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59 毫秒
1.
袁莹  王雪峰  王甜 《热带作物学报》2022,43(9):1953-1963
通过探讨白木香冠层光谱和形状特征与叶片含锌量的模型关系,实现幼龄白木香冠层含锌量的快速无损诊断,为实现白木香智能化培育经营提供新思路。以幼龄白木香为研究对象,通过多光谱相机获取白木香冠层图像,结合相位相关法及贝叶斯分割法精确提取白木香冠层,在应用偏最小二乘(partial least squares, PLS)算法对图像光谱和形状特征进行降维的基础上,分别构建偏最小二乘回归(partial least squares regression, PLSR)模型和偏最小二乘-广义可加模型(partial least squares- generalized additive models, PLS-GAM)以图像特征对含锌量进行估测和分析,并通过比较模型评价指标与常用套索回归(lasso regression, LassoR)和多元逐步回归(multiple stepwise regression, MSR)模型进行对比,确定适用于白木香锌含量估测的最佳模型。研究表明:(1)结合相位相关法和贝叶斯算法能够较好地分割出白木香冠层图像,效果显著优于对各波段图像进行直接分割的方法;(2)基于多光谱图像特征提取6个主成分CF1、CF2、CF3、CF4、CF5和CF6,PLSR建模分析结果表明CF1和CF2与白木香冠层含锌量具有显著的线性关系,模型调整后R2adj为0.475;(3)PLS-GAM建模分析结果表明,CF1、CF2和CF4与白木香冠层含锌量均存在显著的非线性关系,模型调整后R2adj为0.679,显著高于基于线性关系构建的PLSR模型;(3)经过模型评价对比,PLS-GAM模型估测精度最高,RMSE为0.095,较PLSR、LassoR、MSR模型分别降低了26.4%、43.1%和34.9%,为适用于估测白木香冠层含锌量的最优模型。因此,结合相位相关法及贝叶斯分割法能够实现对白木香冠层多光谱图像的精准分割,基于光谱和形状特征构建的PLS-GAM模型对白木香冠层含锌量具有良好的估测效果,有利于推动白木香微量元素诊断的研究进程,对幼龄白木香的智能化作业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2.
采用模型法模拟水稻热害过程是研究水稻热害的重要途径,而找到用于模拟的参数是开展这一工作的前提。本试验于2017年采用日本研制的水稻冠层微气象测定仪MINCER,捕获不同温度耐性水稻品种(耐/感)开花期在高温条件下的冠层微气象参数,并与试验地点附近国家基本气象站观察的数据(对照)进行对比。结果表明,与对照点相比,热害发生时,白天(9∶00—19∶00)耐性品种N22水稻冠层内部温度低1.6℃、相对湿度高12.4个百分点,晚间(20∶00—5∶00)水稻冠层内部温度低0.6℃、相对湿度高1.8个百分点;白天感性品种IR64水稻冠层内部温度低1.6℃、相对湿度高16.2个百分点,晚间感性品种IR64水稻冠层内部温度低0.8℃、相对湿度高2.3个百分点。热害发生时,田间水稻冠层内的温湿度与大气环境具有差异,且温湿度变化幅度白天大于夜间,在部分时段出现了冠层内温度高于对照点的异常现象。上述结果说明,未来设定水稻热害鉴定条件、模拟水稻热害受害过程及利用数学模型模拟热害胁迫时,对于白天和夜间的气象条件应加以区分,同时模拟时利用的气象数据应主要以冠层处为准,这对于提高模型预测的准确性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3.
利用机载红外相机监测脱叶剂对棉花冠层温度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设置50%(质量分数,下同)噻苯隆300 g·hm-2(有效成分,下同)+40%乙烯剂利1.8 L·hm-2(有效成分,下同)、50%噻苯隆300 g·hm-2+专用助剂225 mL·hm-2+40%乙烯利1.8 L·hm-2、54%噻苯敌草隆243 g·hm-2(有效成分,下同)+40%乙烯剂1.8 L·hm-2、54%噻苯敌草隆243 g·hm-2+专用助剂225 mL·hm-2+40%乙烯利1.8 L·hm-2 4种脱叶处理,以清水处理作为对照,利用机载热红外相机在地面上方60 m处采集棉花冠层热红外图像,使用红外温度探头采集各处理棉花上部叶片的温度数据。结果表明:脱叶剂施用后1 d,棉花冠层表面温度和叶片温度变化均为先升高后降低,中午前后是监测棉花冠层温度的最佳时段;随着脱叶剂喷施后时间的增加,处理组与对照组冠层温度差先逐渐增大,后趋于平稳;外界环境温度高时,处理组与对照组冠层温差增幅快。利用机载红外成像技术可以准确快速地监测脱叶剂对棉花冠层温度的影响。  相似文献   

