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大豆种质的倒伏性调查及其相关农艺性状分析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倒伏是大豆高产的主要限制因子之一.以60份大豆地方品种和育成品种为材料,调查和分析了大豆倒伏性及其与茎秆性状和产量性状魄关系.结果表明,不同品种间倒伏性存在显著差异,倒伏的严重程度与茎秆性状有关.大豆品种的倒伏级别与株高、主茎节数、节间长、分枝数等性状的相关系数均达1%显著水平,茎秆性状与单株籽粒产量、单株荚数和单株粒数等呈极显著正相关,但与百粒重呈负相关.不同倒伏级别组之间产量性状表现显著差异,2级倒伏组是具有轻度倒伏和高产潜力的种质资源.  相似文献   

2.
大豆种质倒伏性遗传及其与主要农艺性状的相关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以270个南方夏大豆种质资源为材料,分析大豆倒伏性的遗传规律及其与农艺性状的相关性。结果表明,倒伏级别同时受加性和显性效应的作用,且以显性效应为主,其狭义遗传率和广义遗传率分别是14.3%和90.3%。相关分析表明,大豆倒伏级别与株高、底荚高、主茎节数和分枝数呈极显著正相关,与单产显著负相关,与百粒重和单株粒重极显著负相关。由于株高的遗传率较高,因此可以在早代对株高进行选择能间接改良大豆的倒伏性。利用与大豆倒伏性相关的农艺性状进行抗倒伏性聚类分析,将材料划分为4类,其中第4类材料倒伏程度轻且具有高产潜力。  相似文献   

3.
以黄淮海地区87个大豆常规栽培品种为材料,对12个产量相关的农艺性状进行了遗传变异、相关及主成分分析。结果表明:在所有供试品种中,变异系数最大的是有效分枝数,最小的是生育期;亚有限型夏大豆底荚高度、单株荚数、单株粒数、单株粒重和百粒重的变异系数(18.38%~27.56%)较大;有限型夏大豆株高、底荚高度、单株荚数、单株粒数和单株粒重的变异系数(21.02%~28.04%)较大。在亚有限型夏大豆品种中,产量与每荚粒数、单株粒重、百粒重呈极显著正相关,与有效分枝数呈极显著负相关,与生育期呈显著负相关。在有限型夏大豆品种中,产量与茎粗呈极显著正相关,与底荚高度呈显著正相关,与其它农艺性状相关性不显著。亚有限和有限结荚习性的大豆性状主成分分析中,前4个主成分对变异的累计贡献率分别为79.92%和79.50%。对以亚有限和有限型为主的黄淮海地区夏大豆在进行单株选择时,应根据其不同的结荚习性而有所侧重。对于亚有限型品种,应选择株高和生育期适中,有效分枝数较少,而每荚粒数、百粒重均较大的品种。对于有限型品种,应选择茎基部较粗,株高和底荚高度较高,主茎节数较多,单株荚数、单株粒数较多的品种。  相似文献   

4.
选取6个试验基地(长沙、溆浦、醴陵、浏阳、沅江、南县) 2013~2017年的考种数据,进行油菜种植密度与株型性状及产量等因素的综合分析。结果表明:油菜种植密度与株高、有效分枝数、单株角果数和单株产量均呈极显著负相关,与分枝起点高度呈极显著正相关;株高、有效分枝数、单株角果数等农艺性状及产量指标随着种植密度的增加而下降,并在各密度梯度间达到显著差异,分枝起点高度则呈相反趋势,而每角果粒数、千粒重在各密度梯度间差异未达显著水平。结合品种、年份和种植密度在各性状间的分析发现,品种间的农艺性状和产量差异显著,年份间的差异主要表现在有效分枝数、分枝起点高度和单株产量上。适度提高油菜种植密度(至少大于15万株/公顷),有效降低植株高度,减少分枝数,推进机械化种植,能降低生产成本,实现增产增收。  相似文献   

