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王熹 《中国稻米》1995,(3):37-37,36
在以大麦、小麦、油菜一连作晚稻为主的多熟制地区,复种指数高,季节矛盾突出.研究促进水稻成熟的技术曾经是一重要课题。随着短生育期品种的育成,季节矛盾已菲从前那样突出,但化学催熟仍在许多场合应用,因此本文作一简要介绍。  相似文献   

2.
王熹 《中国稻米》1995,(4):33-33,36
60年代以前,稻麦倒伏曾是世界性的技术难题。矮壮素的研究成功解决了小麦的倒伏问题。之后,我国植物生理学家也曾研究应用矮壮素和缩节安防止水稻倒伏.但水稻对这两种物质控长效应的反应十分迟钝。随着水稻品种的矮秆化,倒伏已非我国稻作生产上的普遍问题。  相似文献   

3.
王熹 《中国稻米》1995,(5):33-33
利用水稻杂种优势培育的杂交稻已在我国的水稻生产中发挥了巨大作用。但由于现行杂交组合制种要用不育系、恢复系及保持系等三系配组,工作周期长,手续繁琐.因而近年育种家寄希望于光敏核不育材料的选育,以期通过“两系法”来配制新的组合,简化制种手续。  相似文献   

4.
王熹 《中国稻米》1995,(2):35-36
水稻分蘖的出生是营养生长期的主要特征。水稻分蘖力强弱首先取决于品种特性,同时也受环境条件的制约,分蘖促进与控制,是水稻个体生育和群体发展促进和控制的一个重要途径;在水稻栽培技术中,常用施氮肥、灌浅水等方法促进分蘖,用搁田、烤田、灌深水等方法控制分蘖,随着农业化学的发展,  相似文献   

5.
水稻化学杂交剂R1与R1+E有较高的杀雄力和较广的杀雄谱。粳稻以R1 100ppm或R1 100ppm+E200ppm籼稻以R1 200ppm或R1 200ppm+E400ppm,在减数分裂及其前10天左右各喷一次,可诱导水稻雄性高不育。经电镜扫描,R1、R1+E诱导雄性不育的机理是:造成花药畸形,毡绒层肥大,薄壁细胞溶解脱落,阻塞乃至完全断绝营养通道,从而障碍花粉母细胞的形成、减数分裂和小孢子的发育,最终导致花粉囊无花粉形成,或仅形成少量且颇多败育的花粉。  相似文献   

6.
作物的生长发育受环境因素和营养水平的影响,同时受体内激素的调控。科学研究的深入,逐步揭示了一系列激素的功能。作物化学调控正在成为一项作物栽培的新技术而悄悄崛起。几年来我们开展了应用“pp333”培育杂交稻多蘖壮秧、再生稻腋芽萌发剂、不育系异交增效剂和水稻化学杂交剂的筛选研究,寄希望于建立水稻化学调控的技术体系,迎接农业高技术时代的到来。现将研究进展简报如下:  相似文献   

7.
8.
翻耕前,老草多的田块,先用10%草甘磷水剂500ml,或20%百草枯(克芜踪)水剂200ml兑水37.5kg喷雾去除老草;早稻移栽后5~7d(单季稻和连作晚稻移栽后3~5d),每667m2用20%移栽一次净粉剂20g、或20%华星草克30g、或25%精克草星iii号20~25g,拌土或肥料均匀撒施,不漏施,不重复。药后田间保持4~6cm水层5~7d,缺水缓灌,不能断水,以确保除草效果。注意田水不能漫到心叶,否则会有药害。稗草多的田块,可在分蘖期每667m2用50%二氯喹啉酸粉剂35~50g,兑水50kg喷雾防除,用药前要先排干田水,药后1d恢复正常灌水。水稻移栽大田化学除草技术…  相似文献   

9.
水稻根系泌氧对水稻土磷素化学行为的影响   总被引:5,自引:3,他引:2  
通过模拟试验研究了水稻根系泌氧作用对水稻土磷素化学行为以及水稻吸磷的影响。淹水极显著地增加土壤对磷的吸附,降低磷的解吸。而模拟的水稻泌氧作用则可明显降低土壤对磷的吸附,增加根际土壤的磷解吸和离子交换树脂对磷的吸收量。因此,水稻根系的泌氧作用应该是水稻在淹水明显降低土壤磷有效性情况下能正常从土壤获取磷的重要机制之一。淹水导致土壤磷有效性降低与淹水引起土壤磷组分转化有关。淹水2周,经富磷预处理而增加的Al-P组分,几乎全被转化为Fe-P。  相似文献   

