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2 毫秒
1.
为全面评价长江流域小麦品种区域试验精确度的发展水平,分析了2011—2021年度中国长江流域冬麦区单年单点和一年多点小麦区域试验的试验精确度和品种比较精确度,对产量、穗数、穗粒数、千粒重、生育期、株高、基本苗和最高茎数等性状的试验精确度差异进行了比较。结果表明,长江流域冬麦区单年单点品种试验精确度较好,试验误差变异系数(CEV)在5%和10%以下的试点数占比分别在60%和95%以上,但品种比较精确度(RLSD0.05)在3%以下的试验比例不到10%,长江上游和中下游单点品种试验RLSD0.05在10%以下的试点数分别占比约60%和90%。一年多点区域试验精确度和品种比较精确度显著优于单年单点试验,上游和中下游试验平均CEV分别在8%和5%以下。采用试点固定模型时,长江上游和中下游试验平均RLSD0.05分别为2.19%和1.49%,符合国家小麦品种审定标准对品种比较精确度的要求;但采用试点随机模型时,小麦品种试验尚无法鉴别出品种间3%的产量差异。试验对生育期、株高、基本苗、千粒重和穗数的RLSD0.05优于产量性状,而最高茎数和穗粒数的RLSD0.05较低。  相似文献   

2.
国家大豆品种区域试验精确度研究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以2000 2002年国家大豆品种区域试验的6 239个试验数据为依据,在一年一点、一年多点、一点两年和两年多点等四个层次上对国家大豆品种区域试验精确度进行研究,主要结果如下:⑴就目前国家大豆品种区域试验水平和管理体制,在单年单点试验、一点两年试验和两年多点试验等三个试验层次上的试验精确度,均无法满足国家大豆品种审定的需要,而只能依据一年多点的试验结果作为国家大豆品种审定的试验依据。⑵新的国家大豆品种审定标准规定,新品种比对照增产5%且差异显著是国家大豆品种审定的必要条件。由此可以看出,目前国家大豆品种区域试验西北春大豆组、南方春大豆组和北方春大豆晚熟组的试验精确度需要进一步提高。⑶影响一年多点试验的品种比较精确度的因素主要有试验误差、重复数、参试品种数、试验点数和品种×试点互作效应。提高一年多点试验的品种比较精确度的途径主要有:一是通过优化试验方案、提高人员素质、科学统计分析降低试验误差;二是合理安排试验重复数、参试品种数和试验点数;三是合理化分区试组以降低品种×试点互作效应。  相似文献   

3.
提高山西省棉花品种区域试验精确度的商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山西省棉花品种区域试验连续 5年( 1 998- 2 0 0 2 )的试验数据 ,分析了品种比较精确度和实现品种比较精确度。并提出相应的提高试验精确度及其改进措施的设想  相似文献   

4.
以第五轮(1997~1999年)、第六轮(2000~2002年)和第七轮(2003~2005年)全国荞麦良种区域试验(太原点)数据为资料,分组对9年试验的误差变异系数(CEV)和相对最小显著差数(RLSDα)进行计算,结果表明,苦荞组的CEV在13.7%~36.4%,平均为20.5%;甜荞组的CEV在12.1%~30.7%,平均为18.2%。相对而言,区域试验苦荞组的误差大于甜荞组。从9年的平均数来看,苦荞组试验中只能鉴别出的品种最小差异为34.1%,甜荞组中只能鉴别出品种最小差异为29.8%。  相似文献   

5.
品种区域试验对于决定一个品种的前途起着重要作用。品种区域试验的准确与否,对于所下结论是否正确有很大影响。而影响品种区域试验准确性的一个重要因素是试验的精确度。7O年代,曾有人采用Bartlett同质性测验,以分析区试的精确度。但此法较繁而效果并不很好。  相似文献   

6.
为分析甜高粱区域试验的精确度,综合评判参试品种的优劣,分析了新疆2004-2005年甜高粱区域试验的试验精确度,运用灰色综合评判法对参试品种进行评价;结果表明甜高粱区域试验的整体水平较高,试验误差控制得较好,数据可信。Z9、Z3、Z2、Z6、Z4五个品种灰色评判为1级,其综合表现最好,与生产实际基本相符。  相似文献   

7.
<正>区域试验作为鉴定、审在.推广新品种的主要依据,其可靠性对于决定一个新品种的前途,起着重要的作用.试验的可靠性包括试验的准确性和精确度两个方面.准确度不易确定,精确度是可以计算的.精确度是影响区域试验准确性、可靠性的重要因素.然而,长期以来却缺乏明确合理的要求标准.因此,对试验精确度的研究是必要的.对于大株作物的马铃薯品种区域试验来讲,试验精确度的研究就更为重要.本文以近年来甘肃省马铃薯区域试验为实例,参考愈世蓉等(1987)的方法,具体分析了该试验的精确度情况,进而对提高马铃薯区域试验精确度的途径进行了初步的讨论.  相似文献   