5.
为筛选适宜间作的大豆品种,以早、中、晚熟三种类型共16个大豆品种(系)为试验材料,在玉米大豆间作和大豆净作(为对照)模式下比较研究其农艺性状和产量构成因素。结果表明,各熟期类型品种在间作条件下的株高、平均节间长、倒伏率均显著高于净作对照,且早熟品种的株高、底荚高、主茎节数、平均节间长以及倒伏率显著低于中、晚熟品种。早、中熟品种在间作下的有效分枝数与对照差异不显著,而晚熟品种显著高于对照。各熟期类型品种在间作模式下的产量都显著低于相应的对照,早熟类型品种的单株有效荚、单株粒数、百粒重、单株产量以及公顷单产均极显著低于中、晚熟类型品种,而这些性状在中、晚熟品种间差异不显著。早、中熟品种在间作下的单株有效荚率均显著高于对照,晚熟品种的单株有效荚率显著高于中熟品种,中熟品种显著高于早熟品种。然而各品种类型间作下的完整粒率与净作对照无显著差异,中、晚熟品种的完整粒率显著高于早熟品种。通过相关性分析,间作下倒伏率与株高、主茎节数、平均节间长呈极显著正相关;单株有效荚率、单株粒重、完整粒率、产量均与生育期呈极显著正相关;玉豆共生期占全生育期比重与有效荚率、完整粒率、产量呈极显著负相关。上述结果表明,在玉米大豆间作模式下,中、晚熟大豆品种相比早熟品种有较长的光补偿时期,能获得较高的产量,是适宜与玉米间作种植的大豆品种类型。  相似文献   

6.
大豆品种产量构成因素的研究   总被引:4,自引:3,他引:4  
通过相关和通径分析,研究了大豆品种8个数量性状与产量之间的关系,它们的复相关系数为0.7155,决定系数为0.512。其中百粒重、株重与产量呈极显著正相关,相关系数分剐为0.5238~(**)和0.4410~(**)。株粒数、株荚数与产量呈弱的显著正相关,相关系数分别为0.2351~*与0.2347~*。株荚数对产量的作用是通过株粒数而表现的,本身对产量的通径系数为P_(y14)=0.1472,直接作用很小。株高在90厘米以内与产量呈正相关,在100厘米以内呈不明显的正相关,从全部供试材料(株高50~180厘米)看,株高与产量呈负相关。结荚高度与产量呈不明显的负相关。分枝数与产量呈不明显的正相关。  相似文献   

7.
在与玉米套作条件下,对33份大豆材料的农艺及产量性状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套作大豆平均株高122.98cm,主茎节数较少,单个节间较长;分枝对于套作大豆产量形成极为重要,参试材料平均分枝数为5.05个,分枝粒重占单株粒重81.1%;相关分析表明,套作大豆产量与分枝粒重、最高分枝高、有效分枝数、平均分枝长度、生育期(天)极显著正相关,与主茎节数和营养生长期显著正相关;主成分分析结果表明,分枝因子、主茎因子、产量因子和结荚因子等四个因子对对变异的贡献率达77.28%。本文研究结果可为生产上套作大豆专用品种筛选和选育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8.
为提高三熟制地区油菜育种效率,本文研究了三熟制地区不同熟性油菜农艺性状对产量的影响。以2016-2020国家冬油菜品种区试中衡阳和宜春地区试验结果为基础数据,利用相关分析及通径分析研究了两个区域的油菜品种产量构成特点。结果发现,中熟组和早熟组株高、有效分枝数、菌核病发病率、病情指数、单株有效角果数、每角粒数、千粒重、密度、全生育期、含油量及产量差异显著。中熟油菜每角粒数、密度、菌核病抗性与产量呈极显著正相关,菌核病发病率、病情指数、生育期与产量极显著负相关,密度对产量的直接影响最大。早熟油菜株高、有效分枝数、单株有效角果数、每角粒数、密度、含油量与产量极显著正相关,菌核病发病率与产量显著负相关;对产量直接影响最大的是有效分枝数。认为育种策略中,两种油菜都应选育抗菌核病和适合高密度种植的品种,中熟油菜应提高单株有效角果数,而早熟油菜要增加有效分枝数。  相似文献   

9.
黑龙江省及黄淮海地区大豆品种的遗传改进   总被引:10,自引:2,他引:8  
对黑龙江省和黄淮海地区不同时期有代表性的大豆品种进行比较研究,结果表明单株粒重、荚比、三四粒荚数、每节荚数、每荚粒数、百粒重、脂肪含量等性状与产量呈显著或极显著正相关,而倒伏性与产量呈极显著负相关。各地大豆品种遗传改进的明显趋势在于抗倒伏性显著增强,单株粒重提高,每节荚数、每荚粒数增多,粒重增大,茎杆增粗,株高降低。  相似文献   

