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高梁遗传图谱初探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林凤 《杂粮作物》1997,(1):11-14
RAPD(随机扩增多态性DNA)是一种新兴的分子标记技术,本实验利用这种技术对高梁(Btx623×Is3620c)F8重组自交系基因组进行了分析。在300个随机引物中28个引物在PCR扩增产物的电泳谱带有差异。其中42条扩增的多态性位点落于RFL扩增产物的电泳带有差异。其中42条扩增的多态性位点落于RFLP高梁遗传图谱所需添加补的间隔。由此可见,利用RAPD增加RFLP高梁遗传图谱某些区域DNA标  相似文献   

2.
花生AFLP指纹图谱   总被引:40,自引:4,他引:36  
AFLP是一种以PCR为基础的DNA指纹图谱技术。利用AFLP技术对从国际半干旱所(I-CRISAT)引进的9份花生抗旱品种绘制指纹图谱,通过引物E—ACA和与之匹配的MCAG和M—CAT,在300~6000bp的范围内共获得1577条AFLP扩增产物,每个品种有主带和次带至少71条之多,其中10条为多态性的带纹。  相似文献   

3.
高粱遗传图谱初探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RAPD(随机扩增多态性DNA)是一种新兴的分子标记技术,本实验利用这种技术对高粱(Btx623×Is3620c)F8重组自交系基因组进行了分析。在300个随机引物中28个引物在PCR扩增产物的电泳谱带中有差异。其中42条扩增的多态性位点落于RFLP高粱遗传图谱所需添补的间隔。由此可见,利用RAPD增加RFLP高粱遗传图谱某些区域DNA标记的数目是有效的  相似文献   

4.
为植物育种的分子标记:RFLP和RAPD基因型检测的费用比较─—(M.Ragot等),TheoreticalandAppliedGenetics,1993,Vol.86,No。8,975~984(英文)本文比较了光化学限制性片段长度多态性(cRFFL...  相似文献   

5.
以来自中国热带地区的2个疫霉种(柑桔褐腐疫霉P.citrophthora和芋疫霉P.colocasiae)16个菌株的菌丝体的总DNA为模板,使用5种随机引物进行PCR扩增,获得随机扩增多态性DNA(RAPD)分析与各菌株相对应的RAPD的相似性。结果表明,RAPD不但能辨别这2个疫霉种间的差异,而且可以辨别种内的分类单元,初步肯定了RAPD可以用于中国热带地区疫霉菌的分类鉴定。  相似文献   

6.
大豆SSR分子标记的创制及其应用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宋启建 《大豆科学》1999,18(3):248-254
SSR标记(SuimpleSequenceRepeat)具有均匀,随机、广泛地分布于大豆基因组,比RFLP及RAPD分子标记具多态性,呈孟德尔式遗传,共显性等特点。这一标记目前已广泛地应用于大豆分子遗传图谱的构建,分子标记辅助选择,遗传多样性及遗传距离分析,品种鉴别等,随着新的SSR株记的面世,遗传图谱更为饱和,这一标记的应用将具有前景,本文介绍了制作SSR标记的过程,概述了SSR在大豆上的应用进  相似文献   

7.
为明确我国东北地区大豆根瘤菌的系统发育地位及主要类群的分布情况,采用BOX-PCR、IGS PCR-RFLP、16SrDNA PCR-RFLP和16S rDNA基因序列分析法对分离自我国东北地区14个地点18个大豆品种的312株大豆根瘤菌及部分参比菌株进行了遗传多样性和系统发育分析。结果表明:供试菌株均为大豆慢生根瘤菌,以Bradyrhizobiumjaponicum为优势种;在IGS PCR-RFLP 72%和16S rDNA PCR-RFLP 76%相似性水平上,供试菌株可分别被分为6和4个群;在BOX-PCR 90%相似性水平上,可将供试菌株分为31个群,表明东北地区慢生大豆根瘤菌具有丰富的遗传多样性。综合考察各种分析结果发现,供试菌株的遗传多样性与其地理来源有一定的相关性,而与大豆品种间相关性不明显。  相似文献   

8.
在作物中,花生栽培种有其独特性,通过随机扩增多态性(简称RAPD,下同)和核酸限制性片段长度多态性(简称RFLP,下同)方法测定,在花生基因型中未发现DNA变异,同样在同功酶和种子蛋白质研究中只观察到有限的变异。但花生基因型确实存在形态、生理和农艺性...  相似文献   

