配合力及特殊配合力方差并进行F测验后发现,母本组一般配合力方差F测验达到了显著水平,表明杂交...  相似文献   

2.
对150份不同类型大豆进行了相关分析.结果表明,不同类型大豆的蛋白质、脂肪含量与异黄酮含量具有一定的相关性.野生大豆和栽培大豆的蛋白质含量与异黄酮含量具有极显著负相关关系(r=0.378**,r=0.421**).野生大豆脂肪含量与异黄酮含量具有极显著正相关的关系(r=0.362**),栽培大豆脂肪含量与异黄酮含量具有正相关关系,但相关不显著.种间杂交后代材料蛋白质、脂肪含量与异黄酮含量无显著相关性.因此,利用低蛋白质、高脂肪大豆作为杂交亲本,可增加选择几率.  相似文献   

3.
野生大豆由于丰富的遗传背景在大豆育种中具有重要的利用价值.选取来自俄罗斯远东地区和中国东北地区的野生大豆与栽培在中国北京种植,并对其农艺性状进行比较.与栽培大豆相比,野生大豆具有较高的蛋白质含量(47.55%),较低的脂肪含量(12.91%).此外,野生大豆的异黄酮含量高并且具有较好的胞囊线虫抗性.将经过筛选的不同野生大豆与栽培大豆进行杂交,已经选育出一些具有高异黄酮含量和良好胞囊线虫抗性的大豆材料.同时研究了野生大豆与栽培大豆的天然杂交,发现通过分析F1代花色和荚皮色的分离情况可以鉴定天然杂交种.结果证明通过杂交的方式将野生大豆中的目的基因导入栽培大豆进而提高大豆育种效率是切实可行的.  相似文献   

4.
选用野生大豆、栽培大豆按异黄酮含量不同(高、中、低)配制杂交组合,对33个组合进行杂种优势分析。结果表明:中亲优势为正向优势的组合为15个,占全部组合的45.5%。具有超高亲优势的组合为12个,其中高异黄硐含量母本组合5个,占全部正向超高亲优势的41.7%,说明高异黄酮亲本杂种优势明显。18个栽培与野生杂交组合中超高亲优势正向优势组合为11个,中亲优势正向优势组合为13个,说明栽培与野生杂交组合的杂种优势明显,但14个栽培×野生杂交组合F2优势降低,表现为自交衰退,因此获得高异黄酮的后代材料仍需进一步选择。  相似文献   

5.
重庆不同类型大豆异黄酮含量与品质性状的测定与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选取重庆地区96份野生大豆和102份地方品种,检测其蛋白质、脂肪及异黄酮含量,并进行品质性状间的相关分析,探索重庆大豆异黄酮含量的生态分布规律以及异黄酮与品质性状间的相关性,发掘品质优良的大豆种质资源.结果表明:重庆地区的野生大豆蛋白质和脂肪含量低于其地方品种,但异黄酮含量高,不同类型大豆的异黄酮含量变异丰富.试验同时...  相似文献   

6.
通过对225份黑龙江省野生和栽培大豆资源的异黄酮、蛋白质和脂肪含量的检测,分析异黄酮含量和蛋白质及脂肪的相关性,结果表明大豆异黄酮含量与蛋白质含量呈显著的负相关;野生大豆脂肪含量与异黄酮含量呈显著的正相关;野生大豆的异黄酮G/D(染料木甙/大豆甙)平均值略高于栽培大豆的异黄酮G/D,异黄酮G/D比值最大值出现在栽培大豆样品中.  相似文献   

7.
利用2个栽培大豆(G.max)品种与2个野生大豆(G.Soja)材料配制的4个杂交组合,研究其F1的优势指数、超亲优势及F1与亲本的主要性状间的相关性。结果表明,F1单株粒重的优势指数最大,其次为株高、单株荚数。百粒重和开花至成熟天数低于双亲平均值。F1的株高、单株荚数、百粒重、生育日数与其双亲平均值显著相关。  相似文献   

8.
通过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对黑龙江省247份野生和栽培大豆异黄酮含量的分析以及大豆异黄酮含量和籽粒相关性状的分析,初步明确了:野生大豆异黄酮含量的分布范围(416.2~6808.2μg/mL);野生大豆异黄酮平均含量高于栽培大豆;大豆籽粒中异黄酮含量和籽粒大小呈显著负相关(r=-0.9648^**);大豆籽粒中异黄酮含量和籽粒颜色也具有相关性。  相似文献   

