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86 毫秒
1.
近年来,在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和国家"一带一路"倡议的不断推进之下,茶产业以健康的产品属性和代表中国传统的文化属性,赢得海内外消费者的青睐,特别是在乡村振兴的时代背景下,茶产业成为富民兴村产业的突出代表,受到各地政府的重视。在广东,以茶文化为主题的文化节庆活动正成为各级政府打造知名的茶叶区域公共品牌的一大"利器",有力地推动了广东各大茶叶区域公共品牌的发展,使广东茶的知名度和品牌价值不断提升。本文从茶叶区域公共品牌的兴起、茶文化节庆活动、以及如何充分利用文化节庆活动提升茶叶区域公共品牌价值等方面,探讨茶文化节庆活动助推广东茶叶区域公共品牌建设,让茶文化节庆活动的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品牌效益最大化。  相似文献   

2.
茶产业是武夷山市重要的特色优势产业。该市注重提升茶品质、茶品味、茶品牌,全力打造茶文旅融合项目,开展绿色生态茶园推广和“三茶”统筹创新推进工作,巩固产业发展基础,提升产业发展内动力,注重产业发展形势,强化产业管理营销,健全产业发展体系,开展茶叶生产技术培训,完善茶叶溯源体系建设,品牌影响持续扩大,产业发展规范有序,文化宣传力度加大,生态茶园与项目建设成效明显,坚定不移走生态优先、绿色发展之路,因茶致富、因茶兴业,支撑茶文化、茶科技、茶产业高质量发展,助力乡村振兴、产业振兴,着力打造“三茶统筹”先行示范区。  相似文献   

3.
品牌竞争已成为茶叶市场竞争的焦点。以文化营销创新推进茶品牌建设,对推进茶产业发展具有重要战略意义。本文立足安化黑茶文化基本特征,分别从茶事活动、产品文化内涵、教育和茶文化产业等四个方面的应用策略创新探讨推进安化黑茶品牌建设。  相似文献   

4.
<正>茶产业是日照市岚山区的农业优势产业。为进一步推进茶叶产业优化升级,全面实现茶产业高质高效健康发展,立足岚山区茶产业发展实际,经过深入调研分析,特提出以下意见:一、深入查找不足,增强茶产业发展意识岚山区为山东省最大的产茶区、国家茶产业体系示范县。2014年全区茶叶面积达到12万亩,茶叶总产量超过6000吨;市级以上茶叶龙头企业发展到14家,茶叶合作社116家;拥有"日照红茶"国家地理标志证明商标,并持有茶  相似文献   

5.
本文在分析研究大湘西地区茶产业现状的基础上,以生态环境、茶树品种、茶叶加工技术及产业经济学等理论为指导,提出大湘西地区建设"潇湘"茶公共品牌的对策建议,助力湘茶千亿产业。  相似文献   

6.
基于茶文化、茶产业、茶科技统筹发展理念,总结福建省福安茶产业创新升级的实践效果及其主要影响因素,同时借鉴周边产茶县市的茶产业创新升级实践经验,结合福安发展茶产业优势,分析福安市的茶产业发展现状,提出关于体验中心实施、品牌建设、购买渠道、荣誉转化、产业链延伸、茶旅落地的发展问题。文章提出促进当地茶产业创新升级的机制与途径,提出通过政企合作来提升集群规模性,通过搭建大众茶叶集市来下沉茶叶市场,挖掘当地茶旅资源等对策建议,并以茶王街的发展为例作出规划尝试,以期促进福安茶产业创新升级。  相似文献   

7.
浙江茶情(2)     
陆德彪  胡迪钧 《茶叶》2011,37(2):130-131
1 全省桑茶果工作会议提出"十二五"茶叶产业发展思路 为贯彻落实全省农业工作会议精神,组织实施"十二五"桑茶果转型升级方案,3月31日,省农业厅在杭州召开全省桑茶果工作会议。会议提出了"十二五"浙江茶产业发展思路,即以打造"浙江绿茶"品牌为主线,以现代茶叶园区建设为重点,以茶叶精深加工为突破口,培育四大优势区域(龙井茶产区、浙北白茶产区、浙南早茶产区和浙西优质茶产区),从基地、加工、产品、市场、品牌及主体提升入手,实施产业转型,推进产业升级,构建世界绿茶生产、加工、贸易和文化中心。  相似文献   

8.
茶叶产业是丽水市莲都区大港头镇的农业主导产业,文章在分析大港头镇产业发展优势及存在问题基础上,提出构建茶叶绿色发展基地、推动茶业全产业链建设、注重茶旅融合、加大宣传推介、提升科技水平等方面对策建议,促进大港头镇茶产业转型升级,做优做强.  相似文献   

9.
正乐山市是四川省茶叶重点产区,茶产业综合排名连续多年居全省前列。"峨眉山茶"作为川茶的重点打造品牌,其"扁平光滑、黄绿油润、清香浓郁、鲜醇甘爽"的品质特征及品牌理念逐渐深入人心,现已成为乐山市特色农业最亮丽的名片。2014年,省政府一号文件《关于加快川茶产业转型升级建设茶叶强省的意见》和《全省茶叶产业发展规划》中,提出了全省集中力量重点建设"两带两区"的思路,其中川西南名优绿茶带核心区在乐山,茉莉花茶集中发展核心区在犍为。  相似文献   

