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本文对不同类型麦类研究成果的查新标准与技术进行分析研究,提出了不同类型麦类科技成果查新的技术方法,为成果转化的信息管理和规范化操作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2.
国内外麦类作物耐湿性研究进展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本文通过对国内外麦类作物耐湿性研究进展概括和总结,指出:1,麦类作物湿害症状多种多样,前期主要是出苗率低,苗瘦苗弱,中期主查植株矮化,功能叶黄化,分蘖大量死亡,成穗率下降,根系受到伤害,而后期则表现叶片虫衰早枯,造成光合作用减弱,灌浆速度减慢,产量因此而受损;2,湿害首先起因于根系缺氧,根系活力下降,吸收和功能减弱。其次无氧呼吸等产生的有毒物质在土中积累,对根系正常生长毒害作用。  相似文献   

3.
叶绿素荧光测定技术在麦类作物耐盐性鉴定中的应用   总被引:22,自引:1,他引:22  
在介绍叶绿素荧光诱导动力学原理的基础上,综述了叶绿素荧光测定技术在麦类作物耐盐性鉴定上应用的有关研究结果。通过分析叶绿素荧光参数与发芽率、产量等农艺指标及脯氨酸、细胞膜稳定性等生理指标的相关关系,指出叶绿素荧光参数可以作为麦类作物耐盐品种筛选的指标,并就该技术的优点及其实际应用中应注意的问题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4.
麦类作物非生物胁迫抗性基因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麦类作物是世界上主要的粮食作物,干旱、低温、盐碱等环境因子是麦类作物生产的主要限制因子。通过对干旱、低温、盐碱等非生物胁迫抗性的遗传和分子技术研究,已确定了大批与这些抗性相关的基因的主效位点、数量位点(QTLs)和与胁迫反应相关的基因序列。对这些基因位点、基因序列的关系及其功能的研究是进行麦类作物非生物胁迫抗性改良的基础。本文从非生物胁迫抗性基因位点、与胁迫反应相关的基因序列、抗性基因位点分子基础、抗性基因功能验证、抗性基因的比较基因组学等五个方面对麦类作物非生物胁迫抗性基因的研究进行了综述。  相似文献   

5.
麦类根腐病、白粉病、叶锈病、条锈病和叶枯病是麦类作物的重要病害.据报导,冬小麦受上述病害的为害产量损失分别为5%-40%、10%-15%、10%、30%和20%.在防治上述病害时,除采用农业和化学等防治措施外,合理地施用化肥也可获得良好的防治效果,但应当注意不同种类的化肥及不同的施用量,对麦类作物的抗病性具有不同的影响.  相似文献   

6.
国内外麦类作物耐湿性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通过对国内外麦类作物耐温性研究进展概括和总结,指出:(1)麦类作物湿害症状多种多样,前期主要是出苗率低,苗瘦苗弱;中期主要是植株矮化,功能叶黄化,分蘖大量死亡,成穗率下降,根系受到伤害,而后期则表现叶片早衰早枯,造成光合作用减弱,灌浆速度减慢,产量因此而受损;(2)湿害首先起因于根系缺氧,根系活力下降,吸收和功能减弱.其次无氧呼吸等产生的有毒物质在土壤中积累,对根系正常生长产生毒害作用.随着根系吸收功能的下降以及土壤中营养成分的淋失,地上部水分和营养供应不足,给植株的正常生命活动带来严重影响;(3)在麦类作物的生长发育不同时期,对湿害的敏感性不同。小麦在孕穗期最为敏感,而大麦则在拔节期和抽穗期;(4)温度是湿害程度大小的一个重要影响因子,温度越高,湿害越严重;(5)作物耐湿性是可遗传的,并且这种遗传性在麦类作物的种和品种间存在着差异。  相似文献   

7.
湖南麦作期间的农业气候条件,一直被认为是一个不利因素的难题而制约麦类生产发展,究竟对麦类生育产量影响程度如何?本文结合我省大麦生育过程和农业气候条件,作如下初步论述。  相似文献   

8.
TILLING技术的形成和发展及其在麦类作物中的应用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TILLING(Targeting induced local lesions in genomes,定向诱导基因组局部突变技术)是一种高通量的等位变异创制和突变体快速鉴定技术,其实质是将传统的化学诱变方法和突变的高效筛选有效结合的反向遗传学研究方法。其技术原理是将传统的酶切技术与PCR技术相结合后采用红外双色荧光系统进行结果鉴定,从而筛选出相应的突变体。传统的TILLING技术主要用于筛选由人工诱导产生的突变体。Ecotilling技术由TILLING技术延伸而来,主要用于鉴定自然界中已经存在的突变体,其与传统的TILLING技术的区别主要为构建DNA池时略有差异。随着该项技术在拟南芥等模式植物中的成功应用,越来越多的人开始将其用于基因组较大的植物之中。本文对近年来TILLING技术在麦类作物中的应用进行了分析,并通过比较不同植物突变体库中的突变频率发现,经EMS处理的小麦等麦类作物突变体库中的突变频率显著高于其他植物,因此相信,TILLING技术将会作为一种常规手段在麦类作物尤其是普通小麦改良中得到越来越广泛的应用。  相似文献   