4.
巴西橡胶树(Hevea brasiliensis)的乳管分初生乳管和次生乳管2种类型,前者分布在叶片和初生生长茎干的皮组织,后者分布在次生生长茎干的皮组织。目前,商用橡胶主要来自次生乳管,关于次生乳管橡胶的认识较透彻;由于初生乳管橡胶未被开发利用,因此人们对其了解也较少。以来自橡胶嫁接幼树枝叶的初生乳管橡胶为研究对象,通过分析与初生乳管橡胶产量相关的因子,包括枝叶生物量、生物量组成和橡胶含量等,明确初生乳管橡胶的产量潜力。同时,还研究了初生乳管橡胶的生胶性能和硫化特性。结果表明,橡胶幼树枝叶的生物量、生物量组成和橡胶含量因无性系而异,受无性系影响。在枝叶生物量组成中,叶片、树皮和木质杆分别占枝叶生物量的55.5%、10.5%和34.0%。叶片和树皮的橡胶含量分别为每克干物质含橡胶13.7和35.6 mg。初生乳管胶乳的橡胶粒子平均粒径(0.36 μm)和相对分子量低于常规割胶树的胶乳橡胶。初生乳管橡胶的氮含量和PRI分别为0.56%和89%,均高于常规橡胶的氮含量(0.50%)和PRI(80%)。初生乳管橡胶的门尼粘度和塑性初值P0分别为66和26,均低于常规橡胶的门尼粘度(101)和P0(50)。初生乳管橡胶的挥发份和灰分含量均与常规橡胶相同,分别为0.50%和0.38%。初生乳管橡胶的初始硫化时间T10为2.00 min,正硫化时间T90为19.12 min,均比常规橡胶的T10 2.47和T90 25.08硫化时间短。初生乳管橡胶硫化曲线的最小扭矩较小(0.22 dN·m),而最大扭矩较大(8.25 dN·m)。通过分析3个无性系材料,结果表明萌条枝叶生物量、生物量组成和橡胶含量具有品系特征,并影响初生乳管橡胶产量,这为初生乳管橡胶在资源育种与栽培技术指明了研究方向。鉴于初生乳管橡胶的门尼粘度和P0达不到标准胶要求,但其他理化性能指标与常规橡胶相似,建议初生乳管橡胶不能作为标准胶使用,但可作为普通胶料用于生产。  相似文献   

5.
【目的】结实期田间穗部冠层小气候是水稻生长发育最直接的微环境因子,水分和氮肥运筹通过影响水稻群体构建进而影响水稻田间冠层小气候,研究水氮互作对直播稻结实期冠层小气候及稻米品质的影响,可以丰富和完善直播稻水氮管理技术。【方法】以杂交稻F优498为试材,通过淹灌(W1)、干湿交替(W2)、旱种(W3)3种灌水方式及底肥:蘖肥:穗肥质量比分别为5:3:2(N1)、3:3:4(N2)、3:1:6(N3)3种氮肥运筹模式,研究水氮互作对直播稻灌浆结实期冠层温度、光照强度及稻米品质的影响;并探讨水氮互作下直播稻灌浆结实期穗部冠层小气候特征与米质的关系。【结果】水氮互作对稻米加工、外观及食味品质均存在显著或极显著的影响。各灌水方式在150 kg/hm2施氮量下,氮肥后移比例均以占总施氮量的20%最优,且与W2处理耦合可进一步改善稻米品质。各灌溉方式下,氮肥后移比例增加到总量的60%时,会导致直播稻灌浆结实期温差、总温差、积温、有效积温、光照强度及米质下降。水氮互作下穗部冠层小气候与加工品质及蒸煮食味品质关系密切,温度对整精米率的影响大于光照强度,且有效积温与整精米率相关性最高;光照强度与稻米蒸煮食味品质的外观、口感以及综合评分关系最密切【结论】初步探明,水氮互作会通过改变直播稻冠层小气候进而影响稻米品质。可为直播稻提质丰产增效提供理论依据与实践基础。  相似文献   

