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移栽稻田杂草稻的发生特点及防控措施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根据对移栽稻田中杂草稻多年的观察和调查,对其特征特性进行描述,总结出杂草稻的发生特点,分析移栽稻田杂草稻产生的原因、杂草稻种子的来源以及对水稻产量的影响。同时,针对生产实际提出了切实可行的综合防控杂草稻的技术措施。  相似文献   

2.
直播稻田杂草的发生特点和防治技术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近年来,随着灰飞虱和水稻条纹叶枯病的大发生,直播稻种植面积不断扩大和栽培技术的不断革新,田间杂草的草相也发生一定的变化。直播稻田杂草危害已成为阻碍直播稻优质高产的主要障碍。为了搞清直播稻田杂草发生的特点,科学制定防除策略,安全、有效、经济地将杂草危害损失控制在  相似文献   

3.
稻田杂草稻发生规律及控制技术探讨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2004~2006年在扬州定点追踪了直播稻、麦套稻、抛秧稻、手插秧等不同稻作方式的杂草稻发生动态,并配合大面积生产调查,研究杂草稻的发生特点及对水稻生产的危害。研究表明,杂草稻的发生和严重危害主要是由于水稻生产方式日益简化积累、种子混杂等原因造成的;杂草稻危害一般是直播稻〉麦套稻〉抛秧〉手插秧;水稻的不同发育阶段,杂草稻与栽培稻的形态特征具有明显的差别。根据杂草稻的发生特点及形态差异,提出了“切断种源,形态去杂”的控制思路。  相似文献   

4.
上海地区油菜田不同年型杂草种群发生规律及判别分析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根据1992-2002年稻茬免耕油菜田禾本科和阔叶类杂草自然发生量观测资料分析,将禾本科杂草划分为偏多发生年;中等发生年和偏少发生年3种年型,阔叶类杂草划分为偏多发生和偏少发生年2种年型,不同年型杂草种群发生规律和危害程度存在差异。采用0-1型投票法对禾本科和阔叶类杂草发生年型作判别分析,预报总体准确率分别为81.8%和100%。  相似文献   

5.
本文综述了杂草稻的概念、发生情况、形态特征、对膜下滴灌栽培稻的影响以及杂草稻的综合防治技术。明确了杂草稻是稻田的一种主要杂草,形态与水稻极为相似,防治比较困难。只有采用种源控制、加强栽培管理和开发相应的除草剂等综合防治措施,才能有效控制杂草稻的蔓延和危害。  相似文献   

6.
直播稻作为轻型栽培技术 ,具有省工、节本、高产、高效优势 ,深受广大农户特别是种粮大户的欢迎 ,已成为浙江省水稻栽培的重要方式。2000年全省直播稻面积达21.6万hm2,占全省水稻播种面积的13.5 % ,其中直播单季晚稻14.0万hm2。由于直播稻播种量少 ,水稻苗期空间大 ,干湿交替时间长 ,田间杂草种子多 ,繁殖快 ,常常因发生草害而减产 ,甚至因草荒而绝收。大面积生产实践表明 ,直播稻田的草害问题一直是影响直播稻普及推广的主要障碍因子之一。一、杂草发生特点1 .杂草种类据海宁市新仓镇调查观测 ,直播单季晚稻田杂草…  相似文献   

7.
王文东 《北方水稻》2009,39(6):49-50
水稻条纹叶枯病是以灰飞虱为传毒媒介的一种病毒病,对水稻生产造成的危害较严重。介绍了盘锦稻区水稻条纹叶枯病的发病症状、发生特点,分析了其发生原因,并从开展虫情监测、加强栽培管理提高秧苗素质、铲除田边杂草降低虫源基数、科学开展化学防治等方面提出了防治对策。  相似文献   

