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对扬花期穗部水分与“九二○”施用量和施用时期对Q2A种子裂颖的影响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受粉时穗部喷水将极显著提高种子裂颖率;而受粉2 h以后穗部喷水对种子裂颖率没有显著影响;“九二○”施用量以225 g/hm2为好,高于此用量种子裂颖率将随“九二○”用量增加而提高;“九二○”开始施用时期以抽穗25%以后为好,在这之前种子裂颖率随施用时期提前而提高。  相似文献   

2.
降低丰源A系列组合种子裂颖率的制种技术探讨   总被引:3,自引:4,他引:3  
丰源A系列组合种子裂颖率较高.实践表明,选择粘壤土质基地,确保父母本花期花时相遇,安排最佳天气时段扬花授粉,合理施肥,科学管水,适时喷施"九二○",防治好病虫,能有效降低种子裂颖率.  相似文献   

3.
裂颖和裂纹对杂交水稻种子发芽和幼苗生长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杂交水稻》2015,(4):71-74
以3个杂交水稻品种的商品种子为材料,研究了裂颖和裂纹对杂交水稻种子发芽和幼苗生长的影响。结果表明,杂交水稻种子普遍存在裂颖和裂纹现象,种子裂颖率和裂纹率都较高;与非裂颖和非裂纹种子相比,裂颖和裂纹种子发芽势和发芽率降低,幼苗素质较差;裂颖对种子发芽势和发芽率的影响大于裂纹,而糙米裂纹对幼苗生长的影响大于裂颖。  相似文献   

4.
以不育系神9A和恢复系Q恢28为材料,以异交结实率、裂颖率为评价指标,采用裂区试验设计,以水稻开颖促进剂0.5% RHS1水剂质量浓度(C)为主区,处理时间(T)为裂区,研究了0.5% RHS1水剂不同质量浓度处理和不同处理时间对神9A的田间开颖效果.结果 表明,当RHS1质量浓度为C4(100 mg/L),处理时间为T2(正常始花前0.5 h)时,神9A的异交结实率最高,达55.27%;当RHS1质量浓度为C1(0 mg/L),处理时间为T1(正常始花前1h)时,神9A异交结实种子的裂颖率最低,为9.17%.综合异交结实率和裂颖率两方面的因素考虑,水稻开颖促进剂0.5% RHS1水剂质量浓度为C3(50 mg/L),处理时间为T2(正常始花前0.5 h)时,不育系神9A的异交结实率和种子裂颖率分别是51.10%和11.20%,有利于协调好随着处理浓度提高和处理时间推迟而导致的种子裂颖率提高的矛盾,从而改善开颖效果和提高种子质量.  相似文献   

5.
水稻细胞质雄性不育系裂颖种子的穗上分布规律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刘晓霞  陈立云  张桂莲 《杂交水稻》2007,22(3):69-73,77
对4个具有不同裂颖特性的水稻细胞质雄性不育系及其保持系的种子裂颖率和4个不育系种子裂颖粒在穗上的分布特点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保持系种子裂颖轻于不育系,不育系与相应保持系的种子裂颖率呈显著正相关。不育系种子裂颖与同穗颖花开放的迟早有关,开花迟,裂颖率高;强势穗裂颖轻于弱势穗;一次枝梗轻于二次枝梗;穗上部轻于中部,中部轻于下部;一次枝梗第6粒位裂颖最轻,第2粒位相对较重;强势粒轻于弱势粒。  相似文献   

6.
对扬花期穗部水分与“920”施用量对不育系种子裂颖的影响进行了试验研究.结果表明:赶粉前0.5h起,每隔2h喷水1次对种子裂颖率的提高作用达极显著水平:而赶粉结束后2h喷水1次对种子裂颖率没有显著影响:“920”用量优1A和贺50A以270g/hm^2且抽穗15%时、V20A以315g/hm^2且抽穗10%时喷施为好.随着用量增加裂颖率提高。文章分析了三系不育系种子裂颖形成的原因.并提出了一套解决不育系种子裂颖率高的有效技术措施。  相似文献   

