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周口生态区12个芝麻新品种主要农艺性状的相关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给芝麻新品种选育提供参考,对周口生态区12个芝麻新品种主要农艺性状进行了比较及相关性分析。结果表明:周10J5、驻11J19、周芝5号等品种产量较高,综合农艺性状较好,抗病性较好。相关性分析显示,芝麻产量与每蒴粒数、单株产量、单株蒴数、果轴长、株高、千粒重、空稍尖呈正相关,与始蒴高呈负相关。  相似文献   

2.
为芝麻的遗传改良提供参考,分析2007-2017年全国(北方片)芝麻品种区域试验数据,探讨北方芝麻产区育种变化趋势。利用多元逐步回归、相关分析等方法,对参试品种的主要农艺性状、产量性状进行比较与分析,对通过鉴定的16个品种进行品质性状和抗病性分析,剖析北方芝麻产区高产优质育种的变化规律。结果表明:11年间共有41个品种参加了全国(北方片)芝麻区域试验,16个品种通过全国芝麻品种鉴定委员会鉴定。新育成的芝麻品种产量水平逐渐上升。随着年份的推移,参试品种和通过鉴定的品种株高、主茎果轴长、单株蒴数、生育期和产量持续增加。相关分析和多元逐步回归分析表明,主茎果轴长、单株蒴数、生育期对产量影响较大,其次为株高和千粒重、单株蒴数和每蒴粒数等性状。对已通过鉴定品种的品质性状及抗病性做分析,发现品质没有明显变化,抗病性呈现先下降后上升的趋势。因此认为,育种中在保证一定株高和生育期的前提下,更应注意提高品种的单株蒴果数、千粒重和每蒴粒数。生育期延长、株高增加直接影响芝麻机械化生产的发展,应以中矮秆、节间短、抗裂蒴、抗倒伏、品质优、抗病性强为主要育种目标。  相似文献   

3.
芝麻种质资源因子分析及聚类分析   总被引:14,自引:0,他引:14  
调查186份国内外芝麻资源的21个表型性状,对8个主要农艺性状进行相关分析和因子分析;并对所 有性状进行聚类分析,186份材料可划分为7个类群。结果表明:选取单株蒴数多、千粒重高、花期适中的大蒴材料 作亲本能显著提高单株产量;不同地区间品种农艺性状整体变异差别较小,区域内变异较大且侧重的性状不同;聚 类结果显示,芝麻品种的遗传差异与地理远缘无明显相关性,说明培育高产优质品种时,亲本选配要以亲缘关系为 主要参考依据;同时推测国内芝麻的引种传播是由南向北进行的。  相似文献   

4.
芝麻产量的农艺性状,如株高、结蒴部位、分枝数、叶腋蒴数、全株蒴数、蒴粒数以及千粒重等,它们之间往往是相互联系、相互制约的。1979年我们用河南省提供编写《中国芝麻志》的49个品种进行产量构成因素的相关性分析,结果与1962、1963年的研究基本一致。这一相关性的分析研究,使我们对芝麻产量及其构成因素间的关系有了进一步的了解,对育种和栽培技术都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5.
对贵州芥菜型油菜地方品种用双列杂交并测定配合力表明,品种间存在显著的遗传差异,其中,株高、一二次总有效分枝数、单株结角数、单株产量受加性和非加性两种遗传效应共同作用;千粒重以加性效应为主。品种单株产量及其因子一般配合力差异显著。平坝苦油菜(一)和贵定苦油菜(一)的一般配合力较高。单株产量的特殊配合力以贵定苦油菜(一)/平坝苦油菜(一)组合最高。  相似文献   

6.
夏大豆单株产量与主要农艺性状的灰色关联度分析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应用灰色系统理论中灰色关联度分析的方法对山东省新育成的18个大豆新品种的主要农艺性状与单株产量进行了关联度分析,结果表明:有限结英习性的大豆品种单株产量与主要农艺性状的关联度从大到小的排列顺序依次为:主茎节数、百粒重、单株英数、株高、单株粒数、底荚高、分枝数;而亚有限结英习性的大豆品种单株产量与主要农艺性状的关联度从大到小依次为:单株粒数、单株荚数、主茎节数、株高、百粒重、底荚高、分枝数。明确了夏大豆主要农艺性状对单株产量的影响关系,为选育高产夏大豆品种提供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7.
30个旱稻品种的主要农艺性状与相关分析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利用SAS等软件对30个旱稻品种的千粒重、株高、单株有效穗数等10个主要农艺性状进行了遗传力、遗传进度、相关系数等参数的分析,特别是进行了性状间的通径分析。结果表明:单株粒数、千粒重、结实率对旱稻单株产量的提高是至关重要的,而穗长、主茎杆粗、单株有效穗数对单株产量作用不大,甚至会出现负相关作用。因此认为,通过对单株粒数、千粒重、结实率的选择,有助于旱稻的培育,加强灌浆期的管理可以有效提高单株产量。  相似文献   

