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三江平原已垦沼泽地大豆优化施肥模式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张春峰  于中和 《大豆科学》1999,18(4):361-364
对已垦沼泽地大豆氮磷钾施肥种类、施肥适宜比例以及适宜施肥量方面进行了试验。结果表明,已垦沼泽地种植大豆需要施磷肥,并补充一定量的钾肥,适宜比例为N:P2O5:K2O=1:2:0.3;适宜公顷施肥量为N:34.5kg,P2O5:69.5kg,K2O:10.3kg。  相似文献   

2.
讨论橡胶树早高产综合栽培措施和效果,早高产综合措施包括:橡胶树采用刺激割胶适宜开割树围为49 ̄52cm;(2)使用高效复方乙烯利乳剂刺激,并实行低频割胶;(3)应用深沟盖草培肥;(4)实行配方平衡施肥,年施橡胶高产专用复合肥1.2 ̄1.5kg/株,四项措施的综合应用,使开发试验区的橡胶树初产减少53%,增产25.3%,提高割胶劳动生产率130%,节省割胶成本1/3,减少死皮发病指数1/3,从而获得  相似文献   

3.
中国杂交水稻制种技术的发展   总被引:8,自引:2,他引:6  
许世觉 《杂交水稻》1994,(3):50-51,57
我国杂交水稻制种技术的发展,大体经历了3个阶段。1973-1980年,是杂交稻制种技术的摸索阶段。每备产量由最初的6kg提高到50kg;1981-1985年,是杂交稻制种技术的完善阶段,每亩产量连续登上75kg及100kg两个新台阶;1986年开始,我国的杂交水稻制种已进入超高产制种技术的研究阶段,并取得了突破性进展,每亩产量已突破150kg。随着超高产制种技术的全面推广,每亩产量可望突破200-  相似文献   

4.
《再生稻》1997,(2):46-49
在亩植1.2-1.8万穴和亩施N8 ̄12kg幅度内的裂区试验结果表明:头季稻、再生稻和两季总产均无显著差异;两因素的互作效应亦不显著,但以中N(10kg/亩)与低密度(亩植1.2万穴)或低N(8kg)与高密度(1.8万穴)配合两季产量较高;再生稻高产的头季稻留桩高度为中桩(全部保留倒3芽并留5cm以上保护段)。  相似文献   

5.
优质杂交水稻高产优质配套栽培技术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优质杂交稻的品质除受遗传特性制约外,还受生态条件和栽培技术等的影响。发展优质杂交稻,要求抽穗--结实期具有适宜的光温条件,在栽培上注意适当稀植、施足肥料并采取适宜的施肥技术、重视后期水浆管理、适时收获、采用适宜的稻谷干燥方法、综合防治病虫害。  相似文献   

6.
钾是杂交稻增产的三要素肥料之一,研究适合不同类型杂交稻组合最佳分次配比追钾方案,为合理施用钾肥,进一步挖掘钾肥对杂交稻不同类型组合的增产潜力,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1材料与方法1.1材料威优49、威优35。1.2处理方法共设处理5个,肥量相同,亩施氯化钾20kg。根据分次配比追施钾,处理1为后不施,前中后期施肥比例为50:50:0);处理2为后少施,前中后期施肥比例为33:50:17;处理3为后中施,前中后期施肥比例为17:50:33;处理4为后重施,前中后期施肥比例为0:50:50;处理5为中不…  相似文献   

7.
使用杂交晚稻汕优64进行省肥高产栽培试验研究,处理分两种施氮量(低氮为7.5公斤/亩,中氮为10公斤/亩)和三种施肥方法(攻头法、攻中法、中重法)。结果表明;在低氮条件下,采用攻中法产量最高,在中氮条件下以攻头法产量最高。低氮攻中法是中群体,靠提高光合效率和粒重来提高产量,中氮攻头法是靠大群体,足苗多穗提高产量。施氮量与施肥法的工作效应极显著,不同的施肥量需要采用不同的施肥方法。  相似文献   

8.
本文从栽培、肥料经济效益等方面研究了包衣尿素的施用方法与增产效果,得出了适宜辽244高产栽培的施肥量及施肥方法,为在水稻生产上大面积推广应用包衣尿素提供了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9.
杂交水稻高产制种的需肥特性与施肥技术研究   总被引:1,自引:2,他引:1  
杂交稻制种对肥料有着特殊的需要,增施肥料可改善异交性状,即增加父本花药长度和提高母本柱头外露率等,较高的氮、钾供应水平是杂交稻制种施肥的特殊性.通过试验确定了适宜的施肥时期.  相似文献   

10.
风沙半干旱区(阜新)年平均降水423mm。各月降水分布不均,70%集中在7-8月份,该区的土壤水分在0-100cm垂直范围的内呈规律性变化,在时空分布上呈季节性变化,旱灾发生频率达到70%以上,针对以上特点,我们提出了玉米高产抗旱栽培6项技术措施;(1)筛选高产品种;(2)选择适宜的;(3) 种植密度;(4)合理的施肥方式及施肥量;(5)合理的耕作技术;(6)地膜覆盖技术,从而充分利用了自然降水,保证了玉米 水高峰与自然降水同步,实现抗旱增产的目的。  相似文献   