7.
生产上杂交水稻种子发芽率较常规稻普遍偏低,这是当前杂交水稻生产中存在的一个不容忽视的问题。稻农对此问题十分敏感,反应强烈,这个问题的解决;对于减少用种量,扩大杂交稻种植面积具有重要现实意义。本文从作物遗传育种与栽培、种子生理、检验与贮藏等角度,就如何解决杂交稻种子发芽率偏低问题提出几点建议,供大家参考。 一、培育选用柱头外露率、颖壳开张角度适当的不育系 为了提高异交结实率,当前生产上制种普遍采用柱头外露率高,颖亮开张角度大的不育系,结果造成柱头内外颖夹持,颖壳闭合不严,柱头夹持率一般在30—40%,裂壳率15%左右,因而杂交稻种子易受外界环境条件的影响,耐贮性明显不如常规稻,如果遇到不良的温湿度条件,则种子易发芽,感病、霉变、遭虫蛀。因此可通过培育选用柱头外露率,颖壳开张角度适当的不育系,既不致于影响制种产量,又可以减低柱头夹持率和裂壳率,来达到提高种子耐藏性的目的。 二、选用不包颈或包颈程在轻的不育系,使用“九二O”增效剂,以减少“丸cO”的用量 当前杂交稻制种中均采用大量施用“九二。”的办法来促进抽穗,提高异交率,由于“九二o”的大量施用,导致种子中*AS诱导a一淀粉酶的产生,使种子中贮藏物质得以消耗分解,从而易诱发微生物、害虫的出现,降低种子播种品质  相似文献   

8.
裂颖是导致杂交稻种子发芽率降低的主要原因之一,为了充分发挥出部分具有裂颖特性的优质杂交稻品种的高产、优质的潜能,抓好育秧环节是关键所在。通过旱育秧,可以适当提高具有裂颖特性的杂交种子的发芽率,从而确保全苗、高产。  相似文献   

9.
试验以施用"金正大"缓控释肥料、玉露牌配方肥料和当地习惯施肥(对照)作比较,探讨缓控释肥料、配方肥料在赣北瑞昌棉区棉花上的施用效果。结果表明,棉花施用"金正大"缓控释肥料比当地习惯施肥子棉产量增产28.3%,产出与肥料投入的比值高1.63,具有省工省力、增产增收的效果;玉露牌配方肥料也比当地习惯施肥子棉产量增产9.4%,具有一定的增产效果,但产出与肥料投入的比值低0.54,增效欠佳。  相似文献   

10.
通过香蕉施用缓控释肥的田间试验,结果表明,香蕉施用缓控释肥比配方施肥和习惯施肥施肥次数减少4~5次,缓控释肥处理单果重比配方施肥、习惯施肥处理分别增加6g、13g,缓控释肥处理比配方施肥、习惯施肥处理增产效果显著,每666.67m2产量分别增加118.0kg、203.3 kg,缓控释肥处理的产值每666.67m2比配方施肥和习惯施肥处理分别增加424.8元、731.9元。  相似文献   

11.
通过毯苗栽插侧深施肥一体机进行大面积水稻侧深施肥示范,共设置8个处理,旨在探明水稻侧深施肥方式的增产效果和存在问题,提出今后机插稻合理的施肥方法。结果表明,采用毯苗机插侧深施肥平均可减少施用总氮量、总磷量分别约21.3%、26.4%,减少施肥次数1~2次;侧深施肥时水稻分蘖发生起步较早,具有明显的早发优势,较对照早发棵3~5 d;侧深施肥处理能增加水稻有效穗数、穗粒数、结实率,而千粒质量表现不一。  相似文献   