8.
江苏省杂草稻的传播与籼粳分化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21世纪初,杂草稻仅在江苏省局部区域发生,目前已扩大到全省,并对粳稻的高产和稳产造成严重威胁。为了掌握其快速发生机制,便于杂草稻的防除工作,需要进一步明确江苏省13市杂草稻是独立发生还是相互传播,以及江苏省杂草稻籼粳地理分布。采集了江苏省13个市58个样地的58个种群,总计205份的杂草稻样品。所有样品在南京农业大学江浦农场田间种植,并测量了38个形态学性状和6个程氏指数鉴别性状。欧氏距离聚类分析,表明江苏省13个市的杂草稻是相互混杂的。籼粳地理分布表明,江苏省杂草稻主要以籼型和偏籼型为主,籼型和偏籼型杂草稻在全部58个样点中都有分布,分别占样品总量的54.15%和42.40%;偏粳型和粳型仅分布于6个样点(淮安、苏州、盐城与扬州),分别占样品总量的2.93%和0.48%。此外,对比江苏省杂草稻的籼粳地理分布与江苏省地方品种的籼粳地理分布,未显示对应关系。籼粳比例和地理分布揭示了江苏省杂草稻主要为籼型,其中极少数为粳型杂草稻,粳型杂草稻的比例与杂草稻和栽培稻之间的自然基因漂移比例相近。  相似文献   

9.
里下河稻区直播稻田杂草的发生特点为:种类多、发生期早、与水稻共生期长、密度高且危害重;3年的试验示范效果表明:30%苄嘧磺隆.丙草胺、100 g/L氰氟草酯、30%草杀特(主成份丙苯胺)和25%稻杰等化除药剂对直播稻田多种杂草均具有较好的防效;对直播稻田杂草主要有播后喷药进行土壤封闭、秧苗前期进行喷药杀草、水稻生长的中后期辅以人工除草等技术;笔者还就用药后直播稻田的安全管理提出了具体要求与建议。  相似文献   

10.
杂草稻生物学特性、危害与防治方法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杂草稻作为一种特殊的稻田杂草,给水稻生产造成较大危害,它的控制已成为农业领域关注的热点。本文概述了杂革稻的形态、开花、落粒和种子休眠和出苗等生物学特性,从而了解杂草稻的危害原因,对栽培稻产量和米质影响,及潜在基因漂移的风险。并探讨了从栽培、化学、遗传和预防等措施综合控制杂草稻发生的方法。  相似文献   

11.
采用随机调查方法,于2016年至2018年对盘锦稻区水田杂草种类进行调查,共调查17科共36种杂草,其中稗草、稻稗、扁秆藨草、藨草、水绵、野慈姑等10种杂草为盘锦稻区主要杂草种类,发生总量占杂草总量的88.77%。禾本科、莎草科、阔叶类杂草及水绵仍是盘锦稻区近三年来造成水稻产量损失的草害性杂草。  相似文献   

12.
 以两种生物型的江都杂草稻为材料,考查了杂草稻的生物学性状并对其进行了SSR分析, 旨在确定江都杂草稻的生物类型、遗传特性以及对栽培稻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杂草稻可分为两个生物型,一类是矮秆类型,包括JDWR A和JDWR C;一类是高秆类型,包括JDWR B。两种类型的杂草稻均属于籼型杂草稻。JDWR A与JDWR C亲缘关系较近,矮秆类型的杂草稻与高秆类型的杂草稻亲缘关系较远,而与杂交稻不育系亲本珍汕97A的亲缘关系较近。杂草稻与栽培稻的田间竞争实验表明,矮秆类型的杂草稻对栽培稻产量因子的影响更为严重。  相似文献   

13.
沿江地区直播稻生产现状及发展对策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介绍了沿江地区直播稻应用面积逐年扩大、主体品种较为明确、产量及效益较为显著的应用现状,并对直播稻不推自广成因进行了阐述;同时指出直播稻生产中存在的播后多种因素影响出苗、除草技术要求高、防倒措施不可忽视、"杂草稻"清除比较难等问题;提出精整抢播、科学用药、合理肥水运筹、采取综合措施防治"杂草稻"等对策。  相似文献   

14.
稻李氏禾是一种水田恶性杂草,根据稻李氏禾发生及危害特点,提出了"以农业措施为基础,以化学防除为主导,田内防除与田外防除相结合,达到田间防除控危害、田外防除除隐患的目的"的综合防除指导思想,将各种有效的防除技术加以组装,对稻李氏禾进行综合防除。  相似文献   