9.
大豆高脂肪组合F3代脂肪含量遗传及亲本相关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研究大豆高脂肪组合早世代脂肪含量的遗传规律。选择高产或高脂肪的7个大豆亲本,采用NCII设计,配成8个杂交组合。结果表明:F3代脂肪含量的变异与双亲脂肪含量的差异有关,双亲的差异越大,F3代脂肪含量的变异程度也越大。双亲脂肪含量均高,且双亲熟期差异较大,F3代出现高脂肪材料的几率高。F3代脂肪含量与双亲的差值呈负相关,但不显著;与父本的脂肪含量呈极弱的正相关;与母本脂肪含量及中亲值呈一定的正相关,但也不显著。在F2代中,母本脂肪含量及中亲值与F2代脂肪含量呈极显著的正相关,但F3代已经不显著了。说明母本脂肪含量及中亲值对后代脂肪含量的影响在逐代减弱。  相似文献   

10.
野生大豆、黑豆和大豆的异黄酮类成分比较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野生大豆主产于中国,古时为珍贵药材,但现代将其作药用的研究较少。以同样种植条件下收获的野生大豆、黑豆和大豆为材料,用HPLC法、凯氏定氮法和索氏残渣法分别测定其大豆异黄酮、蛋白质和脂肪含量,以此比较野生大豆、黑豆和大豆的药用价值。结果表明:12种大豆异黄酮类组分的总含量大小顺序为:野生大豆〉黑豆〉大豆;野生大豆和黑豆中黄豆苷和染料木苷含量特别突出,而且其相应的苷元含量也较高,大豆中则是丙二酰基化的黄豆苷和丙二酰基化的染料木苷含量特别突出,而其相应的苷元组分含量极低;相关性分析表明三种大豆的不同品种,大豆异黄酮总含量与其百粒重和脂肪含量呈极显著负相关,但与蛋白质含量的相关性不显著。结果说明野生大豆的药用研究应受到重视。  相似文献   

11.
探索了不同遗传背景条件下BC3F2代大豆蛋白质含量及脂肪含量的遗传规律,旨在为选配优良的杂交组合及制定有效育种方案提供理论基础。分别以红丰11和早熟18大豆品种为供体亲本,黑龙江省主栽品种东农47为受体亲本,采用回交3次、自交2次,得到2个回交群体,并对其后代群体的蛋白质含量、油分含量、百粒重等农艺性状进行方差及相关性等分析。结果表明:2个回交群体间籽粒蛋白质和油分含量差异显著,且同一组合后代群体内表现一致性较好。相关分析表明BC3F2代蛋白质、油分含量与供体及受体亲本均呈不显著正相关;BC3F2后代家系的蛋白质、油分含量与双亲差值呈不显著负相关,与中亲值呈显著正相关,因此用双亲中亲值来预测杂交组合BC3F2代的蛋白质和油分含量平均值更加准确。相关分析结果表明百粒重和株高可以作为间接选育大豆高蛋白质和高脂肪品系的间接依据;在大豆高油或高蛋白育种中,亲本宜采用双亲差异大且中亲值较高的来配置组合。  相似文献   

12.
以异黄酮含量显著不同的栽培大豆和野生(半野生)大豆为试验材料,采用分期播种的方法研究大豆不同生长发育阶段气象因子对大豆异黄酮总含量的影响。通径分析结果表明:在大豆生长发育的不同阶段各气象要素对大豆异黄酮的影响不同,在大豆生长发育中日照时数对大豆异黄酮含量的直接正效应排在第一位(野生大豆出苗-开花阶段除外);各生长发育阶段均存在0.5左右的剩余通径,表明还存在未分析的气象因子影响大豆异黄酮含量。  相似文献   

13.
不同遗传背景大豆杂交F2代脂肪含量遗传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李盛有  宋书宏 《大豆科学》2011,30(6):916-920
选用11个脂肪含量不同的大豆品种配置6个杂交组合,对遗传背景不同的大豆杂交组合F2代脂肪含量遗传变异进行分析,并对脂肪含量与蛋白质含量和主要农艺性状进行相关分析.结果表明:(1)双亲脂肪含量高,其F2代脂肪平均值高,F2代脂肪含量与中亲值呈极显著正相关;(2)F2代脂肪含量存在广泛的变异,遗传变异的大小与杂交组合的遗传...  相似文献   

14.
野生大豆是大豆遗传改良的重要资源.转基因大豆可能对野生大豆资源存在潜在的农业和生态风险.外源基因从抗草甘膦转基因大豆向野生大豆材料的逃逸不仅需要成功的杂交,还要依赖于杂交后代的适合度.因此野生大豆和抗草甘膦转基因大豆杂交后代的适合度分析,对评价抗草甘膦转基因逃逸引起的生态风险非常必要.在网室条件下,4个野生大豆材料和抗草甘膦转基因大豆RR能够杂交结实,获得有抗草甘膦基因杂交后代群体F1和F2(江浦野生豆-5×RR).对杂交后代及其母本野生大豆材料的7个农艺性状进行调查,计算适合度并进行t测验分析.结果表明:在没有草甘膦的选择压力下,杂交后代在一些性状上的相对适合度高于母本野生大豆材料;江浦野生豆-5和RR杂交F2代敏感株与抗性株在7个农艺性状有相对适合度上均差异不显著.  相似文献   