12.
长期施钾和秸秆还田对水稻产量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不同钾肥施用量为主处理、秸秆还田为副处理,在田间试验条件下,研究了水稻的钾素需求规律以及秸秆还田对水稻生长及产量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水稻产量随施钾量的增加呈先上升后下降趋势,钾肥主要是通过影响水稻有效穗数、每穗粒数、结实率进而影响水稻产量。施钾量为90 kg/hm~2和135 kg/hm~2时,产量分别比对照增加7.3%和11.5%,且此时钾肥利用效率高;施钾量为225 kg/hm~2时,水稻在生育期内对钾有明显奢侈吸收现象,产量比对照增产7.6%。由此可见,苏北贫钾地区适宜的施钾量为90~135 kg/hm~2。小麦秸秆还田对水稻前期生长会产生不利影响,但随秸秆的发酵分解,对水稻的营养生长、生殖生长都有一定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13.
李非 《中国稻米》2014,20(5):65-67
以常规施肥方式为对照,通过对比3种氮肥施用比例应用效果,探索了适合辽北地区水稻精确定量栽培的施肥模式。结果表明,氮肥中基蘖肥和穗粒肥比例以6∶4较为合理,结合晒田能够有效控制水稻无效分蘖,提高穗粒数、结实率及千粒重,进而增加产量,与常规施肥方式相比产量增加18.6%。  相似文献   

14.
减缓施肥对水稻生长和产量形成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探讨海南水稻氮肥运筹达到提高产量、减少施肥对环境污染的目的,以籼型杂交稻特优669为材料,研究减少水稻前期氮肥施用量并延缓氮肥施用时期(减缓施肥)与当地习惯施肥对水稻生长及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减缓施肥在分蘖期和孕穗期分蘖数少、植株矮小、叶面积小、干物质积累少,在结实期叶面积减少缓慢、群体干物质生产能力较高;减缓施肥在减少氮、磷、钾肥施用量的条件下,通过较高成穗率弥补前期分蘖数少,以较高成穗率和高结实率获得了比习惯施肥略高的产量。  相似文献   

15.
通过多点田间试验,研究了当前生产条件下施用配方肥对水稻产量、养分积累、肥料利用率和经济效益的影响。结果表明,与习惯施肥相比,尽管配方施肥处理增加了肥料投入(N、P2O5、K2O分别增加48、7.5、30 kg/hm2),但平均增产691 kg/hm2,N、P2O5、K2O积累量分别增加17.3%、15.1%、14.4%,肥料贡献率和农学效率增加7.8个百分点和1.0 kg/kg,纯收入增加1 257元/hm2。  相似文献   

16.
采用田间试验,研究了两种缓控释肥料施用对鄂北水稻产量和产量构成因子、养分吸收及肥料利用率的影响,比较了两种缓控释肥料不同用量施用效果的差异,以期为鄂北水稻生产中缓控释肥的合理施用提供理论依据.结果表明,施用缓控释肥料可显著提高水稻产量.与不施肥处理相比,施用掺混包膜型控释复合肥料处理水稻增产6.6%~17.3%,施用腐...  相似文献   

17.
水稻均衡营养肥对杂交稻生长发育的影响及养分吸收特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研究了水稻均衡营养肥对杂交稻生长发育的影响及养分吸收特性,以为精准施肥及秸秆还田养分循环利用提供必要的科学参数。结果表明,水稻均衡营养肥处理的株高、总粒数、实粒数、结实率、穗质量和产量均高于常规施肥处理,稻谷中的总钾、S~(6+)和Fe~(2+)含量均高于常规施肥处理,但总磷、Ca~(2+)和Mg~(2+)的含量低于常规施肥处理,总氮含量则基本相同;常规施肥处理的秸秆中总氮、总钾、Mg~(2+)和S~(6+)含量均高于水稻均衡营养肥处理,总磷、Ca~(2+)和Fe~(2+)含量基本相同。均衡营养肥处理氮、磷、钾利用率分别为67.8%、60.0%和95.5%,农民常规施肥处理分别为32.3%、86.0%和100%。可见,水稻均衡营养肥能均衡的为杂交稻生长提供必需的养分,大幅度提高肥料利用率。  相似文献   