9.
采用gfp和rfp基因标记评价大豆根瘤菌竞争结瘤能力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采用二亲本接合方法,将绿色荧光蛋白基因(gfp)或红色荧光蛋白基因(rfp)分别导入与大豆品种中黄13相匹配的快生根瘤菌Sinorhizobium fredii SR25a、S.fredii USDA205、与慢生根瘤菌Bradyrhizobium japonicum 4222、B.japonicum 4230和B.japonicum 4534菌株中,得到6株标记成功的菌株,并检验标记菌株的外源基因在培养条件下和共生条件下的稳定性,以及对菌株结瘤性能的影响.进一步将带有不同荧光蛋白基因的供试菌株按等密度等体积配成9组,通过蛭石盆栽试验评价菌株的竞争结瘤能力.结果表明:外源基因能够遗传稳定,且不影响共生结瘤固氮行为,该标记方法可用于评价菌株竞争结瘤能力;慢生大豆根瘤菌的竞争能力明显高于快生大豆根瘤菌,其中慢生大豆根瘤菌B.japonicum 4534竞争能力最强,其占瘤率比慢生菌株B.japonicum 4230和B.japonicum 4222分别高出35%和90%.结果证明gfp和rfp双标记技术为根瘤菌竞争结瘤能力评价提供了直观、简便、准确的检测手段.  相似文献   

10.
大豆与根瘤菌的共生固氮是农业生态系统中主要的氮来源之一,研究其互作机制意义重大,但是由于根瘤菌个体小,转化难,目前尚缺乏高效、稳定标记根瘤菌的方法,限制了其在互利共生方面的研究。为开发用于大豆与慢生根瘤菌互作研究的根瘤菌标记方法,本研究通过改造原始载体pMG103,构建高效表达tdTomato、GUS、LUC的标记载体,以高效固氮的慢生根瘤菌株系Bradyrhizobium elkanii BXYD3为试验菌株,采用电击转化法进行标记。利用显微镜、GUS染液、化学成像仪观察标记的B.elkanii BXYD3根瘤菌在大豆不同时期不同部位的定殖情况。结果表明:成功获得了tdTomato、GUS及LUC标记的慢生根瘤菌转化菌株,携带不同标记的慢生根瘤菌株B.elkanii BXYD3能在大豆根表及根瘤内稳定定殖,并且可满足不同试验需求。本研究建立了较为稳定的表达多种标记蛋白的载体,且能较好地应用于慢生根瘤菌株系中,为直观研究大豆与慢生根瘤菌的互作提供有效的方法参考。  相似文献   

11.
为了最终实现对籼稻数量性状基因位点(QTLs)精确定位,用一个包含131个系的籼/籼交重组自交系群体(F6:7)构建了分子遗传连锁图谱含由113个水稻探针、28个小麦探针揭示的160个RFLP标记和由5个PstⅠ/MseⅠ引物组合揭示的78个AFLP标记。群体的杂合性比率接近期望值,表明该群体具有正常的遗传结构。在6个染色体区域观察到标记的偏分离,表明即使在亚种内群体中也可能发生标记的偏分离。本图  相似文献   

12.
本文报道了从我国15个省(区)分离的大豆三类共生体54个菌株的部分生理生化特性及其变化的研究结果。菌株的世代时间测定表明,26株快生菌株为2.6~4.7hr,12株慢生菌株多数为8.5~12.0hr,16株超慢生菌株在18.2~39.6hr之间;改变碳源对代时有影响,但仍在各自的代时范围内,证明世代时间是大豆根瘤菌菌株间比较稳定的重要表型特征之一;在YEM培养基上快生菌株产酸,超慢生菌株产碱能力比慢生菌株强,碳源不同使其产酸碱能力发生变化;三类共生体中都存在尿酶、硝酸还原酶、过氧化氢酶和β—半乳糖苷酶的活性,快生菌株这些酶活性较强,超慢生菌株较弱,慢生菌株基本介于二者中间。  相似文献   