15.
海南岛杂草稻的生态考察和鉴定   总被引:26,自引:4,他引:26  
 对海南岛杂草稻的生态环境进行了描述,杂草稻混生在深水稻中繁衍。种子休眠性研究表明,海南杂草稻的种子休眠性介于籼稻品种和野生稻之间,证实了这种杂草稻靠种子休眠可度过不良条件,从而繁衍下来。海南杂草稻为一年生草本,水生或陆生,形态上类似籼稻。对杂草稻的特征特性进行了描述,对其利用价值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16.
不同密度杂草稻对栽培稻群体形态特征及产量的影响   总被引:8,自引:2,他引:6  
在沈农265田中插入不同密度的杂草稻WR03-12,研究杂草稻对栽培稻生产的影响。结果表明:杂草稻的竞争对栽培稻的叶片长宽和株高影响不大,对栽培稻的产量影响较大,在9、7、5、3、1株杂草稻/m2处理中,栽培稻分别减产44.65%、36.89%、24.67%、17.58%、1.37%,其中使栽培稻显著减产的最低密度为3株杂草稻/m2。杂草稻的竞争使栽培稻的穗数和穗粒数显著减少,结实率和千粒重略有降低。  相似文献   

17.
湖北省油菜主产区杂草群落的数量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采用七级目测法定量调查了湖北省油菜主产区28个样点的杂草发生情况,应用主成分分析法对杂草群落进行了数量分析。结果表明,28个样点可以分为4个聚类群,即江汉平原鄂北旱茬油菜田、鄂东南旱茬油菜田、江汉平原稻茬油菜田和鄂东南稻茬油菜田。轮作制度与地理因素决定了湖北省油菜主产区杂草群落的分布。根据综合草害指数和发生频率明确了各聚类群相应的优势杂草,并就该地区油菜田杂草发生的特点提出了治理策略。  相似文献   

18.
基于植物学性状的吉林省杂草稻多样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近年来随着直播技术和免耕方式的推广,杂草稻对水稻的危害越来越大,寻找有效的杂草稻防除措施己刻不容缓。本文对我国吉林省19份杂草稻植物学性状进行了调查,调查发现吉林省杂草稻抽穗天数和株高的变化范围均大于栽培稻,颖壳色多表现为秆黄色,赤褐色、黄色、黑褐色、紫黑色、灰黑色、黄褐色和银灰色;果皮色以红色果皮为主;大部分杂草稻有芒,芒色以秆黄和赤褐为主;易落粒;易倒伏。通过分层聚类将33份供试材料分为了5类。利用程氏指数法对19份杂草稻材料的籼粳属性进行分析,结果显示吉林杂草稻主要以粳型为主,少部分为偏粳型。  相似文献   

19.
胡子诚  胡晓梅 《北方水稻》2010,40(1):66-70,78
杂草稻已在很多国家被发现,在国内也在很多地方出现,这给水稻生产造成了严重危害。关于它的起源之谜,国内外众说纷纭。本文作者指出,杂草稻的形态特征和生理特性在很多方面与"西北粳"相似,例如落粒性强,米红色、具有较强的耐低温发芽特性、幼苗生长旺盛等等,但也有不同之处,即杂草稻颖壳深棕色,千粒重较低,耐肥性和抗病性较强。因此作者提出杂草稻很可能是由"西北粳"和现代改良粳稻品种杂交,其后代经过自然选择和人工选择而成。文章介绍了"西北粳"的特征和特性,并指出它是一种优良的遗传资源。  相似文献   

20.
四个丹东杂草稻的形态与微卫星标记分析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本研究采用19对籼粳特异性水稻微卫星标记,分析比较了4份丹东杂草稻(WS、WL、BS和BL)与标准籼粳对照品种之间的差异.同时应用程式指数法根据稃毛、酚反应、穗轴第1节间长度、抽穗时壳色、叶毛和谷粒长宽比等6项指标对杂草稻的籼粳属性进行分析.分子标记分析及形态特性分析结果表明,WL属粳型,另外三份杂草稻属于偏粳型.另外,发现丹东杂草稻和粳稻测验种的亲缘关系比东乡野生稻更近,表明杂草稻属于粳偏栽培型.由此推测丹东杂草稻可能是由古老栽培稻演变而来.试验结果对进一步了解研究杂草稻特性并在育种中利用其有利基因具有积极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