8.
应用灰色关联度分析法对6个水稻品种的单株产量及主要农艺性状的关系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其主要农艺性状对单株产量的关联度从高到低依次为结实率单株有效穗每穗实粒数穗粒数穗长千粒重株高。因此,在水稻高产育种中,应注重对结实率、单株有效穗、每穗实粒数的选择。  相似文献   

9.
以普通亚麻的9个品种为材料进行种子产量相关性状通径分析。结果表明,7个相关性状对种子产量的影响大小顺序为株高>工艺长度>单株粒数>单株粒重>单株结实果数>千粒重>主茎分枝数。千粒重相对稳定的类型中,选择植株较高、单株粒数较多者,是提高种子产量的主要途径。降低工艺长度也是提高种子产量的重要因素。在植株较高、单株粒数较多的类型中,选单株粒重较高、单株结实数和主茎分枝数多的材料可有效提高种子产量。在其它性状保持不变的情况下,选择千粒重高者也可提高种子产量,但幅度较小。  相似文献   

10.
旱稻数量性状的遗传参数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从广义遗传力、遗传相关、遗传进度和选择指数等几个方面,分析了57份旱稻品种的株高、有效穗数、主穗长度、主穗粒数、千粒重、单株粒重和剑叶长/宽7个主要数量性状的遗传潜力和选择效果.分析结果表明:株高、剑叶长/宽、单株粒数、主穗长度、千粒重的广义遗传力较高,有效穗数、单株粒重的广义遗传力偏低;单株粒数、单株粒重、有效穗数3个主要产量构成因素的遗传变幅较大,在该群体中对这3个性状进行选择的潜力较大;产量性状中的单株粒数和千粒重与单株粒重本身均有一定的遗传潜力,预期遗传进度也较大,特别是单株粒数的预期遗传进度较大;单株粒重与单株粒数、千粒重间存在显著或极显著的遗传正相关,主穗长度与有效穗数间存在极显著的遗传负相关,因此可以通过提高单株粒数和千粒重来间断增加单株产量;用单株粒重与单株粒数、千粒重和有效穗数构成的选择指数进行综合选择,相对效率高达219.34%,比直接选择单株粒重提高了119.34%,显著高于对单株粒重的直接选择,因此采用这个指数对单株粒重进行间接选择效果较为理想.  相似文献   

11.
应用简单相关、回归分析、偏相关、通径分析方法对沪麦4号等10个啤用二棱大麦品种(系)的产量构成因素进行统计分析和研究,结果表明,3个产量构成因素对单株产量均有正向效应,其中以每株穗数的贡献最大,每穗粒数次之,千粒重贡献最小。因此,提出了高产优质啤用二棱大麦的育种模式:以增加每株穗数“多穗型”为主要选择目标,兼顾每穗粒重,增加千粒重为配合选择指标,并适当协调好千粒重与穗粒数的关系。  相似文献   

12.
以长江中游地区夏大豆品种资源中随机抽取的94个品种为材料,运用典型相关分析方法研究品种的蛋白质含量、油分含量、产量性状及其它农艺性状间的相互纲时利用通径分析方法研究产量、产量构成因素及与形态及生育期性状之间的关系。主要结果是:产量与产量构成因素之关系较大,与形态数量性状之关系次之,与生育期性状之关系较小。产量构成三因素中以荚数/株、百粒重对产量,生育前期及分枝数对荚数/株,生育前期及生育后期长短对  相似文献   

13.
冯其虎  张复宁 《大豆科学》1991,10(3):172-178
本文通过对江苏淮北地区50~80年代先后推广的16个夏大豆代表品种的产量及有关性状变化的研究,看出本区大豆品种更替过程中,品种产量潜力的提高主要变化因素为:百粒重与每荚粒重的增加、收获指数的大幅度提高和生物量的稳步增长;植株矮化、节数和分枝数减少;全生育期缩短,而以鼓粒期为主的生殖生长期有所延长。本区今后大豆高产育种应在现有百粒重的基础上,协调好粒重、粒数和荚数三者关系,适当提高株荚数和每荚粒数,同时注意增加生物量,提高收获指数;生育期不宜再缩短,注意长鼓粒期的选择;进而提高育成品种的增产潜力和适应性。  相似文献   

