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黄淮海不同夏玉米品种生长发育及产量对播期的响应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黄淮海地区18个主栽品种为材料,进行3个播期处理,播期分别为6月3日、6月13日、6月23日,探讨黄淮海地区夏玉米生长发育和产量形成对播期的响应。结果表明,随着播期的推迟,夏玉米生育期缩短,株高、穗位高、穗三叶叶面积和单株干物重均呈降低趋势。不同玉米品种的百粒重和穗粒数随播期的推迟而降低,产量下降。不同播期条件下各种指标变动小的品种适应性强,适播期长,这些品种通过保持相对稳定的生育期、较大的光合叶面积,从而保证了较高的干物质积累,最终获得较稳定的产量。因此,适时早播有利于提高产量。在无法满足早播时,可以选择抗逆性强、适播期较长的联创825或产量优势强的迪卡653等品种,以避免高温或晚播造成的减产。  相似文献   

2.
播期对吉林春玉米生长发育及产量形成的影响   总被引:15,自引:1,他引:14  
2010~2011年在吉林省梨树县进行春玉米5个播期试验(SE、E、M、L、SL为2010年4月21日、5月2日、5月13日、5月23日及6月2日播期,2011年为4月20日、4月30日、5月10日、5月20日及6月1日播期),探讨播期对吉林春玉米生长发育和产量形成的影响。结果表明,播期对春玉米生长发育及产量形成均有显著的影响。随播期推迟,春玉米生育期缩短;相对于SE和SL处理,M处理下叶面积指数较高且维持天数较长,有利于春玉米光合作用以及干物质积累;播期对春玉米地上干物质积累的影响表现为SE与M处理间差异不大,SL与SE、M处理相比干物质积累明显降低。试验播期范围内播期对产量影响显著,随播期的推迟呈现先升高后降低的趋势;百粒重在SE、E和M处理间无差异,与前3个播期相比,由于灌浆期缩短导致L和SL处理的百粒重显著下降;穗粒数与开花-子粒形成期内降水量呈显著负相关。本试验在2010年M处理下获得最大产量(11490.6 kg/hm2),吉林西南部春玉米播期在5月中旬左右较为适宜。  相似文献   

3.
播期对吉林省不同品种玉米生长发育及产量的影响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为探讨不同播期对吉林省春玉米生长发育和产量形成的影响,本试验以吉林省主栽品种通单258、华科425、农华106为材料,进行5个播期处理试验,播期设置分别为:4月28日(T1)、5月4日(T2)、5月11日(T3)、5月18日(T4)、5月25日(T5)。结果表明,随着播期推迟,各品种玉米生育期均不同程度缩短,并且播期越晚,干物质积累量越低。玉米开花期前,不同处理叶面积指数差异不显著,花后晚播处理叶面积指数下降快于早播处理。推迟播期,不同品种百粒重降低,产量下降,T1处理产量与T4、T5处理差异达显著水平。适时早播,有利于玉米产量的进一步提高。  相似文献   

4.
播期与密度对玉米物质生产及产量形成的影响   总被引:10,自引:2,他引:8  
以郑单958为试验材料,研究播期与密度对玉米物质生产及产量形成的影响。结果表明,播期与密度和玉米群体干物质积累关系紧密,早播密植、晚播稀植有利于群体干物质积累;随播期推迟,产量呈下降趋势,且播期越晚,产量下降越显著。产量构成因素对产量的贡献率因气象条件而异,穗数和千粒重对产量贡献率较大,且随播期推迟均有所降低;花前充足的光辐射、花期适量的降水及花后适宜的有效积温对玉米产量有明显促进作用。苗后50~60 d的光辐射对穗数影响极显著,光辐射及降雨量与穗粒数也呈显著正相关;苗后70 d至成熟期的有效积温对千粒重影响显著。因此,适当调节播期,使玉米生长发育的关键时期处于最适的气象条件有利于发挥玉米高产潜力。  相似文献   

