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62 毫秒
1.
利用高稳系数法综合分析玉米新品种的研究   总被引:12,自引:2,他引:12       下载免费PDF全文
刘海燕 《玉米科学》2003,11(1):037-038
本文应用高稳系数法,分析了2000年黑龙江省玉米区域试验14个新组合的高产、稳产性,并进行了参试品种的平均产量(x)、标准差(S)、变异系数(CV)和高稳系数(HSC)及稳定性参数(b)的分析,结果表明:X与HSC呈高度负相关(r=-0.99),CV与HSC呈中度正相关(r=0.87),S与HSC呈中度正相关(r=0.68),b与X基本不相关(r=0.009 3),b与S呈高度正相关(r=0.762),b与CV呈高度正相关(r=0.806),参试组合的标准差、变异系数、回归系数与产量稳定性有关,与产量高低无关,而产量平均值只能反映产量大小,与产量稳定性无关,只有高稳系数,才能综合表示参试品种高产稳产性。  相似文献   

2.
玉米新品种高产稳产适应性综合评判   总被引:8,自引:3,他引:8  
吴伟华  柳家友  贾延钊 《玉米科学》2004,12(Z1):046-047
对于玉米新品种的高产稳产适应性评判,方法种种,但各有利弊.采用高稳系数(HSC)法、变异系数(CV)法、回归系数(b)法综合分析玉米新品种的高产稳产适应性.结果表明,新品种的高产稳产适应性得到客观真实的反映。  相似文献   

3.
应用高稳系数法分析棉花新品种的高产稳产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温振民 (1 994)提出的高稳系数分析法 (HighStability Coefficient Method,简称为 HSC法 ) ,可以用一个指标综合准确的反映品种的高产稳产性 ,并已在玉米、水稻、花生、大豆、油菜、谷子等作物育种上得到成功的应用。本文试用 HSC法与通用分析方法进行比较 ,以探讨其在棉花育种中应用的可行性。1 具体作法选用 1 998年国家抗虫棉联试试验资料。产量平均数 (X)、标准差 (S)、变异系数 (CV)及品种间产量差异检验均采用一般通用公式 ,对产量稳定性分析采用 Eberhart- Russell回归分析模型估算回归系数 (b)。温振民提出的高稳系数计算…  相似文献   

4.
综合评判玉米新品种之高产稳产及适应性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采用高稳系数(HSC)法、变异系数(CV)法、回归系数(b)法综合分析2001年河南省玉米杂交种区域试验品种的高产、稳产性.结果表明高产、稳产、适应性强的品种有X1150T、SYA991、安2001.  相似文献   

5.
用高稳系数法分析国家绿豆区试中品种的高产稳产性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采用高稳系数法(HSC)对参加第二轮国家绿豆综合品种区域试验的材料进行了高产性和稳产性分析。结果表明:品系9239-8产量最高,但产量位于第2位的品系9302-22稳定性最好。品系9872产量稳定性差,只适宜在高产地区如北京、河北保定、江苏宜兴、新疆石河子等地种植。品系YL产量最低,也没有高产的适应地区。  相似文献   

6.
用高稳系数法分析河南省大豆区试中品种的高产稳产性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采用高稳系数法(HSC)对参加河南省大豆区域试验的品系进行高产性和稳产性分析。结果表明:周0002-2-1-8产量最高,但产量位于第3位的品系安豆4号HSC排名第1。产量位于第2位的品系商豆14号产量稳定性差,只适宜在高产地区如商丘、濮阳、安阳、漯河等地种植。郑0260-3产量最低,也无高产适应地区。  相似文献   

7.
高稳系数法分析玉米新品种高产稳产性   总被引:23,自引:2,他引:21  
王江民  李雁 《玉米科学》1998,6(4):026-028
对玉米新品种高产稳产性评价,都是用数个参数来综合评判。在评判中往往出现高产性与稳产性互不相关的结论。本文采用高稳系数法(HSC)评判玉米新品种的高产稳产性,结果表明其在玉米育种中切实可行。  相似文献   

8.
张树庚  任成梁  杨珍  张德  赵军 《玉米科学》2023,31(3):147-151
选取甘肃省3种基因型的玉米主栽品种(早熟、中熟和晚熟)亲本材料,在母本灌浆期喷施硒肥,在母本果穗子粒生理成熟(乳线大约在1/2位置)和完熟(乳线消失)时期测定秃尖长、出籽率、百粒重等产量构成因素,测试种子中硒元素含量和种子活力,分析外源调节物质“富硒叶面调节剂”对制种田玉米产量、子粒硒含量及种子活力的影响。结果表明,喷施有机硒肥对制种玉米部分产量构成因素有一定影响,不同基因型玉米秃尖长减少不显著,出籽率显著增加,显著提高种子中硒含量、种子发芽势和种子发芽率。  相似文献   

9.
不同株型玉米杂交种产量构成因素及其相关分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任宪国 《玉米科学》1996,4(2):042-045
利用方差分析、F测验以及相关分析的统计学方法,对试验调查结果和室内考种结果进行统计学分析,研究了在一定的耕作和栽培水平条件下,四种不同株型玉米杂交种产量差异显著性和相关性。结果表明,不同株型玉米杂交种产量差异显著.各种株型玉米杂交种产量与叶向值均不呈相关性,紧凑型玉米杂交种产量与单位叶面积产量、穗长、单株生产力、单位叶面积籽粒产量、百粒重呈明显正相关,并且相关显著。通过紧凑型和平展型玉米杂交种群体冠层结构的分析,证明紧凑型玉米杂交种群体冠层结构较为理想,试验结果表明,在我省现有的耕作和栽培水平条件下,可以大面积种植紧凑型玉米杂交种.  相似文献   

10.
以2017-2019年度中国农业科学院作物所科企联合体(中作科企联合体)区域试验的结果为依据,采用高稳系数(HSC)法和变异系数(CV)法分析安麦1350和对照周麦18在产量、产量构成因素和品质等方面的差异。结果表明,安麦1350在2017-2018、2018-2019年的2个年度平均产量为7 963.1 kg/hm^2,较对照增产2.73%;HSC和CV均值分别为9.60%、12.00%,均低于对照的16.41%、15.62%,说明安麦1350具有高产稳产的特性;对条锈病免疫,高抗叶锈病;籽粒白色、半角质、较饱满,中筋品质。综合结果表明,安麦1350具有高产稳产、多抗、适应性广等优点,是一个具有发展潜力的小麦新品种(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