10.
化学调控技术在水稻栽培中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作物化学控制技术作为现代农业的组成部分,在水稻生产中发挥了重要作用,也是作物栽培生理学研究的重点之一。综述了近年来国内有关水稻化学调控栽培的研究进展,以水稻生育时期为序进行梳理,介绍了不同发育阶段水稻植株内源激素变化动态特征,以及植物生长调节物质对水稻形态结构、生理活性、抗逆性、产量和品质的影响,探讨了化学调控在推广应用中面临的问题及发展方向,旨在为水稻化学调控研究提供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11.
为探讨水稻常规耕作方法的改革,以达到低工低耗和增产增收的目的,本站自1979年开始,采用“化学除草十肥料一次基施”的简易方法,研究双季稻高产稳产的捷径,即把插秧后习惯地进行中耕追肥环节全部削免,效果甚佳。具体做法:前作收获后,本田翻犁并做  相似文献   

12.
李珊  吕艳梅  肖层林 《作物研究》2011,25(4):400-404
在杂交水稻制种及其生产过程中,化学调控技术的应用越来越广泛。"九二○"(赤霉素)、多效唑等物质对杂交水稻制种父母本花期、双亲群体结构、不育系抽穗特性、异交特性等均起到调控效果;多效唑、烯效唑、旱育保姆、青鲜素、矮壮素、天丰素等物质对杂交水稻种子发芽率与成秧率偏低、秧苗徒长、僵苗、植株倒伏、结实灌浆受阻等均能起到一定的调控作用。化学调控技术成为传统农艺技术的发展与补充,并向综合调控剂、自然源植物生长调节剂、环保剂型植物生长调节剂等研发方向发展。  相似文献   

13.
提高水稻成穗率的化学调控技术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提高水稻分蘖成穗率有两条化学调控途径,一是促进秧田分蘖和本田早发,二是控制水稻无效分蘖。研究表明,于秧苗1叶1心期喷施多效唑或应用烯效唑浸种,既可培育分蘖矮壮秧,又可起到促进本田早发的双重性生物学效应。在水稻盛蘖期喷施10~30mg/L浓度的赤霉素(“九二○”),可以控制无效分蘖,促进主茎和大分蘖的发育,提高分蘖成穗率14.80~21.80个百分点,增产效果达10%以上。于水稻够苗期喷施20mg/L浓度的“九二○”,再在拔节期配合喷施300mg/L浓度的多效唑,其增产幅度达18.1%。  相似文献   

14.
化学调控对水稻高温热害的缓解作用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盆栽条件下,在人工气候室模拟水稻抽穗扬花期高温热害,研究了不同时期和不同化学调控处理对水稻高温热害的缓解作用。结果表明,化学缓解处理仅在抽穗扬花前喷施时能预防高温胁迫的发生,对高温胁迫有一定的缓解效果,而在高温胁迫发生后追喷的效果不显著;选用的化学调控物质中,S诱抗素表现最好,其次为茉莉酸甲酯和磷酸二氢钾;化学调控物质缓解效应主要通过对结实率的改善来缓解高温胁迫的减产效应;化学调控处理仅对花期高温热害起缓解作用,不能完全补偿高温胁迫所产生的产量损失。  相似文献   

15.
本文在分析水稻化杀杂种优势利用特点和化杀制种产量偏低原因的基础上提出;化杀杂交制种的长远对策是要进一步研究化杀规律和机理,进一步研制新型化学杀雄剂,探索新的施药方式和方法。作者还根据在化杀制种中亩产超过200kg的研究和实践,提出了改进目前化杀制种技术的具体对策和措施。  相似文献   

16.
17.
王熹 《中国稻米》1995,1(1):36-37
一、水稻发芽过程的化学调控70年代初,浙江省连作晚稻用种量较高,部分原因在于晚粳稻种子受害而降低发芽率,并影响成秧率。笔者于1972~1973年研究了晚粳稻种子发芽受阻的外界因素及植物生长调节物质的解阻作用。研究结果表明,  相似文献   

18.
19.
20.
对4个水稻籼粳交组合进行化学杀雄处理,结果表明:杀雄后父母本花时严重不遇;母本开颖较早,开颖历期较长,闭颖率较高;柱头外露率与大面积生产上应用的三系不育系相仿。但是,无论哪种特性,品种间均存在很大差异。只要精心选择,可以筛选出籼粳交制种高产的组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