5.
播期和种植密度对玉米产量性能的影响   总被引:32,自引:6,他引:26  
以先玉335、郑单958和登海661为材料,设置3个播期和4个种植密度处理,研究播期和密度对玉米产量性能构成指标的影响。结果表明,播期推迟,其产量、生育期天数、平均叶面积指数、收获指数、穗粒数、千粒重均降低,平均净同化率依次增加,穗数无显著性差异。随密度增加,其产量、平均叶面积指数、穗数均增加,平均净同化率、生育期天数、收获指数、穗粒数、千粒重依次降低。对产量性能构成指标与播期和密度进行回归分析,表明密度对产量性能等指标的影响程度都大于播期。产量性能构成指标对产量的直接通径效应均为正效应,平均叶面积指数通过生育天数、穗数对产量有正向的间接效应,且穗数的正效应较大;平均叶面积指数通过平均净同化率、穗粒数、千粒重对产量有负向的间接效应,且平均净同化率的负效应较大。平衡协调产量性能构成指标的关系,适当提前播种和增加种植密度可增加玉米平均叶面积指数、生育期天数及穗数,有利于产量的提高。试验表明,平均叶面积指数为4.18、平均净同化率为5 g(/m2.d)、生育期天数为120 d、收获指数为0.50、有效穗数为89 000穗/hm2、单穗粒数为480粒、千粒重为290g,玉米可以实现12000kg/hm2以上产量水平。  相似文献   

6.
在黄淮海地区,通过对不同播期红麻生长发育规律的研究,结果表明迟播比早播的生育期短,麻株旺长时间晚而短,其骨占比例小、叶占比例大、不利纤维成熟。迟播天数与麻株干物质积累、纤维积累、株高、茎粗、皮厚、出麻率、纤维细胞数以及纤维产量呈显著或极显著负相关。播种季节愈晚,减产幅度愈大。生产上设法早播、早管、适时晚收、选用中熟品种和适当增加密度,能有效地提高夏麻产量。  相似文献   

7.
向午燕  董智  冯晨  蔡倩  张哲  郑家明  白伟 《玉米科学》2023,31(1):126-134
通过连续两年定位试验,研究不同灌水量和秸秆还田量对春玉米生长发育、干物质积累与分配、产量与构成因素以及水分利用效率影响。结果表明,相同秸秆还田量不同灌水量处理间差异明显,株高、茎粗、叶面积、地上部干物质均随着灌水量的增加而增加。适宜秸秆还田量有利于提高春玉米成熟期株高与叶面积,灌水量和秸秆还田量互作显著影响成熟期穗重。不同灌水量下春玉米的穗长、穗粗、穗粒数、百粒重和产量差异均显著,不同秸秆还田量对穗粒数、百粒重和产量的影响也差异显著,350 mm灌水量下秸秆还田3 000 kg/hm2处理、450 mm灌水量下秸秆还田6 000 kg/hm2处理产量具有显著优势。不同秸秆还田量对播前土壤蓄水量、收获土壤蓄水量及水分利用效率的影响显著,秸秆还田比不还田土壤蓄水量增加6.38%~9.88%,水分利用效率提高7.67%~22.68%。在沈阳地区枯水年春玉米秸秆还田量3 000 kg/hm2、平水年秸秆还田量6 000 kg/hm2是区域最佳的秸秆还田量。  相似文献   

8.
播期和播量对冬小麦尧麦16群体性状和产量的影响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为确定高产小麦尧麦16的适宜播期和播量,采用田间裂区设计,研究不同播期和播量对该品种群体性状、产量结构及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着播期的推迟,小麦营养生长期缩短,成熟期却不推迟。同一播期下,播量对小麦生育进程无影响;早播增加冬前至拔节期总茎数,而对生育后期总茎数无影响。增加播量可显著增加各生育时期总茎数;随着播期推迟,同一播量水平的干物质积累量明显降低。相同播期下,干物质积累量、叶面积指数随播量的增加而递增;相同播量下,随着播期的推迟叶面积指数降低。小麦叶面积指数随生育时期的推进先升高后下降,在抽穗期达到最大。随着播量增加,产量和有效穗数逐渐增加,穗粒数和千粒重呈下降趋势;与播量相比,播期对尧麦16产量及产量结构的影响较大。尧麦16的最佳播期为10月7日,播量为300×10~4粒·hm~(-2);9月27日至10月2日播种,播量为225×10~4粒·hm~(-2),10月12日至10月17日播种,播量为375×10~4粒·hm~(-2),也可以获得较高的产量。  相似文献   

