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滇一型水稻雄性不育系性回复的初步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对滇一型水稻不育系中可育株的育性,出现频率及其对不育系恢复能力的研究结果表明:滇一型水稻不育系中存在少数可育株,依据对不育系恢复能力的不同,可育株分为无恢复力的恢复力两种类型,前者来源来保持系混杂,后者可能是由于雄性不育系不育基因的回复突变所致。  相似文献   

2.
以红麻细胞质雄性不育系、保持系及杂交F2代为材料,鉴定其越冬期间,在自然低温胁迫条件下的抗寒性及相关生理生化指标的变化。结果表明:(1)经平均5.76℃连续15 d的自然低温胁迫后,不育系L23A和P3A的抗寒性明显强于其对应的保持系;在L23A/福红992杂交F2代植株中,不育株的抗寒性也明显强于可育株;(2)不育系L23A和P3A茎皮中可溶性糖、可溶性蛋白质、脯氨酸含量及超氧化物歧化酶活性等生理指标均高于保持系,而L23A和P3A的相对电导率比相应的保持系都小;(3)在L23A/福红992杂交F2代植株中,不育株茎皮中可溶性糖、脯氨酸含量及超氧化物歧化酶活性等高于可育株,相对电导率低于可育株,其抗寒性相关生理生化指标表现出与不育系、保持系相同的变化规律。  相似文献   

3.
甘蓝型油菜玻里马胞质雄性不育系微量花粉的成因及改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席代汶 《作物研究》1997,11(2):17-21
甘蓝型油菜玻里马胞质雄性不育系产生微粉与细胞质不育性、细胞核中存在可育基因有关。用基因型中不含可育基因的甘蓝型油菜温敏核不育系“湘油91S”作它的保持系,可消除微粉的出现。  相似文献   

4.
国际水稻所选育的不育系引种观察和利用评价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从国际水稻所引进30个不育系及相应保持系,种在福州市郊观测其育性及主要不育性状,并初步配组测产。结果表明:IR46828A等15个不育系育性稳定,符合标准,IR46831A和IR46483人与明恢63的配合力好。有些组合的增产潜力可超过汕优63。  相似文献   

5.
材料和方法试验材料是用纯的珍汕97A、V20A、V41A三个不育系及其对应的三个纯的保持系珍汕97B、V20B、V41B。试验方法:首先,鉴定不育系原种植株群体的育性,调查其杂株率。其次,在隔离的条件下,让不育系自交结实,其后代植株分为A型(株型及育性同不育系)、B型(株型及育性同保持系)、AB型(株型及育性介于不育系和保持系之间)、C型(株型及育性同恢复系)、AC型(株型及育性介于不育系和恢复系之间)和大青棵(不抽穗)。  相似文献   

6.
甘蓝型油菜胞质雄性不育系212A的选育与研究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在Ledos字兴?号后代材料中发现5株雄性不育株,经与中双2号自交系212B保持,育成了细胞质雄性不育系212A和保持系212B.通过人工套袋自交、剥蕾授粉自交及镜检观察,认为不育系212A属稳定型细胞质雄性不育系,产生的原因可能与低温时期的死蕾现象有关.恢保关系的研究表明,212A胞质雄性不育系与pol CMS、陕2A CMS恢保关系相同.遗传研究表明,测交F2育性为可育与不育3∶1分离;用恢复系回交(BC1)后代全可育,无育性分离;用保持系回交,后代育性为可育与不育1∶1分离.初步认为控制不育系的基因为S(rr),保持系基因为N(rr),恢复系基因为N(RR)或S(RR),属1对核基因控制的细胞质雄性不育系.  相似文献   

7.
杂交水稻种子花药遗迹鉴定法的研究与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水稻杂交种子和保持系的花药遗迹,按其颜色、两端形状及中央药隔线,可分为雄性不育型(A型)、雄性可育型(B型)和介于两者之间的C型,根据其数量和百分率,能有效地鉴别不育系或杂交种子的真实性和纯度  相似文献   

8.
以232个协青早A/B456///协青早A/B456∥B456植株组成的分离群体为材料,调查花粉可育率和自交结实率,并采用121个在染色体上分布比较均匀的SSR多态性标记进行QTL检测。发现22个SSR标记分别与10个花粉育性位点连锁,分布于第2,5,6,8,10,12染色体上;28个标记分别与16个小穗育性位点连锁,分布于第1,2,4,5,6,8,10和11染色体上;13个标记同时与花粉育性和小穗育性连锁,小穗育性与花粉育性QTL差异是花粉可育度和自交结实率不平行性的遗传基础。各可育位点对花粉育性和小穗育性的提高效应比较小,为微效基因,但每个花粉育性位点的存在都可导致不育系败育不彻底。协青早A中发现1个花粉可育位点Pf5-1,与分子标记Bm55和Rm13紧密连锁,进行分子标记辅助选择,可能排除协青早A的微效恢复基因(可育位点),达到完全不育。协青早A存在8个小穗育性位点,能够提高自交结实率,有助于杂种F1结实率的提高,有利于提高不育系的可恢复性。多数微效恢复基因显示为部分隐性或隐性,是水稻质核互作雄性不育系选育难的重要原因。采用不育系/拟用亲本∥保持系/拟用亲本的方式,观察杂种育性分离,可对拟用亲本的微效恢复基因有所了解,用保持系/部分保持系∥保持系的方式可提高微效恢复基因排除的效率。  相似文献   

