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1 毫秒
1.
高校开设茶文化课程,对于完善大学生知识结构、活跃大学生思维、提升大学生文化素养有很大的帮助。但从当前高校茶文化课程的开设现状来看,高校茶文化课程仍然有进一步完善的空间,对于高校茶文化课程的研究探索仍然大有可为。基于此,本文尝试从茶文化课程提升学生文化素养的角度切入,对高校茶文化课程与提高学生文化素养的途径进行了简单分析,希望对相关的高校教育工作者有所启示。  相似文献   

2.
茶文化是我国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大学生是国家发展的未来,培育大学生的人文素养是大学生健康成长的主要内容。茶文化对大学生人文素养培育具有重要作用。本文在研究茶文化、大学生人文素养的基础上,就茶文化对大学生人文素养的培育作用进行了分析探讨。  相似文献   

3.
茶文化是我国传统文化中的精髓,将茶文化渗透到高校育人工作当中,能够对大学生人文素养的提升发挥出不容忽视的推动作用。本文分析与论述了茶文化对大学生人文素养的影响,从课程设置、校园文化以及师资队伍三个方面,对茶文化在高校大学生人文素养培养中的渗透策略进行了研究与探讨。  相似文献   

4.
随着社会的发展和人类文明的进步,我国社会对大学生的综合素养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不仅要求学生有专业素养,同时还要求学生有一定的人文素养。茶文化是中国的一种传统文化,经过几千的发展与沉淀,内容丰富、形式多样,充分利用茶文化有助于提高高校学生的就业竞争力。茶文化的学习可以提高大学生的素养和思想,提高大学生的艺术修养和对传统文化的理解,使得大学生在能够更好地适应社会,提高就业竞争力。  相似文献   

5.
中国传统文化融入高校教育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茶文化是我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在信息化的背景下,高校茶文化教育意识逐渐增强。高校茶文化教育能够有效地促进传统文化的发展,推动社会生活的进步。将茶文化融入大学生教育,引导他们从茶文化中发现真善美,有利于提升他们的独立意识,培养他们的文化自信,进而提升他们的文化素养和思想深度。本文分析了茶文化融入大学生教育的重要性及高校茶文化教育开展现状,并提出茶文化融入大学生教育的具体实施策略。  相似文献   

6.
众所周知,中国传统茶文化是我国传统文化的精髓,传统茶文化拥有着非常丰富的文化内涵,其涉及到哲学、美学、诗词以及艺术等诸多领域,在当前的大学生人文素养培育中融入传统茶文化教育,借助传统茶文化来渗透和影响大学生的人文理念和价值,是高校教育教学工作中非常重要的一项内容。中国传统茶文化的融入不仅仅有助于增强当代大学生群体的文化内涵与内涵素养,更会在潜移默化中提升大学生的审美素养,这对于大学生的学习成长以及未来发展都有着非常重要的帮助作用。本文将就中国传统茶文化融入大学生人文素养培育的实践进行深入的分析和探究。  相似文献   

7.
茶文化是我国传统文化中的瑰宝,在我国浩瀚的历史长河中起到了相当重要的作用,茶文化理念对于我国社会的方方面面的有着一定的促进作用。在当代,随着教学改革的不断深入,我国越来越注重大学生科学的世界观、价值观的建立,大学生的思政素养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茶文化作为传统文化的精髓,将茶文化理念与大学生思政教育相融合,能更好地帮助大学生树立正确的思想,塑造完整的人格,不断推动大学生思政素养的提高。  相似文献   

8.
茶文化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历经几千年的传承和发展,对于现代社会的文化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大学生作为现代社会建设和发展的主要后备力量,其素质教育水平成为社会关注的重点问题,将茶文化融入到大学生的素质教育进程中,对于提高大学生的核心素养和专业素质具有重要的影响作用,本文通过对茶文化对大学生素质教育的影响进行深入的研究,分析目前大学生素质教育中存在的问题,并提出基于茶文化的大学生素质教育可行策略,旨在提高大学生的素质教育水平,迎合时代对于大学生的发展要求。  相似文献   

9.
从传承经典文化的角度来看,大学语文与茶文化之间存在着一定的关联性与契合度。将茶文化运用到大学语文教育当中,不仅可以让学生对这两大学科产生更加深刻的认识,还可以丰富大学语文课堂,提升大学生的人文素养,让传统文化得以继承与发扬。本文针对茶文化资源引入大学语文教育的重要意义与具体途径,就茶文化在大学语文教育中的文化知识渗透进行了具体的分析,并对其融合发展提出了一些设想。  相似文献   

10.
我国传统文化在大学英语教学中的渗透,不仅有利于提升大学生的传统文化素养,而且能够有效提升大学英语教学水平以及学生的英语专业素养。本文在对大学英语教学中的母语文化失语现象做出分析与论述的基础上,对茶文化融入大学英语教学的可行性做出了分析,并对茶文化融入大学英语教学的路径进行了论述。  相似文献   