10.
为指导鲜食春大豆高产优质新品种的选育与推广,分析了2004-2017年国家区试鲜食春大豆品种的14个重要农艺性状及其演变规律。研究结果显示:国家区试鲜食春大豆品种性状的遗传变异十分丰富,变异系数为5.9%~33.49%,遗传变异系数最大的性状是单株有效鲜荚数,而采青天数、标准二粒荚荚长和荚宽的遗传变异系数较小。随着年度的递进,鲜食春大豆的株型、鲜荚产量、口感、荚型性状获得了逐渐的改良。主成分分析表明,荚数与生育生长、鲜荚产量、株型、荚率、品尝品质和荚型因子是鲜食春大豆性状变异的最主要影响因子。相关性分析显示,鲜荚产量与单株有效分枝数、百粒鲜重、单株鲜荚重、标准二粒荚荚长极显著正相关,与500 g标准荚数极显著负相关,与其余性状相关性不显著。A级口感率与采青天数、株高、主茎节数、单株有效荚数等性状极显著负相关。因此,鲜食春大豆品种选育时,应注重分枝多、粒大荚长而饱满的亲本组配及后代选择,协调荚型、株型和生育期的改良,从而选育出高产优质鲜食春大豆新品种。  相似文献   

11.
大豆种子性状、幼苗性状及经济性状间的相关性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用22个种子性状差异较大的大豆品种,在测量种子百粒重、百粒容积和容重后,进行田间试验,测定各品种幼苗性状及经济性状的平均值,计算大豆种子性状、幼苗性状及经济性状的相关系数。结果表明:大豆种子粒重和容积与出苗率呈极显著负相关,与幼苗叶绿素含量和基茎粗呈极显著正相关,与幼苗根、茎、叶干物重呈显著或不显著的正相关,与后代百粒重和单株产量呈极显著正相关。幼苗叶绿素含量高的品种,单株分枝数和单株荚数多,百粒重和单株产量高。幼苗茎干重和根干重对单株分枝数和单株产量有显著影响,基茎粗与百粒重呈显著相关。选用大粒品种,既可培育壮苗,又可获得较高的单株产量。  相似文献   

12.
通过模拟"玉米-大豆"带状套作,分析了133份大豆材料的农艺性状与产量的关系。结果表明:参试大豆材料表型性状的变异系数为6.44%~52.49%,各性状平均遗传多样性指数达到1.929 3,说明参试大豆材料存在比较丰富的表型多样性。相关分析表明,产量与主茎节数、有效分枝数、单株荚数、每荚粒数、分枝粒重、分枝粒重占比、营养生长期、生育期呈极显著正相关关系。多元线性逐步回归得到7个与产量呈极显著的农艺性状,正效应因子排序为:每荚粒数分枝粒重百粒重主茎节数单株荚数营养生长期,负效应因子为株高。对这7个农艺性状的通径分析表明,综合效应排名为:分枝粒重单株荚数主茎节数营养生长期每荚粒数株高百粒重。根据主成分得分并借助权重计算的综合得分把133份大豆材料聚类成4类,其中第Ⅳ类大豆分枝数、单株荚数、每荚粒数和主茎节数较多,营养生长期和生育期较长,株高适中,百粒重较小,底荚较高,适宜在套作模式中推广。  相似文献   

13.
以20个品种(系)为材料进行田间试验,考察主要性状,并分析性状间的关系。结果表明:单株产量与全株有效角果数、第一、二次有效分校数、株高、角果密度及全株有效角果数与第一、二次有效分枝数极显著正相关。株型性状间,只株高与主花序长达显著正相关。株型性状与产量性状间,株高与主花序角果数和第一、二次有效分枝数分别呈极显著正相关和负相关。因此,油菜高产育种应在增加全株有效角果数、第一、二次有效分枝数基础上,选择植株高、角果密度大、主花序长、分校部位低的株型。  相似文献   

14.
为促进夏大豆育种,对2006-2017年国家黄淮海夏大豆品种区域试验参试品种(系)的产量、主要农艺性状、品质及抗性性状进行了综合分析。结果表明:参试品种(系)产量水平明显提高;株高、单株有效分枝数、单株有效荚数、单株粒数、单株粒重、百粒重整体呈上升趋势,主茎节数略有上升;生育日数整体呈下降趋势,底荚高度略有下降。粗蛋白含量整体略有上升,粗脂肪含量呈下降趋势;参试品种(系)中达到高蛋白和高脂肪标准的品种 (系)分别有20个、82个。参试品种(系)对大豆花叶病毒病的抗性水平不断提高,对大豆胞囊线虫病的抗性水平明显降低。相关性分析表明:各性状间存在复杂的相关性,产量与单株粒重、百粒重呈极显著正相关,与单株粒数呈显著正相关,与接种大豆花叶病毒SC7株系病情指数呈极显著负相关。多元回归、偏相关和通径分析结果表明:单 株粒重是产量的正向作用因子;主茎节数是产量的负向作用因子。以上结果综合表明:单株粒重是黄淮海地区大豆产量提高的关键因素。因此,夏大豆品种选育时,应注重主茎节数适中、单株粒重较高的亲本组配及后代单株的选择,同时还要重视品质,强调抗性,从而选育出适宜黄淮海地区的高产、优质、多抗、广适大豆新品种。  相似文献   