8.
保山市啤饲大麦区域试验质量评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区域试验的准确性和可靠性对能否正确选出优良品种供生产、示范尤为重要.本文通过对2007至2008年保山市啤饲大麦区试中数据进行质量分析,从试验精确度(EP)和品种比较精确度(VCP)对本轮区试的质量进行评价,结论是:在田间试验中只有严格按照试验规程最大限度地降低试验误差,才能得出准确可靠的试验数据,从而保证试验质量.  相似文献   

9.
品种区域试验对于决定一个品种的前途起着重要作用。品种区域试验的准确与否,对于所下结论是否正确有很大影响。而影响品种区域试验准确性的一个重要因素是试验的精确度。70年代,曾有人采用Bartlett同质性测验,以分析区试的精确度。但此法较繁而效果并不很好。所以,80年代起;我国的品种区域试验上,常用方差分析中误差项均方的平方根值被试验小区产量总平均值除后所得的变异系数,作为精确度指标。规定进行区试总结时,  相似文献   

10.
《中国棉花》2009,(5):F0004-F0004
该品种2008年通过国家审定(国审棉2008011),原代号:MB4608。2005—2006年国家黄河流域春棉区域试验子棉、皮棉及霜前皮棉亩产分别比对照品种增产10.4%、1.9%和0.6%。  相似文献   

11.
通禾820在吉林省预备、区域试验平均产量8247.5kg/hm^2,比对照通35增产5.7%;生产试验平均产量8677.5kg/hm^2,比对照通35增产6.1%。稻米品质优良,经农业部稻米及制品质量监督检验测试中心检测,10项指标达到优质米一级标准。  相似文献   

12.
分析了2004年国家菜用(鲜食)大豆区域试验品种在我国低纬度华南地区的表现及产量差异,参试品种(系)春季种植生育日数71.5~86.5d,株高25.5—66.3cm,单株荚重为25.3—46.7g,标准荚个数为375.0~446.7个/kg之间,百粒重为38.55~78.53g,产量在606.97~830.42kg/667m^2之间,表明莱用大豆在华南地区春种有很好的适应性和广阔的发展前景,另外,国家莱用(鲜食)大豆品种区域试验也应适当地细分区试布局,建议设立华南地区和中部地区两个区组,在华南地区同时设立春、夏、秋三组区域试验和生产试验。  相似文献   

13.
秦芋32号(原代号:康0102-5)是2000年以秦芋30号作母本,89—1优系作父本,有性杂交获得实生种子,经育种圃、鉴定圃选育而成。2011年3月申报国家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待审,2011年10月通过审定。2007~2009年参加国家级马铃薯品种中晚熟西南组繁种及区域试验;2010年国家西南组生产试验平均产量1443kg/667m^2,比对照米拉增产12.5%。块茎干物质含量18.5%、淀粉含量11.8%,Vc含量14.2mg/100g,还原糖含量0.29%,粗蛋白含量2.1%。抗病性接种鉴定:中抗PVX和PVY,抗晚疫病。  相似文献   

14.
为了给Ta1小麦轮选育种提供一定的参考.利用SDS—PAGE方法对Ta1小麦轮选群体C2、C5世代不育株及亲本的HMW—GS组成与变异进行分析。结果表明;(1)C2世代不育株的HMW-GS变异十分广泛。变异系数高速94.2%。31种亚基组合中“1,7+8,2+12”出现频率最高。Glu—B1位点亚基变异最丰富,有15种类型,而且产生了7、22、13+16等亲本中不存在的亚基;Glu—D1位点优质亚基5+10仅占18.0%,2+12亚基仍占明显优势。(2)C5世代不育株的HMW—GS变异较亲本广泛,29种亚基组合中.杂合的“1,7+8/14+15,5+10”出现频率最高(12.7%),其余皆小于7.0%;Glu—B1位点变异类型仅有9种,且多为杂合。C5世代优质亚基5+10、14+15出现频率提高至40.0%和32.0%,但变异系数降为80.7%,表明轮选效果明显,但C5世代群体的遗传异质性较C2世代呈下降趋势。  相似文献   

15.
2009年我站承担了国家春小麦两北旱地组区域试验、青海省春小麦旱地组区域试验、青海省莜麦区域试验和青海省春小麦旱地组生产试验任务.其中国家春小麦旱地组区域试验品种8个.青海省春小麦旱地组区域试验品种6个.青海省莜麦区域试验品种4个,青海省春小麦旱地组生产试验品种3个.试验总面积3000m2。试验地点落实在青海省大通县斜沟乡.交通便利.海拔高度2605m。  相似文献   