13.
抗真菌蛋白Rs—AFPs基因克隆与序列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从开花后50-90d的萝卜种子中提取总RNA,逆转录合成cDNA第一链,通过PCR反应,得到Rs-AFP1和Rs-AFP2基因扩增产物。采用T-载体克隆技术,将二分别插入pBluescript/EcoRV-T克隆载体,得到重组质粒pGR-1和pGR-2用其转化宿主菌E.coli DH5α,从阳性菌落制备测序用质粒DNA样品,在AB1370A DNA测序仪上测序。  相似文献   

14.
小麦和近缘属抗根线虫的遗传差异M.Fairs等人根据南澳谷物带普遍发生根线虫病造成产量损失的实际,检测了抗P.neglectus的遗传材料,包括2个当地感病小麦品种Spear和Molineux,2个来自Spear的衍生后代RAC613—27和RAC6...  相似文献   

15.
抗菌肽B基因的点突变及在昆虫细胞中的表达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抗菌肽B基因经PCR定点突变技术改造后,克隆到杆状病毒转移载体pAcGP67B中的信号肽位点上,随后与野生AcNPV-DNA共转染Sf9细胞,经空斑筛选、PCR检测证实获得含该基因的重组病毒。重组病毒在Sf9细胞中扩增并表达抗菌肽B基因。取含表达产物的细胞培养液检测其生物活性表明:改造过的抗菌肽B基因在Sf9细胞中获得初步表达,且表达的分泌型产物对EscherichiacoliK12D31有抑菌活性。  相似文献   

16.
本研究利用简单重复序列区间(Inter Simple Sequence Repeat,ISSR)和ITS-RFLP技术,对采自我国12个省市的39个花生白绢病菌菌株进行遗传多样性分析。结果表明:从筛选出的17条ISSR引物共扩增出269条DNA谱带,其中多态性谱带266条,平均多态性百分率为98.9%,UPGMA聚类分析将这些菌株分为4个类群。限制性内切酶AluⅠ、RsaⅠ、HpaⅡ和MboⅠ作用内部转录间隔区(Internal Transcribed Spacer,ITS)PCR扩增产物产生的谱带,利用ITS-RFLP分析遗传多样性,将39个菌株划分为7个组群。ISSR和ITS-RFLP的结果均表明花生白绢病菌存在较高的遗传变异,但其遗传相似性与地理来源无明显相关。  相似文献   

17.
玉米杂交种F_1中RAPD的遗传─—(M.Heun等),TheoreticalandAppliedGenetics,1993,Vol.85,No.8,961~968(英文)对包括了16个玉米杂交种F_1(5个正反交)及其5个亲本系的一个部分双列杂交的...  相似文献   

18.
利用具有叶绿体和线粒体基因配列的3种探针和7种限制性内切酶对甜菜属近缘野生种和栽培种共12个材料进行了RFLP分析。结果表明,在甜菜属植物中表现了丰富的RFLP多态性。在21个内切酶与探针组合产生的100余条DNA分子量带型中,只有4条为12个材料所共有,表明了甜菜属植物种间遗传背景的复杂性和部分相似性。根据RFLP多态片断和分类结果绘制成的亲缘关系树状图看出,维比纳甜菜和大果甜菜与传统的形态分类有所差异,可各自划分为一个独立组,维比纳甜菜与普通甜菜组关系最远。同时表明了利用RFLP分子标记技术可以准确地鉴定和识别品种或品系间的特异性。  相似文献   

19.
本文利用采用PCR-RFLP技术建立了大豆灰斑病菌生理小种分子检测体系。引物对ITS1和ITS4PCR扩增大豆灰斑病菌的16个生理小种的DNA,均得到600bp片段;继而用HinfⅠ、RsaⅠ和Hae Ⅲ三种限制性内切酶将扩增产物消化,得到15个多态性片段,可将16个生理小种区分开来。 used to amplif  相似文献   

20.
用离体叶接种法鉴定了甘蓝型油菜选系对菌核病的抗感性,结果表明绝大多数抗性品系与感病品种间的差异达到显著或极显著水平。以两种基于PCR的标记估计所选10 份材料间的遗传距离。19 个随机引物扩增出了26 条重复性很好的RAPD 标记,1 对依据植物R基因的NBS区段设计的简并引物扩增出了3 条多态性的带。依据29 个标记进行聚类分析,结果表明抗、感性材料在遗传距离为0.1206 处被明显地区分开。5份抗性材料中,宁RS—1 与中油821、中R888 等其它抗性品系的遗传距离较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