10.
依法促进茶产业发展需要在种植与加工、质量管控、品牌建设与产业融合、政府扶持与服务等方面加强制度建设.茶产业经营主体需坚持质量为本、科技创新、品牌引领的原则,依法、高效地建立从种植、加工到运输、仓储及销售环节的茶叶质量安全追溯体系,着重提升产品附加值以实现产业转型升级的跨越式发展目标.茶产业的社会组织应当以健全行业规范为...  相似文献   

11.
《茶世界》2016,(3)
正茯茶是中国最早出现的紧压茶,也是工艺最复杂、最古老、流传最久远、最大宗的加工茶。史载,陕西是茯茶之源。陕西苍山秦茶集团有限公司是国家级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是集茶叶加工销售、茶园基地建设、茶叶科研、茶文化传播于一体的现代型茶叶产业集团。咸阳泾渭茯茶有限公司为苍山秦茶集团全资子公司,多年来致力于茯茶的产、学、研,以标准化体系建设、科技创新带动产业升级,以深厚的历史文化和优异品质锻造品牌;泾渭茯茶既有独特的地域特色和风  相似文献   

12.
近年来,湖南省茶叶产业发展取得可喜成绩,涌现出一批有影响力的湘茶品牌。张家界市茶叶资源丰富,但茶叶产业发展与省内茶叶产业发达地区相比,存在一定差距,要使张家界在打造湖南千亿茶产业战略中占有一席之地,必须借鉴省内茶叶产业发展成功经验,加快张家界市茶叶产业提质升级。  相似文献   

13.
<正>茶产业从粗放到精细、高效的发展过程离不开机械化,茶业机械化克服了限制茶产业规模发展的诸多制约因素,促进了茶产业创新和发展,延伸了茶产业链,促进了产业增效农民增收;提高了产业效能,促进了产业规模化发展,推动了茶产业的转型升级。茶机产业之于茶产业,如"发动机之于汽车",伴随着茶产业的发展,茶机行业市场前景十分广阔。一、安溪茶叶加工机械现状与存在问题1.安溪茶叶加工机械发展现状(1)加工机械企业现状  相似文献   

14.
漳州市是福建省产茶历史悠久的地级市之一,茶叶产业在推动漳州经济发展过程中占有重要地位。近年来漳州茶产业发展过程中茶叶企业竟争力不足的劣势明显,抑制产业发展瓶颈。本文将从漳州茶产业现状分析入手,探讨漳州茶产业发展之路。  相似文献   

15.
<正>一、前言在中国茶的发展历史上,出现过很多以茶为经营主项的商号。时至今天,现代企业制度的建立诞生了诸多茶叶企业。茶叶企业的产品品牌作为直接面向消费者、对接市场的核心载体,在茶业增效、茶农增收、茶产业转型升级中发挥着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从2011年起,浙江大学CARD中国农业品牌研究中心和《中国茶叶》杂志、中国农科院茶叶研究所中国茶叶网联  相似文献   

16.
适应新常态,发展茶产业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在互联网和物联网的覆盖下,茶产业呈现了新常态,包括:发展模式从产量快速增长型转为结构优化的平稳增长型;品牌建设进入"酒香也怕巷子深"的时代;宣传和科普中热文化、冷常识;市场需求多样化;重产业规划、轻市场需求研究。为了使茶企适应新常态发展需求,作者建议:培育多样化茶树品种、促进多样化产品开发;主动融入"一带一路"经济建设;深入研究茶叶市场规律,合理规划产业规模;重视茶叶科普,提倡科学饮茶;通过"茶叶+"发展复合型业态茶产业;多渠道推广品牌。  相似文献   

17.
聂群华 《福建茶叶》2016,(11):231-232
随着社会经济的逐步发展,茶产业不断壮大并逐步深入到人们的日常生活的各个角落。人们对于茶文化有了更深层次的理解,茶叶相关产品的文化特性逐步成为茶叶企业竞争中的关键因素,开发茶叶产品的文化价值并将其作用于茶产品的茶品牌经济模式应运而生。基于此,本文结合茶文化与茶品牌经济的关系,茶文化在茶品牌经济中的作用,探讨如何以茶文化促进江西省的茶产业品牌经济的发展,并提出相关策略,以期为相关茶企业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8.
福建茶产业具有独特的资源禀赋、技术、人才和文化优势。以产业平台理论和竞争理论为依据,通过扩大市场主体涵盖范围,完善茶产业平台内容,放大资源禀赋效应,改善市场竞争环境以及提升农户技术适应能力促进福建茶产业从产量、品质优势向茶品牌、茶金融、茶叶生产管理标准、茶叶世界贸易中心的优势地位转变。  相似文献   

19.
正茶产业是广东省清远市四大新型农业支柱产业之一,近年来在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和大力推动下,在全市各级农业部门的共同努力下,茶产业有了较快的发展。截至2016年底,全市茶叶种植面积12.5万亩,产量5300吨,产值18.3亿元,形成了英德红茶、英德绿茶、清新笔架茶、蒲坑茶、连阳高山茶等区域公共品牌。2017年,英德红茶品牌价值达17.66亿元,获得"中国优秀茶叶区域公共品牌"称  相似文献   

20.
产业集群是提升产业竞争力,加快产业升级的必然选择。培育基于汉中龙头企业的茶产业集群,推广茶叶深加工技术、加强品牌建设、完善技术服务和质检体系、加强政府引导和政策支持等策略,有利于增强汉中茶叶产业竞争力,推动区域经济发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