9.
为了明确YS型小麦温敏不育系雄性败育发生的具体时期和败育的细胞学机理,以温敏不育系A731和其同型保持系731B为供试材料,采用花粉粒制片和石蜡切片法,对其花药形态特征及小孢子形成和发育过程进行细胞学观察。结果表明,不育系和保持系均能进行正常的减数分裂形成小孢子;保持系731B的花药和小孢子发育正常,只有极少数后期发育不正常;不育系A731花粉不育类型为典败和圆败;单核期小孢子可正常形成核,二核期正常形成营养核和精核,但有些营养核不清晰,三核期花粉粒染色后精核呈圆形,不能形成梭形精子;二核期花药中绒毡层提前解离侵入药室,造成小孢子败育。表明该温敏不育系的败育主要发生在二核期到三核期,推测二核期是其雄性败育发生的关键时期,败育的原因可能与绒毡层结构的异常有关。  相似文献   

10.
细胞质雄性不育“三系”(不育系、保持系和恢复系)制种因简化制种和节约劳动力成本已成为棉花杂种优势利用的重要手段。研究棉花花粉育性及“三系”组合F1可育花粉率与产量、品质性状的相关性,可以达到强化“三系”制种,提高育种效率的目的。用联苯胺-甲萘酚法测定12个不育系与4个恢复系杂交所得的48个F1的花粉育性,统计了可育花粉率并分析了可育花粉率与产量、品质的相关性。结果表明:-20℃保存条件下,花粉育性随贮藏时间的增加而减弱,51 h内其花粉育性依然保持88%以上,51 h内花粉育性无显著性影响。F1的可育花粉率均低于其恢复系及常规杂交种,大部分组合降低水平在20百分点以内。不同恢复系的恢复力有明显差异, 其中H46恢复力较强。F1的可育花粉率与单株铃数呈显著正相关。本研究结果有助于了解离体花粉的育性变化规律及“三系”杂交组合后代可育花粉率与产量品质的关系,可应用于异地授粉并在一定程度上指导“三系”杂交种选育,为育种工作提供一定的参考。  相似文献   

11.
为改善蓝标型小麦核不育、保持系的农艺性状,使其能够应用于杂种小麦生产,利用轮回选择、标记及育性分离鉴定方法对原蓝标型小麦核不育、保持系进行了遗传改良,初步转育出了新型蓝标型不育、保持系。试验结果表明,改良后的不育、保持系育性稳定,农艺性状较好,生长发育正常。这说明利用轮回选择、标记及育性分离选择是蓝标型小麦核不育、保持系转育和遗传改良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12.
为了解异质雄性不育小麦败育过程中活性氧代谢中几种保护酶的变化特点,以5种小麦雄性不育系U116A、Ju116A、Va116A、C6116A、K116A及其相应保持系116B为材料,分析了小麦雄性不育系在花药不同发育时期的过氧化物酶(POD)、过氧化氢酶(CAT)、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与保持系的差异。结果表明,不育花药的POD活性自单核早期后均比同一发育时期的可育花药高;自单核晚期开始,不育系CAT活性总体上呈下降趋势,而可育系则呈升高趋势;受试材料花药中SOD活性总体呈上升趋势,且不育系高于保持系。经差异分析,不育系U116A、Ju116A、Va116A、C6116A的败育关键期是单核晚期,而K116A的败育关键期则是单核晚期至二核期。以上结果说明,5种异质小麦雄性败育时期有所不同,并且雄性育性与POD、CAT和SOD活性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13.
《杂交水稻》2015,(6):6-9
金泰A是福建农林大学作物科学学院选用高代优质保持系材料香混-9与优质三系保持系宜香1B杂交,F4代选单株与金山A-1测交并连续多代回交转育而成的野败籼型优质三系不育系。该不育系具有育性稳定、米质优、株叶形态好、柱头外露率高、可恢性好、杂种优势较强等特点,于2015年4月通过福建省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  相似文献   