6.
为了研究机采种植模式下不同水平减施氮肥后增施叶面肥对棉花花铃期冠层光分布、叶面积指数及与产量的影响,旱碱地条件下,设置0(CK)、60(N1)、90(N2)、120(N3)、150(N4)、180(N5,当地常规施氮量)、225 kg·hm-2 (N6)7个施氮水平,其中N1~N4喷施叶面肥4次,测定花铃期群体叶面积指数(Leaf area index, LAI)、冠层光分布和籽棉产量。结果表明:与当地常规施氮量相比,减施(60~150 kg·hm-2)氮肥后,棉花花铃期叶面积指数降低0.7%~5.5%,冠层光总截获率降低0.2~1.7百分点,冠层光透射率升高0.2~0.8百分点;各减施氮肥处理群体叶面积指数与冠层上层叶片的光截获率均呈显著正相关,与下层叶片的光截获率则呈负相关;籽棉产量随施氮量的减少而降低,二者有较高的相关性(R2=0.990 5)。减氮(90~150 kg·hm-2)增施叶面肥处理的LAI、冠层光总截获率、光透射率、冠层上下层叶片光截获率以及籽棉产量与当地常规施氮量180 kg·hm-2处理差异均不显著。综上,旱碱地机采模式棉田增施叶面肥,对减施氮肥棉花花铃期冠层光分布、叶面积指数及籽棉产量有一定补偿作用。  相似文献   

7.
为了研究机采种植模式下不同水平减施氮肥后增施叶面肥对棉花花铃期冠层光分布、叶面积指数及与产量的影响,旱碱地条件下,设置0(CK)、60(N1)、90(N2)、120(N3)、150(N4)、180(N5,当地常规施氮量)、225 kg·hm-2 (N6)7个施氮水平,其中N1~N4喷施叶面肥4次,测定花铃期群体叶面积指数(Leaf area index, LAI)、冠层光分布和籽棉产量。结果表明:与当地常规施氮量相比,减施(60~150 kg·hm-2)氮肥后,棉花花铃期叶面积指数降低0.7%~5.5%,冠层光总截获率降低0.2~1.7百分点,冠层光透射率升高0.2~0.8百分点;各减施氮肥处理群体叶面积指数与冠层上层叶片的光截获率均呈显著正相关,与下层叶片的光截获率则呈负相关;籽棉产量随施氮量的减少而降低,二者有较高的相关性(R2=0.990 5)。减氮(90~150 kg·hm-2)增施叶面肥处理的LAI、冠层光总截获率、光透射率、冠层上下层叶片光截获率以及籽棉产量与当地常规施氮量180 kg·hm-2处理差异均不显著。综上,旱碱地机采模式棉田增施叶面肥,对减施氮肥棉花花铃期冠层光分布、叶面积指数及籽棉产量有一定补偿作用。  相似文献   