16.
钕诱导小麦抗白粉病的效应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为探讨稀土元素Nd^3+诱导小麦抗白粉病的效应,采用盆栽试验方法研究了Nd^2+对小麦生长、白粉病发生情况、细胞膜透性、过氧化物酶(POD)、多酚氧化酶(PPO)、苯丙氨酸解氨酶(PAL)活性、氧自由基(O2^-.)产生速率和木质素含量的影响。结果表明,在不接种病原菌的情况下,Nd^3+诱导使小麦生物量和木质素含量分别比喷清水处理高5.53%和19.87%,细胞膜透性、PAL、POD、PPO活性和O2^-.产生速率分别降低10.28%、9.95%、7.57%、4.50%和19.76%。在接种情况下,Nd^3+诱导使小麦白粉病病情指数降低,相对防效达33.3%,小麦生物量、木质素含量、POD、PPO活性分别比接种病原菌处理(E.g.)高20.05%、3.21%、12.88%、19.65%,细胞膜透性和O2^-.产生速率分别降低17.31%和37.29%。Nd^3+诱导小麦抗白粉病的主要原因是降低了细胞膜透性和O2^-.产生速率,提高了PPO和POD活性。  相似文献   

17.
长期定位施肥小麦的肥料利用率研究   总被引:23,自引:0,他引:23       下载免费PDF全文
以豫麦13、郑太育1号、临汾7203、郑州941、豫麦47、郑州8998、郑麦9023等7个小麦品种为试验材料,通过15年9个不同施肥方式的长期定位试验,研究了小麦对氮磷钾肥的当季和累积利用率。结果表明.在施氮量相同(165kgN/hm^2)情况下,化肥处理中NPK和NP处理小麦的氮、磷利用率最高,分别为70.3%和68.4%及48.3%和46%,是最佳施肥配合;非氮磷配合的其他化肥处理(N、NK、PK)的小麦对肥料的利用率均最低,其中氮、磷的利用率为负值。玉米秸秆还田(SNPK)条件下小麦对氮、磷的利用率高于有机无机肥配施处理;小麦-大豆轮作中小麦的肥料利用率略高于小麦-玉米轮作;肥料用量愈大,肥料利用率愈低,MNPK处理的N、P、K平均当季利用率分别是1.5MNPK处理的1.2、1.4和1.1倍.NP、NPK、MNPK、SNPK处理的肥料利用率有累加效应,其中氮肥第1~5年累积较快,6年后稳定在48.9%~70%;磷肥15年一直累积,1~8年累积速度快,9年后较慢;钾肥1~5年累积较快,5~7年波动,8年后稳定在35%~39%。  相似文献   

18.
杂种小麦与常规小麦产量性状改良的比较分析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从1991-2000年,把每年参加产量鉴定的杂种小麦和常规小麦新品种的试验结果进行比较分析,结果表明:杂种小麦产量的平均超标优势为8.4%,变幅为3.0%-14.0%,年平均递增率为2.4%,而常规小麦的平均超标率为3.0%,变幅为1.1%-5.1%,年平均递增率仅为0.75%,就产量构成因素来看,杂种小麦的千粒重在不同年份均比常规品种的高,粒重优势显著,杂种小麦的穗粒数高于常规小麦,差异达显著水平,在群体条件下,杂种小麦的有效穗与常规小麦的变化基本一致;杂种小麦的株高改良已达到半矮秆水平,抗倒伏能力大大加强。  相似文献   

19.
目前,一些除草剂由于多年连续施用,杂草产生了一定的抗药性,除草效果越来越差。为了选择新的高效、广谱、低毒安全的新型水田除草剂,对国内外农药厂新开发的除草剂做了药效示范试验,现将试验结果汇总如下:1试验材料与方法1.1试验药剂(1)30%威农:上海杜邦农化有限公司(2)15%太阳星:德国艾格福公司(3)30%阿罗津:德国艾格福公司(4)10%金秋:美国氰肢公司(5)10%艾割:美国氰胺公司(6)10%草克星:日本三校公司(7)10%苄磺隆:沈阳化工研究院(8)10%毗呼磺隆:沈阳化工研究院(9)35%丁茉:浙江乐吉化工厂(10)…  相似文献   

20.
小麦高产群体质量优化调控是一个完整的技术体系,但在大面积实践中往往措施组合不合理,使小麦生产潜力未能充分发挥。为改变这种状况,1995年秋我们进行了小麦高产群体调控技术模型试验,以期为小麦高产群体建立和大幅度增产提供较为可靠的技术操作依据。1材料与方法1.l试验设计选择播种量X;、施氮总量X。、穗肥施氮量占施氮总量的比例(简称穗肥比例,%)X。三个因素,采用D一饱和最优回归设计(表1),共10个处理组合,小区面积0.75hm’1.2试验概况试验在通州市五总乡新港坝村进行。试验地前茬中稻,土质为壤土。小麦品种为扬麦1…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