11.
本文从栽培、肥料经济效益等方面研究了包衣尿素的施用方法与增产效果,得出了适宜辽244高产栽培的施肥量及施肥方法,为在水稻生产上大面积推广应用包衣尿素提供了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2.
甘蔗配方施肥试验报告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甘蔗配方施肥试验报告赖德芳,林国兴(漳州市芗城区农业局36300)为进—步探讨甘蔗的适宜施肥量和合理的施肥比例,得出科学的配方,为生产甘蔗专用肥提供科学依据,根据漳州市土肥站提出的“甘蔗施肥试验方案”的设计要求,我们于1992年进行春植蔗配方施肥试验...  相似文献   

13.
为了探究湖南地区机插杂交稻在不同基本苗配置与施肥量下的产量与干物质生产表现,2016年在湖南宁乡以杂交稻品种隆两优1212和隆两优华占为材料,进行了大田试验。试验设置了3个施肥水平(500、900、1400kg/hm~2)和4个基本苗组合(28.6万丛/hm~2+单本/丛、23.5万丛/hm~2+单本/丛、23.5万丛/hm~2+双本/丛、19.0万丛/hm~2+双本/丛)。试验结果表明,施肥量对产量的影响显著,基本苗配置以及基本苗配置与施肥量的互作对产量影响不显著。随着施肥量的增加,产量和干物质生产显著增加,氮素籽粒生产效率和氮肥偏生产力显著下降。综合考虑产量与成本,900~1 400 kg/hm~2施肥量与23.5~28.6万丛/hm~2+单本/丛的基本苗配置比较适合湖南地区杂交稻机插秧的发展。  相似文献   

14.
为探讨毛豆的最佳施肥量,进行了不同施肥水平的试验。结果表明,在龙海市肥力中等的毛豆田,每666.7m^2(下同)产量水平500-600kg,比较适宜的施肥量是:施纯N12-16kg,P2O57.2-9.6kg,K2O8.4-11.2kg。  相似文献   

15.
邹应斌 《作物研究》1999,13(1):1-4,8
概述了湖南省近40年来双季稻栽培技术发展的3个阶段;(1)60年代初至70年代中,以矮秆品种为主的“穗数型”栽培技术阶段;(2)70年代中于80年代末以籼型杂交稻为主的“穗粒兼顾型”栽培技术阶段;(3)进入90年代以籼型杂交稻为主的中秆大穗分蘖力中等的杂交主的“穗重型”栽培技术阶段,还介绍了10种有代表性的双季稻高产栽培技术,并对21世纪的以季稻栽培技术的特点及研究内容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16.
杂交稻混杂退化状况及对策彭宏(三明市种子管理站35600)70年代中,杂交稻三系配套推广,大幅度地提高了稻谷产量,为粮食生产做出了巨大贡献。近年来,杂交水稻种子混杂退化现象日趋严重,使杂交稻生产受到严重损失。本文着重记述杂交稻混杂退化的状况、原因及克...  相似文献   

17.
根据水稻的营养需求设计了A、B、C 3种水稻全营养配方肥,设30 kg/667 m~2、40 kg/667 m~2和50 kg/667m~23种施肥水平,进行田间试验,以筛选能够促进水稻生长并且提高产量的配方肥,确定其适宜施肥量及施肥方式。结果表明,与传统施肥方式相比,施用A肥能够促进水稻结实,提高实粒数,同时不增加秕谷数;施用B肥在促进株高、茎粗及有效分蘖方面具有显著优势;施用C肥无明显优势。施肥量30 kg/667 m~2明显不足,施肥量50 kg/667 m~2的处理水稻长势最佳且产量较高。综合分析,以B肥总体效果最好,且施肥量以50 kg/667 m~2较为适宜。  相似文献   

18.
310亩杂交稻制种平均单产亩超400kg是怎样实现的Howitobtainedayieldofover6.0t/haunder20.7haofhybridriceseedproduction曹孟飞,李志文杨文星,周宗岳(湖南省资兴市种子公司42340...  相似文献   

19.
优质杂交稻籽粒灌浆结实特性及气象条件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研究了优质要交稻粤优青占、粤优黄占籽粒灌浆结实的特性及气象条件对结实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早、晚稻籽粒灌浆第一次高峰期一般是抽穗后7 ̄11天;灌浆速度;早季是对照品种加青占较快,晚季是粤优黄占较快,早、晚稻抽穗后25天内灌浆速度较快,25天后转慢;晚稻灌浆速度明显大于早稻;结实率亦然;优质杂交稻第二枝梗籽粒干重比普通杂交稻和常规稻重;抽穗期粤优黄占对温度的反应较敏感,粤优青占的耐寒性较好。  相似文献   

20.
基于新型控释肥的机插侧深施肥,可以实现简化施肥次数,减少施肥量,提高肥料利用率。2020年在安徽江淮水稻主产区多点试验的结果表明,基于生物基包膜控释肥(MFi)机插侧深施,江淮杂交中籼稻在常规施肥量(其中N=13.5 kg/667 m2)基础上减量20%,江淮常规中粳稻在常规施肥量(其中N=15.6 kg/667m2)基础上减量10%,或在常规施肥量(其中N=15.6 kg/667m2)基础上减量20%+1次孕穗肥,均可以实现不减产(平产或略增),显著提高肥料利用效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