8.
为了解诺丽抗寒生理特性,比较其抗寒能力,以4个诺丽(Morinda citrifolia L.)种质幼苗为试材,研究不同低温(25、12、9、6、3、0 ℃)及不同时间(1、3、5 d)胁迫对各种质幼苗叶片光合及叶绿素荧光参数等指标的影响,利用隶属函数法对4个诺丽种质耐寒能力进行评价。结果表明:(1)相同时间下随着胁迫温度的降低,4个诺丽种质幼苗叶片的净光合速率(Pn)、气孔导度(Gs)、蒸腾速率(Tr)和电子传递速率(ETR)显著下降,而胞间二氧化碳浓度(Ci)、PSⅡ潜在活性(Fv/Fo)和PSⅡ最大光化学效率(Fv/Fm)则呈降-升-降趋势,不同处理间差异显著;(2)相同温度不同时间处理,除Ci外,各种质其余指标皆随胁迫时间的延长显著下降,6 ℃以下低温处理Ci含量随胁迫时间延长显著增加;(3)温度和时间产生交互作用,相同时间显示低温危害强度效应,相同低温显示低温危害累积效应,影响着各诺丽种质幼苗叶片的光合及荧光指标;(4)隶属函数综合评价结果表明,4个诺丽种质抗寒能力依次为‘NL004’>‘NL003’>‘NL001’>‘NL002’。综合分析表明,参试的4个诺丽种质中,‘NL004’的抗寒适应性最强,‘NL002’最弱,研究结果为诺丽抗寒栽培和育种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9.
以海南岛18个国家气象站1966—2019年的日观测数据为基础,对海南岛18个市(县)芒果单产的气象产量与其各生育期气温、降水、日照、相对湿度等做相关分析,选取花期平均气温、果实发育期平均气温、年≥10 ℃积温作为区划指标,同时考虑坡度因素的影响,采用集优法基于GIS开展了海南岛芒果种植精细化气候区划。结果表明,海南岛芒果种植气候适宜区主要分布在昌江、东方、乐东、三亚、陵水、万宁、琼海等西部南部和东部市(县)的沿海乡(镇),不适宜区主要分布在五指山大部、白沙南部、昌江南部、乐东东北部、三亚北部、陵水北部等市(县)地形陡峭的山地,其余为次适宜区。区划结果可为海南岛芒果种植布局规划和产业结构调整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0.
以温敏核不育水稻培矮64S为材料,采用10~15 cm水层灌溉处理和无水层对照,对植株温度及其与植株冠层小气候和灌溉水因子的关系作了分析。水稻植株温度与150 cm大气温度在数值和相位上均存在一定差异。8:00~20:00植株温度均明显低于大气温度,21:00~次日7:00植株温度与大气温度基本相同;日最高植株温度出现在13:00,比最高大气温度提前1 h,但日最低植株温度和最低大气温度均出现在6:00;植株温度的平均日较差比气温小。在同一高度上相比,晴天6:00~13:00植株温度比空气温度高,而且提前1 h升温,18:00~次日6:00则两者逐渐趋同或植株温度稍低;而在阴天,植株温度则全天一直高于空气温度,最高温度出现的时间也相同。植株温度白天的变化主要受太阳辐射的影响,天空状况(云量或日照时数)和风速都通过对辐射强度的调节和热量的交换而产生作用。植株温度夜间的变化主要受灌溉水的影响。在本试验条件下,日平均气温(Ta)29.6℃是灌溉水提高或降低植株温度的临界温度值,当Ta>29.6℃时,灌溉水具有降低植株温度的作用,反之,灌溉水具有提高植株温度的作用。植株温度与水 气温差符合二次曲线关系。植株冠层在白天吸收或反射太阳辐射,夜间则阻挡热量散失,对调节植株温度具有明显的缓冲效应。通过相关分析和回归拟合,建立了两个可供实用的水稻植株温度的环境模型。  相似文献   

11.
橡胶林是我国热区重要的森林生态系统,在区域碳循环中扮演着重要角色,其碳汇功能不能忽视。本研究中将海南儋州橡胶林作为研究对象,采用位于中国热带农业科学院试验农场三队的50 m微气象观测系统观测的2018—2020年数据,分析橡胶林净生态系统交换量(NEE)、生态系统呼吸(Re)和总生态系统光合生产力(GPP)的物候变化特征,并结合物候模型分析影响因子。结果表明:(1)橡胶林生态系统扮演着碳汇的角色且具有明显日变化特征,呈现“U”型,NEE白天为负值,夜间为正值,11:00—13:00达到峰值;(2)以年度为单位时,会发现明显的趋同物候变化。在橡胶的生长季(3—11月)时,Re及GPP明显大于非生长季,NEE(负值)小于非生长季,均呈现单峰,在8—9月的橡胶生长旺盛期均达到峰值;(3)橡胶林生态系统物候特征显示,在第Ⅱ期生产力上升,在第Ⅲ期达到顶峰,第Ⅳ期开始下降,第Ⅴ至翌年Ⅰ期落叶盛期生产力持续降低;(4)橡胶林生态系统生长季较长,NEE与Re均在生长季达到最大值,雨热同期导致橡胶树在第一、二蓬叶抽发时期,净生态系统碳交换增加迅速;(5)不同物候时期NEE与环境因子关系不同,海南儋州橡胶林的环境因子影响物候,物候影响NEE的变化。研究物候与生态系统碳交换的关系,同时结合环境因子综合讨论,可为后续橡胶林碳循环及对气候变化的响应研究提供理论支持,为橡胶林生态系统评价和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规划提供更多的依据和参考。  相似文献   