11.
杨志军 《福建茶叶》2016,(9):299-300
茶文化和当代大学生的整体素质是存在着密切的关系的,其能够使大学生具有传统文化积淀,同时能够提升大学生的素质,让他们在传统文化的熏陶下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和人生观,在学习茶文化的过程中能够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在学习茶文化的过程中,能够使我国的传统文化得以传承。本文通过分析茶文化在大学生人文素养的培养中的重要意义等,并提出有针对性的建议,在一定程度上能够提高大学生的综合素质。  相似文献   

12.
董康成  李成 《福建茶叶》2016,(2):170-171
大学生的人文素养是大学生培养方案中的重要部分,茶文化对大学生人文素养的培养具有重要的作用。本文对茶文化和大学生人文素养分别做了介绍。另外着重介绍了茶文化与大学生人文素养培养的关系,茶文化为大学生人文素养的培养提供了学习内容和实践途径,对大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也有帮助。对茶文化可以继续弘扬,使其在大学生人文素养培养方面发挥更大作用。  相似文献   

13.
大学生是一个特殊的社会群体,他们承载着先进的知识与文化,是社会发展的储备力量。在茶文化教育中,重诺守信、客来敬茶等思想对高职教育素养培育和大学生健康性格的塑造都有很大影响。本文从影响大学生身心健康的主要因素出发、结合茶文化在大学生校园生活中的功能体现与茶文化普及对今大学生的影响,通过具体实例进行综合分析,提出倡导全民饮茶,普及国学文化、学习茶艺技能对当代大学生的心理健康的意义。  相似文献   

14.
茶文化是中国传统文化中最优秀的一种,它寓含了中国传统文化的精髓,有着丰富多彩的文化素养。将中国茶文化融入到高校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中去,既可以很好的实现对大学生的思想教育的目标,也可以将中国传统文化很好的传承下去。本文对中国茶文化融入高校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路径及意义进行了研究,提出了相应的见解。  相似文献   

15.
我国有着悠久的茶文化历史,茶文化是中华民族的宝贵财富。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是培养大学生人生观与价值观的重要渠道。将中国优秀茶文化融入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中,不仅能够让大学生了解中国优秀的传统文化,促进茶文化的传承发展,而且能够有效提升大学生的文化素养与审美价值。  相似文献   

16.
陈昕 《福建茶叶》2023,(9):137-139
当代中国青年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先锋力量,承载着传承并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的光荣使命。本文着眼于将中华茶文化融入到大学生领导力的培养之中,分析现状,总结了将茶文化融入大学生领导力培养中对坚定大学生责任担当、有利大学生的身心素养、加强大学生有效沟通、中华优良传统文化的继承和发扬等方面的重大意义,并在营造中华茶文化教育氛围,借助茶文化开展课程思政建设、大学生“五育并举”、传承优良家风家训、大学生跨文化传播力等方面的具体探索与实践。  相似文献   

17.
周婷  罗莉 《福建茶叶》2016,(9):261-262
当前大学生思想文化在形成和确立过程中,如果没有先进文化做引导,很容易造成价值观缺失。茶文化是我国传统文化的"魂"和"精华",全面认知茶文化,并形成有效继承和推广,不仅有利于大学生形成全面、健康的价值观念,同时也能够对我们的传统文化进行延续和发展,因此茶文化内涵值得我们深入研究,并在大学生思想教育中进行全面推广。本文拟从当前大学生思想文化现状进行切入,结合茶文化的内涵、特征,分析茶文化对大学生思想文化的客观引导作用,最后尝试提出大学思想文化建设过程中,应用实施茶文化的具体思路。  相似文献   

18.
廖飞宇 《福建茶叶》2016,(7):223-224
茶文化是我国传统文化中最重要文化形式之一,在我国社会发展过程中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我国茶文化蕴含丰富的人文知识、道德理念、审美元素,是帮助当代大学生提升人文素养的文化教育资源。应该充分挖掘茶文化的人文内涵,从政府、学校等各个层面入手,将茶文化与大学教育密切结合,以促进大学生人文素养的提升。  相似文献   

19.
随着全球化发展,继承和发扬我国优秀传统文化是当前大学生的重要任务,也是提升当代大学生人文素养的重要途径之一。本文就传统茶文化对大学生人文素养的提升作用进行了以下详细的分析。  相似文献   

20.
茶文化非物质文化遗产是我国民族传统文化宝贵财富,其蕴藏着深厚而丰富的文化底蕴,承载着中华民族文化渊源的基因。因此,茶文化非物质文化遗产进校园对于保护、传承茶文化,提升大学生民族文化素养与审美理想等具有积极的作用。尤其是数字信息技术为茶文化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与传承开辟了新的途径与空间,为其融入校园文化创造有利条件。基于此,本文重点探讨数字化时代背景下探讨茶文化非物质遗产进校园文化的研究,对于创新茶文化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具有重要的历史意义,对于提升校园文化,培养大学生思想道德教育、提升大学生审美文化具有重要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