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种植密度对玉米产量及植株性状的影响   总被引:8,自引:2,他引:6  
周旭梅  高旭东  何晶 《玉米科学》2012,20(3):107-110
以多抗较耐密玉米品种丹玉86和高抗耐密玉米新组合丹3363为试验材料,研究种植密度对产量及植株性状的影响。结果表明,丹玉86产量与密度呈二次回归方程的关系,在60 000株/hm2密度下产量最高;丹3363在75 000株/hm2密度下产量最高,在52 500株/hm2密度下产量最低。株高、穗位高、茎粗、叶片数、棒三叶长随密度变化不明显。丹玉86在60 000株/hm2密度下棒三叶宽、棒三叶面积最大;丹3363棒三叶宽、棒三叶面积随密度增加而降低。丹玉86和丹3363倒伏率和空秆率均随密度增加呈上升趋势。  相似文献   

2.
以超甜玉米品种京科甜183、京科甜533为试验材料,设3.0万、3.75万、4.5万、5.25万、6.0万、6.75万株/hm2共6个密度处理,研究不同密度对超甜玉米生长、产量、商品特性及可溶性固形物含量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种植密度增加,玉米产量逐渐增高,穗长、穗粗、一等穗率、特等穗率逐渐下降,乳熟期子粒可溶性固形物含量逐渐降低。京科甜183和京科甜533产量显著增加点分别在密度增加至5.25万和4.5万株/hm2时,随密度继续增加产量增幅不明显。密度增加至5.25万株/hm2时,京科甜183一等以上穗率开始显著降低;密度增加至6.0万株/hm2时,京科甜183穗长、京科甜533穗长和一等以上穗率以及两个品种子粒可溶性固形物含量开始显著降低。京科甜183密度以5.25万株/hm2为宜;京科甜533的密度应适当降低,以4.5万~5.25万株/hm2为宜。  相似文献   

3.
2018~2019年以陕科9号和大丰30为材料,设置4个密度4.5万、6.0万、7.5万和9.0万株/hm2进行田间试验,分析玉米冠层结构、光合性能以及产量构成指标,研究种植密度对玉米群体特征及产量的影响,确定陕北灌区玉米适宜种植密度。结果表明,两个品种子粒产量随密度增大呈先增加后降低的趋势,均在密度7.5万株/hm2时产量最高,两年平均产量分别为14.1 t/hm2和13.2 t/hm2。随种植密度增大单位面积穗数显著增加,穗粒数和百粒重减少。随着密度的增加,两个品种能够调节穗上中部叶倾角、株型变紧凑,穗位层接收到更多的光能,增加了群体光合速率,积累更多光合同化物,高密度条件下陕科9号协调形态结构和生理功能方面优于大丰30。适当增加密度配合耐密品种是陕北灌区春玉米增产的重要途径,密度7.5万株/hm2是该区玉米适宜种植密度。  相似文献   

4.
膦酸胆碱合剂对东北地区春玉米根系质量与产量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2,他引:1  
以不同品种京单28和先玉335为试材,通过设置5个种植密度,采用膦酸胆碱合剂(ECK)处理,研究化学调控技术对不同密度群体春玉米根系质量及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种植密度的增加,京单28和先玉335根系气生根数和总根数下降,根系干物重和根系活力降低,两个品种的双穗率、穗粒数、百粒重和单株产量均下降,空秆率上升,不同处理的子粒产量呈先增加后下降的趋势,在56 250株/hm2密度处理获得最高产量。经膦酸胆碱合剂处理后,两个品种不同密度的根系气生根数增加,根系干物重和根系活力提高,高密度条件下群体产量构成因素得到改善,两个品种均在90 000株/hm2密度处理获得最高产量。研究表明,膦酸胆碱合剂能提高根系质量,缓解玉米群体的密度效应,可为实现密植群体高产稳产提供技术支持。  相似文献   

5.
为了明确烟后轮作不同品种玉米的适宜种植密度,2020年在湖南省浏阳市达浒镇金田村以湘农甜玉3号和郑单958为材料,设置5个密度水平,其中湘农甜玉3号的种植密度分别为42 000(T1)、48 000(T2)、54 000(T3)、60 000(T4)、66 000(T5)株/hm2,郑单958的种植密度分别为45 000(S1)、52 500(S2)、60 000(S3)、67 500(S4)、75 000(S5)株/hm2,比较分析不同密度处理下不同品种玉米的生长发育情况和产量。结果表明:不同密度处理下,2种玉米的生育期没有显著差异;从吐丝期起,2种玉米的叶面积指数和干物质积累量均随密度增加而增加;过高的轮作密度导致湘农甜玉3号倒伏倒折率增加、秃顶变长,郑单958的总叶片数和空秆率增加、穗粒数降低;2种玉米的产量均随着密度的增加先增加后下降,湘农甜玉3号以T3处理的产量最高,郑单958则以S3处理产量最高。该地区烤烟收获后轮作甜玉米和普通玉米的最佳密度分别为54 000株/hm2和60 000株/hm2。  相似文献   

