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11 毫秒
1.
普洱茶遗传毒性安全性评价研究   总被引:7,自引:3,他引:4  
以烘青绿茶作对照,用经典方法对云南产代表性厂家生产的一年、五年和十年三个普洱茶产品进行了遗传毒性安全性评价研究。四个茶样的小白鼠骨髓微核试验、畸形精子检测试验和Ames试验结果均为阴性,表明所测试的普洱茶样和烘青绿茶样对原核细胞、真核细胞和生殖细胞都没有致突变性。排除了普洱茶对引起染色体断裂损伤、基因碱基置换和移码等致突变性。试验还发现试样对其他因素引起的微核率的增加有拮抗作用。从遗传毒性证明了四个茶样具有较高的食用安全性,表明正规厂家生产的普洱茶是安全的。  相似文献   

2.
夏成鹏 《中国茶叶》2005,27(4):45-46
看了<中国茶叶>2005年第一期中苏芳华所著的"普洱茶不属黑茶的评析"一文之后,有几点疑问想与之探讨.普洱茶应不应该单列为普洱茶类?不管从六大基本茶类分类方法还是从广义的普洱茶定义和苏芳华本人参与编写的云南省地方标准<普洱茶>的普洱茶定义上讲,普洱茶也不能单列为一个基本茶类.另外从"普洱茶不属黑茶的评析"一文中所定义的普洱茶及其介绍特点和加工工艺上看,完全符合黑茶这一基本茶类.就此本人提出几点拙见与茶界同仁商讨.  相似文献   

3.
近几来,普洱茶旋风席卷云南、广东及港澳台地区,普洱茶成了茶人、茶友间最热门话题。但是,人们对什么是普洱茶却是众说纷纭。云南省地方标准《普洱茶》(BS53/T103—2003)  相似文献   

4.
不同种类微生物对普洱茶发酵过程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阐明微生物在普洱茶发酵过程中作用机制,进行了普洱生茶单菌发酵实验,通过跟踪不同菌种对普洱茶发酵过程中感官品质和理化指标的影响,发现不同微生物对普洱茶发酵的作用,并对优势菌种进行混菌发酵实验,以期为工业化微生物发酵普洱茶提供理论和数据支持。结果表明,普洱茶发酵过程中,叶色由黄绿变为猪肝色,茶汤的苦涩感逐渐减弱,汤色红浓明亮,理化成分中茶多酚和水浸出物含量均减少,茶褐素和咖啡碱含量增加,且霉菌对这些成分的影响最大,酵母次之,细菌最小。混菌发酵茶样20d即具有普洱熟茶的品质。结果证明采用合理配比微生物发酵普洱茶可以缩短发酵时间,而且能更好地控制和规范普洱茶的发酵趋势和结果。  相似文献   

5.
外源接种黄曲霉污染普洱茶安全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云南普洱茶为实验材料,外源接种黄曲霉(Aspergillus flavus)菌株于普洱茶原料及成品中,设未接种菌株普洱茶为对照,分别置于室温,湿度80%、温度30℃,湿度90%、温度30℃的恒温恒湿箱条件下存放,在第7天、14天、21天、28天分别取样以LC-MS/MS检测法进行黄曲霉毒素检测。检测结果表明,所有受试茶样中均未检测到黄曲霉毒素B1、B2、G1、G2,检出率为0。说明无论是室温还是在高温高湿条件下,被黄曲霉污染的普洱茶,经存放后,不会产黄曲霉毒素,就这一点而言普洱茶具有较高的饮用安全性。  相似文献   

6.
普洱茶中的没食子酸研究   总被引:11,自引:5,他引:6  
以普洱茶及其提取物的柱层析组分、以及晒青毛茶渥堆加工过程样等为试验对象,研究普洱茶中的没食子酸含量、晒青毛茶渥堆加工过程中没食子酸的变化规律以及没食子酸与普洱茶生物活性之间的关系。结果表明,普洱茶中没食子酸的平均含量为9.01βmg/g,但不同样品间含量差异比较大;晒青毛茶渥堆加工过程中没食子酸的含量遵循着先上升而后下降的变化规律;没食子酸富集的柱层析组分表现出了比较强的DPPH自由基清除活性。  相似文献   

7.
普洱茶茶艺     
王绍梅  宋文明 《福建茶叶》2010,32(12):56-59
普洱茶是云南特有的地理标志产品。普洱茶有普洱生茶和普洱熟茶之分。冲泡普洱茶,要把握好器皿选择、投茶量、水温、润茶、浸润时间等要素,才能充分展现其品质特点。普洱茶的茶艺设计要充分表现普洱茶自然、古朴的韵味。  相似文献   