12.
氨挥发和氮淋洗是氮肥损失的重要途径,导致严重的环境污染。有关橡胶林氮肥穴施后的氨挥发和氮淋洗损失问题的研究鲜见报道。本研究设置0 kg/hm2(对照)、100 kg/hm2(低氮)、230 kg/hm2(中氮)、400 kg/hm2(高氮)的施氮水平,分别采用通气法和渗漏盘法研究橡胶林尿素穴施后的氨挥发和氮淋洗损失特征。结果表明,旱季氨挥发损失过程大致在14~20 d内完成,雨季基本在7~10 d完成;氨挥发峰值在旱季较雨季延迟,旱季大概施肥后6~13 d达到峰值,而雨季1~3 d即达到峰值;与对照相比,低氮、中氮和高氮处理的氨挥发损失大致为9.32~21.54 kg/hm2。氮淋洗损失主要发生在雨季(5—11月),且以硝态氮淋洗为主;橡胶林氮肥穴施条件下的氮淋洗损失约为2.36~9.00 kg/hm2;随着施氮量的增加,氨挥发和氮淋洗损失均呈增加趋势。综上,橡胶林氮肥穴施后的氨挥发和氮淋洗损失并不高,其施氮量不宜超过230 kg/hm2。  相似文献   

13.
橡胶林水分的分配特征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通过建立径流场对橡胶林水分平衡各因子进行了2a的连续观测,研究橡胶林降水在林冠和地面的水分分配和各水分分配因子之间的关系。结果表明:穿透水、树干茎流量、林冠截留量分别占年降水量的77.1%、9.6%和13.3%;净降水(包括穿透水和树干茎流)中以地表径流、渗漏方式流失的水分分别占年总降水量的3.0%和23.0%;林冠和土壤中通过蒸散返回大气系统的水分占总降水量的70.4%。   相似文献   

14.
为探讨全周期间作胶园间作花生的可行性,通过在全周期间作胶园大行间(20 m)距离橡胶树不同位置间作花生,并开展其生长、产量、品质、养分含量以及经济性状表现观测。结果表明,间作的花生均能正常生长和开花结果,并能获得一定的产量,其中行间距橡胶树(东)6 m至(西)8 m之间6 m范围内(相当于25%的胶园面积)间作花生的产量与单作花生无显著差异,间作花生的蛋白质与粗脂肪与单作花生均无显著差异。试验期间(2013年5~7月份),间作花生的全周期间作胶园的橡胶树平均每刀次单株干胶产量和单位面积干胶产量与不间作的全周期间作胶园无显著差异。在全周期间作胶园间作花生能提高胶园收益29.15%,达3 065.04元/hm2。这表明,在全周期间作胶园大行间间作花生是有利的。  相似文献   

15.
利用系统动力学原理(SystemDynamics,简称SD)与方法,以海南农垦国营西庆农场为实证,设计了针对橡胶农场或胶园经营单位等由不同龄段组成的胶园生产动态系统管理SD模型,利用该模型可对胶园结构以及胶园生产在人力、物质、资金与产出能力等方面进行年际变化预测,并通过系统动力学模拟软件STELLA对某国营农场进行了实例分析,分析结果比较符合当前胶园管理实际。  相似文献   

16.
橡胶树胶木兼优引进品系热试21高级系比试验初报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橡胶树品系热试21是引种的胶木兼优品系,经过10 a的高级系比区试种试验,综合表现突出:开割前离地1.5 m处树围平均增粗8.72 cm,极显著高于对照(RRIM600);开割后3割年间的平均年干胶产量2.22 kg/株和1 012.05 kg/hm2,分别比对照高55.24%和146.04%;在2008年寒害中寒害级别低于对照,10 a累计风害断倒率低于对照;第3割年末死皮停割率为3.0%,比对照高1.2个百分点,无显著差异。根据该品种特性,建议在相似类型植胶环境扩大试验试种面积。  相似文献   

17.
海南岛作为中国仅有的两大热区之一,森林资源极其丰富,具有非常重要的生态和经济价值。本世纪以来,海南省的经济一直呈高速增长态势,橡胶林作为当地森林的重要组成部分,其种植面积因全球胶价的快速攀升增加了约50%,经济的快速发展和橡胶等人工林的增长将对森林的结构和分布产生重要影响,在此背景下监测森林现状及动态变化可为海南岛森林可持续经营管理和国家生态文明试验区建设提供重要依据。本文联合Landsat/Sentinel-2光学和PALSAR/PALSAR-2雷达多源遥感影像为数据源,以海南岛为研究对象,基于谷歌地球引擎(Google Earth Engine, GEE)监测海南岛2007—2018年的森林变化特征。研究结果表明:(1)2007—2018年海南岛森林面积增长显著,从2007年的1.94×104 km2增长至2018年的2.15×104 km2,覆盖率从56.43%上升到62.59%,森林面积年平均增长率为0.99%;(2)2007—2018年,在海南岛18个市(县)中有15个市(县)的森林面积呈正增长趋势,其中增长排前5的市(县)(儋州市、澄迈县、琼海市、临高县、定安县)增长面积占正增长市(县)总增长面积的68.78%,仅有东方市、三亚市和琼中县3个市(县)的森林面积有所下降,分别下降了13、76、113 km2;(3)森林增长集中分布在海拔小于200 m和坡度小于8°的区域,分别占增长总面积的92.88%和91.43%;(4)橡胶林的增长是森林面积快速增长的主要原因,橡胶林面积增长最多的5个市(县)其森林面积也增长最多,这5个市(县)的橡胶增长总面积占森林总增长面积的63.40%;(5)森林损失区域集中在海南岛南部、西南部和东北部沿海地区,主要是因为高郁闭度森林(如橡胶林)逐步转换为郁闭度较底的热带果园(如芒果园等),另外旅游建设开发、城市化和水利建设等也导致了部分森林损失。研究总体显示,海南岛2007—2018年森林在低海拔平缓区域增长显著,森林消长具有一定的空间差异性,中部山区森林持续保持较高的覆盖度且较少大面积森林损失,总体增长模式良好。  相似文献   