6.
达龙珠 《玉米科学》2011,19(5):91-95
在大田条件下,研究种植密度对高油玉米HE-2灌浆后期光合特性及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高油玉米HE-2在灌浆后期能保持较高的叶面积和净光合速率,叶面积、叶绿素含量、净光合速率及各荧光参数等均随种植密度增加而降低;子粒产量随种植密度增加先增加后下降,种植密度为52 500~60 000株/hm2时,高油玉米产量较高,最高为6 679.80kg/hm2。  相似文献   

7.
种植密度对郑单21玉米产量及品质的影响   总被引:7,自引:1,他引:7  
张新  王振华  张前进  汪红 《玉米科学》2007,15(Z1):104-106
2004年在河南省郑州市,以郑单21为试材,在30 000、45 000、60 000、75 000和90 000株/hm2种植密度下,研究了种植密度对郑单21玉米品种产量及子粒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郑单21的产量随着种植密度的增加先增后减,产量在60 000株/hm2达到最高的8 508 kg/hm2,淀粉含量同样是先增后减,在75 000株/hm2达到最高的74.78%,蛋白质含量表现为逐渐下降的趋势,油分含量表现为增-减-增的趋势,变化不大。高淀粉玉米郑单21不同种植密度产量及淀粉含量有一定差异。  相似文献   

8.
不同年代主要玉米品种穗部性状演变研究   总被引:7,自引:1,他引:6  
采用裂区试验设计,以密度为主区(15 000、45 000、75 000株/hm2),品种为副区,对我国不同年代34个主要玉米品种穗部性状演变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随着年代的更替,产量、穗长、穗粗、穗行数、行粒数、秃尖长、千粒重显著增加,出籽率显著降低。通径分析结果表明:主要穗部性状对产量的作用依次为穗粗千粒重行粒数出籽率,穗粗、千粒重、行粒数的增加是玉米产量提高的主要原因。在玉米品种选育中应保持行粒数,着重改良穗粗、千粒重,提高出籽率,并协调出籽率与其他性状的关系。  相似文献   

9.
化学调控对玉米抗倒性及产量的影响   总被引:29,自引:5,他引:24  
以高秆大穗型品种中单808为试验材料,研究不同种植密度下化学调控对玉米植株抗倒性及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在60 000株/hm2的密度下不发生倒伏;超过75 000株/hm2发生倒伏,倒伏率随种植密度的增加而增加。化学调控显著提高了玉米的抗倒伏能力,与对照相比,化学调控处理降低了拔节期至抽雄期玉米的株高,增加了地上部第3节间的粗度,显著增强了茎秆的抗拉弯强度和穿刺强度,降低了倒伏率。在密度为75 000 株/hm2以上时,化学调控处理显著增加了玉米的产量。  相似文献   

10.
近年来辽宁省玉米品种试验的初步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通过分析2005年以来辽宁省玉米品种试验结果,表明适当缩短品种生育期可以充分利用自然条件,从而有利于产量的提高;产量随着密度的增加而增加,但现有的参试品种增密空间并不是很大;试验密度范围内中晚熟品种的适宜密度是60 000株/hm2,晚熟品种的适宜密度是52 500株/hm2。参试组合的整体质量反映出优异的育种基础材料匮乏。多抗性和稳产性至关重要,是优良品种得以大面积推广的基础。培育优良品种的基础是完善育种目标、提高光能利用率和增加单位面积有效穗数;通过加大种质扩增和改良以及增加密度压力对育种基础材料进行分类整理,加强熟期相对较短且耐密植材料的积累;提高对品种多抗性及稳产性的认识。  相似文献   

11.
半干旱区玉米密度对产量及商品品质的影响   总被引:7,自引:1,他引:6  
在吉林省西部半干旱区开展半干旱区玉米密度对产量及商品品质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半干旱区耐密型玉米品种郑单958、先玉335适宜播种密度在65000~75000株/hm2,稀植大穗型玉米品种吉单257、吉单137适宜播种密度在60000~65000株/hm2;郑单958、先玉335、吉单257、吉单137百粒重与密度呈负相关;4个品种的容重与密度关系呈二次抛物线,郑单958在50000株/hm2、先玉335、吉单257在57500株/hm2、吉单137在50000株/hm2时容重最高,商品等级最好;4个品种随播种密度增加,穗位叶叶绿素SPAD值降低。  相似文献   

12.
4个直立叶型杂交种、3个种植行距穴67cm等行条播、50cm等行条播、六角形穴播雪、3个密度穴6.0万株/hm2、7.5万株/hm2、9.0万株/hm2雪的田间试验结果表明:影响玉米产量潜力提高的主要因素是密度,其次为行距,再次为品种;在试验实施的密度、行距、品种各因素处理中,玉米杂交种产量均随密度的增大而增加,玉米营养面积随密度的增大而变小。  相似文献   