9.
不同耕作方式对春玉米土壤水分、温度及产量的影响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研究覆膜与露地、垄作与平作及膜下与膜侧播种对黑龙港区域春玉米产量形成过程的调节效应。结果表明,覆膜、垄作和膜下播种均显著提高耕层土壤温度,玉米吐丝前增温效果更明显;覆膜对耕层土壤含水量的调控效应达显著水平,吐丝前后分别提高11.08%和10.38%;覆膜能显著提高春玉米苗期、吐丝期和成熟期叶面积指数和干物质积累量,垄作和膜下播种仅显著提高了苗期叶面积指数和干物质积累量;覆膜、垄作和膜侧播种显著提高春玉米产量,增产幅度分别为10.3%~21.7%、8.5%~12.3%和2.8%~6.6%,增产的原因主要是穗粒数的显著增加。  相似文献   

10.
晚育晚插对超级稻生长发育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沈农602、秋光和辽粳9为研究对象,主要通过对干物质与产量的关系,叶面积与产量的关系,穗部性状、以及不同播期对各生育时期的影响进行分析,来确定短生育期品种沈农602的晚播晚插高产机理。试验的结果表明:较高的产量要以较高的干物质积累为基础;干物质转运开始的时间对最终的转运率有一定影响,从而影响到最终产量;应注意后期的施肥,过多或过少都不利于高产的形成;不同播期对每穗粒数的影响较小;通过晚播,沈农602可以缩短生育期18~21d。  相似文献   

11.
种植方式对春玉米光合特性、干物质积累及产量的影响   总被引:22,自引:7,他引:15  
通过不同种植方式对玉米的群体光合性能、干物质积累及产量进行研究。结果表明:适当的宽窄行配比可使其群体保持较高的叶面积指数,且中后期叶面积指数衰减较慢,漏光损失较少,净光合速率提高,群体干物质积累量增加,为获得玉米高产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12.
播期推迟对冬小麦产量形成和籽粒品质的调控效应   总被引:13,自引:0,他引:13  
为了明确推迟播期对小麦产量形成和品质的影响,选用2个冬小麦品种(轮选987和京冬8号),在大田条件下研究了播期推迟对小麦群体动态、物质积累、产量构成和籽粒品质的调控效应.结果表明,播期推迟能显著降低小麦冬前分蘖数,促进春季分蘖的发生和成穗,提高分蘖成穗率.播期对小麦植株干物质积累的影响存在基因型差异.播期推迟引起小麦产量构成因素的变化,进而导致籽粒产量下降,且京冬8号出现显著下降时对应的播期早于轮选987.播期推迟后小麦籽粒中的淀粉含量呈下降趋势,蛋白质含量呈上升趋势,同时二者的主要组成成份也随之改变.因此,冀东地区选用轮选987且适当早播(10月5日播种)可以获得高产;推迟播期至10月10日则籽粒品质提高,但要注意加强小麦生育后期的田间管理,防止粒重明显降低.  相似文献   

13.
试验以农华101、先玉335及郑单958为材料,通过空间布局及种植密度塑造不同的冠层结构,分析其对玉米物质生产、转运及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不同品种的叶面积指数(LAI)及冠层透光率(DIFN)差异显著,以郑单958表现较好,常规种植与簇生种植的LAI差异不显著,冠层透光率以常规种植较好;随着密度增加LAI升高,冠层透光率随之降低。不同品种成熟期干物质生产以先玉335较高,空间布局差异不显著,随密度增加干物质生产能力提高;花后物质生产以先玉335较高,簇生种植高于常规种植,随密度增加花后物质生产能力升高;叶茎转运量以郑单958较大,常规种植转运量较多,随密度增加叶茎转运量提高。品种间产量差异显著,郑单958显著高于其他品种;常规种植与簇生种植产量无显著差异;各密度处理产量差异显著,高密度中密度低密度处理。  相似文献   