9.
中国作物学会大麦专业委员会常务委员,全国小麦育种攻关专家组成员,民盟福建省委员会委员,民盟福建省委员会科技工作委员会副主任,福建省农科院稻麦研究所研究员沙征景先生因病治疗无效,于1995年8月18日凌晨4时50分与世长辞,享年73岁。沙征资先生系福建邵武人,生于1922年6月22日。1945年7月毕业于福建协和大学农学院,后留校任教。解放后,他一直从事麦类研究工作,历任福建农事试验总场技正兼小麦组组长,省农业厅计划室技术指示股股长,农业工程师,省农业科学研究所农技师,省农科院稻麦研究所麦类研究室主任、研究员,福建省种子…  相似文献   

10.
为了进一步改进编辑工作,提高办刊水平,《麦类作物》编辑部于二月二日召开了编辑部工作座谈会。应邀参加座谈会的有杨陵地区《麦类作物》编委,西北农业大学、陕西省农业科学院、西北植物所等单位从事麦类研究的专家,教授等共26人。座谈会由省农科院顾问,《麦类作物》主编朱象三主持,《麦类作物》常务主编吕玉琴代表编辑部汇报了“七五”工作,省  相似文献   

11.
镉(Cadmium,Cd)对植物引起的氧化胁迫是Cd毒害的重要原因之一。综述了Cd诱导麦类作物氧化胁迫效应以及麦类作物对CA氧化胁迫的相应防御反应,如抗氧化酶活性及抗氧化物含量的变化等,并介绍了缓解Cd诱导的氧化胁迫的机理和途径。  相似文献   

12.
麦田杂草对麦类作物生长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杂草是农业-社会生态系统中干扰人类生产和生活的植物,具有一系列独特的生物学特性,伴生于麦类作物的不同生长发育期,严重干扰了作物的正常生长,导致作物减产和品质下降。本文主要阐述了麦田杂草的生物学特性及对作物生长的影响。  相似文献   

13.
杂草是农业—社会生态系统中干扰人类生产和生活的植物,具有一系列独特的生物学特性,伴生于麦类作物的不同生长发育期,严重干扰了作物的正常生长,导致作物减产和品质下降。本文主要阐述了麦田杂草的生物学特性及对作物生长的影响。  相似文献   

14.
麦类作物适应微量元素亏缺的机理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麦田土壤中微量元素的亏缺及有效性的降低严重干扰了麦类作物的生长和发育,导致作物产量和品质的下降。本文主要就麦类作物的铁、铜、锰、硼、锌营养胁迫条件下的适应机理作了探讨。  相似文献   

15.
《国外农学—麦类作物》是由农业部主管、陕西省农业科学院主办的全国农业科技译报类刊物。自1981年创刊以来,始终坚持“洋为中用”的原则,紧密结合我国麦类作物科学研究和生产实际,及时报道国外麦类作物遗传育种、耕作栽培、生理生化、植物保护、产品加工等方面的新理论、新技术和新方法,同时用一定篇副介绍国内麦类作物研究进展和实用信息。为从事麦类作物研究、生产的科技人员、农业院校师生及农业管  相似文献   

16.
盐城市秸秆资源十分丰富,全市年产秸秆量600万t以上,占江苏省秸秆总量15%以上,其中水稻和麦类秸秆数量最多,约500万t,占总资源量的83.3%。本文采用农机农艺相结合的方式,研究稻麦作物留茬与秸秆全量还田技术模式及配套机械,提出适宜盐城区域稻麦秸秆机械化还田的技术方案。  相似文献   

17.
我国麦类作物栽培历史悠久,其中尤以小麦种植面积最大,近年来又有不断发展扩大的趋势。麦类作物的生长发育和产量形成与气象条件之间的关系至为密切。我国对麦类作物生产有丰富的经验,然而在生产中尚存在着不少气象问题,影响到小麦的高产和稳产,甚至酿成低产。据报导,国外在麦类作物生长发育对气  相似文献   

18.
麦田土壤中微量元素的亏缺及有效性的降低严重干扰了麦类作物的生长和发育,导致作物产量和品质的下降。本文主要就麦类作物在铁、铜、锰、硼和锌营养胁迫条件下的适应机理作了探讨.  相似文献   

19.
青稞为麦类作物,比一般的麦类根系浅、茎秆薄而软,比一般的麦类易倒伏,青稞的倒伏问题就成为青稞增产的主要障碍因素,通过使用抗倒伏良种、合理密植、科学管理,辅以喷施药剂可以有效减少青稞倒伏,促进青稞稳产高产。  相似文献   

20.
《麦类作物学报》是由教育部主管、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和国家小麦工程技术研究中心联合主办的专业性学术期刊,也是全国唯一的一份麦类作物专刊。主要刊载麦类作物(小麦、大麦、燕麦、黑麦等)遗传育种、生理生化、栽培管理、食品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