15.
野生大豆是大豆遗传改良的重要资源。转基因大豆可能对野生大豆资源存在潜在的农业和生态风险。外源基因从抗草甘膦转基因大豆向野生大豆材料的逃逸不仅需要成功的杂交,还要依赖于杂交后代的适合度。因此野生大豆和抗草甘膦转基因大豆杂交后代的适合度分析,对评价抗草甘膦转基因逃逸引起的生态风险非常必要。在网室条件下,4个野生大豆材料和抗草甘膦转基因大豆RR能够杂交结实,获得有抗草甘膦基因杂交后代群体F1和F2(江浦野生豆-5×RR)。对杂交后代及其母本野生大豆材料的7个农艺性状进行调查,计算适合度并进行t测验分析。结果表明:在没有草甘膦的选择压力下,杂交后代在一些性状上的相对适合度高于母本野生大豆材料;江浦野生豆 -5 和 RR 杂交 F2代敏感株与抗性株在 7 个农艺性状的相对适合度上均差异不显著。  相似文献   

16.
大豆种间杂交新种质遗传潜力评价   总被引:10,自引:2,他引:10  
姚振纯  林红 《大豆科学》1996,15(4):310-316
通过对野生大豆(G.soja)、栽培大豆(G.max)种间杂交后代新种质,与不同类型栽培大豆、野生大豆Griffing双列杂交F2代主要农艺性状遗传参数的估算,不同类型亲本间一般配合力差异极显著,株高、单株荚数、单株粒重一般配合力效应值正向优势居前两位的是野生大豆ZYD328、种间杂交后代品系8-44-3,论述了野生大豆及其种间杂交后代品系,对改良大豆品种基因的拓宽及有益基因的累加,具有很大的遗传  相似文献   

17.
采用NCII设计,配成8个组合,选择高产或高脂肪的7个大豆亲本.试验结果表明,F2代脂肪含量的变异大小与双亲脂肪含量的差异有关,双亲的差异越大,F2代脂肪含量的变异程度也越大.双亲脂肪含量均高,且双亲熟期差异较大,F2代出现高脂肪材料的几率高.F2代脂肪含量与父本的脂肪含量呈一定的正相关,但不显著;与母本脂肪含量及中亲值呈极显著的正相关.  相似文献   

18.
以引进的78份多年生野生大豆为材料,在上海繁殖时,观察了形态性状、测定其叶片中大豆苷元及染料木素的含量,旨在明确变异范围和特点,筛选优异材料,为多年生野生大豆资源的研究与利用提供理论依据.在供试的多年生野生大豆中,Glycine falcata种有5份材料表现较好;Glycine tabacina种有9份材料大豆苷元和染料木素的含量最高.根据形态性状和大豆叶片异黄酮含量的综合表现,发现Glycine falcata种是异黄酮含量较高的优异多年生野生大豆资源.  相似文献   

19.
大豆异黄酮是一种广泛应用的保健性活性物质,近年来已成为衡量大豆品质的重要指标之一。异黄酮合酶是大豆异黄酮合成途径中的关键酶基因之一,其在植物中的表达效率直接影响异黄酮含量。为进一步验证该基因的功能并获得高异黄酮稳定遗传转基因植株,本试验基于已有的IFS转基因材料开展研究。将其扩繁至T2代,考种分析植株农艺性状,发现转基因植株的性状指标未发生明显变化,PCR鉴定IFS转基因后代的结果显示:在125株转基因植株中,60株为阳性,占比48%,说明IFS在后代中可稳定遗传。选取IFS转基因吉林35、Willimas 82品种T2代的41株,利用改良后的三波长法测定籽粒中大豆异黄酮的含量,结果显示:IFS转基因植株的平均异黄酮含量为1.2 mg·g~(-1);其中15株的异黄酮含量高于非转基因植株,占比达到36.6%,说明从转入IFS基因转基因大豆能够筛选出高异黄酮植株。本研究获得了稳定遗传的高异黄酮植株,为大豆遗传育种提供优异的种质资源;改良后的三波长法较原有方法更为精准、快速。  相似文献   

20.
大豆高脂肪组合F_4代脂肪含量遗传及亲本相关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选择高产或高脂肪的7个大豆亲本,采用NCII设计,配成8个组合,研究大豆高脂肪组合初世代脂肪含量遗传及亲本的关系.结果表明:F4代脂肪含量的变异大小与双亲脂肪含量的差异有关,双亲的差异越人,F4代脂肪含量的变异程度也越大双亲脂肪含世均高,且双亲熟期差异较大,F4代出现高脂肪材料的儿率高F4代脂肪含量与双亲的差值呈显著负相关;与父本的脂肪含量呈显著正相关;与母本脂肪含量及中亲值呈极显著正相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