18.
探究不同生育时期施用硅肥对优质食味粳稻产量和品质的影响,可为优质食味粳稻合理施硅提供理论基础和技术支撑。以优质食味粳稻品种南粳9108为试验材料,以不施肥(CK1)和常规施肥(CK2)为对照,在常规施肥的基础上分别设置硅肥浸种(T1)、硅肥浸种+苗期喷施硅肥15 kg/hm2(T2)、硅肥浸种+拔节期喷施硅肥15 kg/hm2(T3)、硅肥浸种+抽穗期喷施硅肥15 kg/hm2(T4)、硅肥浸种+苗期20%、拔节期30%、抽穗期50%喷施硅肥15 kg/hm2(T5)、硅肥浸种+苗期1/3、拔节期1/3、抽穗期1/3喷施硅肥45 kg/hm2(T6)处理,比较不同施硅方式对水稻产量和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T6处理产量最高,其次是T5、T4、T3处理,T1和T2处理产量较CK2增幅较小;不同硅肥处理单位面积穗数、每穗颖花数、千粒重和结实率较不施硅处理均有不同程度提高。施硅对产量构成因素的影响大小依次为每穗颖花数>单位面积穗数>千粒重>结实率,T3、T5和T6处理的单位面积穗数和每穗颖花数增幅较大。与CK2相比,T3、T4、T5和T6处理增加了水稻库容量、源强度及源库比,提高了糙米率、精米率和整精米率,同时降低了垩白粒率、垩白度及蛋白质含量。T6处理稻米的峰值黏度、热浆黏度、崩解值、最终黏度较CK2显著提高,而其他处理对稻米淀粉黏滞谱特性的影响不显著。主成分分析结果表明,不同硅肥处理对水稻产量和品质影响的大小依次为T6>T5>T4>T3>T2>T1。综合考虑硅肥投入、水稻产量及品质,在常规施肥加硅肥浸种基础上,优质食味粳稻推荐硅肥施用方式为:喷施量15 kg/hm2,苗期占20%、拔节期占30%、抽穗期占50%。  相似文献   

19.
测土配方施肥对水稻生长发育及产量形成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当地优质稻南粳5718和糯稻99-25为供试材料,根据试验地土壤养分状况,采取减氮增磷增钾的措施,即在基肥中减少氮肥,增加磷钾肥,并在追肥中降低氮肥投入,来研究测土配方施肥技术对当地水稻增产的途径和方法。结果表明,测土配方施肥技术能够通过促进水稻分蘖,提高成穗数,其中南粳5718高峰苗较常规施肥处理增加8.02%,有效茎蘖数增加5.26%,穗数增加4.89%;糯稻99-25高峰苗较常规施肥处理增加10.12%,有效茎蘖数增加4.32%,穗数增加2.34%。测土配方施肥可以提高抽穗期的叶面积指数(增幅19.47%),强化水稻的光合能力。在不影响穗粒数和结实率的情况下,测土配方施肥可以增加水稻千粒质量,从而最终提高产量。  相似文献   

20.
水稻“三控”施肥技术是以控肥、控苗、控病虫(简称“三控”)为主要内容的一种新型施肥技术。引进江西后,在试验示范过程中常出现分蘖肥、穗粒肥施用时期与当地传统施肥习惯不一致的情况,造成除草效果不佳、生产成本提高及稻米品质难控制等一些问题。针对此情况,开展了其关键技术的研究攻关,再创新了适合江西推广应用的水稻“三控”节本增效技术。与传统施肥习惯相比,该技术可实现水稻增产408.0 kg/hm2、节省成本258.0元/hm2,最终节本增效1 287.0元/hm2。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