18.
影响杂交水稻纹枯病发生的若干植株群体指标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2004-2005年早季和晚季,以两系法杂交稻粤杂122为材料,设置8个氮肥处理,在广州进行连续4季田间试验,研究了纹枯病病情指数与穗分化始期茎蘖数(TILPI)、叶绿素含量(SPADPI)、抽穗期茎蘖数(TILHD)、叶面积指数(LAIHD)、叶绿素含量(SPADHD)等5项水稻群体指标的关系。结果表明,影响纹枯病病情指数的因素包括气象条件和群体条件两大类。TILPI、SPADPI、TILHD、LAIHD和SPADHD是影响纹枯病病情指数的主要群体指标,它们可以解释不同年份、不同季节、不同施氮处理纹枯病病情指数变异的44.8%。日平均温度和相对湿度是影响纹枯病病情指数的主要气象因素,它们与TILPI、SPADPI、LAIHD、SPADHD一起,可以解释不同年份、不同季节、不同施氮处理纹枯病病情指数变异的82.7%。纹枯病病情指数随着抽穗期群体透光率的提高而下降,由日平均温度、相对湿度和抽穗期群体透光率可以解释纹枯病病情指数变异的80.2%。在保证穗数的前提下尽量降低苗峰,提高成穗率,在保证光合生产能力的前提下,适当降低叶片叶绿素含量和抽穗期叶面积指数,提高群体通透性,是协调高产与防病矛盾、培育健康群体的方向。  相似文献   

19.
胶园林下栽培大球盖菇的产量与子实体品质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当前胶价低迷,迫切需要提高单位面积效益,而橡胶林下栽培食用菌是重要措施之一。本研究以大球盖菇为对象,采用地栽方式,研究在胶园林下试种栽培大球盖菇的产量表现,并对大球盖菇的营养成分进行了分析,以期为发展橡胶林下栽培大球盖菇的林-菌模式提供一定的理论依据。结果表明,栽培期间绝大部分时间段,胶园林下的气温和湿度在适宜大球盖菇生长的范围,初步试种的产量在3.46~5.22 kg/m2,平均为4.28 kg/m2。大球盖菇干品中,总糖、粗蛋白和粗脂肪三大类营养成分总含量为80.5%~85.8%,灰分为9.15%~9.62%,功能性成分粗多糖、粗纤维和总黄酮含量分别为5.46%~6.42%、5.25%~7.35%和0.153%~0.197%。在测定的7种矿物质元素中,钾和镁元素含量相对较高。总体而言,开伞和未开伞的大球盖菇营养成分差别相对较小,而菇盖营养成分要高于菇柄。综上所述,胶园林下环境能满足大球盖菇生长并获得一定的产量,其菇体的营养较丰富。  相似文献   

20.
为提高配方肥在云南植胶区的覆盖率和到位率,打破技术推广“最后一公里”的“坚冰”,在云垦江城橡胶公司建立橡胶树配方施肥示范区7 220 hm2,通过3年的示范,干胶净增产率达22.5%,单位面积净增产干胶326.6 kg/hm2,示范区增产干胶2 133.8 t,产生经济效益2 546.0万元。在云南主要植胶区的11个橡胶农场推广施用橡胶树配方肥8.61万hm2,橡胶干胶产量平均提高9.74%,增产干胶9 756.07 t,共新增产值1.46亿元,提高了橡胶树对症施肥的效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