14.
春、夏玉米物质生产及其对温光资源利用比较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比较了春玉米和夏玉米在产量和品质、干物质积累、光温气候资源的利用等方面的差异。结果表明:春玉米比夏玉米平均增产1600kg/hm2,前者的子粒粗蛋白含量也显著高于后者。春玉米的高生产力主要体现在干物质积累速率上,平均比夏玉米高15.8%,但年际间有一定的变异。春玉米对光温资源的占用率较高,但在光能利用率上并无明显优势。春玉米较高的产量潜力主要得益于营养生长期优越的光温条件以及较长的灌浆期;夏玉米灌浆期气候较适宜,但由于受冬小麦生育期的限制,产量潜力未得到充分发挥。  相似文献   

15.
播期和密度对春小麦品种新春26号生长及产量的影响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为确定新疆主栽春小麦品种新春26号的最佳播种时期和种植密度,采用两因素裂区试验,设4月5日、4月18日和5月2日3个播种时间,以及350万、400万、450万、500万和550万株·hm-2 5个种植密度,分析了播期和种植密度对小麦群体性状、产量及其构成因素的影响。结果表明,在相同种植密度下,随着播期的推后,小麦各生育时期群体茎数、干物质积累量、叶面积指数均显著降低;播期对千粒重的影响不显著,而早播(4月5日)小麦的穗数、穗粒数和产量显著高于晚播(5月2日)小麦。种植密度对小麦各生育时期群体性状也均有显著影响,种植密度过高或过低均不利于小麦群体发育及产量形成,适宜的种植密度可以改善小麦群体结构,进而提高产量。播期和密度互作对小麦整个生育期生长发育的影响均显著。总体来看,在本试验条件下,春小麦品种新春26号应适当早播,最佳播种时间和种植密度分别为4月5日和450万株·hm-2。  相似文献   

16.
2012、2014年,以玉米杂交种沈禾201为试验材料,探讨垄膜沟播条件下种植密度和施氮量对植株干物质积累和产量的影响。两年试验结果表明,在抽雄期和灌浆期,玉米个体干物质积累量随密度的增加而减小,随施氮量的增加而增加;群体干物质积累量随密度和施氮量的增加而增加。种植密度和施氮量对玉米群体产量的综合影响呈开口向下的凸面体,2012年施氮量对群体产量的影响大于密度处理,2014年施氮量对群体产量的影响小于密度处理。通过对产量方程模型寻优,得到超过平均产量的管理方案,2012、2014年种植密度分别为69 727~84 818株/hm~2、39 880~51 778株/hm~2;施氮量分别为342~478 kg/hm~2、223~413 kg/hm~2。在试验区特定的生态环境条件下,适宜的种植密度和中高施氮量可显著增加垄膜沟播春玉米产量。  相似文献   

17.
扩行缩株对春玉米干物质积累与转运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在7.5万株/hm~2密度下,以等行距(行距60 cm)种植为对照,研究扩行缩株(行距100 cm)种植下春玉米产量、物质积累及转运。结果表明,扩行缩株种植下两年2个品种春玉米产量及穗粒数均显著高于对照;农华101千粒重显著高于对照,伟科702与对照差异不显著。扩行缩株种植下两年2个品种生育后期干物质积累量及积累速率均显著高于对照;茎鞘转运量高于对照,叶片转运量低于对照。成熟期茎鞘和叶片干物质分配比例低于对照,子粒分配比例高于对照。  相似文献   

18.
为明确不同熟期春玉米生长发育、产量形成与积温的响应关系,阐明不同熟期玉米杂交种产量形成机理,筛选适宜辽宁中北部地区气候条件的播期与品种。2017~2018年,在大田条件下,选择先玉335、郑单958和沈玉21不同熟期的品种,分别在4月20日,5月5日和5月20日进行播种,分析不同生育阶段积温变化特征。研究表明,不同生育阶段积温变异系数依次为播种期至出苗期>吐丝期至成熟期>出苗期至吐丝期>播种期至成熟期>出苗期至成熟期>播种期至吐丝期(S-R1)。与其他阶段相比,水泡期(R2)以后的GDD与产量形成相关性相对较高。随播期推迟,生育期及其GDD呈缩短趋势。与其他播期相比,5月5日播种,叶面积日温增长率达峰值后衰减幅度较低。郑单958整个生育期叶面积和干物质日温增长率分别表现“前增加后缓减”和“前缓增后缓减”趋势,生育后期衰减幅度均表现较低,干物质转化率较高,最终获得了较高的群体产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