13.
4个直立叶型杂交种、3个种植行距(67cm等行条播、50cm等行条播、六角形穴播)、3个密度处理(6.0万、7.5万和9.0万株/hm2)的田间试验结果表明:行距对玉米产量的效应在中、低密度时不显现,在较高密度条件下才能显现,密度×行距对玉米具有(1 1)>2的耦合增产效应。  相似文献   

14.
4个直立叶型杂交种、3个种植行距(67cm等行条播、50cm等行条播、六角形穴播)、3个密度定额(6.0万株/hm2、7.5万株/hm2、9.0万株/hm2)的田间试验结果表明:玉米个体营养面积与群体产量呈极显著正相关。实施50cm行距条播,在密度9.0万株/hm2时产量最高,增产极显著,同时也有利于人类的耕作栽培活动。  相似文献   

15.
播期和种植密度对旱地玉米生长发育及产量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采用裂区试验设计,研究不同播期和5.25万、6.00万、6.75万和7.50万株/hm2不同种植密度对玉米品种先玉335和强盛388生长发育及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种植密度增加,植株株高和穗位高升高,茎粗和单株干物质重降低,播期推迟使这种升高和降低效应进一步加强。玉米产量在密度间的变化根据玉米品种不同而异,整体均表现为晚播处理产量较低,中播处理较高。随着播期提前,玉米生育期也相应延长,生育期延长的影响主要表现在播种至拔节期。先玉335在早播和中播条件下适宜密度为6.75万株/hm2,晚播条件下适宜低密度种植;强盛388在3个播期下均适宜低密度种植。本地区旱地玉米最佳播期在4月27日左右,适宜播种密度为6.75万株/hm2左右,玉米茎秆性状及产量指标较优。  相似文献   

16.
以中晚熟品种郑单958和晚熟品种丹玉405为试验材料,采用裂区设计,在3种不同种植形式和3种不同密度条件下,对玉米品种与密度、品种与种植形式互作的关系进行比较分析。结果表明,郑单958在二比空种植形式60 000株/hm2下产量最大,为11 726.71 kg/hm2;丹玉405在二比空种植形式49 500株/hm2下产量最大,为11 092.03 kg/hm2。郑单958和丹玉405在各自产量最高时,百粒重、穗行数和行粒数均最大,两个品种在二比空种植形式下功能叶的叶面积指数和净光合速率较高。  相似文献   

17.
2019~2020年以陕单 650(中熟)和东单 60(晚熟)为材料,设置 4个种植密度 6.0×104、 7.5×104、 9.0×104和10.5×104株/hm2,研究密度对玉米产量及子粒含水率的影响。结果表明,增密可以提高不同熟期玉米品种的产量,陕单 650在密度为 9.0×104株/hm2时最优产量为 18 083.5 kg/hm2,东单 60在密度 7.5×104株/hm2时最优产量为17 472.9 kg/hm2。两个品种粒重及子粒含水率随密度的增大而减小,陕单 650达到最大灌浆速率的天数、平均灌浆速率较东单 60均早 4 d和高 0.06 g/d;陕单 650和东单 60子粒平均脱水速率为 0.98%/d和 0.93%/d,陕单 650在生理成熟 4 d后子粒含水率迅速降至 25%。当密度为 9.0×104株/hm2时,陕单 650的叶片干物质转运率明显高于东单 60。通过适度增密提高产量、缩短生育期降低子粒水分的技术途径,协同实现陕西春玉米密植高产机械子粒收获生产。  相似文献   

18.
耐密性玉米冠层结构对密度的响应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下载免费PDF全文
以华美1号和郑单958为材料,以1.5万株为梯度,共设置12个密度处理,种植密度自1.5万株/hm~2增至18万株/hm~2,研究探讨高产高效春玉米的冠层结构特征和光合特性。结果表明,华美1号在12.0万株/hm~2时产量达到最高,为15 912.8 kg/hm~2;郑单958在6.0万株/hm~2时产量最高,为13 685.9 kg/hm~2。在适当高的种植密度内(华美1号为9.0万~13.5万株/hm~2,郑单958为6.0万~9.0万株/hm~2),华美1号吐丝期最大LAI达4.19~5.30,群体穗位层透光率达17.57%~23.79%;郑单958吐丝期最大LAI达4.71~6.54,群体穗位层透光率达17.77%~23.66%。冠层内透光率、叶夹角、茎粗、叶片厚度、净光合速率和叶绿素相对含量均随密度增加而不同程度下降。华美1号穗位层及穗位层以上LAI占全株叶面积比例高,叶片小而厚,穗位层透光率好,各项冠层指标不同程度优于郑单958。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