14.
以黄淮海地区87个大豆常规栽培品种为材料,对12个产量相关的农艺性状进行了遗传变异、相关及主成分分析。结果表明:在所有供试品种中,变异系数最大的是有效分枝数,最小的是生育期;亚有限型夏大豆底荚高度、单株荚数、单株粒数、单株粒重和百粒重的变异系数(18.38%~27.56%)较大;有限型夏大豆株高、底荚高度、单株荚数、单株粒数和单株粒重的变异系数(21.02%~28.04%)较大。在亚有限型夏大豆品种中,产量与每荚粒数、单株粒重、百粒重呈极显著正相关,与有效分枝数呈极显著负相关,与生育期呈显著负相关。在有限型夏大豆品种中,产量与茎粗呈极显著正相关,与底荚高度呈显著正相关,与其它农艺性状相关性不显著。亚有限和有限结荚习性的大豆性状主成分分析中,前4个主成分对变异的累计贡献率分别为79.92%和79.50%。对以亚有限和有限型为主的黄淮海地区夏大豆在进行单株选择时,应根据其不同的结荚习性而有所侧重。对于亚有限型品种,应选择株高和生育期适中,有效分枝数较少,而每荚粒数、百粒重均较大的品种。对于有限型品种,应选择茎基部较粗,株高和底荚高度较高,主茎节数较多,单株荚数、单株粒数较多的品种。  相似文献   

15.
油用红花数量性状的多元遗传分析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采用多元遗传统计分析方法分析了红花16个性状间的遗传关系.结果表明,多数性状都与千粒重呈显著和极显著表型相关.16个性状分别载荷在5个主因子上,第一主因子为产量因子,包括5个与产量相关的性状,总分枝数、一级分枝数、单株花球数、千粒重和单株产量;第二因子为产量构成因子,包括3个与籽粒产量有关的性状,有效花球数、每球籽粒数、球直径;第三因子为株型因子,包括4个构成植株形态的性状,即株高、茎直径、二级分枝数、三级分枝数;第四因子为负面影响因子,即2个影响籽粒产量和品质的性状,即每球秕粒数和壳百分率;第五因子为生育期因子,即开花期和生育期.聚类分析把16个数量性状分成四大类,第一类可细分为两个亚类,聚类结果与因子分析结果一致.反映了相关性状间的协同变异趋势,对提高性状的选择效率十分有益.  相似文献   

16.
不同施氮水平对两系杂交油菜两优586产量及经济性状的影响   总被引:15,自引:3,他引:15  
不同施氮试验结果表明,施纯氮225kg/hm^2是两系杂交油菜两优586的最佳施氮肥水平,产量达到2396.55kg/hm^2。产量构成因素以单株有效角果数对产量影响较大,每角粒数对产量影响较小。随施氮量的增加,单株一次有效分枝数增加,每角粒数变化较小,千粒重 单株有效角果呈先增后减的趋势。  相似文献   

17.
辽宁省大豆更替品种主要农艺性状研究   总被引:10,自引:2,他引:10  
本文研究了建国以来辽宁省大豆更替品种主要农艺性状的遗传改进及主要农艺性状与更替品种产量的关系。总的趋势是13个性状中除了分枝数以外其余性状均有不同程度的增长,其中三粒英数、分枝英数、单株粒重、粒茎比、株高及主茎节数的增长量较大,生育期变化量最小。相关与通径分析结果表明,单株粒重与单株荚数、主茎荚数、分枝荚数、百粒重和粒茎比有直接相关效应。单株荚数对单株产量的直接效应最大,是影响单株产量的主要因子。  相似文献   

18.
在果蔗间种条件下,考察13个菜用大豆的全生育期、株高、主茎节数、主茎分枝数、单株荚数、鲜百粒重、标准荚率、单粒荚率、瘪荚率和单株产量等性状表现,并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表明:不同菜用大豆农艺性状存在差异,其中95C-10、桂鲜豆1号等5个品种单株产量较好;单株产量与主茎节数、单株荚数、标准荚、多粒荚呈显著正相关。因此,在果蔗间种菜用大豆时,要增加产量,应选主茎节数、单株荚数、标准荚和粒数较多的品种。  相似文献   

19.
为加快大豆品种改良,本文对101份1982-2021年江苏省审定大豆品种主要农艺性状、产量、品质及抗性演变趋势进行综合分析。结果表明:审定品种株高、主茎节数均随年份呈下降趋势,单株荚数、百粒重呈极显著上升趋势,其中淮北品种株高呈极显著下降趋势。审定品种(其中淮北品种60个,淮南品种41个)产量随年份呈极显著上升趋势,年均增产21.08 kg·hm-2,且R2大于0.600,上升线性关系较为明显。蛋白质含量、脂肪含量均随年份呈上升趋势,蛋白质和脂肪总含量呈显著上升趋势,其中淮北品种蛋白质含量、蛋白质和脂肪总含量均呈极显著上升趋势。相关性分析发现,产量与生育期、主茎节数、结荚高度呈极显著负相关,与株高呈显著负相关,与蛋白质和脂肪总含量呈极显著正相关,与蛋白质含量、脂肪含量、百粒重呈显著正相关,表明合理缩短生育期、减少主茎节数、降低株高与结荚高度可促进产量提升,产量与品质协同提升可为高产优质大豆品种选育提供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