15.
对河南省大豆的6个主要数量性状与产量进行相关分析,结果表明:生育期与产量达极显著正相关;百粒重、单株粒数与产量达显著正相关;株高、单株荚数、总分枝数与产量相关性不显著。通径分析结果表明:6个主要数量性状与产量的直接通径系数顺序依次为:生育期>百粒重>单株粒数>有效分枝>株高>单株荚数。大豆育种,应注重选育生育期适中、百粒重大、单株荚数、粒数、有效分枝多的大豆新品种。  相似文献   

16.
不同叶形大豆品种产量性状边际效应指数分析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高产大豆品种不仅要求单株产量高,而且又适宜密植的品种.以两种叶形的10个品种(系)为材料,从边际效应指数角度,研究了不同叶形大豆品种叶部性状与产量性状的边际效应指数及其相互关系,期望筛选出耐密型大豆品种.结果表明:长叶品种的叶长、叶宽、叶面积、单株荚数、单株粒数和单株产量的边际效应指数均比圆叶品种的小,适于密植;单株产量边际效应指数与叶部性状的边际效应指数相关不显著,与单株荚数和单株粒数的边际效应指数呈极显著正相关,与百粒重的边际效应指数呈显著负相关.长叶大豆品种绥农14的单株产量边际效应指数最小,属于耐密型品种.  相似文献   

17.
蚕豆主要性状遗传力,遗传相关及选择响应的初步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选用长江流域四省15个蚕豆品种,择其11个主要性状进行了遗传力、性状相关及选择率的研究.结果表明,蚕豆主要性状的广义遗传力以百粒重最高,单株荚数、单株粒数和荚宽次之,结荚高度的遗传力最低。单株荚数 单株粒数和百粒重均与单株产量呈极显著正相关,有效分枝和荚宽与单株产量呈显著和极显著负相关。蚕豆主要性状选择率为5%时,单株荚数、单株粒数和百粒重的遗传进度较高,株高、结荚高度和结荚节位的遗传进度较低.  相似文献   

18.
陆地棉主要性状对丰产性选择效果的研究   总被引:9,自引:2,他引:9  
研究了陆地棉主要植株性状对选择皮棉产量的效果。结果表明 ,衣分、株高、第一果枝高度、株铃数均与皮棉产量呈极显著正相关 ,抗倒伏性与皮棉产量呈显著正相关 ;伏前桃数、黄萎病指、铃期和铃重均与皮棉产量呈负相关 ,且伏前桃数与皮棉产量呈极显著负相关。通径分析表明 ,株铃数、衣分、伏前桃数及抗倒伏性可直接用于皮棉产量的选择 ,株高、第一果枝高度、铃重、铃期及黄萎病指不能直接用于皮棉产量的选择。 9种植株性状对皮棉产量的选择效果为衣分 >株铃数 >抗倒伏性 >株高 >伏前桃 >第一果枝高度 >铃重 >铃期 >黄萎病指。  相似文献   

19.
大豆种质倒伏抗性评价方法研究   总被引:3,自引:2,他引:3  
取30份南方春大豆种质为材料,以测定植株茎秆性状和根系性状建立4类不同构成因子的抗倒指数.分析表明,实际倒伏程度与抗倒指数呈极显著负相关,尤其与结荚期多因子抗倒指数[(根重×茎秆强度)/(株高×茎重×分枝数)×100]相关性最为密切.茎秆强度对抗倒指数的直接效应最大,而茎重则具有较大的负效应.以抗倒指数作为综合指标评价大豆种质根倒伏抗性具有较高的准确性.  相似文献   

20.
膜下滴灌水稻品种产量、品质和农艺性状的相关性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选用18个粳稻品种进行产量、品质及农艺性状和外观品质的相关性分析,结果表明:18个品种中,T14产量最高,比对照增产72.72%;产量与农艺性状的相关性分析中得出,株高与穗长呈正相关,有效穗与结实率呈正相关,实粒数与产量呈极正相关;外观品质相关分析中得出,糙米率与精米率呈正相关,与长均值、长宽比呈负相关,整精米率与垩白粒率、垩白度呈极负相关,长均值与长宽比呈极正相关;在农艺性状与品质性状相关分析中得出,株高与糙米率呈负相关,结实率与整精米率呈正相关,与垩白粒率呈负相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