8.
本文通过对地理标志的涵义、特征、功能以及普洱茶现状、特性较为系统全面的阐述,指出国家地理标志产品—普洱茶标准的实施是提升云南普洱茶品质的重要保障,对促进云南普洱茶健康、持续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9.
《普洱茶记》是云南著名作家、诗人雷平阳先生的一部普洱茶专著,2000年11月由云南民族出版社出版,并被韩国、日本、香港、台湾等地翻译出版。作为中国大陆出版的第一本普洱茶专著,该书力求在史料和典籍的基础上,让事实说话,拒绝虚妄之辞,还读者以知情权。作者不辞辛苦,行走在田间野外,采集最原始的资料,采访与普洱茶打了一辈子交道的诸多茶人,以充满人性与灵气的语言,著成一部堪与清代阮福的《普洱茶记》相提并论的传世之作,为普洱茶界留下一笔宝贵的财富。原中国土产畜产进出口总公司总裁张正明先生说":作为普洱茶的一份研究史料,亦作为弘扬普洱茶文化的一本新颖之书,我认为《普洱茶记》的价值值得肯定。在茶叶界,这样的书,不是太多了,而是太少了。"台湾《普洱壶艺》称该书是"了解普洱茶必读之书"。为满足广大普洱茶爱好者对普洱茶的求知欲,云南美术出版社出版社近期将再版此书修订本。近日,本报记者专门采访了雷平阳先生,以期让更多的普洱茶爱好者了解雷先生写作《普洱茶记》的经历,一起分享他对普洱茶的感悟。  相似文献   

10.
本文所指的普洱茶,主要指云南普洱茶,普洱茶几乎成了云南茶叶的代名词,因为云南具有得天独厚的宜普洱茶产制环境,香港等主销普洱茶的市场,认为云南普洱茶是"正宗的普洱茶"。至于云南省以外广义的普洱茶,包含了广东、广西、海南、贵州、四川等省(区),乃至用越南,缅甸,泰国等地青毛茶加工改制的普洱茶。现时有关普洱茶的文章很多,本文在探讨中力求加强针对性、实用性、前瞻性,对普洱茶和谐健康,可持续发展提供看法和意见。  相似文献   

11.
普洱茶急性毒性安全性评价研究报告   总被引:15,自引:5,他引:15  
报道了采用昆明种小白鼠,用茶汤灌胃法对三个云南产不同年份的普洱茶产品和云南大叶烘青绿茶的急性毒性对比研究结果,三个普洱茶样品的LD50分别为:9.7 g/kg、11.2 g/kg、12.2 g/kg,而测得烘青绿茶的LD50为7.5 g/kg。并发现四个样品的一次灌胃量在5 g/kg以下时喂养观察十四天没有动物死亡,1/2LD50以下的灌胃量灌胃后多数动物表现出神经兴奋症状;随着灌胃剂量加大,动物在10 min后出现神经抑制症状。三个普洱茶样的急性致死时间只有一个高峰期,而烘青绿茶则有两个死亡高峰期,死亡原因是由过高浓度的咖啡碱和茶多酚有关,从LD50来看,两类茶叶的食用安全性都很高,但科学的饮茶法是饮茶健身的必然要求。  相似文献   

12.
茶树类型和产地来源影响普洱茶品质,而茶树类型和产地不同,其冠层光谱也存在特征性差异。因此,利用这一特征差异,可明确普洱茶鲜叶来源,对保证普洱茶品质具有重要意义。本研究以云南景东、景谷、澜沧、宁洱4个典型普洱茶山的古树茶、大树茶、台地茶为研究对象,用地基光谱测定仪测定其野外冠层叶片光谱反射率,分析它们之间的光谱反射特征和差异性,揭示云南普洱茶树的地基光谱反射规律。结果显示:(1)不同普洱茶树冠层叶片光谱反射率存在差异,在近红外波段上,古树茶与台地茶光谱反射率差异显著可区分,古树茶与大树茶两者光谱反射相近似,古树茶平均反射率高于大树茶;(2)不同类型冠层叶片光谱反射率在近红外波段上表现为古树茶>大树茶>台地茶;同类型茶树冠层叶光谱反射率表现为澜沧>景东>景谷,与3地年平均温度呈正相关关系,与海拔呈负相关关系;(3)754、801、891 nm波长可作为选择区分3种类型普洱茶的理想波长,其中801 nm可作为区分不同地区古树茶的特征波长。  相似文献   

13.
云南普洱茶特征成分的功能与毒理学评价   总被引:22,自引:2,他引:20  
研究了普洱茶特征成分茶褐素、茶多糖与蛋白质等的复合体对昆明种小白鼠的抗疲劳、降胆固醇以及毒理学效应。实验结果显示:普洱茶特征成分提取物能显著提高小白鼠的抗疲劳作用和降低小鼠血液中的胆固醇含量,且优于普洱茶水提物。普洱茶特征成分提取物经口LD50>10βg/kg,属实际无毒级物质。Ames实验中加S9混合液和不加S9混合液的各剂量组回变菌落数与阴性对照差别无统计学意义,且无剂量反应关系。小鼠骨髓嗜多染红细胞微核试验与阴性对照组比较差别无统计学意义。普洱茶特征成分提取物在500~5β000βμg/ml浓度范围内未见诱发CHL细胞染色体畸变率增高。这说明,在实验条件下,普洱茶特征成分提取物属实际无毒级,也未见有致突变作用。  相似文献   