14.
优质香软早熟显性不育系乐香202A的选育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乐香202A是用RAS,黄板所,台九B复合杂交,将优良软米性状,香味和早熟显性性状结合在一起,再与珍汕97A杂交并通过连续回交转育而成的优质香软不育系,该不育系表现不育性稳定,异交习性好,其保持系及所配组合稻米品质优,早熟呈不完全显性。可恢性好,配合力强,繁殖制种易获高产,2001年8月通过四川省技术鉴定。  相似文献   

15.
对新引进IR不育系的观察与评价   总被引:8,自引:1,他引:7  
从印度引进15个IRRI育成的不育系和相应的保持系,在中国水稻研究所试验基地(富阳)观测其育性及主要农艺性状,并初步配组测产。结果表明,10个不育系育性稳定,符合标准;IR58025A与明恢63、T9010配组,其杂种产量与汕优63相仿,但生育期较短、米质较优。  相似文献   

16.
三系杂交水稻F1是由不育系与恢复系配组而成的,而稳定的不育系又是由相应的理想的保持系回交转育而来,是保持系的同核异质体,其性状主要由核基因决定,而且保持系能结实各性状完整。因此,用不育系配组,对应的保持系为对比材料遗传效果是一致的。本试验的目的是为有效地选育保持系进而转育成不育系及配制强化新组合提供理论和实践的依据。材料和方法用野败型的珍汕97A、V20A、龙特甫A、福伊A、地谷A、黄菲A、宇菲人、天谷A、亩伊人等9个税稻不育系,与强优恢复系明恢63配制相应的9个杂交水稻组合:汕优63、威代63、特优63、福优63、…  相似文献   

17.
以玉米C型雄性不育系C联848及其保持系H19为研究对象,对两者叶片中超氧化物歧化酶、过氧化物酶、过氧化氢酶的活性,丙二醛含量进行研究比较。结果表明,C联848的花药都不外露,形状瘦小萎缩,饱满度较差,剥开花药未发现花粉粒存在,通过碘染镜检未发现可育花粉粒,不育系C联848经多年多季种植,在不同世代,未发现有可育植株存在。在生长发育的各个时期不育系叶片中超氧化物酶(SOD)活性都低于保持系。从苗期至拔节期,不育系与保持系叶片中过氧化物酶(POD)活性都略有上升,差异并不显著;当玉米由营养生长转入生殖生长,不育系叶片中的POD活性迅速上升,且与保持系差异显著,并且不育系叶片中的POD活性始终都高于保持系;在玉米转入生殖生长后,不育系叶片中的过氧化氢酶(CAT)活性增长缓慢,远低于保持系中CAT的活性,且在吐丝期两者差异最为显著。玉米生长发育的各个时期,不育系叶片中的丙二醛(MDA)含量均高于保持系,在抽雄期差异最为显著。  相似文献   

18.
《杂交水稻》2017,(5):5-7
陕农1A是用稻瘟病抗性强的保持系8010B与香稻保持系宜香1B杂交,F1代作母本与高异交率保持系K17B杂交,系选后代与中9A测交并连续回交转育而成的优质籼型三系不育系。该不育系具有不育性稳定、农艺性状优良、可恢性好、配合力强、开花习性好、抗性较强、米质优等特点,2016年通过陕西省技术鉴定。  相似文献   

19.
据观察,B型不育系杂交制种,不育系一般含可育授粉株5-10%,高者达20%。这些可育授粉株,植株形状与不育系无多大区别,不同的是,气温在32C以下时,花药黄色不开裂;当气温超过32℃时,便大量开花散粉,严重干扰制种纯度。对于这些介乎不育系和保持系中间型的可育授粉株,学术界称为同质恢复株,简称“同质恢”。由于“同质恢”的不断出现,已直接影响粳稻杂种优势的发挥。对于它的产生,不少研究者认为;是不育系本身不育性发生变化和保持系弱恢复基因累加影响所致。辽宁省稻作所林生则认为来源于不育系与恢复系或杂交稻自然串粉。关于排除“同质恢”的…  相似文献   

20.
为了探讨核糖核酸酯及可溶性蛋白质与小麦育性的关系,以1B/1R类和非1B/1R类K型小麦雄性不育系及保持系为材料,对花粉发育过程中倒二叶和花药中核糖核酸酶活性、可溶性蛋白质含量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不育系花药中核糖核酸酶活性在二核期之前显著高于保持系,呈上升趋势,二核期以后急剧下降,不育系花药中可溶性蛋白质含量在二核期显著下降,明显低于保持系。不育系叶片中的核糖核酸酶活性与相应的保持系差异显著,不育系和保持系叶片中可溶性蛋白质含量在整个生育期变化没有花药中可溶性蛋白质含量变化明显。两类不育系间核糖核酸酶活性和蛋白质含量差异显著。由此说明,不育系雄蕊的核糖核酸酶活性异常升高致使可溶性蛋白质含量显著下降,导致细胞生理代谢紊乱,可能是花粉败育的重要原因,而不育系花粉败育的关键时期可能是二核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