14.
六堡茶急性和亚急性毒性安全性评价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六堡茶产制历史悠久,是广西特色名优农产品,但其安全性研究不够。为了探明六堡茶饮用的安全性,本实验以广西梧州六堡茶为原料,采用国家标准方法分析六堡茶常规理化成分;并按照食品安全性毒理学评价程序,进行较系统的六堡茶急性毒性和亚急性毒性实验。结果表明:六堡茶理化指标符合广西地方标准,且3个批次有较好的重复性;在小鼠急性毒性试验中,采用bliss法计算得出六堡茶半数致死剂量(LD50)为9.38 g·kg~(-1),95%的可信限为8.43~10.44 g·kg~(-1),大于5 g·kg~(-1)的经口急性毒性标准;采用大鼠30 d喂养实验发现,期间动物的生长发育良好,六堡茶3个剂量组(0.47 g·kg~(-1)·d~(-1)、0.94 g·kg~(-1)·d-1、1.88 g·kg~(-1)·d~(-1)的动物体质量、血常规指标、血生化指标、脏器指数与对照组比较,均无显著性差异(P0.05)。因此从食品毒理学的标准来看,六堡茶属于无毒级食品,符合食品安全性要求。  相似文献   

15.
根据<保健食品检验与评价技术规范>对桑叶袋泡茶安全性进行了评价.急性毒性试验结果表明,复方内容物经口LD50>30 g/kg Bw;3项致突变试验结果均为阴性;大鼠30天喂养试验中,各剂量组动物生长发育良好,对体重、食物利用率无不良影响;各剂量组血常规,血清生化测定结果与对照组比较无显著差异;脏器比值与对照差异不明显.肝、心、脾、肾、胃肠、睾丸、卵巢等器官外观和组织切片与对照比均未发现实质性病理改变.结果表明桑叶袋泡茶无毒,无遗传毒性,使用安全性高.  相似文献   

16.
本文以云南大叶种晒青毛茶为试验材料,通过对不同等级生沱茶原料、熟沱茶发酵阶段样、不同等级熟沱茶原料、生熟沱茶成品的氟含量、茶多酚、水浸出物对比分析,结合感官审评,结果表明:生沱茶原料氟含量随着原料粗老程度增加,随着茶叶级别降低氟含量呈上升趋势,二级为五级原料的76.41%;经拼配压制后的生沱茶氟含量为97mg/kg;发酵阶段样氟含量随发酵程度的加深呈下降趋势,降低幅度为4.72%;拼配成品熟沱茶的氟含量为119mg/kg。采用适当原料制作的生熟沱茶氟含量均远低于农业部行业标准的200 mg/kg。  相似文献   

17.
自然立地条件是影响普洱茶种植的主要因素。本文以普洱茶树为研究对象,考虑气象,地形等因子,在GIS技术的支持下,采用层次分析法,对云南省普洱茶树的种植进行了适宜性分析。结果表明,在自然条件下普洱茶种植的适宜区主要分布于思茅(今普洱市)、西双版纳等地区。该研究可为保护普洱茶适宜的生境、人为科学地指导普洱茶种植活动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8.
为检测绿茶口含片的食用安全性,通过急性毒性试验、遗传毒性试验(Ames试验、小鼠骨髓微核试验、小鼠精子畸形试验)、30βd喂养试验进行毒理学研究。结果雌雄两性大、小鼠经口MTD均大于20.0βg/kg体重,Ames试验、小鼠骨髓微核试验、小鼠精子畸形试验三项遗传毒性试验结果均为阴性,显示无致突变性。30βd喂养试验(5.00βg/kg体重)未见动物出现中毒症状。结论绿茶口含片急性毒性分级属无毒级、无遗传毒性,试验中最大无损害作用剂量大于5βg/kg体重,食用安全性高。  相似文献   

19.
研究了云南普洱茶渥堆过程中主要生化成分及水浸出物等含量的变化。结果表明,茶叶中的主要生化成分均随渥堆时间延长而剧烈变化。至渥难结束时,茶多酚、此茶素、TF、TR、氨基酸及组分、可溶性精含量均剧烈地下降;TB和水不溶性条多酚则明显增加;但水浸出物含量并未明显下降,说明茶叶内含物通过氧化、降解、缩会等反应已产生新的生成物,从而形成了新的色香味品质。这种品质成分的剧烈变化,除了在特殊条件下的湿热作用外,微生物的参与起到了重要的作用。文中还对普洱茶品质的形成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20.
回顾了普洱茶自2007年价格泡沫破裂以来的产销现状,对普洱茶后期市场发展做出研判并提出相应的产业发展建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